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716发布日期:2019-03-05 18:1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石墨换热设备的石墨易脆裂,抗弯和抗拉强度低﹐因而只能用于低压﹐即使承压能力最好的块孔状结构,其工作压力一般也仅为0.3 ~0.5兆帕,石墨换热器的成本高,体积大,使用不多且石墨设备的密封橡胶板密封,这种密封方式的密封性较差,容易产生漏点现象,从而造成设备老化严重,使用寿命不长等现象;而传统板式换热器,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加工工艺复杂,在压板之间特别容易漏液,而且不能含有杂质,杂质易积在流通通道内造成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支撑底座,其创新点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矩形形状的石墨换热芯、设置在石墨换热芯四周的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设置在石墨换热芯上方的上盖板及设置在石墨换热芯下方的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热进口和冷进口,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热出口和冷出口;所述石墨换热芯包括矩形石墨内芯和包围石墨内芯四周的石墨外芯,所述石墨内芯的上端设置有热进通道和冷进通道,其下端设置有热出通道和冷出通道,所述热进通道与热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出通道与热出口相连通,所述冷进口与冷进通道相连通,所述冷出口与冷出通道相连通;所述石墨内芯的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平行的X向通道和多个平行的Y向通道,所述X向通道与Y向通道垂直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石墨外芯包括石墨内芯四周的左侧石墨板、右侧石墨板、前端石墨板和后端石墨板,所述左侧石墨板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A,若干个所述凹槽A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A之间设置有挡块A;所述右侧石墨板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B,若干个所述凹槽B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B之间设置有挡块B;所述前端石墨板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C,若干个所述凹槽C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C之间设置有挡块C;所述后端石墨板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D,若干个所述凹槽D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D之间设置有挡块D;所述X向通道连通凹槽A和凹槽B,所述Y向通道连通凹槽C和凹槽D;所述凹槽A和凹槽B纵向交错设置,所述凹槽C和凹槽D纵向交错设置;所述热进通道与最上端的凹槽A连通,所述热出通道与最下端的凹槽A连通,所述冷进通道与最上端凹槽C连通,所述冷出通道与最下端凹槽C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热出管道和冷出管道,所述热出管道连通热出通道并从框架的一侧穿出,所述冷出管道连通冷出通道并从框架的另一侧穿出;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有减震机构。

其中,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减震圈和设置在减震圈下方的减震板,所述减震圈内设置有减震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还包括多个防倾倒装置,多个所述防倾倒装置分别设置在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倾倒装置设置为倒置的L形支架。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A和挡块B纵向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X向通道之间;所述挡块C和挡块D纵向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Y向通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主体在热进口和冷进口均设置有热进管道和冷进管道,所述热进管道和冷进管道分别设置有热进阀门和冷进阀门,所述热出管道和冷出管道分别设置有热出阀门和冷出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还包括自清洗装置,所述自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泵和加药罐,所述清洗泵的进出端均通过清洗管道和三通连接冷进管道和冷出管道,所述加药罐通过加药管道连接在冷进管道上,所述加药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球阀,所述清洗管道上设置有水阀。

其中,所述热出管道通过三通和连接管连接在冷出管道上,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其中,所述冷出管道上还设置有排污管和三角形支撑,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冷进管道上还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排气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支撑底座,换热器主体包括矩形形状的石墨换热芯,石墨换热芯包括矩形石墨内芯和包围石墨内芯四周的石墨外芯,石墨内芯的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平行的X向通道和多个平行的Y向通道,石墨外芯包括石墨内芯四周的左侧石墨板、右侧石墨板、前端石墨板和后端石墨板,左侧石墨板、右侧石墨板、前端石墨板和后端石墨板上分别设置有凹槽A、凹槽B、凹槽C和凹槽D,且各凹槽互不相同,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出现漏液的机率小,不易积累杂质,换热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中还添加自清洗装置,自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泵和加药罐,清洗泵的进出端均通过清洗管道和三通连接冷进管道和冷出管道,加药罐通过加药管道连接在冷进管道上,对换热器主体内进行清洗,减少了换热器的拆洗,减少换热器出现漏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A-A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B-B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左侧板;2、右侧板;3、前侧板;4、后侧板;5、上盖板;6、下盖板;7、石墨内芯;71、热进通道;72、冷进通道;73、热出通道;74、冷出通道;75、X向通道;76、Y向通道;8、石墨外芯;81、左侧石墨板;811、凹槽A;812、挡块A;82、右侧石墨板;821、凹槽B;822、挡块B;83、前端石墨板;831、凹槽C;832、挡板C;84、后端石墨板;841、凹槽D;842、挡块D;9、框架;10、热出管道;11、冷出管道;12、热进管道;13、冷进管道;14、减震圈;15、减震板;16、清洗泵;17、加药罐;18、清洗管道;19、控制球阀;20、水阀;21、连接管;22、控制阀;23、排污管;24、排污阀;25、三角形支撑;26、排气管;27、排气阀;28、加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支撑底座,所述换热器主体包括矩形形状的石墨换热芯、设置在石墨换热芯四周的左侧板1、右侧板2、前侧板3和后侧板4,设置在石墨换热芯上方的上盖板5及设置在石墨换热芯下方的下盖板6,所述左侧板1、右侧板2、前侧板3、后侧板4、上盖板5和下盖板6上均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栓将整个换热器主体固定且锁紧,所述螺栓上纵向套接有两弹簧,两所述弹簧分别为左旋压缩弹簧和右旋压缩弹簧,加强密封性;所述上盖板5上设置有热进口和冷进口,所述下盖板6上设置有热出口和冷出口;所述石墨换热芯包括矩形石墨内芯7和包围石墨内芯四周的石墨外芯8,所述石墨内芯7的上端设置有热进通道71和冷进通道72,其下端设置有热出通道73和冷出通道74,所述热进通道71与热进口相连通,所述热出通道73与热出口相连通,所述冷进口与冷进通道72相连通,所述冷出口与冷出通道74相连通;所述石墨内芯7的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平行的X向通道75和多个平行的Y向通道76,所述X向通道75与Y向通道76垂直设置且互不连通;所述石墨外芯8包括石墨内芯四周的左侧石墨板81、右侧石墨板82、前端石墨板83和后端石墨板84,所述左侧石墨板81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A 811,若干个所述凹槽A 811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A 811之间设置有挡块A 812;所述右侧石墨板82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B 821,若干个所述凹槽B 821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B 821之间设置有挡块B 822;所述前端石墨板83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C 831,若干个所述凹槽C 831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C 831之间设置有挡块C 832;所述后端石墨板84纵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D841,若干个所述凹槽D841互不连通,每两个所述凹槽D841之间设置有挡块D842;所述X向通道75连通凹槽A 811和凹槽B 821,所述Y向通道76连通凹槽C 831和凹槽D 841;所述凹槽A 811、凹槽B 821、凹槽C 831和凹槽D 841互不相通;所述凹槽A 811和凹槽B 821纵向交错设置,所述凹槽C 831和凹槽D 841纵向交错设置;所述热进通道71与最上端的凹槽A 811连通,所述热出通道73与最下端的凹槽A 811连通,所述冷进通道72与最上端凹槽C 831连通,所述冷出通道74与最下端凹槽C 831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支撑底座,换热器主体包括矩形形状的石墨换热芯,石墨换热芯包括矩形石墨内芯7和包围石墨内芯7四周的石墨外芯8,石墨内芯7的中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平行的X向通道75和多个平行的Y向通道76,石墨外芯8包括石墨内芯7四周的左侧石墨板81、右侧石墨板82、前端石墨板83和后端石墨板84,左侧石墨板81、右侧石墨板82、前端石墨板83和后端石墨板84上分别设置有凹槽A 811、凹槽B 821、凹槽C 831和凹槽D 841,且各凹槽互不相同,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出现漏液的机率小,不易积累杂质,换热效果更好。

所述支撑底座包括框架9,所述框架9内设置有热出管道10和冷出管道11,所述热出管道10连通热出通道73并从框架9的一侧穿出,所述冷出管道11连通冷出通道74并从框架9的另一侧穿出;所述支撑底座设置有减震机构,支撑底座对换热器主体起到支撑作用,框架式的支撑底座减轻了重量且便于热出管道10和冷出管道11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防止产生冷凝水或凝霜。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9底部的减震圈14和设置在减震圈14下方的减震板15,所述减震圈14内设置有减震材料,减震机构减少对地面的损坏,对底面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框架9底部与换热器主体底部设置有多个减震弹簧16,所述减震弹簧16的两端分别通过U形减震座17连接在框架9底部与换热器主体底部,减少对换热器本体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还包括多个防倾倒装置,多个所述防倾倒装置分别设置在左侧板1、右侧板2、前侧板3和后侧板4。

所述防倾倒装置设置为倒置的L形支架。倒置的L形支架设置在左侧板2、右侧板3、前侧板3和后侧板4上,对整个换热器本体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防止石墨换热器倾倒。

所述挡块A812和挡块B822纵向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X向通道75之间;所述挡块C832和挡块D842纵向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Y向通道76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挡块A812和挡块B822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X向通道75之间,保证凹槽A811与凹槽B812通过X向通道75连通,但相邻两凹槽A811或相邻两凹槽B821之间不直接连通,保证热源从最上端凹槽A811进入后,经X向通道75流通到最上端的凹槽B821,再经X向通道75流通到相邻的下一凹槽A811,依据此流通方式往下流通,直至从热出管道73流出;同理,挡块C832和挡块D842交错设置,且均设置在两Y向通道76之间,保证凹槽C832与凹槽D842通过Y向通道76连通,但相邻两凹槽C831或相邻两凹槽D841之间不直接连通,保证冷却源从最上端凹槽C831进入后,经Y向通道76流通到最上端的凹槽D841,再经Y向通道76流通到相邻的下一凹槽C831,依据此流通方式往下流通,直至从冷出管道11流出;只需将石墨外芯8与石墨内芯7拼接,不易出现漏液现象。

所述换热器主体在热进口和冷进口均设置有热进管道71和冷进管道72,所述热进管道71和冷进管道72分别设置有热进阀门和冷进阀门,所述热出管道73和冷出管道74分别设置有热出阀门和冷出阀门。

实施例2

实施例2相对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新型矩形石墨换热器还包括自清洗装置,所述自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泵16和加药罐17,所述清洗泵16的进出端均通过清洗管道18和三通连接冷进管道13和冷出管道11,所述加药罐17通过加药管道28连接在冷进管道13上,所述加药管道28上设置有控制球阀19,所述清洗管道18上设置有水阀20。

其中,所述热出管道10通过三通和连接管21连接在冷出管道11上,所述连接管21上设置有控制阀22。

其中,所述冷出管道11上还设置有排污管23和三角形支撑25,所述排污管23上设置有排污阀24;所述冷进管道13上还设置有排气管26,所述排气管26上设置有排气阀27。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