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723发布日期:2018-12-14 22:1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空调室外机内设有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对空调器中的冷媒进行压缩。由于压缩机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压缩机组件的振动可以通过压缩机组件的壳体传递至与压缩机组件连接的配管组件和钣金件上,进而引起整个配管系统的振动,因此会产生较大的工作噪声。现有一些降低噪音的做法是在压缩机周围填充阻尼颗粒,但是由于阻尼颗粒容易泄漏到空调室外机外,导致压缩机周围阻尼颗粒减少,如此大大降低阻尼颗粒的降噪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减少降噪填充物的泄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盘、前面板和侧板;中隔板,设于所述底盘,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内围板,设于所述底盘,且所述内围板的前后两侧对应与所述中隔板的前后两侧密封连接,以与所述中隔板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内围板位于所述中隔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压缩机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填充有降噪填充物;低压阀,设于所述侧板上;以及,低压阀配管,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件连接,另一端朝上延伸并朝外跨过所述内围板的上端而与所述低压阀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围板包括:第一围板,沿所述前面板延伸;和,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围板的靠近所述侧板的一端连接,并朝所述中隔板的后侧且朝远离所述侧板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低压阀配管跨过所述第二围板的上端而与所述低压阀连接。可选地,所述机壳内且在所述容置空间外设有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靠近所述机壳的后侧设置,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主体以及供所述换热器主体安装的边板,所述中隔板的后侧与所述边板连接,所述中隔板的前侧与所述前面板抵接。可选地,所述内围板的高度低于所述中隔板的高度。可选地,所述低压阀靠近所述侧板的上端设置。可选地,所述内围板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中隔板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围板与所述中隔板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围板的下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底盘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中隔板的下端设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底盘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底盘、前面板和侧板;中隔板,设于所述底盘,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内围板,设于所述底盘,且所述内围板的前后两侧对应与所述中隔板的前后两侧密封连接,以与所述中隔板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内围板位于所述中隔板和所述侧板之间;压缩机组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填充有降噪填充物;低压阀,设于所述侧板上;以及,低压阀配管,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件连接,另一端朝上延伸并朝外跨过所述内围板的上端而与所述低压阀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低压阀配管朝上延伸并跨过内围板设置的方式,能够避免在内围板上打孔而导致降噪填充物从内围板上的孔洞泄漏的问题。另外,内围板位于中隔板和第一侧板之间,即内围板靠近第一侧板设置,将低压阀配管跨过内围板设置,低压阀配管是沿着靠近第一侧板上的低压阀延伸的,相较于跨过中隔板而言,可缩短低压阀配管的长度。同时,通过中隔板和内围板围设形成容置空间的方式,将降噪填充物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可减少降噪填充物从机壳泄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空调室外机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内围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底盘40中隔板12前面板50内围板13第一侧板51第一围板10a风道空间52第二围板10b容置空间53第一翻边20换热器组件54第二翻边21边板60阀板30压缩机组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室内机,具体地,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空调室外机包括机壳、换热器组件20、室外风机、压缩机组件30、中隔板40、内围板50、低压阀和低压阀配管等部件。机壳大体呈矩形设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机壳的形状进行限定,任何形状的机壳均可。机壳包括底盘11、前面板12和侧板,前面板12和侧板均设置在底盘11上,侧板的数量具有两个,即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在前面板12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板具体是指靠近压缩机组件30一侧设置的侧板,以下以该侧板为第一侧板13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为使得前面板12与第一侧板13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且保证两者之间对位准确,前面板12与第一侧板13之间设有卡扣结构,前面板12通过卡扣结构与侧板卡接。换热器组件20设于机壳内,并位于底盘11上,一般的,换热器组件20靠近机壳的后侧设置。换热器组件20大体呈弯折状设置,包括沿底盘11的后边缘延伸的第一换热部,以及与左侧板贴合设置的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相互连接。换热器组件20具体包括换热器主体和供换热器主体安装的边板21,边板21与机壳固定,例如螺钉连接,以将换热器组件20固定在机壳上。边板21一般为两个,分设于换热器主体的左右两侧。室外风机(图未示出)设于机壳内,室外风机具体可为轴流风机或混流风机等类型。室外风机具体设置在换热器组件20的前侧,在前面板12上且对应室外风机设有出风口。压缩机组件30设于机壳内,且压缩机组件30设于底盘11上。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30是靠近第一侧板13(图示中为靠近右侧板设置,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件30也可靠近左侧板设置)设置的,室外风机靠近左侧板设置。中隔板40设置在机壳内,并设置在底盘11上,中隔板40具体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将机壳内部空间隔设成左右两个部分,换热器组件20和室外风机设置在中隔板40的同一侧,压缩机组件30设置在中隔板40的另一侧,如此,中隔板40将换热器组件20和压缩机组件30分隔开来。为了避免中隔板40移动,中隔板40的后侧与边板21之间可通过螺钉结构锁附,中隔板40的前侧则朝前面板12所在的方向延伸,并优选与前面板12抵接,以更好地将机壳隔设为左右两个部分。内围板50设置在机壳内,并设置在底盘11上,内围板50位于中隔板40和第一侧板13之间,即内围板50靠近第一侧板13设置;内围板50的前后两侧对应与中隔板40的前后两侧密封连接,以与中隔板40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0b,压缩机组件30设置在容置空间10b内。为了降低压缩机组件30产生的噪音,在容置空间10b内填充有降噪填充物,具体而言,降噪填充物为阻尼颗粒,压缩机产生的振动会传递至阻尼颗粒,阻尼颗粒可以通过相互碰撞和摩擦对压缩机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并将压缩机的振动动能转化成摩擦的热能通过机壳排出,从而可以降低压缩机的工作噪声。阻尼颗粒的直径大小的取值范围为100目-10mm,由此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减震作用。从缓冲振动的原理上讲,阻尼颗粒的直径尺寸越小,压缩机振动时阻尼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摩擦越剧烈,起到的缓冲效果越好。但是,也可以根据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振动的频率大小选择阻尼颗粒的尺寸。可选地,容置空间10b内的所有阻尼颗粒的大小可以保持一致,容置空间10b内也可以填充不同尺寸大小的阻尼颗粒,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阻尼颗粒为橡胶颗粒或者发泡材料件。可以理解的是,橡胶材料和发泡材料件均具有比较好的弹性和结构强度,可以对压缩机产生的振动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进一步地,橡胶材料和发泡材料的生产成本比较低,使用寿命长,由此可以提升压缩机组件30的实用性能。由于在容置空间10b内填充有降噪填充物,故为了减少或避免降噪填充物泄漏,本实施例中的中隔板40的下端与底盘11密封连接,中隔板40的前后两侧对应与内围板50的前后两侧密封连接,且内围板50的下端与底盘11密封连接,如此可以避免降噪填充物泄漏到外界,从而可以保持容置空间10b内降噪填充物的数量较多,并起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具体而言,内围板5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一翻边53,第一翻边53与中隔板40密封连接。第一翻边53的设置增大了内围板50与中隔板40与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效果。为使得内围板50与中隔板40之间连接更加稳固,且保证两者之间对位准确,内围板50与中隔板40之间设有卡扣结构,内围板50通过卡扣结构与中隔板40卡接。另外,内围板50的下端设有第二翻边54,第二翻边54与底盘11密封连接;中隔板40的下端设有第三翻边,第三翻边与底盘11密封连接,由此使得容置空间10b的底部边缘是被密封的,从而避免了降噪填充物的泄漏。为了避免内围板50和中隔板40相对底盘11移动而影响密封效果。内围板50和中隔板40均是与底盘11固定的,例如,第二翻边54与底盘11通过螺钉结构锁附,第三翻边与底盘11通过螺钉结构锁附,或者在第二翻边54和第三翻边上设有卡槽,在底盘11上对应设有卡扣以与卡槽卡接;另外,第二翻边54、第三翻边与底盘11还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中隔板40与底盘11之间,中隔板40与内隔板之间,以及内隔板与底盘11之间也可不通过翻边的形式进行密封,例如可设置密封胶或密封件的形式进行密封,当然也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密封。低压阀设置在第一侧板13上,通常,在第一侧板13上设有第一阀板60,低压阀设置在第一阀板60上,并贯穿第一侧板13设置,以通过低压阀配管与压缩机组件30连通。低压阀优选是靠近第一侧板13的上端设置的,也即低压阀位于压缩机组件30的上方,并高于降噪填充物的顶部设置,故低压阀与第一侧板13连接处的缝隙不会影响到降噪填充物的泄露,或者是仅极小的影响降噪填充物的泄漏,因而将低压阀设置在第一侧板13的上端不需要考虑低压阀与第一侧板1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方便了低压阀的设置,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低压阀也可设置在第一侧板13的下端,则为了避免降噪填充物的泄漏,低压阀与第一侧板13之间采用密封件进行密封。低压阀配管一端与压缩机组件30连接,另一端朝上延伸并朝外跨过内围板50的上端而与低压阀连接。本实施例中低压阀配管朝上延伸并跨过内围板50设置的方式,能够避免在内围板50上打孔而导致降噪填充物从内围板50上的孔洞泄漏的问题。此外由于压缩机组件30上的用于连接低压阀配管的连接口一般是设在压缩机的上端的,故将低压阀配管朝上延伸的方式能够便于低压阀配管更好与位于上端的低压阀连接,减少低压阀配管的弯折,大大缩短低压阀配管的长度,以利于节省成本。另外,内围板50位于中隔板40和第一侧板13之间,即内围板50靠近第一侧板13设置,将低压阀配管跨过内围板50设置,低压阀配管是沿着靠近第一侧板13上的低压阀延伸的,相较于跨过中隔板40而言,可缩短低压阀配管的长度。内围板50包括第一围板51和第二围板52,第一围板51沿前面板12延伸,第二围板52与第一围板51的靠近第一侧板13的一端连接,并朝中隔板40的后侧且朝远离第一侧板13的方向上延伸。该实施例中,第二围板52是沿着第一侧板13倾斜延伸的,低压阀配管跨过第二围板52的上端而与低压阀连接,故低压阀配管的长度较短。中隔板40的作用是将压缩机组件30和室外风机隔开,并减少压缩机噪音的传递,故中隔板40的高度较高,一般是与机壳的顶板抵接;内围板50是与中隔板40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b,故内围板50的高度高于压缩机,且内围板50的高度低于中隔板40的高度,以便于低压阀配管从内围板50的上端跨出,而不需要再打孔穿设。进一步地,在第一侧板13上还设有高压阀,高压阀与换热器组件20连通。高压阀与低压阀可共同设置在同一阀板60上,当然,高压阀和低压阀也可分开设置在不同的阀板60上,在各自安装到第一侧板13上。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