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3955发布日期:2019-03-14 00:4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环保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社会上使用的采暖锅炉都是通过燃烧室内的煤炭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供热。锅炉是利用燃料或者其他能源的热能转化成热气的机械设备,锅炉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为工业生产提供所需的热能,也可以通过动力装置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

现有的环保锅炉通常包括炉体和燃烧室,燃烧室在炉体内进行燃烧,火焰的方向朝向燃烧室的顶部,由于在燃烧的过程中,处于燃烧室底部的燃烧物燃烧不充分,并且,燃烧物的燃烧时间较短,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烟灰,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环保锅炉,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环境污染的环保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锅炉,包括:

炉体;

燃烧部,所述燃烧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所述燃烧部包括燃烧腔室、传热腔室和排烟管,所述燃烧腔室设置在所述传热腔室内,所述燃烧腔室为密闭的连通腔体,所述燃烧腔室的底部与所述传热腔室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排烟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热腔室的另一端,另一端伸出所述炉体,用于排出气体;

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包括储水腔室和循环水管,所述储水腔室设置在所述炉体和所述燃烧部之间,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水腔室,另一端伸入所述传热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腔室包括传热区域和加热区域,所述传热区域连接于所述燃烧腔室,所述加热区域连接于所述传热区域,所述循环水管设置在所述加热区域内。

进一步的,炉桥,所述炉桥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室的底部,用于放置燃烧物。

进一步的,进气部,所述进气部包括进气装置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装置,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燃烧腔室的顶部,用于向所述燃烧腔室内通入空气。

进一步的,收集部,所述收集部设置在所述炉桥的下部,用于收集烟灰。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水管为多个,并且横向设置在所述传热腔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还包括传热管,所述传热管为密闭腔体,所述传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传热区域,另一端伸入储水腔室,用于将所述传热区域内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储水腔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热管包括管体和堵头,所述堵头分别设置在所述管体的两端,用于封堵所述管体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炉体的作用是提供加热水的场所,燃烧部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物的燃烧场所,燃烧部设置在炉体内,燃烧部包括燃烧腔室、传热腔室和排烟管,燃烧腔室设置在传热腔室内,燃烧腔室为密闭的连通腔体,燃烧腔室的底部与传热腔室的一端相互连通,排烟管的一端连接于传热腔室的另一端,另一端伸出炉体,用于排出气体,加热部包括储水腔室和循环水管,储水腔室设置在炉体和燃烧部之间,循环水管的一端连接于储水腔室,另一端伸入传热腔室内,需要加热水时,燃烧腔室对燃烧物进行燃烧,由于燃烧腔室为密闭的连通腔体,因此,燃烧物的火焰只能够通过燃烧腔室底部将热量通入传热腔室中,储水腔室将水通入循环水管中,使处于传热腔室内的循环水管内的水在循环水管内流动,从而使循环水管内的水的温度升高,相对于现有技术,燃烧室在炉体内进行燃烧,火焰的方向朝向燃烧室的顶部,由于在燃烧的过程中,处于燃烧室底部的燃烧物燃烧不充分,并且,燃烧物的燃烧时间较短,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烟灰,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燃烧腔室的底部与传热腔室的一端相互连通,使燃烧腔室内的燃烧物所产生的火焰朝向燃烧腔室的底部进行燃烧,不仅使燃烧物燃烧的更加充分,而且还能够提高燃烧物的燃烧时间,并且还能够降低燃烧物所产生的灰尘,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环保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锅炉,包括:

炉体1;

燃烧部,燃烧部设置在炉体1内,燃烧部包括燃烧腔室21、传热腔室22和排烟管23,燃烧腔室21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燃烧腔室21为密闭的连通腔体,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的一端相互连通,排烟管23的一端连接于传热腔室22的另一端,另一端伸出炉体1,用于排出气体;

加热部3,加热部3包括储水腔室31和循环水管32,储水腔室31设置在炉体1和燃烧部之间,循环水管32的一端连接于储水腔室31,另一端伸入传热腔室22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炉体1的作用是提供加热水的场所,燃烧部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物的燃烧场所,燃烧部设置在炉体1内,燃烧部包括燃烧腔室21、传热腔室22和排烟管23,燃烧腔室21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燃烧腔室21为密闭的连通腔体,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的一端相互连通,排烟管23的一端连接于传热腔室22的另一端,另一端伸出炉体1,用于排出气体,加热部3包括储水腔室31和循环水管32,储水腔室31设置在炉体1和燃烧部之间,循环水管32的一端连接于储水腔室31,另一端伸入传热腔室22内,需要加热水时,燃烧腔室21对燃烧物进行燃烧,由于燃烧腔室21为密闭的连通腔体,因此,燃烧物的火焰只能够通过燃烧腔室21底部将热量通入传热腔室22中,储水腔室31将水通入循环水管32中,使处于传热腔室22内的循环水管32内的水在循环水管32内流动,从而使循环水管32内的水的温度升高,相对于现有技术,燃烧室在炉体1内进行燃烧,火焰的方向朝向燃烧室的顶部,由于在燃烧的过程中,处于燃烧室底部的燃烧物燃烧不充分,并且,燃烧物的燃烧时间较短,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和烟灰,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的一端相互连通,使燃烧腔室21内的燃烧物所产生的火焰朝向燃烧腔室21的底部进行燃烧,不仅使燃烧物燃烧的更加充分,而且还能够提高燃烧物的燃烧时间,并且还能够降低燃烧物所产生的灰尘,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上述炉体1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炉体1上具有闸门,闸门与入燃烧腔室21连通,用于向燃烧腔室21内输送燃烧物,炉体1可以采用圆柱体或者长方体,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只要能够放入燃烧部和加热部3即可,炉体1通常情况下是密闭结构,目的是防止热量散出,可选的,可以在炉体1外壁上设置隔热层,从而降低炉体1的热量损耗,燃烧部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物的燃烧场所,燃烧部设置在炉体1内,燃烧部包括燃烧腔室21、传热腔室22和排烟管23,燃烧腔室21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也就是说,传热腔室22将燃烧腔室21套在其内部,可以提高燃烧腔室21的热量利用效率,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的一端相互连通,燃烧腔室21内的热量通过燃烧腔室21底部排入传热腔室22中,排烟管23的一端连接于传热腔室22的另一端,另一端伸出炉体1,用于排出气体,排烟管23的作用是排出燃烧腔室21内废气,例如二氧化碳,由于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相互连通,使燃烧腔室21内的燃烧物的燃烧方向朝下,从而能够使燃烧物燃烧的更加充分,不仅降低了一氧化碳的产生,还能够降低由于燃烧物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其他杂质,加热部3的作用是提供水的加热场所,加热部3包括储水腔室31和循环水管32,储水腔室31设置在炉体1和燃烧部之间,循环水管32的一端连接于储水腔室31,另一端伸入传热腔室22内,需要说明的是,循环水管32的作用是将储水腔室31内的水通入传热腔室22中,使传热腔室22内的热量与循环水管3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提高储水腔室31内的水的温度的效果,因此,循环水管32能够使水进行循环运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燃烧腔室21的底部与传热腔室22的一端相互连通,使燃烧腔室21内的燃烧物所产生的火焰朝向燃烧腔室21的底部进行燃烧,不仅使燃烧物燃烧的更加充分,而且还能够提高燃烧物的燃烧时间,并且还能够降低燃烧物所产生的灰尘,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传热腔室22包括传热区域221和加热区域222,传热区域221连接于燃烧腔室21,加热区域222连接于传热区域221,循环水管32设置在加热区域222内。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传热腔室22,传热区域221的作用是将热量从燃烧腔室21传递至加热区域222内,循环水管32应当避免直接与火焰接触,目的是提高循环水管32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防止循环水管32在火焰的直接作用下产生形变,可选的,燃烧腔室21与传热腔室22形成U字型,也就是说,燃烧腔室21和加热区域222设置在传热区域221的两端,燃烧腔室21内的火焰只能够进入传热区域221,而热量会通过传热区域221进入加热区域222中,并且,热量会上升,对处于加热区域222内的循环水管32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加热循环水管32内的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增加了炉桥4,炉桥4设置在燃烧腔室21的底部,用于放置燃烧物。本实施例中,增加了炉桥4,炉桥4的作用是放置燃烧物,炉桥4与燃烧腔室21之间通常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炉桥4上具有多个通孔,火焰能够通过通孔排入传热腔室22中,从而达到传递热量的技术效果;并且,将炉桥4设置在燃烧腔室21的底部,能够增加燃烧腔室21内的空气流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物的燃烧效果。

进一步的,增加了进气部,进气部包括进气装置和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进气装置,另一端连接于燃烧腔室21的顶部,用于向燃烧腔室21内通入空气。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进气部,用于燃烧物在燃烧时需要大量的氧气才能够燃烧的充分,因此,增加了进气部,进气装置能够将空气或者氧气通入进气管和燃烧腔室21中,使燃烧腔室21内的燃烧物燃烧的更加充分,进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产生,减少了燃烧物产生的废气和烟尘;可选的,进气管可以穿过排烟管23进入燃烧腔室21的顶部,提高环保锅炉的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增加了收集部5,收集部5设置在炉桥4的下部,用于收集烟灰。本实施例中,增加了收集部5,收集部5的作用是收集燃烧物产生的煤灰或者烟灰,收集部5设置在炉桥4的下部,在燃烧物燃烧充分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少的煤灰或者烟灰,煤灰或者烟灰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炉桥4的间隙掉落在收集部5中,使烟灰或者煤灰不会随着气流排出环保锅炉,进而降低了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水管32为多个,并且横向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循环水管32,循环水管32为多个,并且横向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由于热量会向上运动,因此,将多个循环水管32横向设置在传热腔室22内,使处于循环水管32中的各个位置的水都能够均匀的进行受热,从而达到提高循环水管32的传热效率的技术效果;可选的,相邻的两个循环水管32之间还能够相互连通,进一步提高循环水管32的受热面积。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部3还包括传热管33,传热管33为密闭腔体,传热管33的一端伸入传热区域221,另一端伸入储水腔室31,用于将传热区域221内的热量传导至储水腔室31中。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加热部3,传热管33为密闭腔体,传热管33的一端伸入传热区域221,另一端伸入储水腔室31,传热管33的作用是传递热量,水的热传递效率高于部分常用的金属的热传递效率,空气的热传递效率高于水的热传递效率,因此,将传热管33设置为密闭管,密闭管是一种完全密闭的结构,传热管33的内部具有空气或者氦气,传热区域221内具有燃烧物产生的火焰,火焰对传热管33的一端进行加热,传热管33内的空气或者氦气将热量传递至传热管33的另一端,并对储水腔室31内的水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加热水的效率的技术效果,正常情况下,加热传热管33的一端,在3至5分钟后,传热管33的另一端能够达到100度,可选的,传热管33可以采用金属铝或者金属铜,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热管33的传热效率。

进一步的,传热管33包括管体331和堵头332,堵头332分别设置在管体331的两端,用于封堵管体331的两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传热管33,传热管33包括管体331和堵头332,堵头332分别设置在管体331的两端,传热管33与堵头332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焊接,也可以采用模具浇筑的方式一体成型,形成传热管33,堵头332可以采用纯铜或者铝合金材料,纯铜在100度时,导热系数为331,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由于传热管33的导热效果较好,并且使用量较少,不仅提高了传热效率,还能够降低环保锅炉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