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2939发布日期:2019-06-26 01:2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工作时由于风机的转动会产生气动噪声,噪声作为空调器使用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指标,越来越受重视。

噪声包括噪音音值和噪音音质,理想的状态是对两者兼顾进行优化。风机的气动噪声包括涡流噪声和旋转噪声,涡流噪声属于宽频带低幅值的噪声,旋转噪声属于窄频带高幅值的噪声。旋转噪声具有离散性,对于人耳来讲,旋转噪声比涡流噪声更难接受,对舒适性的影响更大。所以,改善旋转噪声是贯流风机降噪研究的重点,也即是空调器室内机噪音的处理重点。

蜗舌是空调器室内机风机的重要组成结构,由于蜗舌的结构最为简单、其涉及验证内容最少、改造成本最低,相对于风机其它已固化的结构,改进蜗舌是优化噪音的首选方案。目前空调器室内机风机的蜗舌采用多段曲面结构,会造成蜗舌处气流不畅,导风面处回流增加,气流变化不均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小出风噪音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蜗舌本体上设有迎风面与导风面,所述迎风面与导风面之间通过曲面段圆弧过渡;所述迎风面和导风面的外表面都为平面,迎风面与导风面之间夹角为58~75°,迎风面的宽度为13~28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本体上设有与迎风面内表面连接的挂扣部,导风面未与曲面段连接的一端设有延伸段。

进一步的是:所述挂扣部为朝导风面折弯的折弯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挂扣部至少为两个并沿蜗舌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出风噪音小、音质纯净无杂音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上述内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贯流风扇、C形蒸发器与面板;

所述第二蜗壳连接在面板的底端,所述C形蒸发器设置在面板与第一蜗壳之间,所述贯流风扇设置在C形蒸发器与第一蜗壳之间;第二蜗壳与第一蜗壳之间形成空调器的出风口;

所述蜗舌本体通过挂扣部挂扣在第二蜗壳未与面板连接的一端,所述导风面的延伸段与第二蜗壳的外表面相搭接;

所述迎风面的顶点为蜗舌本体与贯流风扇之间的最近点。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本体的迎风面顶点与贯流风扇之间距离为5~8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蜗舌本体的迎风面顶点与贯流风扇之间距离为6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风面的延伸段与第二蜗壳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蜗舌的导风面和迎风面设为平面,将导风面和迎风面通过曲面段圆弧过渡连接,并加大了导风面与迎风面的夹角,减小了导风面的宽度,可使蜗舌处的气流流动平稳、均匀,减少了蜗舌导风面处的回流气流量,同时回流气流流经导风面和导风面与迎风面之间曲面拐点附近的气流流速整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不仅使得出风口风道出风效率得到提升,也有效降低了空调器室内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经测试验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与采用现有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相比,在运行过程中同样出风量条件下产生的噪音音值平均降低0.8dB(A)左右,单点中高频异常音峰值明显被削弱,音质变佳且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转速档1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与现有技术蜗舌的噪音频谱对比图;

图5为在转速档2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与现有技术蜗舌的噪音频谱对比图;

图6为在转速档3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蜗舌与现有技术蜗舌的噪音频谱对比图;

图中标记为:1-蜗舌本体、11-迎风面、12-导风面、13-曲面段、14-挂扣部、15-延伸段、2-第一蜗壳、3-第二蜗壳、4-贯流风扇、5-C形蒸发器、6-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用蜗舌,包括蜗舌本体1,蜗舌本体1上设有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本实用新型为了改进蜗舌处气流的对流环境,将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的外表面都设为平面,并通过曲面段13将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连接,使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之间平滑过渡,由于迎风面11和导风面12的外表面都为平面,当出风气流流经蜗舌处时,气流从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上流过时流动顺畅不会受阻,同时避免了气流流经蜗舌时产生紊流,可有效减少回流量,并且迎风面11表面的气流速度变化程度减缓;本实用新型中同时增大了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之间的夹角,经过申请人的实验,以导风面12为基准面,迎风面11与导风面12之间夹角为58~75为佳°,还对迎风面11的宽度作了减窄处理,将迎风面11的宽度减窄后,在同样的风机转速下,可有效提高出风风量,而在同样风量下,风机功率相当,噪音值降低,迎风面11的宽度设为13~28mm为佳。相同风机转速下采用本申请蜗舌的空调器风机风量与采用现有技术中蜗舌的空调器风机风量、噪音对比如表1、表2所示:

表1相同转速下的风量对比

由表1可知在相同风机转速下,采用本申请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风量对比采用现有技术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风量有了显著提升。

表2.相同风量下的功率、噪音对比

由表2和图4至图6所示,可知在相同风机风量下,采用本申请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对比采用现有技术蜗舌的空调器室内机风机转速有所降低,而噪音值有了显著减小,单点中高频噪音峰值也有显著降低;在相近风机功率下,所产生的噪音值也有明显降低。

如图1和图2所示,蜗舌本体1上设有与迎风面11内表面连接的挂扣部14,导风面12未与曲面段13连接的一端设有延伸段15,挂扣部14和延伸段15都用于进行蜗舌本体1后续的的整机装配。为了保证蜗舌本体1装配的稳固性,挂扣部14设置为朝导风面12折弯的折弯结构,且挂扣部14至少为两个并沿蜗舌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3所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蜗舌本体1、第一蜗壳2、第二蜗壳3、贯流风扇4、C形蒸发器5与面板6;其中,第二蜗壳3连接在面板6的底端,C形蒸发器5设置在面板6与第一蜗壳2之间,贯流风扇4设置在C形蒸发器5与第一蜗壳2之间;第二蜗壳3与第一蜗壳2之间形成空调器的出风口;蜗舌本体1通过挂扣部14挂扣在第二蜗壳3未与面板6连接的一端,导风面12的延伸段15与第二蜗壳3的外表面相搭接;迎风面11的顶点为蜗舌本体1与贯流风扇4之间的最近点,蜗舌本体1的迎风面11顶点与贯流风扇4之间距离为5~8mm,优选的,蜗舌本体1的迎风面11顶点与贯流风扇4之间距离设置为6mm最佳;而导风面12的延伸段15与第二蜗壳3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在0~5°范围内为佳,即导风面12与第二蜗壳3之间的偏差角度不宜过大,导风面12与第二蜗壳3处于同一直线上为佳,保证出风的顺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