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306发布日期:2019-08-21 00:0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明火、安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面板以及线圈盘;面板位于壳体的顶部,线圈盘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其中,壳体上设置有操作旋钮,通过操作该操作旋钮可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加热功率的调节、加热时间的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具体地,壳体上具有用于安装操作旋钮的装配孔,装配孔的外缘形成为旋钮装配面,操作旋钮的对应旋钮装配面的一面形成为安装面。当操作旋钮安装在壳体上后,旋钮装配面与安装面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间隙。

由于上述间隙的存在,在电磁炉使用过程中,水、油渍或灰尘等会从该间隙进入至壳体内,影响操作旋钮的正常使用,且会导致壳体内的零部件发生故障或者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能够有效降低操作旋钮进水的风险,延长了操作旋钮和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壳体以及操作旋钮,所述壳体上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操作旋钮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的外缘形成为旋钮装配面,所述操作旋钮的对应所述旋钮装配面的一面形成为安装面,所述旋钮装配面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凸出的呈环形的第一挡水筋,所述第一挡水筋围设在所述装配孔的外围,且所述第一挡水筋位于所述旋钮装配面与所述安装面的结合处的内侧;

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内侧凸出的挡水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壳体的旋钮装配面上设置朝向壳体的外部凸出的呈环形的第一挡水筋,使第一挡水筋围设在装配孔的外围,且第一挡水筋位于旋钮装配面和操作旋钮的安装面的结合处的内侧,这样即使有水(包括水、油渍或灰尘等)从旋钮装配面和安装面之间进入,由于第一挡水筋的存在,第一挡水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入的水进行挡设,有效地降低了操作旋钮进水的风险,同时,由于第一挡水筋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一挡水筋的内侧凸出的挡水部,这样当进水较少时,第一挡水筋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漫过第一挡水筋,此时位于第一挡水筋内侧的挡水部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将水挡设在挡水部外侧,使水流动至挡水部与第一挡水筋相交的位置,然后从第一挡水筋回流出去,从而通过第一挡水筋和挡水部的双重作用,有效地阻挡了水进一步向壳体内部流动的去路,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延长了操作旋钮的使用寿命,避免水进入至壳体内而对壳体内的零部件造成影响,进而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挡水部为朝向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内侧凸出的第二挡水筋。

通过将挡水部设置为挡水筋,不仅挡水效果好且制造方便,若有水意外越过第一挡水筋,由于第二挡水筋的存在,第二挡水筋会对水进行挡设,起到双重挡水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水筋为沿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内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挡水筋。

这样可从周向上对进水进行挡设,进一步防止水从装配孔进入至壳体内。

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水筋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挡水筋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

这样即使有水越过第一挡水筋,由于第一挡水筋内壁上的第二挡水筋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大于第一挡水筋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因此,第二挡水筋会对水进行有效挡设,将水挡设在第二挡水筋外侧,使水回流出去,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挡水筋的挡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挡水筋;

所述第三挡水筋和所述第一挡水筋分设在所述第二挡水筋的两侧,且所述第三挡水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延伸方向相反。

通过设置第三挡水筋,使第三挡水筋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挡水筋的延伸方向相反,即,使第三挡水筋朝向壳体内部的方向延伸,比如,可使第三挡水筋延伸至壳体内部的器件外围,且与器件之间密封设置,从而避免水流入至器件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水筋的高度范围为3mm~20mm。

若将第一挡水筋设置的过低,则无法保证挡水效果,但若将第一挡水筋设置的过高,不仅会导致制作成本增大,而且会对操作旋钮的装配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将第一挡水筋的高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对水的挡设效果,而且可节省成本,且不会对操作旋钮的安装以及操作造成干涉。

可选的,所述旋钮装配面上还开设有下凹的导流槽,且所述导流槽位于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外侧。

通过设置导流槽,使得被第一挡水筋挡住的水能够流入至导流槽内,然后从导流槽的下方流出,即,导流槽能够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使水快速从旋钮装配面与安装面之间流出至操作旋钮外。

可选的,所述导流槽为周向环设在所述第一挡水筋外侧的环形导流槽;

所述导流槽的槽深范围为0.5mm~1mm。

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

可选的,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导流槽的方向凸出的导流筋;

所述导流筋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导流槽内,且所述导流筋与所述导流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设置导流筋,导流筋能够对被第一挡水筋挡住的水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被第一挡水筋挡住的水沿着导流筋快速地流至导流槽中,然后从导流槽的下方流出,提高了水排出的速度;而且,即使旋钮装配面与安装面的结合处存在较大间隙,由于导流筋是由操作旋钮的安装面朝向导流槽的方向凸出且至少部分伸入至导流槽内的,因此,从电磁炉外部来看,用户透过间隙也只能看到导流筋,不会看到操作旋钮内部的部件,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

可选的,所述导流筋为沿所述安装面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导流筋;

所述导流筋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挡水筋的外侧壁相平行。

通过使导流筋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水筋的外侧壁平行,不仅提高了对水的导流效果,而且可使操作旋钮在旋转时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的侧视结构图;

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结构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操作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面板;

3—操作旋钮;

4—显示屏;

11—第一挡水筋;

12—第二挡水筋;

13—导流槽;

14—第三挡水筋;

10—旋钮装配面;

101—装配孔;

30—安装面;

31—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壳体的侧视结构图;图5为图4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侧视结构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操作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

该电磁炉可包括:壳体1、面板2、线圈盘、电路板以及散热风机。其中,面板2位于壳体1的顶部,面板2可以是陶瓷面板,也可以是玻璃面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线圈盘、电路板和散热风机位于壳体1与面板2围成的内腔中,线圈盘与电路板电连接,散热风机用于为线圈盘、电路板等发热元件散热。

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1上设有操作旋钮3,通过转动该操作旋钮3可实现电磁炉的开启、关闭、加热时间的调节、加热功率的调节或者模式选择等。操作旋钮3具体可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只要是壳体1的便于用户操作的位置即可。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显示屏4,显示屏4可位于操作旋钮3的一侧,显示屏4可以用于显示某一时刻电磁炉加热的温度、功率、加热时间等。

具体地,壳体1上具有用于安装操作旋钮3的装配孔101,装配孔101的外缘形成为旋钮装配面10,对应地,操作旋钮3的对应旋钮装配面10的一面形成为安装面30。具体实现时,可以是,操作旋钮3上具有可伸入至装配孔101中的卡扣,装配孔101内具有可与卡扣匹配且旋转卡合的卡合部。在将操作旋钮3在壳体1上装配好之后,操作旋钮3同时可旋转,从而实现操作功能。具体装配时,当操作旋钮3装配好之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即,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间隙。

在烹饪过程中,电磁炉上或多或少会有水、油渍或者灰尘存在,而由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间隙的存在,这些水、油渍、灰尘等会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的间隙进入至操作旋钮3内,进而会进入至壳体1内,影响操作旋钮3的正常使用,且会导致壳体1内的零部件发生故障或者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旋钮装配面10上设置有朝向壳体1的外部凸出的呈环形的第一挡水筋11,第一挡水筋11围设在装配孔101的外围,且第一挡水筋11位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水筋11高于旋钮装配面10的平面。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操作旋钮3装配好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可以是贴合状态,但由于操作旋钮3需要旋转,水仍然可能会从两个面之间渗进去,或者,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也可以存在间隙。

通过在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的内侧设置第一挡水筋11,若有水(包含水、油渍、灰尘等)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进入,由于第一挡水筋11的存在,第一挡水筋11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入的水进行挡设,有效地降低了操作旋钮3进水的风险,延长了操作旋钮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挡水筋11可以与壳体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再安装在旋钮装配面10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挡水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凸出的挡水部。通过在第一挡水筋11内壁设置挡水部,即,第一挡水筋11和挡水部可共同起到双重挡水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进水的挡设效果。

由于第一挡水筋11朝向壳体的外部凸出,挡水部位于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且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凸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水筋11和挡水部均位于操作旋钮的内侧,且第一挡水筋11和挡水部的延伸方向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挡水筋11和挡水部不仅可以对进水进行挡设,也可以对进入的其他液体比如油渍进行挡设,也可以对灰尘进行挡设。

若有水(包括水、油渍或灰尘等)从旋钮装配面10和安装面30之间进入,由于第一挡水筋11的存在,第一挡水筋11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入的水进行挡设,有效地降低了操作旋钮进水的风险,同时,由于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凸出的挡水部,这样当进水较少时,第一挡水筋11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漫过第一挡水筋11,此时位于第一挡水筋11内侧的挡水部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将水挡设在挡水部外侧,使水流动至挡水部与第一挡水筋11相交的位置,然后从第一挡水筋11回流出去,从而通过第一挡水筋11和挡水部的双重作用,有效地阻挡了水进一步向壳体内部流动的去路,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其中,壳体1具体可以为塑胶壳体,操作旋钮3也可以为塑胶旋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使用电磁炉烹饪时,将盛装有食材的锅具或者壶体放置在电磁炉的面板2上,给电磁炉通电,即会有高频的电流流过电磁炉内的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切割锅具或者壶体,从而在锅体或壶体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锅体或壶体进行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可通过操作旋钮3进行加热参数的等调整。其中,壳体1上可开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用于为电磁炉散热。电磁炉工作时,电磁炉外部的冷却风在散热风机的作用下从进风孔进入至壳体1内腔中,然后将线圈盘和电路板等发热元件的热量带走,然后热风从出风孔吹出,从而实现电磁炉的散热。

壳体1具体可包括:下盖和盖设在下盖上的上盖。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的侧壁形成为壳体1的至少部分侧壁,操作旋钮3具体设置在上盖的侧壁上。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上盖为框形盖,下盖包括底壁和围设在底壁周向上的向上延伸的侧壁,下盖的侧壁形成为壳体1的至少部分侧壁,操作旋钮3具体可设置在下盖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的外轮廓具体为圆形,当然,操作旋钮3的外轮廓也可以为椭圆形或者方形等,只要能够转动实现操作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通过在壳体1的旋钮装配面10上设置朝向壳体1的外部凸出的呈环形的第一挡水筋11,使第一挡水筋11围设在装配孔101的外围,且第一挡水筋11位于旋钮装配面10和操作旋钮的安装面30的结合处的内侧,这样即使有水(包括水、油渍或灰尘等)从旋钮装配面10和安装面30之间进入,由于第一挡水筋11的存在,第一挡水筋11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入的水进行挡设,有效地降低了操作旋钮进水的风险,同时,由于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凸出的挡水部,这样当进水较少时,第一挡水筋11可以将水完全挡住,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若水较多或者水意外漫过第一挡水筋11,此时位于第一挡水筋11内侧的挡水部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将水挡设在挡水部外侧,使水流动至挡水部与第一挡水筋11相交的位置,然后从第一挡水筋回流出去,从而通过第一挡水筋和挡水部的双重作用,有效地阻挡了水进一步向壳体1内部流动的去路,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延长了操作旋钮3的使用寿命,避免水进入至壳体内而对壳体内的零部件造成影响,进而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第一挡水筋11的高度a具体可设置在3mm~20mm之间,即,第一挡水筋11的末端距旋钮装配面10的距离可设置在3mm~20mm之间,其中,第一挡水筋11的高度a设置在3mm~15mm的范围内最佳。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水筋11的高度a具体指的是第一挡水筋11在其自身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由于若将第一挡水筋11设置的过低,则无法保证挡水效果,但若将第一挡水筋11设置的过高,不仅会导致制作成本增大,而且会对操作旋钮3的装配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将第一挡水筋11的高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不仅能够保证对水的挡设效果,而且可节省成本,且不会对操作旋钮3的安装以及操作造成干涉。

此外,本实施例的旋钮装配面10上还开设有下凹的导流槽13,且导流槽13位于第一挡水筋11的外侧。通过设置导流槽13,使得被第一挡水筋11挡住的水能够流入至导流槽13内,然后从导流槽13的下方流出,即,导流槽13能够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使水快速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流出至操作旋钮3外。

其中,导流槽13具体可为周向环设在第一挡水筋11外侧的环形导流槽,这样可从周向上对水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导流效果。具体实现时,可将导流槽13的槽深设置在0.5mm~1mm之间,这样既保证了对水的导流效果,且无需使旋钮装配面10对应位置处的厚度做的过厚。

参照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水部具体为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凸出的第二挡水筋1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水筋11和第二挡水筋12均位于操作旋钮3的内侧,且第二挡水筋12和第一挡水筋11的延伸方向不同。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水筋12与第一挡水筋11相互垂直,当然,两者之间的角度也可以小于90°,只要使得第二挡水筋12为由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朝向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延伸凸出,起到一定挡水作用即可。

其中,第二挡水筋12可以与第一挡水筋1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再安装在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上。具体地,若有水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进入,第一挡水筋11起到第一层挡水作用,将至少部分水挡设在第一挡水筋11的外侧,但若水意外越过第一挡水筋11,由于第二挡水筋12的存在,第二挡水筋12会对水进行挡设,起到第二层挡水作用,即,第一挡水筋11和第二挡水筋12共同起到双重挡水效果。另外,通过将挡设部设置为挡水筋,不仅挡水效果好且制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挡水部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上的且朝向第一挡水壁11的内侧凸出的硅胶圈或者橡胶圈,硅胶圈和橡胶圈具有一定的高度,同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进水进行挡设。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水筋12具体为沿第一挡水筋11的内壁周向设置的环形挡水筋,即从周向上进行第二重挡水,进一步防止水从装配孔101进入至壳体1内。

参照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挡水效果,可使第二挡水筋12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b大于第一挡水筋11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c。这样即使有水越过第一挡水筋11,由于第一挡水筋11内壁上的第二挡水筋12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b大于第一挡水筋11的末端在垂直方向上所在的高度c,因此,当水流至第一挡水筋11的内侧时,第二挡水筋12会对水进行有效挡设,将水导到与第一挡水筋11相交的底端,进而使水从第一挡水筋11的末端流出至第一挡水筋11的外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旋钮装配面10由下向上倾斜设置,也就是说,壳体1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即旋钮装配面10与竖直面之间具有夹角,当操作旋钮3安装在壳体1上后,操作旋钮3也成向上倾斜的状态,这样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具体地,第一挡水筋11整体也与竖直面之间具有夹角。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旋钮装配面10也可以沿竖直面,或者由上向下倾斜设置(即,壳体1形成为上大下小的结构)。

继续参照图3至图8所示,还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第三挡水筋14,其中,第三挡水筋14和第一挡水筋11分设在第二挡水筋12的两侧,且第三挡水筋1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挡水筋11的延伸方向相反。即,使第三挡水筋14朝向壳体1内部的方向延伸。示例性的,具体实现时,可使第三挡水筋14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器件(比如数码管)外围,且与器件之间密封设置,比如,第三挡水筋14的末端与壳体1内的器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从而避免水流入至器件内部,进一步提高了挡水效果。

具体实现时,第三挡水筋14可以与第一挡水筋11、第二挡水筋12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是分开制作,然后再装配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3自身的安装面30上还设置有朝向导流槽13的方向凸出的导流筋31。其中,导流筋31的至少部分伸入至导流槽13内,且导流筋31与导流槽13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设置导流筋31,导流筋31能够对被第一挡水筋11挡住的水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被第一挡水筋11挡住的水沿着导流筋31快速地流至导流槽13中,然后从导流槽13的下方流出,提高了水排出的速度;而且,即使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的结合处存在较大间隙,由于导流筋31是由操作旋钮3的安装面30朝向导流槽13的方向凸出且至少部分伸入至导流槽13内的,因此,从电磁炉外部来看,用户透过间隙也只能看到导流筋31,不会看到操作旋钮3内部的部件,从而提高了电磁炉的外观美感。

其中,导流筋31与导流槽13的槽底之间的间隙大小不作特别限定,只要能够保证被导流筋31导向的水能够进入至导流槽13内,然后从旋钮装配面10与安装面30之间的间隙流出至操作旋钮3外即可。

具体实现时,导流筋31可以与操作旋钮3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后续再安装在操作旋钮3的安装面30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筋31具体可为沿安装面30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导流筋。即,从周向上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了导流效果。

其中,可使导流筋31的内侧壁与第一挡水筋11的外侧壁相平行,不仅提高了对水的导流效果,而且可使操作旋钮3在旋转时更加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