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热油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824发布日期:2019-07-31 20:08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导热油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热油炉。



背景技术:

导热油炉是利用电加热器对有机载体(导热油)直接加热,并通过高温油泵进行液相循环将加热后的导热油输送到用热设备,再由用热设备出油口回到电热油炉加热,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加热系统。

目前,用于容纳导热油的导热油罐属于密封罐体,由于导热油存在加热后膨胀、冷却后收缩的特性,导致导热油罐内的压力存在波动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输送导热油的高温油泵通过电机驱动油泵的传动轴旋转,长时间运转的传动轴会存在漏油的隐患,需要定期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导热油炉,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导热油罐内压力不稳定、油泵传动轴漏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导热油炉,包括导热油罐、溢油池、油泵和电机,所述溢油池与大气连通、且通过调节管与导热油罐连通,所述导热油罐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导热油罐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进口;所述油泵设置于导热油罐内,所述油泵的传动轴贯穿导热油罐底部设置,所述油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与导热油罐的导热油出口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油泵的传动轴相连。

优选的,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包括用于与电机主轴相连的外磁组件和用于与油泵的传动轴相连的内磁组件,所述内磁组件设置于外磁组件的内部,所述外磁组件和内磁组件之间设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与支撑座相连,所述支撑座设置于磁耦合联轴器及传动轴的外侧、且设置于电机与导热油罐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磁组件包括外磁钢骨件和外磁钢磁铁,所述外磁钢骨件为一端敞口的圆柱筒状,所述外磁钢磁铁设置于外磁钢骨件的内壁;所述外磁钢骨件的底部与电机主轴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外磁钢磁铁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状,所述隔离套设置于外磁钢磁铁的内壁;所述内磁组件为圆柱筒状的内磁钢磁铁;所述内磁钢磁铁的内孔与传动轴配合。

优选的,所述隔离套的纵截面为U形,所述内磁钢磁铁和外磁钢磁铁分别设置于隔离套侧壁的内外侧;所述隔离套的开口端通过隔离套压盖与支撑座相连,所述隔离套的底部封闭端设置于内磁钢磁铁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自下而上包括电机座和传动轴座,所述电机座的纵截面为下端与电机主轴转动配合的U形罩体,所述传动轴座套装于传动轴的外侧、且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转动配合;所述传导轴座的下端与电机座固定相连,所述隔离套压盖设置于传动轴座的下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座与导热油罐之间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裹于传动轴外部。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座的外壁设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加热部件为缠绕于导热油罐外壁的电热丝。

优选的,所述油泵为旋片泵,所述旋片泵的进油口朝向导热油罐内部,所述旋片泵的出油口与油管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紧凑,导热油罐通过调节管与溢油池连通,保证导热油罐内的压强稳定,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电机的主轴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油泵的传动轴配合,将传统的动密封改为静密封,不易漏油,降低了维修频次,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导热油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电机,02-电机座,03-外磁钢骨件,04-隔离套,05-外磁钢磁铁,06-内磁钢磁铁,07-隔离套压盖,08-传动轴座,09-传动轴,10-散热器,11-油泵,12-导热油出口,13-电热丝,14-导热油进口,15-导热油罐,16-调节管,17-溢油池,18-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导热油炉,包括导热油罐15、溢油池17、油泵11和电机01,所述溢油池17与大气连通、且通过调节管16与导热油罐15连通,保证导热油罐内的压力恒定,不会因导热油的热胀冷缩导致导热油罐内的压力增大或减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所述导热油罐15设有加热部件,所述导热油罐15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导热油出口12和导热油进口14;所述油泵11设置于导热油罐15内,所述油泵11的传动轴09贯穿导热油罐15底部设置,所述油泵11的出油口通过油管18与导热油罐15的导热油出口12相连,通过油泵将加热的导热油经油管及导热油出口输送至用热设备的油浴夹层,降温后的导热油经导热油进口回流至导热油罐内,如此循环往复。所述电机01的输出轴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油泵11的传动轴09相连,传动轴不直接与电机主轴相连,由动密封更改为静密封,密封性更好,杜绝了漏油的安全隐患,降低设备维修频次,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包括用于与电机01主轴相连的外磁组件和用于与油泵11的传动轴09相连的内磁组件,所述内磁组件设置于外磁组件的内部,所述外磁组件和内磁组件之间设有隔离套04;所述隔离套04与支撑座相连,所述支撑座设置于磁耦合联轴器及传动轴09的外侧、且设置于电机01与导热油罐15之间。其中,隔离套采用非磁性材质制作而成,一般选用奥氏体不锈钢。外磁组件在电机带动下旋转,利用内磁组件与外磁组件间的磁力驱动主轴转动,可将传统联轴器的动密封改为静密封,杜绝了泄露隐患。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外磁组件包括外磁钢骨件03和外磁钢磁铁05,所述外磁钢骨件03为一端敞口的圆柱筒状,所述外磁钢磁铁05设置于外磁钢骨件03的内壁;所述外磁钢骨件05的底部与电机01主轴固定相连。其中,所述外磁钢骨件03的底部设有突出的台圆,所述台圆的中部设有与电机01主轴配合的通孔。该结构的联轴器结构紧凑、体积小,保证传动的平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外磁钢磁铁05为两端敞口的圆柱筒状,所述隔离套04设置于外磁钢磁铁05的内壁;所述内磁组件为圆柱筒状的内磁钢磁铁06;所述内磁钢磁铁06的内孔与传动轴09配合。

为了方便加工、装卸,所述隔离套04的纵截面为U形,所述内磁钢磁铁06和外磁钢磁铁05分别设置于隔离套04侧壁的内外侧;所述隔离套04的开口端通过隔离套压盖07与支撑座相连,所述隔离套04的底部封闭端设置于内磁钢磁铁06的底部。外磁钢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利用内磁钢磁铁和外磁钢磁铁间的磁力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油泵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座自下而上包括电机座02和传动轴座08,所述电机座02的纵截面为下端与电机01主轴转动配合的U形罩体,所述传动轴座08套装于传动轴09的外侧、且通过轴承与传动轴09转动配合;所述传导轴座08的下端与电机座02固定相连,所述隔离套压盖07设置于传动轴座08的下端面上。电机座的上端边缘设有与传动轴座下端边缘配合的支撑台,传动轴座与传动轴间隙配合,传动轴座的通孔上下分别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转动配合,隔离套压盖设置于下部轴承的外侧。利用电机座和传动轴座对导热油罐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磁耦合联轴器及传动轴进行保护。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热油罐的高温很高,为了避免热量传导至传动轴座及电机座,在传动轴座08与导热油罐15之间设有散热器10,所述散热器10包裹于传动轴09外部。借助散热器起到隔离保护作用,避免传动轴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同时也可以避免人员烫伤。

同理,在传动轴座08的外壁加工出散热片,进一步起到散热作用,避免传动轴处于高温状态下,影响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为缠绕于导热油罐15外壁的电热丝13。利用电热丝对导热油罐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无油烟,绿色环保。

其中,所述油泵11优选旋片泵,所述旋片泵的进油口朝向导热油罐15内部,所述旋片泵的出油口与油管18相连。旋片泵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空间,尤其适用于油循环使用,无油烟、清洁环保、省油。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过程如下:在导热油罐内装满导热油,将导热油出口与导热油进口分别与用热设备的油浴夹层对应的进出口相连;启动电机,通过磁耦合联轴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进而带动旋片泵旋转;开启电热丝对导热油罐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在旋片泵的运转下,热的导热油经油管进入用热设备的油浴夹层中,经降温冷却的导热油从油浴夹层的出口端流出,经导热油进口进入导热油罐内,如此循环往复。其中,导热油罐通过调节管与上方敞口的溢油池连通,当导热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时,多余的导热油通过调节管流入溢油池储存,当导热油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时,导热油罐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溢油池内的导热油会被吸入导热油罐内,从而导热油罐内的压强保持一致。

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