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0636发布日期:2019-07-27 10:27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矿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



背景技术:

铜在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国防工业等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铜矿的选矿工艺主要是破碎--球磨--分级--浮选--烘干等工艺,其中烘干工艺是在浮选之后的一道加工工艺。浮选通过水中通入空气和搅动形成了气泡;这样在浮选过程中气泡就可能把指定的矿粉带走,达到选矿的目的。所以浮选出来的铜精矿需经过沉淀,但是沉淀过后的铜精矿依然存在较多的水分,需要进行烘干,目前常见的烘干方式为电热板高温烘烤和低温疾风烘干,两种方式均存在一点的缺陷,其中电热板高温烘烤烘干不均匀,容易出现温度死角,并且能源消耗大;低温疾风烘干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并且容易使细颗粒的铜精矿飞扬,浪费资源。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解决烘干不均匀、温度死角、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铜精矿飞扬、以及浪费资源等问题。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包括滤水装置、设置在滤水装置右侧下方的初步烘干装置、设置在初步烘干装置右侧下方的循环烘干装置、以及设置在滤水装置、初步烘干装置和循环烘干装置底部的固定平台,所述滤水装置包括过滤支架、设置安装在过滤支架顶端的过滤箱、设置在过滤箱正下方并且连接在过滤支架上的导流板、设置在过滤箱侧面的排料斗、以及安装在排料斗上端的排料阀门,所述初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仓支架、设置在烘干仓支架上端的烘干仓、设置在烘干仓支架内侧的驱动电机和第一热风循环机、连接在驱动电机上的皮带、连接在皮带另一端的滚动轮、设置在滚动轮外围的传送带、设置安装在第一热风循环机出风口位置的第一输风管、安装在烘干仓内部第一输风管上端的出风喷头,设置在烘干仓外部上部一端的烘干仓入料斗、设置在烘干仓外部上端并与第一热风循环机入风口连接的热风循环管、设置在烘干仓尾端底部并延伸至传送带下方的烘干仓出料斗、设置在烘干仓尾部端面的检修门、以及安装在检修门外侧的拉手,所述烘干仓支架延伸至烘干仓内部并与所述滚动轮连接,所述滚动轮分别与所述皮带和传送带活动连接,所述检修门通过合页与所述烘干仓开启活动连接,所述循环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外箱、设置在烘干外箱内部的烘干内箱、设置在烘干外箱两侧外部的发热电机、连接在发热电机上的发热板、设置安装在烘干外箱顶端外部的第二热风循环机、连接在第二热风循环机上的第二输风管、设置安装在第二输风管和烘干外箱交接处的风向板、设置在烘干内箱内的烘干导流板、设置在烘干外箱上端并与烘干内箱相连接的烘干箱入料斗、设置在第二热风循环机右侧的湿气排放口、设置在烘干外箱底部外侧的铜精矿出口和控制阀、以及设置在铜精矿出口两侧的支座,所述烘干外箱与烘干内箱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湿气排放口贯穿烘干外箱于所述烘干内箱连通,所述铜精矿出口与控制阀控制连接,并延伸与烘干内箱底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过滤箱底部设有密集滤水孔。

优选地,所述皮带传动连接着所述驱动电机和滚动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风循环机、第一输风管和热风循环管风循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板上设有半圆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风向板与所述烘干外箱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烘干导流板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15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平台为台阶形。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在于滤水装置过滤掉浮选后沉淀留下的部分水分,加快下一步的烘干;初步烘干装置采用热风循环去除铜精矿中的大部分水分,减少能源的消耗,此时铜精矿并未完全干燥,所以避免了热风扬尘浪费铜精矿粉的问,循环烘干装置用于最后的完全干燥处理,采用烘干外箱和烘干内箱的设计,中间形成空间,用于安装发热板和热风循环,加快烘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温度死角烘干不均匀、铜精矿飞扬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于采用滤水装置、初步烘干装置和循环烘干装置进行循环烘干,加快了烘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温度死角烘干不均匀、铜精矿飞扬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初步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铜精矿用的循环干燥烘干机,包括滤水装置1、设置在滤水装置1右侧下方的初步烘干装置2、设置在初步烘干装置2右侧下方的循环烘干装置3、以及设置在滤水装置1、初步烘干装置2和循环烘干装置3底部的固定平台4,滤水装置1包括过滤支架101、设置安装在过滤支架101顶端的过滤箱102、设置在过滤箱102正下方并且连接在过滤支架101上的导流板103、设置在过滤箱102侧面的排料斗104、以及安装在排料斗104上端的排料阀门105,初步烘干装置2包括烘干仓支架201、设置在烘干仓支架201上端的烘干仓202、设置在烘干仓支架201内侧的驱动电机203和第一热风循环机205、连接在驱动电机203上的皮带204、连接在皮带204另一端的滚动轮208、设置在滚动轮208外围的传送带209、设置安装在第一热风循环机205出风口位置的第一输风管206、安装在烘干仓202内部第一输风管206上端的出风喷头207,设置在烘干仓202外部上部一端的烘干仓入料斗210、设置在烘干仓202外部上端并与第一热风循环机205入风口连接的热风循环管211、设置在烘干仓202尾端底部并延伸至传送带209下方的烘干仓出料斗212、设置在烘干仓202尾部端面的检修门213、以及安装在检修门213外侧的拉手214,烘干仓支架201延伸至烘干仓202内部并与滚动轮208连接,滚动轮208分别与皮带204和传送带209活动连接,检修门213通过合页与烘干仓202开启活动连接,循环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外箱301、设置在烘干外箱301内部的烘干内箱302、设置在烘干外箱301两侧外部的发热电机303、连接在发热电机303上的发热板304、设置安装在烘干外箱301顶端外部的第二热风循环机305、连接在第二热风循环机305上的第二输风管306、设置安装在第二输风管306和烘干外箱301交接处的风向板307、设置在烘干内箱302内的烘干导流板308、设置在烘干外箱301上端并与烘干内箱302相连接的烘干箱入料斗309、设置在第二热风循环机305右侧的湿气排放口310、设置在烘干外箱301底部外侧的铜精矿出口311和控制阀312、以及设置在铜精矿出口311两侧的支座313,烘干外箱301与烘干内箱302之间存在间隙,湿气排放口310贯穿烘干外箱301于烘干内箱302连通,铜精矿出口311与控制阀312控制连接,并延伸与烘干内箱302底部连通。

过滤箱102底部设有密集滤水孔,确保铜精矿沉淀后的部分水分能够过滤到导流板103上排出。皮带204传动连接着驱动电机203和滚动轮208,驱动电机203驱动力通过皮带204传送给滚动轮208,从而使滚动轮208上的传送带209运转。第一热风循环机205、第一输风管206和热风循环管211风循环连接,重复利用烘干仓202内的热风,节约资源,加快热风循环,提升铜精矿干燥速度。发热板304上设有半圆形凸起,加大受热面积,加快烘干外箱301内升温,从而在热风循环过程中加快烘干内箱302烘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风向板307与烘干外箱301活动连接,控制烘干外箱301和烘干内箱302之间的热风循环方向,达到无温度死角的目的,从而使铜精矿烘干更加均匀。烘干导流板308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15度,便于铜精矿匀速下滑,加长铜精矿在烘干内箱302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充分烘干。固定平台4为台阶形,便于安装固定滤水装置1、初步烘干装置2和循环烘干装置3。

烘干使用时,先将浮选过后沉淀下来的铜精矿放入到过滤箱102中,通过过滤箱102底部的滤水孔过滤掉部分水分,再通过导流板103排出,待过滤几分钟后,打开排料阀门105,使过滤排水后的铜精矿经过排料斗104进入到烘干仓入料斗210中;同时开启驱动电机203和第一热风循环机205,其中第一热风循环机205产生的热风通过第一输风管206进入到烘干仓202中,循环烘干之后通过热风循环管211循环进入到第一热风循环机205内加热,形成热风循环,节约能耗,此时的铜精矿没有完全干燥,避免了铜精矿在热风的作用下扬尘的情况,避免资源浪费。驱动电机203驱动力通过皮带204传送给滚动轮208,从而使滚动轮208上的传送带209运转,使传送带209上的铜精矿烘干一定时间之后从烘干仓出料斗212排出,再通过烘干箱入料斗309进入到烘干内箱302中的烘干导流板308上。在此之前提前10分钟开启发热电机303和二热风循环机305,使烘干外箱301和烘干内箱302之间产生热风循环。铜精矿在烘干导流板308倾斜的设计下匀速下滑,一定时间之后落入到烘干内箱302底部,开启控制阀312使充分干燥的铜精矿从铜精矿出口311处排出收集。湿气排放口310用于排放水蒸气。铜精矿在经过滤水装置、初步烘干装置和循环烘干装置的循环烘干,加快了烘干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温度死角烘干不均匀、铜精矿飞扬和浪费资源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