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1399发布日期:2019-05-31 21: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监测空调器的运行情况,通常会在空调配管上安装检测装置,比如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来检测空调配管的工作状况,从而可根据检测装置检测的数据来调整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以使空调器正常运行。但是,在该技术中,一般不对检测装置的信号线进行约束,从而使得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易被其信号线所干扰,从而会影响空调器正常运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信号线易对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用于空调配管。该检测结构包括:间隔件,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以及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所述检测装置具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远离所述空调配管的一侧。可选地,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间隔件,以将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件。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缠绕所述空调配管、间隔件及信号线,以将所述间隔件、及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缠绕所述检测装置,以将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安装位置与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安装位置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安装位置与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安装位置,在所述空调配管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上形成有第一间隔部和第二间隔部,所述第一间隔部的径向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隔部的径向厚度,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部;或者,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上形成有间隔区和空置区,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区,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空置段。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径向厚度自所述第一间隔部沿周向向所述第二间隔部逐渐减薄设置;或者,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上的径向厚度自所述间隔区远离所述空置区的一侧,沿周向向所述空置段逐渐减薄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间隔部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1.6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8毫米;和/或,所述第二间隔部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2.5毫米。可选地,所述间隔件为可折叠件,所述间隔件缠绕于所述空调配管。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的一侧绕叠多层以形成径向厚度较厚的第一间隔部,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隔部;所述间隔件在所述空调配管的另一侧绕设一层以形成径向厚度较薄的第二间隔部,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间隔部。可选地,所述间隔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2.5毫米;和/或,所述间隔件设置为矩形,所述间隔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50毫米;和/或,所述间隔件的长度与所述空调配管的配管周长之间具有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1.1,且/或,小于或等于3。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包括间隔本体,所述间隔本体上开设有侧向开口的容置槽,所述空调配管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本体上。可选地,所述间隔件还包括活动段,所述活动段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以开合所述容置槽的侧向开口。可选地,所述间隔本体上设有走线槽,所述信号线设于所述走线槽内;和/或,所述信号线设于所述间隔本体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和/或,所述间隔本体的径向厚度自所述间隔本体的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侧,沿周向向靠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逐渐减薄;和/或,所述容置槽的侧向开口的周向宽度小于所述空调配管的外径;和/或,所述间隔本体设置为c型结构。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包括在所述空调配管周向方向上依次分布的多个子配件,多个子配件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置所述空调配管的限位空间,所述空调配管设置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可选地,所述子配件内侧设有与所述空调配管外周适配的装配子槽;和/或,各所述子配件的厚度相等;和/或,所述子配件的数量为两个;和/或,所述子配件粘接于所述空调配管;和/或,其中一所述子配件的外表面设有走线槽,所述信号线设于所述走线槽;和/或,其中一所述子配件上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检测槽内。可选地,所述间隔件具有弹性;和/或,所述间隔件采用耐热材料制成;和/或,所述间隔件的材质为气凝胶、或硅胶、或软胶;和/或,所述信号线至少折两折地设置于所述间隔件。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扎带、或铁丝、或绳索;和/或,所述连接件设置为多个或一个。可选地,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或者,所述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且所述振动传感器设于所述空调配管的折弯处;或者,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间隔件为隔温件;或者,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空调配管包括排气配管和回气配管,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排气配管和/或回气配管。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配管、及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安装于空调配管。所述检测结构包括:间隔件,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以及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所述检测装置具有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件的远离所述空调配管的一侧。可选地,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间隔件,以将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间隔件。本发明检测结构,通过将信号线设置在间隔件上,并将间隔件设置在空调配管上,可实现将信号线设置在空调配管上,即可实现对信号线进行约束、限位,从而可避免信号线随空调配合和检测装置的振动而晃动,如此不仅可避免信号线因晃动而拉扯检测装置,以避免对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和安装稳定性造成干扰,从而可提高检测装置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小检测装置的测量误差;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信号线晃动而对其他元器件产生干扰,以提高空调器的运行性能。同时,通过将信号线设置于间隔件的远离空调配管的一侧,可通过间隔件将信号线与空调配管隔开,其中,间隔件可起缓冲作用,从而可避免信号线与空调配管直接接触,可避免因空调配管的温度变化而损伤信号线,从而可提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检测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检测结构安装在空调配管上;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检测结构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检测结构的右视图;图5为图3中检测结构的仰视图;图6为本发明检测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检测结构安装在空调配管上;图7为图6中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段处于闭合状态;图8为图6中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活动段处于打开状态;图9为图8中间隔件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检测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检测结构安装在空调配管上;图11为图10中间隔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检测结构17子配件10间隔件171检测槽11第一间隔部18限位空间12第二间隔部20检测装置15间隔本体21信号线151容置槽30连接件152走线槽200空调配管16活动段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下文简称检测结构)。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为了监测空调器的运行情况,通常会在空调配管上安装检测装置,比如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来检测空调配管的工作情况,从而可根据检测的数据来调整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从而使空调器正常运行或者以最佳状态运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所述检测结构100包括:间隔件10,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200;以及检测装置20,设置于所述空调配管200;所述检测装置20具有信号线21,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间隔件10的远离空调配管200的一侧。具体的,将检测装置20设置于空调配管200,可实现对空调配管200的检测。其中,信号线21用于传输检测信号等。具体的,所述间隔件10固定安装于空调配管200,所述检测装置20固定安装于所述空调配管200上,所述信号线21固定安装于间隔件10的远离空调配管200的一侧。本发明检测结构100,通过将信号线21设置在间隔件10上,并将间隔件10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可实现将信号线21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即可实现对信号线21进行约束、限位,从而可避免信号线21随空调配合和检测装置20的振动而晃动,如此不仅可避免信号线21因晃动而拉扯检测装置20,以避免对检测装置20的检测结果和安装稳定性造成干扰,从而可提高检测装置20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小检测装置20的测量误差;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信号线21晃动而对其他元器件产生干扰,以提高空调器的运行性能。同时,通过将信号线21设置于间隔件10的远离空调配管200的一侧,可将信号线21与空调配管200隔开,其中,间隔件10可起缓冲作用,从而可避免信号线21与空调配管200直接接触,从而可避免当空调配管200的温度过热或过冷时而损伤信号线21,从而可提高检测装置20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具体实施例中,将间隔件10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将间隔件10粘接在空调配管200上,比如将间隔件10通过卡扣结构和/或螺接结构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等等。在具体实施例中,将检测装置20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通过扎带等类似连接件30将检测装置20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又比如通过卡扣结构或螺接结构将检测装置20设置在空调配管200上;等等。在具体实施例中,将信号线21设置在间隔件10上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将信号线21粘接在间隔件10上,又比如将信号线21通过扎带等类似连接件30而设置在间隔件10上,又比如,将信号线21卡扣结构或螺接结构设置在间隔件10上;等等。如:可选地,所述检测结构100还包括连接件30,所述连接件30连接信号线21与间隔件10,以将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间隔件10。如此,相较于直接将信号线21粘接在间隔件10上、或在间隔件10上设置连接结构来安装信号线21,通过第三者(即连接件30)连接信号线21和间隔件10,既有利于提高信号线21与间隔件10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又有利于简化间隔件10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三者的安装结构既可以是独立的结构,也可以是相互结合(或依存)的结构;当其为独立的结构时,可增加其独立性,避免相互影响;当其为相互结合(或依存)的结构时,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及节约成本。下文将以相互结合(或依存)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所述连接件30缠绕空调配管200、间隔件10及信号线21,以将所述间隔件10、及信号线21设置于空调配管200。安装时,可先初步将间隔件10固定在空调配管200上、将信号线21初步固定在间隔件10上,然后使用连接件30缠绕空调配管200、间隔件10及信号线21,最后慢慢收紧连接件30,以使间隔件10、及信号线21固定于空调配管200。如此,可实现通过一连接件30即可将间隔件10和信号线21安装在空调配管200上,从而可简化安装步骤、提高装配效率等。具体的,所述连接件30可设置为扎带、或铁丝、或绳索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设置为扎带,如塑料扎带(如尼龙扎带等)、金属扎带等。可以理解,扎带具有绑扎快速、自锁紧固、使用方便等优点。其中,所述连接件30的数量既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两个或更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述连接件3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以减少装配时长,提高装配效率。进一步地,如图2-5、6及10所示,所述连接件30还缠绕检测装置20,以将所述检测装置20设置于空调配管200。如此,可实现通过一连接件30即可将间隔件10、检测装置20、及信号线21安装在空调配管200上,从而可进一步地简化安装步骤、提高装配效率等。进一步地,如图2-5、6及10所示,所述检测装置20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与信号线21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间隔设置。如此,可避免信号线21对检测装置20的检测结果和安装稳定性造成干扰。具体的,如图2-5、6及10所示,所述检测装置20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与信号线21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在空调配管20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如此,可与连接件30周向缠绕连接的特性相配合,从而可便于连接件30固定连接检测装置20和信号线21。可选地,所述连接件30缠绕一圈即可将检测装置20和信号线21安装在空调配管200上。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检测装置20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与信号线21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安装位置,在空调配管200的延长方向上间隔设置时,既可以将一连接件30缠绕多圈,以依次分别固定检测装置20和信号线21;也可以设置两组连接件30,以分别固定检测装置20和信号线21。进一步地,如图2-5、及6所示,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有第一间隔部11和第二间隔部12,所述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大于第二间隔部12的径向厚度,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第一间隔部11,所述检测装置20设置于第二间隔部12。其中,间隔部的径向厚度是指间隔部在垂直于空调配管200的延长方向的方向上的厚度;比如,当空调配管200为圆形管时,间隔部的径向厚度是指间隔部在空调配管200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信号线21来说,间隔件10在信号线21安装位置处的径向厚度越大,信号线21与空调配管200之间的距离就越大,间隔件10的缓冲效果就越好,空调配管200对信号线21的影响也就越小,从而可提高对信号线21的保护效果。但是,对于检测装置20来说,间隔件10在检测装置20安装位置处的径向厚度越小,检测装置20与空调配管200之间的距离就越小,间隔件10对检测装置20的影响也就越小,检测装置20对空调配管200的检测结果也就越准确,从而可减小检测装置20的测量误差。简而言之,通过使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径向厚度不等的第一间隔部11和第二间隔部12,以分别用于安装检测装置20和信号线21,既可以降低空调配管200对信号线21的影响,提高对信号线21的保护效果;又可以减小间隔件10对检测装置20的影响,提高检测装置20的测量准确性。具体的,如图2-5、及6所示,所述第一间隔部11与第二间隔部12在空调配管200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以与连接件30周向缠绕连接的特性相配合。进一步地,如图2-5、及6所示,所述间隔件10在所述空调配管200上的径向厚度自所述第一间隔部11沿周向向第二间隔部12逐渐减薄设置。可以理解,间隔件10还用于对连接件30进行支撑,而将间隔件10的径向厚度逐渐减薄设置,可以与连接件30的缠绕趋势相配合,从而可增大间隔件10与连接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提高检测结构100的稳定性。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间隔件10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比如,使: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有间隔区和空置区,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间隔区,所述检测装置20设置于空置区;其中,空置区是指间隔件10径向厚度为零的区域,检测装置20可直接安装在空调配管200上。如此,通过使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间隔区和空置区,以分别用于安装信号线21和检测装置20,既可以降低空调配管200对信号线21的影响,提高对信号线21的保护效果;又可以减小间隔件10对检测装置20的影响,提高检测装置20的测量准确性。在该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的径向厚度自间隔区远离空置区的一侧,沿周向向空置区逐渐减薄设置,以与连接件30的缠绕趋势相配合,以增大间隔件10与连接件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检测结构100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如图2、6及10所示,所述信号线21至少折两折地设置于间隔件10上。如此,可提高信号线21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及10所示,所述信号线21折两折地设置于间隔件10。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10具有弹性。如此,在连接件30缠绕连接信号线21、和/或检测装置20时,间隔件10可稍微形变,从而不仅可以防止损伤信号线21,还可以提高装配稳定性。具体的,所述间隔件10可采用柔软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10采用耐热材料,如气凝胶、或软胶、或耐热橡胶、或硅胶等,制成。如此,可提高间隔件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1.6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8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1.6毫米,且小于或等于8毫米。可以理解,若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过薄,则会大大降低对信号线21的保护效果,从而使信号线21容易损伤;若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过厚,则会使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上显得冗余,会增大对连接件30的装配要求(否则,会使间隔件10安装不牢靠)。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间隔部12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2.5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隔部11的径向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5毫米。可以理解,虽然第二间隔部12越薄,对检测装置20的影响也就越小,但是,若第二间隔部12的径向厚度过薄,则不仅会增大间隔件10的制作难度,还会使第二间隔部12(在安装、或运输等过程中)容易受损。若第二间隔部12的径向厚度过厚,则会加大影响检测装置20的影响,使检测装置20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50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0毫米。可以理解,若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过小,则会大大减少信号线21、和/或检测装置20、和/或线号线在间隔件10上的安装面积,从而会增大信号线21、和/或检测装置20的装配难度,降低装配效率;若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过大,则会造成浪费。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0的结构形式有很多,下文将举例进行说明,当并不仅限与此。检测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在检测结构100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间隔件10为可折叠件,所述间隔件10缠绕于所述空调配管200。可选地,所述间隔件10可采用柔软材质制成。如此,可简化间隔件10的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且还可便于储存和运输。具体的,如图2和4所示,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的一侧绕叠多层,以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径向厚度较厚的第一间隔部11,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第一间隔部11。如此,可提高对信号线21的保护效果。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的另一侧绕设一层,以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径向厚度较薄的第二间隔部12,所述检测装置20设置于第二间隔部12。如此,来降低间隔件10对检测装置20的影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空调配管200的另一侧”包括但不限于与“空调配管200的一侧”相对的一侧、或与“空调配管200的一侧”相临的一侧;如,假使“空调配管200的一侧”为空调配管200的前侧,那么“空调配管200的另一侧”可以为空调配管200的后侧、或左侧、或右侧等。当然,也可以将间隔件10半包围地绕设在空调配管200上,以空调配管200上形成间隔区和空置区,以分别用于安装信号线21和检测装置20。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2.5毫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5毫米。可以理解,若间隔件10的厚度过薄,则不仅会增大制作难度,而且还需要绕叠许多层才能形成具有足够径向厚度的第一间隔部11,从而会增大装配的复杂性,降低装配效率;若间隔件10的厚度过后,则不仅可能会加大影响检测装置20的影响,而且也会增大绕叠间隔件10的难度,从而会增大装配难度,降低装配效率。可选地,所述间隔件10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0的形状是多样的,比如矩形、腰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等,本文以矩形或类矩形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间隔件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且/或,小于或等于50毫米。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件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0毫米。可以理解,若间隔件10的宽度过小,则会使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过小,则会大大减少信号线21、和/或检测装置20、和/或线号线在间隔件10上的安装面积,从而会增大信号线21、和/或检测装置20的装配难度,降低装配效率;若间隔件10的宽度过大,则会使所述间隔件10在空调配管200延伸方向上的宽度过大,从而会造成浪费。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件10的长度与空调配管200的配管周长之间具有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或等于1.1,且/或小于或等于3。可以理解,若第一比值小于1,则无法形成第一间隔部11,若第一比值过于接近1,则会增大第一间隔部11的绕叠难度,从而会降低装配效率;若第一比值过大,则会造成多余。可选地,所述间隔件10的材质为气凝胶、或硅胶、或软胶。可选地,所述间隔件10的内层粘接在空调配管200上,和/或,间隔件10的相邻的叠层之间相互粘接,和/或,信号线21粘接于间隔件10的外层。如此,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检测结构100的第二实施例在检测结构100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所述间隔件10包括间隔本体15,所述间隔本体15上开设有侧向开口的容置槽151,所述空调配管200设置在容置槽151内,所述信号线21设置于间隔本体15上。如此,使得间隔件10的形状固定,可便于安装间隔件10,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所述容置槽151的侧向开口的周向宽度小于空调配管200的外径,以使所述空调配管200至少多于一半容置在容置槽151内。如此,可防止间隔件10脱离空调配管200,以便于对间隔件10初步限位。进一步地,所述空调配管200卡接于容置槽151内;以在空调配管200安装在容置槽151内之后,即可对间隔件10进行初步限位,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所述限位件具有弹性,为弹性件;如此,当装配时,限位件可弹性变形,以增大其侧向开口,以将空调配管200安装于容置槽151内。当然,也可将空调配管200粘接于容置槽151内,以对间隔件10初步限位。具体的,所述信号线21安装在间隔本体15的远离容置槽151的一侧,以降低空调配管200与信号线21接触的风险。进一步地,如图6-9所示,所述间隔本体15的径向厚度自间隔本体15的远离容置槽151的一侧,沿周向向靠近容置槽151的方向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间隔部11,以用于安装信号线21。进一步地,如图6-9所示,所述间隔本体15上设有走线槽152,所述信号线21设于走线槽152内。如此,通过设置走线槽152,可便于对信号线21进行限位,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如图6-9所示,所述走线槽152在间隔本体15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以供信号线21至少折两折地安装在间隔本体1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152设置有两个,并设于第一间隔部11。可选地,如图6-9所示,所述间隔本体15设置为c型结构,以提高间隔本体15制作的便捷性。进一步地,如图6-8所示,所述间隔件10还包括活动段16,所述活动段16可转动地连接于容置槽151的槽口处,以开合容置槽151的侧向开口。如此,通过设置活动段16,可包绕空调配管200,从而有利于将间隔件10设于空调配管200上。具体的,所述活动段16位片状。可选地,所述活动段16与空调配管200粘接,和/或,所述活动段16的自由边与间隔本体15可拆卸连接(如粘接、或磁吸等)。从而可便于初步安装间隔件10。在间隔件10的该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当不设置活动段16时,所述间隔件10的间隔本体15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间隔区,所述间隔本体15的侧向开口在空调配管200上形成空置区。如图6-8所示,当设置活动段16时,可在间隔本体15上形成第一间隔部11,在活动段16上形成第二间隔部12,特别地,所述活动段16即可设为第二间隔部12。检测结构100的第三实施例在检测结构100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间隔件10包括在空调配管200周向方向上依次分布的多个子配件17,多个子配件17之间限定有用于容置空调配管200的限位空间18,所述空调配管200设置在所述限位空间18内。如此,不仅可便于安装间隔件10,还可便于制作间隔件10。进一步地,所述子配件17内侧设有与空调配管200外周适配的装配子槽。如此,可便于将子配件17安装在空调配管200上,从而可便于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子配件17粘接于空调配管200的外周面,以对子配件17进行初步限位,从而可便于提高安装效率。可选地,所述子配件17可通过双面胶粘接于空调配管200。进一步地,如图10和11所示,个子配件17的厚度相等或接近相对。如此,可便于与连接件30配合,从而可降低连接件30的安装难度。进一步地,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子配件17的数量为两个。如此,至少可减少安装步骤,从而可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如图10和11所示,其中一所述子配件17的外表面设有走线槽152,所述信号线21设于走线槽152。如此,通过设置走线槽152,可便于对信号线21进行限位,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具体的,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走线槽152在该子配件17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以供信号线21至少折两折地安装在间隔本体15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槽152设置有两个。进一步地,如图10和11所示,其中一所述子配件17上设有检测槽171,所述检测装置20设于所述检测槽171内。如此,通过设置检测槽171,可便于对检测装置20进行限位,从而可提高装配效率。可选地,所述检测槽171贯穿其所在的子配件17,其为通槽;此时,所述间隔件10在检测槽171处形成空置区。可选地,所述检测槽171为沉槽;此时,所述间隔件10在检测槽171处形成第二间隔部12。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装置20包括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结构100的小型化、智能化。具体的,可根据不同位置处的空调配管200的需求而设置对应类型的传感器,以下举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振动传感器,以用于检测空调配管200的震动情况。可选地,所述振动传感器设于空调配管200的折弯处;或者,所述振动传感器设于较长段的空调配管200处。可以理解,空调配管200的折弯处、及较长段的空调配管200的震动情况较明显,可将振动传感器设于此。具体的,所述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以用于检测空调配管200的温度变化情况。在空调中,所述空调配管200通常包括排气配管和回气配管,可将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排气配管和/或回气配管,以对排气配管和/或回气配管进行检测。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配管200、及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100。该检测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配管的检测结构100安装于空调配管20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