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2652发布日期:2019-11-13 01:4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对产品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一种能够兼顾出热风和出冷风两种功能的冷暖塔扇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的冷暖塔扇大部分是直接在外壳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格栅前面放置发热体,发热体通过发热体支架固定在外壳上,这样在冷风模式时,发热体的存在会影响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为了使得发热体不对出风量和出风速度产生影响,小部分冷暖塔扇使用了可移动式发热体机构,在冷风模式时将发热体移开,但是这样在发热体支架上增加了一个发热体的移动机构,一方面增加了风扇的体积,另一方面因为移动机构一般设置在塔扇的中部,但移动机构通常不规则,且发热体来回移动,会使得塔扇的重心发生改变,不在塔扇的中轴线上,进而在塔扇转动时会有倾倒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暖塔扇发热体的设置不能同时兼顾满足风量要求及防止塔扇存在倾倒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兼顾满足风量要求及防止装置存在倾倒的风道结构及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

一种风道结构,包括:

风轮;

风道本体,设于所述风轮的外侧,并与所述风轮之间形成风道;

发热结构,适于对所述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

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适于在所述风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发热结构的启停。

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风道本体上。

所述发热结构为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上。

所述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靠近所述风轮的一侧。

所述发热结构由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延伸至底部。

所述发热结构为所述风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

所述风道本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蜗壳和所述风轮之间,以及所述蜗舌和所述风轮之间。

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蜗壳上或为所述蜗壳的至少部分结构。

在出热风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热结构工作;在出冷风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热结构不工作。

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还包括外壳体,间隔设于所述风道本体外。

所述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为冷风扇或塔扇。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风轮;风道本体,设于所述风轮的外侧,并与所述风轮之间形成风道;发热结构,适于对所述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控制装置,与所述发热结构电连接,适于在所述风轮转动时控制所述发热结构的启停。通过设置发热结构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使得发热结构可以设置在风轮或者风道本体上,发热结构在风流经风道过程中对风加热,而不是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外壳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防止了发热结构对风量的影响,同时不设置移动机构,发热结构不会移动,防止了装置重心的偏移,避免了装置倾倒。

2.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风道本体上。通过将发热结构设于风道本体上,使得发热结构的面积可以设置的很大,增大了与风道中的风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风的加热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结构为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上。通过将发热结构设为发热膜,贴覆于风道本体上,使得在满足对风道中的风加热的同时,占据空间较小,且不用重新改制风道本体,成本较低。

4.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膜贴覆于所述风道本体靠近所述风轮的一侧。通过将发热膜贴覆于风道本体靠近风轮的一侧,使得发热膜发出的热量能够直接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

5.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结构由所述风道本体的顶部延伸至底部。通过将发热结构由风道本体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使得发热结构的面积较大,且对风道中从顶部至底部的风均能加热,提高了加热效果。

6.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结构为所述风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将发热结构设置为风道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风道本体直接作为发热结构,无需在风道结构上再增设发热结构,不会对风道结构的重心造成影响,防止了装置存在倾倒的风险。

7.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本体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风道形成于所述蜗壳和所述风轮之间,以及所述蜗舌和所述风轮之间。通过将风道本体设置为分体式的蜗壳和蜗舌,使得风道本体的制造、安装均比较方便,且便于拆卸风轮。

8.本发明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发热结构设于所述蜗壳上或为所述蜗壳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将发热结构设于蜗壳上,或者发热结构为蜗壳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发热结构与风道中风的接触面积较大,加热效果较好。

9.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还包括外壳体,间隔设于所述风道本体外。通过将外壳体与风道本体间隔设置,使得外壳体与风道本体之间的间隙能够用做发热结构的走线位置,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风道结构的发热结构设置的一种方式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道结构的发热结构设置的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风道结构的发热结构设置的另一种方式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的风道结构的发热结构设置的另一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轮;2-风道本体;3-发热膜;4-蜗壳;5-蜗舌;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道结构,包括:风轮1、风道本体2、发热结构和控制装置。

风轮1;风道本体2,设于风轮1的外侧,并与风轮1之间形成风道;发热结构,适于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控制装置,与发热结构电连接,适于在风轮1转动时控制发热结构的启停。

通过设置发热结构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使得发热结构可以设置在风轮1或者风道本体2上,发热结构在风流经风道过程中对风加热,而不是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外壳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防止了发热结构对风量的影响,同时不设置移动机构,发热结构不会移动,防止了装置重心的偏移,避免了装置倾倒。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出热风时,控制装置控制发热结构工作;风道结构出冷风时,控制装置控制发热结构不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设于风道本体2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结构设于风轮1上,或者是,设于风道内,只要是发热结构能够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即可。

发热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为发热膜3,贴覆于风道本体2上。通过将发热结构设为发热膜3,贴覆于风道本体2上,使得在满足对风道中的风加热的同时,占据空间较小,且不用重新改制风道本体2,成本较低。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膜3贴覆于风道本体2靠近风轮1的一侧。通过将发热膜3贴覆于风道本体2靠近风轮1的一侧,使得发热膜3发出的热量能够直接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加热效果更好。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膜3贴覆于风道本体2远离风轮1的一侧,风道本体2采用导热材料,将发热膜3的热量传导至风道内也可以。

为了提高加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膜3由风道本体2的顶部延伸至底部。通过将发热膜3由风道本体2的顶部延伸至底部,使得发热膜3的面积较大,且对风道中从顶部至底部的风均能加热,提高了加热效果。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膜3的延伸高度比风道本体2的高度小,或者是,发热膜3的延伸高度比风道本体2的高度大。

本实施例中的风道本体2为分体式结构,包括蜗壳4和蜗舌5;风道形成于蜗壳4和风轮1之间,以及蜗舌5和风轮1之间,风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将风道本体2设置为分体式的蜗壳4和蜗舌5,使得风道本体2的制造、安装均比较方便,且便于拆卸风轮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风道本体2为一体式结构,风道本体2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膜3设于蜗壳4上,且设于蜗壳4上靠近风轮1的一侧。通过将发热膜3设于蜗壳4上,使得发热膜3与风道中风的接触面积较大,加热效果较好。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膜3设于蜗舌5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如图3-图4所示,发热结构不设置在风道本体2上,而是发热结构作为风道本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将发热结构设置为风道本体2的至少部分结构,使得风道本体2直接作为发热结构,无需在风道结构上再增设发热结构,不会对风道结构的重心造成影响,防止了装置存在倾倒的风险。优选地,发热结构为风道本体2的整体结构,使得发热结构与风道中风的接触面积最大,即风道本体2本身采用可加热材质,如金属或者散热陶瓷等;对于分体式的风道本体2,发热结构为蜗壳4或蜗舌5的部分结构或者整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与风轮1固定连接,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适于控制驱动装置驱动风轮1转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为电机6,电机6的输出轴与风轮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本实施例中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还包括外壳体,间隔设于风道本体2外。通过将外壳体与风道本体2间隔设置,使得外壳体与风道本体2之间的间隙能够用做发热结构的走线位置,使得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体积较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为冷暖塔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具有风道结构的装置为具有冷暖功能的暖风机或者冷风扇。

冷暖塔扇工作时,在出冷风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电机6驱动风轮1转动,并控制发热膜3不工作,不会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冷暖塔扇的出风口吹出的为冷风;在出热风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电机6驱动风轮1转动,并控制发热膜3工作,发热膜3发热对风道中的风进行加热,使得冷暖塔扇的出风口吹出的为热风;由于发热膜3贴覆在蜗壳4的内表面,因而不会对冷暖塔扇的出风口或者进风口处的风量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发热膜不用移动,不用单独增设移动机构,不会出现冷暖塔扇会有倾倒的风险,且使得冷暖塔扇的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提升用户体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