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6600发布日期:2020-01-17 19: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器的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蒸发器、冷凝器以及电控箱等部件。为了安装、拆卸方便,通常将电控箱固定设置在室外机的正前方,因此各系统部件设置在电控箱的后方。

不过,目前的电控箱均采用螺钉等紧固件与室外机的固定梁进行固定,在批量生产时,由于电控箱完全固定,自由度被限制,因此,接电控线较麻烦,影响生产效率。此外,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在维修时需要将电控箱移除后才能将其他部件暴露于环境从而进行系统部件的维修,仍然由于前述电控箱体为完全固定的原因,会造成售后维修困难,增加了维修成本。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由于电控箱的自由度完全被限制导致的安装困难、维修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和电控箱,其中,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安装位的位置的第一侧部设置有或者形成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电控箱枢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以便所述电控箱整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枢转打开/关闭;其中,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设置有或者形成有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电控箱和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借助于紧固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彼此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为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枢转结构,所述电控箱通过该至少一个枢转结构枢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部与相应侧的所述电控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电控箱在朝向所述间隙的方向设置有或者形成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伸出端的个数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在所述伸出端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形下,多个所述伸出端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其中,每个所述伸出端与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伸出端包括基体以及由所述基体向外延伸的连接结构,在所述伸出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安装结构连接的情形下,所述基体和/或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所述壳体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匹配连接,以及该匹配连接能够随着所述电控箱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枢转打开解除。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箱的上方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对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翻边。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控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约束构件,以便在所述电控箱枢转打开的情形下支撑所述电控箱。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约束构件为约束绳。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在对应于所述电控箱的位置设置有面板,所述电控箱位于所述面板的内侧,并且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共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外机的壳体上形成有安装位,并且在对应于安装位的位置的第一侧部设置或者形成有第一安装结构,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枢转设置在该第一安装结构上,电控箱整体能够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或者关闭,如,在维修情形下,电控箱整体枢转打开以便提供维修空间。

进一步地,与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设置有或者形成有第二安装结构,电控箱借助于紧固件与第二安装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电控箱与壳体的第二安装结构连接或者分离,如,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电控箱与第二安装结构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又如,在电控箱枢转打开的情形下,拆除紧固件,电控箱与第二安装结构分离。

通过上述设置,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电控箱借助于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设置在壳体上;在维修情形下,拆除紧固件,电控箱与第二安装结构分离并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这样就可以对设置在电控箱后面的系统部件进行维修,无需将电控箱移除,维修完毕后将电控箱枢转关闭即可,有效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此外,在批量生产时,可以将电控箱枢转打开后再安装电控线,这样安装空间充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结构为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枢转结构,该枢转结构与电控箱连接,以便电控箱通过该至少一个枢转结构能够枢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从而使得电控箱能够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或者关闭。并且,壳体的第二侧部与相应侧的电控箱之间具有间隙,以便在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时不会与壳体或者壳体内部的其他部件相互干涉。此外,电控箱在朝向间隙的方向设置有或者形成有伸出端,该伸出端与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以便将电控箱固定地设置在壳体上。

进一步地,电控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壳体在对应于第一对接结构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对接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匹配连接,以及在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时,该匹配连接能够自由解除,不会影响电控箱的枢转打开。

更进一步地,壳体与电控箱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约束构件,这样就使得电控箱在枢转打开至开合位置后,约束构件能够支撑电控箱,使得电控箱不会因为受力不均和自行回旋而导致的开合角度减小,使得电控箱能够持续处于该开合位置,从而为维修人员提供稳定、充足的操作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枢转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设置在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5a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伸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的上方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7中局部f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面板;12、第二安装结构;13、第三安装结构;2、电控箱;21、伸出端;211、基体;2111、第一片状结构;2112、第二片状结构;21121、第二螺钉孔;212、连接结构;2121、第三螺钉孔;3、安装支架;31、合页;32、通孔;311、第一螺钉孔;4、翻边;41、对接孔;5、横梁;51、挂钩;52、第四螺钉孔;53、对接片;6、约束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壁挂式空调的室外机、吊顶式空调的室外机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室外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枢转打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设置在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并按照图1中所示的方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控箱2以及设置在电控箱后方的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其中,壳体1在对应于电控箱2的位置设置有面板11,电控箱2位于该面板11的内侧,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该面板11与壳体1共面,以便空调室外机具有平整的外观。壳体1上形成有安装位,且壳体在对应于安装位的位置的左侧的第一侧部固定设置有作为第一安装结构的安装支架3,电控箱2枢转设置在该安装支架3上,这样电控箱整体就能够相对壳体1向左枢转打开或者向右枢转关闭。并且,壳体1的右侧的第二侧部设置有或者形成有第二安装结构12,电控箱2与第二安装结构12借助于紧固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匹配连接,以便电控箱与第二安装结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实现连接或者分离。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电控箱借助于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结构固定地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在维修情形下,拆除紧固件,电控箱与第二安装结构分离并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这样就可以对设置在电控箱后面的系统部件进行维修,有效提高了维修效率。

当然,安装支架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左侧,电控箱相对于壳体向右枢转打开或者向左枢转关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置安装架的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枢转打开或者关闭电控箱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结构还可以是形成于壳体,也就是说,电控箱可以直接与壳体枢转连接,从而实现电控箱的枢转打开或者关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设置方式灵活选择第一安装结构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运动即可。

参照图3、图4、图5a、图5b和图6,图4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图5a是图3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伸出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图4、图5a、图5b和图6所示并按照图3中所示的方位,安装支架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四个作为枢转结构的合页31,合页31的第一叶片与安装支架3相接,第二叶片与电控箱2相接。可以看出,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上均形成有多个第一螺钉孔,以便合页31通过螺栓分别与安装支架3和电控箱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电控箱枢转设置在安装支架上。

可以理解的是,合页还可以是其他的数量,如5个,还可以是仅设置一个合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型号、规格等灵活地选择合页的数量,只要能确保电控箱能够稳定地以可枢转的方式设置在壳体上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架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结构,电控箱上设置有伸出部分,伸出部分插设在该第一安装结构内且与第一安装结构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即通过伸出部分相对于第一安装结构枢转运动实现将电控箱可枢转地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枢转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枢转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运动即可。

进一步地,电控箱2的右侧与壳体1的右侧的第二侧部之间具有间隙,以免在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时与壳体或者壳体内部的其他部件相互干涉,提高使用体验。

相应地,电控箱2的右侧设置有与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的伸出端21,以便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电控箱2的右侧与壳体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电控箱固定地设置在壳体上。

具体地,伸出端21包括基体211以及设置在基体上的连接结构212,基体211由相连的第一片状结构2111和第二片状结构2112组成,其中,第一片状结构2111与电控箱2的右侧贴合相连,第二片状结构2112与面板11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片状结构2112的上端形成有第二螺钉孔21121,下端向下延伸有连接结构212,在该连接结构212上形成有第三螺钉孔2121;第二侧部在对应于第二螺钉孔21121和第三螺钉孔2121的位置分别向左延伸有第二安装结构12,即伸出端与第二安装结构一一对应,在第二安装结构上形成有与第二螺钉孔和第三螺钉孔对应的穿孔,借助于螺栓能够将伸出端与第二安装结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电控箱与壳体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二片状结构与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外,第二侧部还在对应于第一片状结构的最下端的位置向左延伸有第三安装结构13,即一个伸出端对应两个第二安装结构,第一片状结构2111的最下端与第三安装结构13的上表面抵接,以便能够承受部分电控箱的重量,从而实现更好地将电控箱安装在壳体上。

替代性地,伸出端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如工型结构,两个横边分别与电控箱和第二安装结构相接,相应地,第二安装结构为在对应于伸出端的位置形成的安装孔。此外,伸出端还可以是电控箱的右侧向右延伸形成的结构,如块状结构,又如片状结构。当然,第二安装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二侧部上的结构,如与第二侧部固定连接的片状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伸出端和第二安装结构的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箱的右侧的伸出端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只要能将伸出端与第二安装结构匹配连接即可。此外,多个伸出端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均设置为向外延伸有一个连接结构的伸出端,又如一个设置为向外延伸有一个连接结构的伸出端,另一个未向外延伸,基体直接与第二安装结构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可以如上所述的一个设置在基体上,另一个设置在连接结构上,也可以是两个螺钉孔都设置在基体上,还可以都设置在连接结构上。此外,伸出端上的螺钉孔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的个数,如一个,又如四个。本领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螺钉孔的设置位置以及螺钉孔的数量,只要能实现伸出端与第二安装结构的匹配连接即可。

参照图7、图8和图9,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的上方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图7中局部e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7中局部f的放大示意图。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并按照图7中所示的方位,壳体1内设置有横梁5,横梁5的左侧形成有挂钩51,安装支架3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通孔32,并且在横梁5和安装支架3上分别对应形成有第四螺钉孔52,这样就可以通过螺栓以及挂钩51与通孔32的匹配连接将横梁5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3上;相应地,电控箱2的上方设置有翻边4。可以看出,该翻边4上设置有作为第一对接结构的对接孔41,横梁5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对接片53,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对接片53伸入对接孔41并与对接孔41匹配连接,在电控箱2相对于壳体1枢转打开时,对接片53与对接孔41自由分离,即匹配连接自由解除。

替代性地,第一对接结构设置为由翻边向内延伸的对接片,第二对接结构设置为对接孔,对接片与对接孔搭接。此外,对接片还可以设置为对接块,对接块以能够伸入对接孔并与对接孔搭接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设置方式,只要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匹配连接、在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时该匹配连接能够自由解除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电控箱可以不设置翻边,第一对接结构直接设置或者形成于电控箱的箱体的上方,壳体内也可以不设置横梁,第二对接结构直接设置或者形成于壳体对应于电控箱的上方的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设置位置,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对接结构和第二对接结构的匹配连接或者自由解除即可。

参照图2和图2a,图2a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2a所示并按照图2中所示的方位,壳体1与电控箱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约束构件,如可伸缩的支撑杆等,以便在电控箱2枢转打开至开合位置后,约束构件能够支撑电控箱,使得电控箱不会由于受力不均和自行回旋而导致的开合角度减小,以便为维修人员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优选地,约束构件设置为约束绳6。优选地,约束绳为刚性绳。

具体地,在安装支架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约束点m,在翻边的上方远离安装支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约束点n,将刚性绳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以便在电控箱枢转打开至开合位置时能够起到有效的约束固定作用,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刚性绳与第一约束点m分离,存放于电控箱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约束绳还可以与第二约束点分离,或者是与第一约束点和第二约束点都分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约束绳与第一约束点和第二约束点的连接方式,只要不影响电控箱的正常组装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约束点还可以设置在壳体上,第二约束点还可以设置在电控箱体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约束点和第二约束点的设置位置,只要设置在第一约束点和第二约束点之间的约束绳能够起到约束固定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仅在电控箱的上方设置第一对接结构,也可以仅在壳体与电控箱的顶部之间设置刚性绳,还可以两者都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对接结构和刚性绳的设置,只要能够将电控箱枢转设置在壳体上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控箱2枢转打开至开合位置时,如开合角度为110°-120°,此时,约束绳6的长度通常为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的直线距离与预紧系数之和,其中,预紧系数的取值与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的直线距离的大小有关,并且随着该直线距离的增加,预紧系数也随之增大。如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0-100mm时,预紧系数取值为0.5mm;又如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01-300mm时,预紧系数取值为1.5mm;又如第一约束点m和第二约束点n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1-500mm时,预紧系数取值为2.5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角度∠mno的取值范围为30°-55°,其中o点是指翻边的右上角(如图2a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no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角度太小,则会造成约束绳无法有效的约束电控箱回转以及无法给予电控箱有效的拉力;若角度太大,则会造成由于约束绳长度过长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扰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约束绳与角度∠mno的长度有关,通常角度∠mno越大,所需要的约束绳越长。如角度∠mno取30°时,约束绳的长度取50-100mm;又如角度∠mno取40°时,约束绳的长度取201-300mm;又如角度∠mno取55°时,约束绳的长度取501mm以上。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四个合页,电控箱与四个合页相接,以便电控箱能够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或者关闭。并且,壳体的第二侧部与电控箱的右侧之间具有间隙,电控箱的右侧向右设置有两个相同的伸出端,第二侧部向左形成有三个不同的第二安装结构,其中一个伸出端与一个第二安装结构匹配相接,另一个伸出端与两个第二安装结构匹配相接,以便将电控箱固定地设置在壳体上。此外,电控箱的上方设置有翻边,翻边上形成有对接孔,壳体在对应于翻边的位置设置有横梁,横梁在对应于对接孔的位置形成有对接片,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对接孔与对接片匹配连接,在电控箱相对于壳体枢转打开时,该匹配连接自由解除。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