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1176发布日期:2019-12-06 17:0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零件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或改变铸件的原始组织,消除内应力,保证铸件性能,防止铸件变形和破坏,铸造零件需要进行热整形处理。

专利cn204694056u提出一种对开罩式电阻炉,包括底架、炉台和加热罩,加热罩与底架滑动连接,加热罩分为左移动加热罩和右移动加热罩,左移动加热罩和右移动加热罩能够相向或相背滑动,左右可以移动打开,左右可以分开独立加热。

上述专利中,零件在电阻炉内加热时,左右加热罩加热元件易发生加热不一致,炉内热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从而造成电阻炉内的零件受热不均匀,进一步会造成后续冷整形时零件断裂,降低了零件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零件受热不均匀,造成后续冷整形时零件产生断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件加热设备,使零件能够均匀受热,降低后续冷整形时零件断裂的概率,进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零件加热设备,包括腔体、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接于腔体内部下表面,还包括运转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运转装置连接于所述腔体上壁,所述运转装置下方连接有所述连接装置,所述运转装置位于所述腔体内部,所述运转装置在所述腔体内部运转。

进一步,所述运转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电机支架连接于所述腔体上壁,所述电机具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在所述腔体内运转。

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链条,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电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链轮连接于所述腔体上壁区别于所述电机的位置,所述第二链轮绕其轴线转动,所述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相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随动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腔体上壁,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链条两侧,所述随动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随动轮包括支架、轴和辊轮,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链条上方,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辊轮连接于所述轴的两端,所述辊轮围绕所述轴转动,所述辊轮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装置为吊钩,所述吊钩连接于所述运转装置下方。

进一步,所述腔体侧壁设置有下方开口的突出部,所述连接装置露出所述突出部。

进一步,所述运转装置为多个,所述运转装置并排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进一步,还包括从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为两组,所述从动组件连接所述电机和另一组所述传动组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从动组件带动另一组所述传动组件。

进一步,所述从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和从动链条,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同轴连接,所述从动链条连接两组所述传动组件上的两个所述第三链轮,所述从动链条与两个所述第三链轮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件加热设备,在腔体内部设置有运转装置,运转装置下方连接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连接零件,在加热过程中,运转装置带动零件在腔体内运转。由于零件在腔体内运转,每一个零件所接收的热量为整个腔体内热量的平均值,因此提高零件在腔体内的受热均匀性,降低后续冷整形时零件产生断裂的可能性,进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件加热设备,在腔体上设置有下方开口的突出部,通过所述下方开口放入和取出零件,并能够随时观察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判断零件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因而提高了零件加热操作的便捷性,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零件加热设备,在腔体内并排设置两组运转装置,两组运转装置通过链轮和链条连接,通过一个电机同时带动两组运转装置运转,使两组运转装置所连接的零件运转速率一致,从而提高零件的受热一致性,最终提高零件的加工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零件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b为图1a中零件加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二(隐藏腔体上壁);

图2a为图1a中零件加热设备俯视图;

图2b为图2a中零件加热设备a-a方向剖视图;

图2c为图2a中零件加热设备b-b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总的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落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附图1a和图1b,本实施例为一种零件加热设备,包括腔体1、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板、电热管、陶瓷加热板、电磁加热器等,为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优选加热管21,加热管21连接于腔体1内部下表面。还包括运转装置和连接装置,运转装置连接于腔体1上壁,运转装置下方连接有连接装置,运转装置位于腔体1内部,运转装置在腔体1内部运转。

在零件加热过程中,零件连接于连接装置上,零件由运转装置带动,在腔体1的内部运转,零件所受热量为整个腔体内的平均值,因此零件能够均匀受热,降低后续冷整形时零件产生断裂的可能性,进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同时,放入腔体1内的每个零件所接收的热量也想等,因而可以提高同一批次加热的零件的一致性。

为减小劳动力,本实施例采用电机驱动运转装置。参考附图2a、附图2b及附图2c,运转装置包括动力组件31和传动组件,动力组件31包括电机311和电机支架313,电机311通过电机支架313连接于腔体1上壁,电机311具有电机轴312,传动组件连接于电机轴312上,传动组件31在电机311的驱动下在腔体1内运转。

所述传动组件31可以为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等传动形式。为增加零件在腔体1内运转的距离,使零件能够在整个腔体1内部运行,从而零件能够接收腔体1内部的平均热量,同时兼顾传动效率,本实施例优选链条传动。参考附图2a、附图2b及附图2c,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322、第二链轮323和链条324,第一链轮322连接于电机轴312上,第二链轮323能够连接于腔体上壁11区别于电机311的位置,第二链轮323围绕其轴线转动。具体地说,电机311通过电机支架313连接于腔体上壁11和连接板13上,连接板13与腔体上壁11相连接,电机轴312通过联轴器314与传动轴315连接,轴承318套于传动轴315上,轴承318位于轴承座316内,轴承318的内圈固定连接于传动轴315上,且传动轴315上套接有固定环317,固定环317用来约束轴承318沿其轴向方向的串动,传动轴315连接第一链轮322。参考附图2,第二链轮323与第一链轮322的连接方式相似,第二链轮322与连接板13连接。链条324连接第一链轮322和第二链轮323,链条324与第一链轮322和第二链轮323相配合。当电机311启动后,带动第一链轮322转动,从而带动链条324开始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链轮323转动,进而链条324带动零件在腔体1内开始传动。

为了增加链条传动的平稳性,参考参考附图2a、附图2b及附图2c,本实施例还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和随动轮331,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连接于腔体上壁11,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分别连接于链条324两侧,随动轮331连接于链条324上,随动轮331与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相抵接。当电机311启动后,链条324开始传动,带动连接于链条324上的随动轮331在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上运动,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通过随动轮331对链条324的运转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链条324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倾斜,提高了链条324传动的平稳性,使连接于链条324上的零件运转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提高零件受热均匀性。

参考附图2a、附图2b及附图2c,随动轮331包括支架3311、轴3312和辊轮3313,支架3311连接于链条324上方,支架3311上设置有通孔,轴3312穿过通孔,辊轮3313连接于轴3312的两端,辊轮3312围绕辊轮3312轴线转动,辊轮3312与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相抵接。

本实施例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零件,连接装置连接于链条324下方,可以为吊钩41,吊钩41连接于链条324下方。连接装置4也可以为其他能起到连接作用的装置,例如适用于特定工件的夹具。

为方便零件从腔体1内的取出和放入,参考附图1a,腔体1侧壁设置有下方开口121的突出部12,连接装置4露出突出部12。零件连接于连接装置4上,在运转装置3运转的过程中,零件从突出部12的下方开口121处露出,方便工作人员放入和取出零件。由于零件是在整个腔体1内部运转,接受的热量为整个传动组件运转行程中热量的平均值,因而突出部12设置有下方开口121,不会对零件的受热均匀性产生影响。同时,工作人员能够从下方开口121处随时观察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判断零件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因而提高了零件加热操作的便捷性,提高生产效率。

为增加同一加热操作过程中所加工零件的数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运转装置3为多个,运转装置3并排设置于腔体1内。

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同一加热操作工程中,零件的运转速率一致,从而提高零件的受热一致性,最终提高零件的加工一致性。本实施例还包括从动组件,传动组件为两组,从动组件连接电机311和另一组传动组件,电机311通过从动组件带动另一组传动组件。

具体地说,从动组件包括第三链轮325和从动链条327,第三链轮325与第一链轮322同轴连接,从动链条327连接两组传动组件32上的两个第三链轮325,从动链条327与两个第三链轮325相配合。启动电机311时,带动其中一组传动组件运转,第一链轮322和第三链轮325转动,从而带动链条324和从动链条327运转,进而带动另一组传动组件的第一链轮322转动,使两组运转装置3同时开始运转。

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实施例的零件加热设备进行通电,加热管21开始加热,电机311开始运转,带动第一链轮322和第三链轮325转动,从而带动链条324和从动链条327运转,进而带动另一组运转装置3开始转动,使两组运转装置3同时开始运转;当腔体1内温度达到所需温度且温度稳定后,工作人员通过突出部12的下方开口121处,将零件依次挂到链条324下方的吊钩41上进行加热处理;从突出部12的下方开口121观测零件的加工情况,从而判断零件的加工状态;当零件完成加工后,从突出部12的下方开口121处将零件取出,完成零件加热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