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1446发布日期:2020-04-07 21:5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气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解决筒内积液问题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气换热器的两端皆为同心锥壳,有一定角度,不利于积液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筒内积液问题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一同心锥壳端部和一偏心锥壳端部,同心锥壳端部和偏心锥壳端部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两端,所述偏心锥壳端部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

所述偏心锥壳端部的开口端为工艺气进口且偏心锥壳端部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管。

所述的蒸汽出口管通过支撑筋固定在偏心锥壳端部的底部。

所述同心锥壳端部的开口端为工艺气出口且同心锥壳端部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管。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气换热器的两端部结构分别设置为一同心锥壳端部和一偏心锥壳端部,且使得偏心锥壳端部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以便于积液排出;上述端部结构简单实用,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同心锥壳端部;2—偏心锥壳端部;3—换热器壳体;4—工艺气进口;5—蒸汽出口管;6—支撑筋;7—工艺气出口;8—蒸汽进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该端部结构包括一同心锥壳端部1和一偏心锥壳端部2,同心锥壳端部1和偏心锥壳端部2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壳体3的两端,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3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以便于排出积液。

在上述结构中,偏心锥壳端部2的开口端为工艺气进口4且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管5,且蒸汽出口管5通过支撑筋6固定在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同心锥壳端部1的开口端为工艺气出口7且同心锥壳端部1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管8。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气换热器的两端部结构分别设置为一同心锥壳端部1和一偏心锥壳端部2,且使得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3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以便于积液排出;上述端部结构简单实用,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一同心锥壳端部(1)和一偏心锥壳端部(2),同心锥壳端部(1)和偏心锥壳端部(2)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壳体(3)的两端,所述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3)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锥壳端部(2)的开口端为工艺气进口(4)且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设有蒸汽出口管(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出口管(5)通过支撑筋(6)固定在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锥壳端部(1)的开口端为工艺气出口(7)且同心锥壳端部(1)的上部设有蒸汽进口管(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气换热器的端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部结构包括一同心锥壳端部(1)和一偏心锥壳端部(2),同心锥壳端部(1)和偏心锥壳端部(2)分别设置在换热器壳体(3)的两端,所述偏心锥壳端部(2)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3)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气换热器的两端部结构分别设置为一同心锥壳端部和一偏心锥壳端部,且使得偏心锥壳端部的底部与换热器壳体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处,以便于积液排出;上述端部结构简单实用,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远方迪威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