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6260发布日期:2020-09-01 19:0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闪蒸汽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定排扩容器,会在运行中排放大量闪蒸汽。而由于锅炉装置区狭小,在冬季时,产生的大量闪蒸汽可窜到炉顶甚至输煤栈桥,带来炉顶和输煤栈桥钢结构腐蚀等问题。而现有的闪蒸汽回收装置,往往占地巨大,并且易结垢,回收装置密闭运行而导致结垢后的堵塞难以处理,存在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而在其他领域,例如化工行业的排气装置,电厂的凉水塔等都会产生大量的闪蒸汽,这些闪蒸汽都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占地大且易结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技术目的的,

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包括

中空的壳体,壳体底部连接至定排扩容器闪蒸汽出口;

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与壳体内壁相连;

第二隔离板,第二隔离板与壳体内壁相连,并且第二隔离板与第一隔离板相互平行;

第一水室,壳体内壁与第一隔离板外壁所围成的空间;

第二水室,壳体内壁与第二隔离板外壁所围成的空间;

闪蒸汽室,壳体内第一隔离板内壁和第二隔离板内壁所围成的空间;

一组底板,一组底板包括两个底板,所述一组底板当中,其中一个底板连接在第一水室中壳体内壁与第一隔离板外壁之间,另一个底板连接在第二水室中壳体内壁与第二隔离板外壁之间,两个底板分别连接在第一隔离板和第二隔离板的下端;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连接在闪蒸汽室内,换热管一端与第一隔离板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隔离板相连;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至第一水室底端的壳体侧壁上,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至第二水室顶端的壳体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共有多组,多组底板将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分隔为若干层,并且同组的两个底板位于同一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中壳体的外壁上还连接有若干个联通弯管,所述若干层中奇数层的第二水室通过联通弯管与上方一层的第二水室联通,若干层中偶数层的第一水室通过联通弯管与上方一层的第一水室联通。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共有三组,其中一组底板将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封底,另外两组底板将第一水室和第二水室均分割为三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长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闪蒸汽在进入壳体后,在闪蒸汽室内与换热管接触,闪蒸汽加热换热管内的除盐水后降温液化滴落,占地面积小。

2、通过换热管增加闪蒸汽与温度低的除盐水的接触面积,在闪蒸汽与除盐水不接触的情况下冷却闪蒸汽,整体不易堵塞,降低安全隐患。

3、闪蒸汽降温后变成液态滴落,避免了闪蒸汽排放的同时还可回收大量闪蒸汽降温得来的冷凝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1第一隔离板;2-2、第二隔离板;3-1、第一水室;3-2、第二水室;4、闪蒸汽室;5、底板;6、换热管;7、注水管;8、出水管;9、定排扩容器;10、联通弯管。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闪蒸汽处理装置,包括

中空的壳体1,壳体1底部连接至定排扩容器9闪蒸汽出口;

第一隔离板2-1,第一隔离板2-1与壳体1内壁相连;

第二隔离板2-2,第二隔离板2-2与壳体1内壁相连,并且第二隔离板2-2与第一隔离板2-1相互平行;

两个隔离板顶边和两个侧边均与壳体1内壁相连,将壳体1内分成三个空间。

第一水室3-1,壳体1内壁与第一隔离板2-1外壁所围成的空间;

第二水室3-2,壳体1内壁与第二隔离板2-2外壁所围成的空间;

闪蒸汽室4,壳体1内第一隔离板2-1内壁和第二隔离板2-2内壁所围成的空间;

三个空间分别是第一水室3-1、第二水室3-2和闪蒸汽室4,第一隔离板2-1和第二隔离板2-2相互靠近的那面为内侧,

一组底板5,一组底板5包括两个底板5,所述一组底板5当中,其中一个底板5连接在第一水室3-1中壳体1内壁与第一隔离板2-1外壁之间,另一个底板5连接在第二水室3-2中壳体1内壁与第二隔离板2-2外壁之间,两个底板5分别连接在第一隔离板2-1和第二隔离板2-2的下端;

第一隔离板2-1和第二隔离板2-2下端均连接有底板5,通过底板5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下方封起来,形成封闭的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所述一组底板5当中,其中一个底板5连接在壳体1内壁与第一隔离板2-1外壁之间,另一个底板5连接在壳体1内壁与第二隔离板2-2外壁之间。底板5一端与隔离板的外壁相连,一端与隔离板对应水室的壳体1内壁相连,从而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下方也封闭起来。

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连接在闪蒸汽室4内,换热管6一端与第一隔离板2-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隔离板2-2相连;

换热管6一端连接在第一隔离板2-1,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隔离板2-2,从而联通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使得除盐水可以通过换热管进入到另一个水室。

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连接至第一水室3-1底端的壳体1侧壁上,进水管7连接在第一水室3-1底部所在的壳体1上,将除盐水从壳体1的底部注入第一水室3-1内。

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连接至第二水室3-2顶端的壳体1侧壁上。出水管8连接在第二水室3-2顶端的壳体1侧壁上,从壳体1底部注入的除盐水不断积累涨高,通过换热管6与闪蒸汽热交换后,从顶部的出水管8排出,从而保持第一水室3-1、第二水室3-2和换热管6中的水保持较低的温度。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5共有多组,多组底板5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分隔为若干层,并且同组的两个底板5位于同一高度。

底板5除了底部的一组外,还有多组,这些多组底板5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分隔为若干层。

所述壳体1为圆柱体。

所述底板5共有三组,其中一组底板5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封底,另外两组底板5将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均分割为三部分。

每个水室内共有三个底板5,其中一个底板5作为水室的底,另外两个底板5将整个水室分隔为三部分,并且三个底板5之间的距离相同。

所述换热管6长为200mm。

所述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中壳体1的外壁上还连接有若干个联通弯管10,所述若干层中奇数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二水室3-2联通,若干层中偶数层的第一水室3-1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一水室3-1联通。

安装底板5后,最下方第一层的第一水室3-1由进水管7进水,然后通过换热管进入第一层的第二水室3-2中,因为底板5,所以除盐水无法进入到上层的第一水室3-1和第二水室3-2中,

通过联通弯管10,奇数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二水室3-2联通,第一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第二层的第二水室3-2水室相连,第一层水满后,除盐水通过联通弯管10进入第二层的第二水室3-2,在通过换热管进入第二层的第一水室3-1;

偶数层的第一水室3-1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一水室3-1联通,第二层的第一水室3-1满后通过联通弯管10进入第三层的第一水室3-1,依次循环,就可以将不同层的第一水室3-1以及不同层的第二水室3-2联通起来,直到最高层,最高层的其中一个水室被联通弯管10所联通,而同层的另一个水室则连接出水管8,这样除盐水由底部注入,由顶部排出,源源不断的带走闪蒸汽的热量。

同时,奇数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二水室3-2联通,偶数层的第一水室3-1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一水室3-1联通仅为本专利的一个实施例,

也可以将进水管7的位置调换到第二水室3-2,那么偶数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二水室3-2联通,奇数层的第一水室3-1通过联通弯管10与上方一层的第一水室3-1联通,即将图1中联通弯管10和注水管7的位置左右互换。

如图1所示,注水管7连接到第一层的第一水室3-1,

第一层的第二水室3-2通过联通弯管10连接到第二层的第二水室3-2,

第二层的第一水室3-1通过联通弯管10连接到第三层的第一水室,

第三层的第二水室3-2连接出水管8。

在使用时,除盐水由注水管7注入,依次经过第一层的第一水室3-1、第一层的换热管6、第一层的第二水室3-2、

第二层的第二水室3-2、第二层的换热管6、第二层的第一水室3-1、

第三层的第一水室3-1、第三层的换热管6和第三层的第二水室3-2,最终由出水管8排出。

在此过程中,定排扩容器9中产生的闪蒸汽由壳体1的底部进入到壳体1内的闪蒸汽室内,闪蒸汽在上升过程中与众多的换热管6相接触,来交换热量,除盐水升温被排出,闪蒸汽降温变为水滴落,从而解决了闪蒸汽的排放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