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958发布日期:2020-06-23 22:3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具有两个或者多个导风板的空调室内机,一般是每个导风板均配备一套驱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来驱动,导致驱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数量繁多,驱动电机走线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控制逻辑复杂。另外,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由于驱动机构和驱动电机数量繁多从而占用空间大,一方面不易实现针对不同工作模式进行不同出风方式,造成舒适度不高,另一方面,即使针对不同工作模式控制不同出风方式,也会进一步增加驱动机构的结构以及驱动电机的控制逻辑的复杂程度,造成生产成本更高。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电机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舒适度高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成为目前务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机数量少、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舒适度高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其包括:驱动组件、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部件、中间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主动部件接收外部驱动源的驱动力并经中间传动组件驱动从动组件运动。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一导接件,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导风板和第二导接件。从动组件可分别驱动与其活动连接的第一导接件和第二导接件,第一导风板具有第一预设位置、第一运动位置和第二运动位置,第二导风板具有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在第一导风板由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一运动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导风板保持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不变。

进一步的,在第一导风板由第一运动位置运动至第二运动位置之后,第二导风板由第二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三运动位置。

进一步的,在第一运动位置,第一导风板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在第二运动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下。

进一步的,主动部件为主动齿轮,中间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和第二传动齿轮组,从动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从动齿轮和驱动轴的齿轮轴、第二从动齿轮和连杆,第一导接件为转接轴,第二导接件为带通孔的凸台,驱动轴驱动转接轴转动,连杆的第一端经通孔与凸台固定连接且第二端插接于第二从动齿轮的导槽中,第二端与导槽滑动配合且在导槽的一段中相对于第二从动齿轮的齿轮中心的距离不变。

进一步的,导槽包括各自运动轨迹不重合也不平行的旋转段和带动段,旋转段的曲率中心与齿轮中心重合,第二端在旋转段中相对于齿轮中心的距离不变,且在带动段作用下相对于齿轮中心运动从而驱动第二导风板运动。

进一步的,旋转段和带动段为具有不同曲率中心的弧形段,或者旋转段和带动段分别为弧形段和直线段。

进一步的,第一从动齿轮包括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驱动轴对应于第一齿段驱动第一导风板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一运动位置之间运动,驱动轴对应于第二齿段驱动第一导风板在第二运动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之间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双节齿轮和第一过渡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二过渡齿轮,双节齿轮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过渡齿轮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二过渡齿轮分别与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连杆为z型杆,转接轴包括固定部、转动臂和驱动部,固定部与第一导风板固定连接,驱动部与驱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臂带动第一导风板绕驱动部转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布置在出风口处的以上任一的导风装置。

进一步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驱动连接,空调器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使得: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运动至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第二导风板保持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不动;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先后运动至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和空调器,导风装置具有驱动电机数量少、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舒适度高的优点,相应的,采用导风装置的空调器具有提高在其工作模式下的舒适度、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导风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导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3:导风装置在初始状态示意图(连杆水平装配);

图4:导风装置在制冷状态示意图;

图5:导风装置在制冷转制热中间状态示意图;

图6:导风装置在制热状态示意图;

图7:导风装置在初始状态示意图(连杆非水平装配);

图中:1-主动齿轮;2-双节齿轮;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3-第一过渡齿轮;4-第一从动齿轮;5-转接轴;6-第二过渡齿轮;7-第二从动齿轮;71-旋转段;72-带动段;8-连杆;9-第一导风板;10-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装置,其包括:驱动组件、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该驱动组件包括主动部件、中间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主动部件接收例如作为外部驱动源的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并经中间传动组件驱动从动组件运动。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导风板9和第一导接件,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二导风板10和第二导接件。从动组件可分别驱动与其活动连接的第一导接件和第二导接件,第一导风板9具有第一预设位置、第一运动位置和第二运动位置,第二导风板10具有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在第一导风板9由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一运动位置的过程中,第二导风板10保持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不变。因此,导风装置仅采用一个外部驱动源就可以驱动驱动组件并带动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的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驱动电机的数量,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导风装置能够实现第一导风板9位置改变而第二导风板10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相对独立运动,从而导风装置可以针对某一工作模式实施特定出风方式,提高了舒适度。

重点结合参考图5和图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第一导风板9由第一运动位置运动至第二运动位置之后,第二导风板10运动至第三运动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对主动部件、中间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之间的传动比的设计,从而可以将外部驱动源的驱动力精准分解为两个分别带动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运动与否及运动速率的分力,举例来说,在主动部件、中间传动组件和从动组件采用齿条、齿轮或两者的组合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各齿条、各齿轮的参数就能获得期望的传动比。这样的话,在第一导风板9被一个分力带动由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一运动位置之后进一步被带动而运动至第二运动位置,且在第一导风板9到达第二运动位置之后,第二导风板10被另一个分力带动运动至第三运动位置,因此,导风装置可以针对又一工作模式实施另一特定出风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舒适度,进而导风装置尤其能够针对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分别实施两种不同的特定出风方式。

参考图1至图6,优选的,在第一运动位置,即对应于导风装置工作于一种工作模式下,第一导风板9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在第二运动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即对应于导风装置工作于另一种工作模式下,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均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下,因此,对应于导风装置工作于两种不同工作模式,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的位置相应改变。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运动位置对应于导风装置工作于制冷模式下,上述第二运动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对应于导风装置工作于制热模式下,所以,在制冷模式下,仅通过第一风板板运动至水平位置进行水平导风,避免冷风直吹到用户,造成身体过凉;而在制热模式下,共同通过第一风板板和第二导风板10均运动至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下的位置进行向下导风,热风迅速输送至用户,使用户较快获得温暖,提高了两种模式下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动部件为主动齿轮1,中间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和第二传动齿轮组,从动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从动齿轮4和驱动轴的齿轮轴、第二从动齿轮7和连杆8,第一导接件为转接轴5,第二导接件为带通孔的凸台,驱动轴驱动转接轴5转动,连杆8的第一端经通孔与凸台固定连接且第二端插接于第二从动齿轮7的导槽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杆8为水平装配,另外,参见图7,连杆8也可以为非水平装配。在第二端接收到第二从动齿轮7的导槽的作用力情况下,第二端将作用力传递至第一端,第一端进一步施加力于凸台上从而带动第二导风板10运动,第二端与导槽滑动配合且在导槽的一段中相对于第二从动齿轮7的齿轮中心的距离不变,也就是说,连杆8的第二端在上述导槽的一段中是相对在导槽中滑动,其未受到导槽的作用力,因此,第二导风板10未受到连杆8的第一端的作用力,从而第二导风板10保持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不变。

优选的,导槽包括各自运动轨迹不重合也不平行的旋转段71和带动段72,从而带动段72和旋转段71相对于齿轮中心的运动轨迹相交,旋转段71的曲率中心与齿轮中心重合,第二端在旋转段71中相对于齿轮中心的距离不变,即旋转段71随第二从动齿轮7的旋转转动且间隙地经过第二端,且第二端在带动段72作用下相对于齿轮中心运动从而驱动第二导风板10运动,当第二端相对地运动至导槽的带动段72中时,带动段72也就是对应于该段的导槽施加作用力于第二端上使得第二端接近或远离齿轮中心,进而第一端带动第二导风板10运动。

作为导槽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旋转段71和带动段72可以为具有不同曲率中心的弧形段,或者上述旋转段71和带动段72也可以分别为弧形段和直线段,只要保证第一端在旋转段71中不受导槽作用力,第二端在带动段72中受到导槽的作用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从动齿轮4包括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驱动轴对应于第一齿段驱动第一导风板9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一运动位置之间运动,驱动轴对应于第二齿段驱动第一导风板9在第二运动位置和第三运动位置之间运动,第一齿段和第二齿段的轮齿数可以实际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齿轮4为周向上仅布置部分轮齿的齿轮,从而节省了成本。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双节齿轮2和第一过渡齿轮3,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第二过渡齿轮6,双节齿轮2包括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主动齿轮1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一过渡齿轮3分别与第二齿轮22和第一从动齿轮4啮合,第二过渡齿轮6分别与主动齿轮1和第二从动齿轮7啮合。这样的话,保证了来自例如驱动电机的外部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主动齿轮1,一方面经双节齿轮2再经第一过渡齿轮3传递至第一从动齿轮4,另一方面经第二过渡齿轮6递至第二从动齿轮7,因此,对各齿轮参数设计获得传动比,从而驱动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进行相应运动。

优选的,连杆8为z型杆,z型杆的平行两段相当于上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因此,连杆8的结构简单又成本较低,转接轴5包括固定部(未图示)、转动臂(未图示)和驱动部(未图示),固定部与第一导风板9固定连接,驱动部与驱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臂带动第一导风板9绕驱动部转动,由于第一导风板9的面积一般较大,由于转接轴5具有转动臂,因此,保证了转接轴5对第一导风板9具有足够支撑力和驱动第一导风板9平稳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口和布置在出风口处的上述任一的导风装置。导风装置具有上述各有益效果,从而空调器也具有相应有益效果。因此,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工作模式,驱动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运动至相应位置,获得特定导风方式。

进一步来说,空调室内机包括驱动电机和控制装置,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1驱动连接,空调器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控制装置控制驱动电机的运行,使得: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9运动至与水平方向大体平行,第二导风板10保持位于第二预设位置不动;在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先后运动至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向下,可知的是,第一导风板9为大导风板,第二导风板10为小导风板。所以,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能避免冷风直吹到用户,造成身体过凉,在制热模式下,空调室内机将热风迅速输送至用户,使用户较快获得温暖,提高了两种模式下的舒适度。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连杆8的初始位置、第二从动齿轮7的导槽运动轨迹仅是用于举例,而不应受此限制,只要能在例如制冷模式的一种工作模式下,实现第一导风板9运动的同时保持第二导风板10不动;在例如制热模式的另一种工作模式下制,实现第一导风板9和第二导风板10均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