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3310发布日期:2020-12-01 11:2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炉用于铝、锌、银、铅、锡、铜等有色金属的熔炼铸造和热镀之用,使用非常广泛。

传统的保温炉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平常都是将这部分热量直接排出至室外,大大的浪费了能源,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口号。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水泵,可有效的对螺旋盘管供水,通过余热回收机,可有效的将螺旋盘管中的热水进行能量回收,通过反射隔热膜,可有效的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外壳和保温炉主体,所述保温炉外壳内腔固定设置有保温炉主体,且保温炉主体通过支架与保温炉外壳内壁相连,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机,且余热回收机输入端通过输送管与螺旋盘管一端相连,所述保温炉外壳内壁表面固定设置有反射隔热膜。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管,所述水泵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螺旋盘管另一端相连,所述余热回收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输送管和出水管一端均串接有电磁阀门,所述控制器顶部一侧导线连接有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炉外壳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铝液放出管,且铝液放出管一端与保温炉主体底部相连,所述铝液放出管一端固定串接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水泵、余热回收机、电磁阀门和开关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性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保温炉外壳,可有效的为保温炉提高坚实的壳体,通过保温炉主体,可有效为铝块熔化提供容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可有效的监测熔化铝液时保温炉主体外壁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

2.通过控制器,可有效的控制水泵进行运转,通过水泵,可有效的将常温水从而供水管抽送至螺旋盘管中,通过螺旋盘管,可有效使得保温炉主体散发出的热量对管道中的常温水进行加热。

3.通过输送管,可有效将加热后的热水进行输送至余热回收机中,通过余热回收机,可有效的对设备产热进行回收,可以优化设备使用环境,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符合了当下节能环保的国情。

4.通过出水管,可有效的将冷水输出,通过反射隔热膜,可有效的反射热量,减轻了热量的散射,进而提高螺旋盘管对热量的利用率。

5.通过电磁阀门,可有效灵活的控制管道的输送,通过铝液放出管和阀门,可有效的将溶液的铝水放出,通过开关,可有效的控制电器设备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炉外壳;2、保温炉主体;3、温度传感器;4、控制器;5、水泵;6、供水管;7、螺旋盘管;8、输送管;9、余热回收机;10、出水管;11、反射隔热膜;12、电磁阀门;13、铝液放出管;14、阀门;15、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外壳1和保温炉主体2,所述保温炉外壳1内腔固定设置有保温炉主体2,且保温炉主体2通过支架与保温炉外壳1内壁相连,所述保温炉主体2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水泵5,所述保温炉主体2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盘管7,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机9,且余热回收机9输入端通过输送管8与螺旋盘管7一端相连,所述保温炉外壳1内壁表面固定设置有反射隔热膜11。

其中,所述水泵5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管6,所述水泵5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螺旋盘管7另一端相连,所述余热回收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

其中,所述供水管6、输送管8和出水管10一端均串接有电磁阀门12,所述控制器4顶部一侧导线连接有开关15。

其中,所述保温炉外壳1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铝液放出管13,且铝液放出管13一端与保温炉主体2底部相连,所述铝液放出管13一端固定串接有阀门14。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水泵5、余热回收机9、电磁阀门12和开关15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电性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工作时,通过保温炉外壳1,可有效的为保温炉提高坚实的壳体,通过保温炉主体2,可有效为铝块熔化提供容器,通过温度传感器3,可有效的监测熔化铝液时保温炉主体2外壁的温度,当温度传感器3监测到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温度传感器3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4,通过控制器4,可有效的控制水泵5进行运转,通过水泵5,可有效的将常温水从而供水管6抽送至螺旋盘管7中,通过螺旋盘管7,可有效使得保温炉主体2散发出的热量对管道中的常温水进行加热,通过输送管8,可有效将加热后的热水进行输送至余热回收机9中,通过余热回收机9,可有效的对设备产热进行回收,可以优化设备使用环境,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提高效益,符合了当下节能环保的国情,通过出水管10,可有效的将冷水输出,通过反射隔热膜11,可有效的反射热量,减轻了热量的散射,进而提高螺旋盘管7对热量的利用率,通过电磁阀门12,可有效灵活的控制管道的输送,通过铝液放出管13和阀门14,可有效的将溶液的铝水放出,通过开关15,可有效的控制电器设备的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外壳(1)和保温炉主体(2),所述保温炉外壳(1)内腔固定设置有保温炉主体(2),且保温炉主体(2)通过支架与保温炉外壳(1)内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主体(2)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4),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水泵(5),所述保温炉主体(2)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盘管(7),所述保温炉外壳(1)外壁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机(9),且余热回收机(9)输入端通过输送管(8)与螺旋盘管(7)一端相连,所述保温炉外壳(1)内壁表面固定设置有反射隔热膜(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5)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管(6),所述水泵(5)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螺旋盘管(7)另一端相连,所述余热回收机(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6)、输送管(8)和出水管(10)一端均串接有电磁阀门(12),所述控制器(4)顶部一侧导线连接有开关(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炉外壳(1)底部一侧固定设置有铝液放出管(13),且铝液放出管(13)一端与保温炉主体(2)底部相连,所述铝液放出管(13)一端固定串接有阀门(14)。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水泵(5)、余热回收机(9)、电磁阀门(12)和开关(15)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4)电性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保温炉外壳和保温炉主体,所述保温炉外壳内腔固定设置有保温炉主体,且保温炉主体通过支架与保温炉外壳内壁相连,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保温炉主体外壁表面固定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保温炉外壳外壁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机,且余热回收机输入端通过输送管与螺旋盘管一端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水泵,可有效的对螺旋盘管供水,通过余热回收机,可有效的将螺旋盘管中的热水进行能量回收,通过反射隔热膜,可有效的减少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兴展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