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1604发布日期:2020-06-02 20:46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



背景技术:

陶瓷纤维电阻炉一般由炉壁、炉底、电极棒、流口体、塞棒等组成。炉壁和炉底组成电阻炉的炉体,用来容纳熔融原料;电极棒底端伸入炉体内且被熔融原料覆盖;流口体位于炉底底部中央位置,其上设置有直径很小的通孔,通孔上方设置有塞棒。电阻炉工作时,向电极棒施加高电压以使电极棒发热而熔化熔融原料,形成“熔池”;这样由熔融原料熔化后的熔液可以沿着流口体上设置的小孔流出,形成“流股”;通过调节塞棒的上下位置,可以改变进入流口体的熔液量,从而达到控制“流股”大小的目的。

现有技术采用塞棒控制“流股”大小也即控制流口体出的熔液流量,通过调整流口体的实际口径来调整自流口体流出的熔液流量。由于流口体周围的原料熔融不好,流动性差,塞棒容易和周围的原料粘在一起,调节塞棒位置时容易将流体口内的流口同塞棒一起带出,进而导致熔液泄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可以调节流口体的熔液流量并改善熔液的流动状态,进而避免熔液泄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包括设有多个电极棒的炉体,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炉体的流口体内且与全部所述电极棒连接、用以通过炉体内的熔融原料与全部所述电极棒形成导电回路的导电体;

与所述导电体相连、用以改变所述导电回路的电流以调节所述流口体的熔液量的变压器。

优选地,所述导电体具体为固定于所述流口体内的扁铁。

优选地,所述电极棒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电极棒倾斜插入所述炉体、以实现围绕所述炉体中心的所述流口体均匀辐射。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用以根据所述导电回路的电流值显示所述流口体处的熔液流量的显示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口体处、用以防止熔融原料氧化的防氧化部。

优选地,所述防氧化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流口体内、用以供氮气流入的氮气输入口。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流体口处、用以降低所述流口体的温度以减少熔融原料的氧化程度的第一水冷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冷通道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相对设置于所述流口体底面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的炉壁内、用以供冷却水流通以降低所述炉壁的温度的第二水冷通道。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的炉底内壁、用以供冷却水流通以降低所述炉底的温度的第三水冷通道。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包括炉体、电极棒、设置于所述炉体的流口体内且与全部所述电极棒通过熔融原料导通的导电体以及与导电体相连的变压器。陶瓷纤维电阻炉的全部电极棒通过熔融原料与导电体连通、以形成导电回路,其中,导电体还与变压器连接,利用电压器改变前述导电回路中的电流大小可调节经流口体流出的熔液的速度。

相较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并非通过调节流口体的实际口径来调节流口体处的熔液流量,而是通过变压器调节导电体及其所在的导电回路内的电流大小来调节电极棒的发热状态,进而通过电极棒的发热调整全部电极棒产生的熔液量,最终通过控制单位时间内全部电极棒熔化的熔融量来控制流口体处的溶液流量。对于该陶瓷纤维电阻炉而言,一则导电回路内的电流方便调节,二则此过程中导电体相对于流口体的位置保持固定,不会存在熔液泄露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1-熔融原料、11-流口体、12-炉壁、13-炉底、2-电极棒、3-导电体、4-氮气输入口、51-第一冷却水进口、52-第一冷却水出口、6-第二水冷通道、7-第三水冷通道、8-第二冷却水进口、9-第二冷却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纤维电阻炉,包括设有多个电极棒2的炉体,炉体的流口体11内设有导电体3,导电体3通过炉体内的熔融原料01与全部电极棒2导通以形成导电回路,还包括与导电体3相连的变压器。

该陶瓷纤维电阻炉利用变压器调节导电回路的电路,从而改变全部电极棒2的发热状态,当导电回路内通过的电流较大时,全部电极棒2发热多,电极棒2熔化的熔融原料01多,因此经流口体11流出的熔液流量小;反之当导电回路内通过的电流较小时,全部电极棒2发热少,电极棒2熔化的熔融原料01少,经流口体11流出的熔液流量大。

显然,上述陶瓷纤维电阻炉适用于熔融原料01为导电介质的情况,对于熔融原料01为非导电介质的情况而言,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改进,将导电体3与全部电极棒2的两端分别与直接连接就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该陶瓷纤维电阻炉利用电极棒2作为电阻元件进行发热,通过调节变压器快速、精确调节导电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电极棒2的发热程度,以此改变炉体内熔融原料01的熔液量,最终改变流口体11处的熔液流量。该陶瓷纤维电阻炉的电流方便调节,且导电体3相对于流口体11的位置保持固定,不会存在熔液泄露的风险。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导电体3具体为扁铁。扁铁可焊接于流口体11内,扁铁朝下的一端露出流口体11的下端面,扁铁朝上的一端伸入流口体11的上方以插入炉体内的熔融原料01内。可见,扁铁的长度大于流口体11的长度,而扁铁的宽度不大于流口体11的直径。

本申请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的电极棒2的数量为三个;为了令炉体内的熔融原料01均匀熔化,三个电极棒2倾斜插入炉体内,任一电极棒2的底端紧邻流口体11设置,顶端贴近炉体上端的边缘,换言之,三个倾斜插入炉体内的电极棒2以炉体中心的流口体11为中心向上且向外均匀辐射,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极棒2的夹角为120°。

为了确保电极棒2周围的熔融原料01熔化后能够顺利地沿流口体11流出,本实施例中三个电极棒2的末端均位于流口体11的正上方,被任一电极棒2所熔化的熔融原料01将沿电极棒2的棒身向炉底13的中心流动。其中,电极棒2的长度不小于炉底13的中心距离炉体顶面的边缘的长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陶瓷纤维电阻炉还包括与变压器连接、用以根据导电回路的电流值显示流口体11处的熔液流量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变压器连接,可设置在距离炉体较远的地方,或者设置为手持式,显示装置用于以直观的方式展现调节变压器时各个电压区间对应的流口体11处的熔液流量。显示装置可以设置为数字显示设备或者档位显示设备,前者为多次调试下汇总的各个电压所对应的流量值,后者为该陶瓷纤维电阻炉工作状态内各个电压所对应的不同流量区间。针对显示装置的具体设置形式,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相关的显示仪器,

由于流口体11处的温度且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于,为了防止流口氧化,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该陶瓷纤维电阻炉还包括设置于流口体11处的防氧化部。防氧化部可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的方式对流口进行防氧化处理。

常见为氮气保护,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设于流口体11内的氮气输入口4,氮气自氮气输入口4通入流口体11内,可大幅度降低流口体11处的氧气含量,减少甚至避免流口体11的氧化。氮气输入口4设置于流口体11的底面且与导电体3相邻,由于流口体11的底面敞开,因此氮气自氮气输入口4输送至流口体11后,又沿流口体11的底面流出以在流口体11处形成单向循环。

除了在流口体11处设置氮气输入口4以实现气体防氧化保护之外,流口体11处还设有第一水冷通道,第一水冷通道沿流口体11的壁体设置,用于适当降低流口体11出的温度;第一水冷通道的第一冷却水进口51和第一冷却水出口52分别设置在流口体11的底面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底面的两侧具体指底面任一径向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炉体的炉壁12内的第二水冷通道6,第二水冷通道6设置于炉体纵向设置的炉壁12内,以炉体为圆柱体为例,第二水冷通道6的形状为圆环状,显然第二水冷通道6的厚度小于炉壁12的厚度。

第二水冷通道6的第二冷却水进口8和第二冷却水出口9设置于炉壁12的外侧,由于第二水冷通道6的容积较大,为了能够加快第二水冷通道6的循环速度,第二冷却水进口8和第二冷却水出口9的数量均可设置为多个。为了方便向全部第二冷却水进口8通入冷水并自全部第二冷却水出口9排出,全部第二冷却水入口和全部冷却水出口均布于炉壁12的同一母线上。

与之类似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还包括设置于炉体的炉底13内壁的第三水冷通道7,通过第三水冷通道7向炉底13通入冷却水以降低炉底13的温度。针对第三水冷通道7的具体设置形式,可参照前述第二水冷通道6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陶瓷纤维电阻炉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