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7916发布日期:2020-11-25 14:2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



背景技术:

折流杆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新型式。壳程以折流圈上的杆式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弓形折流板结构,四个折流圈为一组,使每根换热管在四个方向由折流杆加以支撑固定,使壳程流体由横向流动变为平行流动。该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传热效率、降低了流体流动阻力,消除了壳程的横向流动,有效地克服了管束振动。具有传热效率高、壳程压降低、管束抗振性好等优点,折流杆换热器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炼油、电力、冶金等等行业,可与光滑换热管、波纹管、低翅片管等强化换热管组合,完成气―气,气―液,液―液和气相冷凝过程。

传统的折流杆换热器缺少对换热进口进入的流体缓冲措施,易导致流体对换热管束和折流杆造成冲击晃动,导致其发生变形,从而使得换热器出现故障。另外,由于导流内筒的边缘是平直的,易使壳侧流体进入换热管时流速不均匀,并对换热管产生冲击,影响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以实现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管束,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管口进程和管口出程,所述管口进程设置有进程接口,所述管口出程设置有出程接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进口和壳体出口,所述壳体进口处设置有第一外导流筒,所述壳体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外导流筒,所述第一外导流筒和所述第二外导流筒结构一致,所述管束中设置有第一折流杆和第二折流杆。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管口进程和进程接口、管口出程和出程接口之间设置有半波膨胀节。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折流杆和所述第二折流杆上设置有拉杆和螺母。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第一外导流筒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端设置有进出料接管,所述外筒下端设置有内衬筒,所述外筒外侧设置有环板,所述内衬筒上设置有导流缺口。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内衬筒的最低处设置有放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彻底避免壳侧流体在壳程进出口处直接横向冲击换热管的不足,使流体在内导流筒进出口处周向均匀进入换热管,使进入换热管内的流体流速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换热效果;改进后的折流杆解决了公知技术存在的不足,折流杆的弹性好,对换热管进行弹性支撑,更好的防止了换热管的振动,并不会产生变形,且定位准确对换热管无摩擦碰撞的损伤,并提高了生产效率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导流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程接口,2.半波膨胀节,3.管口进程,4.壳体进口,5.第一外导流筒,51、内衬筒,52、环板,53、进出料接管,54、外筒,6.壳体,7.管束,8.第一折流杆,9.第二折流杆,10.壳体出口,11.第二外导流筒,12.管口出程,13.出程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包括壳体6,所述壳体6中设置有管束7,所述壳体6两端分别设置有管口进程3和管口出程12,所述管口进程31设置有进程接口,所述管口出程12设置有出程接口13,所述壳体6上设置有壳体进口4和壳体出口10,所述壳体进口4处设置有第一外导流筒5,所述壳体出口10处设置有第二外导流筒11,所述第一外导流筒5和所述第二外导流筒11结构一致,所述管束7中设置有第一折流杆8和第二折流杆9。

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小热应力,所述管口进程3和进程接口1、管口出程12和出程接口13之间设置有半波膨胀节2,这样既满足了蒸汽进口的流通面积要求同时也消除了管束与壳体的膨胀差应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流杆8和所述第二折流杆9上设置有拉杆和螺母(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的拉杆的螺母便于调节第一折流杆8和第二折流杆9。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外导流筒5包括外筒54,所述外筒54上端设置有进出料接管53,所述外筒54下端设置有内衬筒51,所述外筒54外侧设置有环板52,所述内衬筒51上设置有导流缺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筒51的最低处设置有放净口。以防积液,便于将积液及时排除。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内容为公知技术。

能够彻底避免壳侧流体在壳程进出口处直接横向冲击换热管的不足,使流体在内导流筒进出口处周向均匀进入换热管,使进入换热管内的流体流速均匀,大幅度提高了换热效果;改进后的折流杆解决了公知技术存在的不足,折流杆的弹性好,对换热管进行弹性支撑,更好的防止了换热管的振动,并不会产生变形,且定位准确对换热管无摩擦碰撞的损伤,并提高了生产效率等。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管束,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管口进程和管口出程,所述管口进程设置有进程接口,所述管口出程设置有出程接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进口和壳体出口,所述壳体进口处设置有第一外导流筒,所述壳体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外导流筒,所述第一外导流筒和所述第二外导流筒结构一致,所述管束中设置有第一折流杆和第二折流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进程和进程接口、管口出程和出程接口之间设置有半波膨胀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杆和所述第二折流杆上设置有拉杆和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流筒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端设置有进出料接管,所述外筒下端设置有内衬筒,所述外筒外侧设置有环板,所述内衬筒上设置有导流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筒的最低处设置有放净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导流折流杆水水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管束,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管口进程和管口出程,所述管口进程设置有进程接口,所述管口出程设置有出程接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进口和壳体出口,所述壳体进口处设置有第一外导流筒,所述壳体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外导流筒,所述第一外导流筒和所述第二外导流筒结构一致,所述管束中设置有第一折流杆和第二折流杆。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健;李冬;卢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泽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