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32525发布日期:2020-09-25 18:0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挂壁空调制冷模式时,导风板主要为水平方向且冷风下沉,最终导致冷风吹到人体头部等问题,舒适性较差。

申请号为cn20141040986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上下出风挂壁式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上风道和下风道都为固定的结构且没有相关运动机构切改变其大小,所以存在问题:上下同时出风时,上风口风量远大于下风口,出风舒适性差。如减小上风道宽度将导致单独上风道出风时,风量损失多大,其无法对两个风道进行切换而导致出风量和出风效果受影响较大。

申请号为cn10307576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风口空调内机,但是这种方案需要两个电机,成本高;且整机尺寸较大。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采用上进风、下出风的方式存在冷气吹头,导致舒适度较差;现有单风机上下送风挂壁空调在单一风道工作时性能受到较大影响;现有挂壁空调在竖直方向上送风范围较小;常规壁挂式空调进风腔小,换热器表面风速不均,导致存在进风阻力大,风量小,噪音大的问题;风道切换时由于气流泄露,导致送风性能受影响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壁挂式空调进风腔小,存在进风阻力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底壳和面板体,所述面板体的上端或所述底壳的上端形成有进风口;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和转动导流壁,所述转动导流壁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转动导流壁的上端能够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区域形成为进风区域,通过所述进风区域和所述进风口共同进风。

优选地,所述面板体的下端或所述底壳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转动导流壁还能运动至使得所述面板与所述转动导流壁之间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所述上风道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在所述面板上端与所述导流壁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能够做被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还能够做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转动导流壁与所述底壳铰接;和或,所述面板与所述面板体为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还包括单风机,所述单风机设置于所述底壳内部以吹出气流。

优选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或关闭所述上风道。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上;和/或,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做转动;和/或,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平动。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所述柔性部分与所述刚性部分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转动。

优选地,所述刚性部分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和推出连杆,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与所述推出连杆啮合,所述推出连杆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做平动运动。

优选地,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上或连接在所述转动导流壁上、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够进行上下扫风;和/或,以所述第二导风板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基准0°,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和/或,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切换驱动机构时: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行大进风腔进风时,所述转动导流壁被控制使其上端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所述进风区域,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区域共同进风。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和/或,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切换机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时:根据不同出风方式的需要对所述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运动同时控制。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朝远离所述面板体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行大进风腔进风时,所述转动导流壁被控制使其上端运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所述进风区域,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风区域共同进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并旋转至水平,实现水平方向下出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端位于所述面板的前端、另一端朝下延伸,实现向下出风和导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导风面沿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平行延伸,实现顺流出风。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还控制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导风。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还能朝所述面板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室内机内部设置的转动导流壁,并且通过其运动能够使其上端运动至与目标相接、从而在转动导流壁与原有的进风口(面板体上设置或在底壳上端设置)之间又增设出一部分进风区域,使得能够在下出风时通过该结构的上述操作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形成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有效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

2.本发明还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和第二出风口,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面板体、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切换机构的柔性部分能与上风道紧密贴合,密封效果好,可防止气流泄露,能够使得在不同出风模式下,风量不衰减;

3.本发明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底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4.本发明还通过在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的第二导风板不仅能够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还能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大小,并且在朝面板的方向转动以减小第二出风口的开度时,能够有效地在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阻挡,进而有效地防止了该出风口处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防回风的效果,实现既能上下出风又能有效防止回风,有效保证其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使得出风更加均匀、提升出风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关机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单上出风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水平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下压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顺流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上下出风第一导风板水平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上下出风第一导风板下压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上下出风第一导风板顺流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水平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下压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第一导风板顺流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图1中切换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上下出风气流分布效果图;

图14是常规挂机的气流分布效果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替代实施例第一导风板水平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替代实施例第一导风板下压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替代实施例第一导风板顺流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室内机切换机构在切换过程中的多个不同位置状态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底壳;11、进风口;12、底壳保温层;21、第一导风板;22、第二导风板;3、面板;31、前面板保温层;4、面板体;41、第一出风口;42、第二出风口;5、上风道;6、第一保温部件;7、导流壁;71、导流壁保温层;91、第一导风板齿轮;92、推出连杆;10、旋转电机;100、切换机构;101、刚性部分;102、柔性部分;103、第二保温部件;104、第一电机;105、转轴;201、单风机;202、换热器;300、进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底壳1和面板体4,所述面板体4的上端或所述底壳1的上端形成有进风口11;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面板3和转动导流壁7,所述转动导流壁7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内部,所述转动导流壁7的上端能够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7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增加的进风区域300,通过所述进风区域300和所述进风口11共同进风。

本发明通过在室内机内部设置的转动导流壁,并且通过其运动能够使其上端运动至与目标相接、从而在转动导流壁与原有的进风口(面板体上设置或在底壳上端设置)之间又增设出一部分进风区域,使得能够在下出风时通过该结构的上述操作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形成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有效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

所述面板体4的下端或所述底壳1的下端形成有第一出风口41,第一出风口41(即下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41处还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1(即下导风板),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或关闭所述上风道5;

所述转动导流壁7还能运动至使得所述面板3与所述转动导流壁7之间间隔设置以在二者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导流壁7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

通过转动导流壁的运动还能有效使得转动导流壁和面板之间形成上风道,使得上风道一端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出风口(上出风口)连通,以通过上风道完成单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

优选所述第一导风板21能够做被推出或缩回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第一导风板的运动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是被推出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缩回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第二种是推出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关闭第一出风口,缩回第一出风口的运动以打开第一出风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为第一种。

所述转动导流壁7与所述底壳1铰接,在转动导流壁和面板之间形成上风道5,所述上风道5能够与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连通,通过转动导流壁的转动能够打开进风区域、关闭上风道,以及关闭进风区域而打开上风道,在所述面板3上端与所述面板体4之间形成为第二出风口42(即上出风口);和或,所述面板3与所述面板体4为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和/或,还包括单风机201,所述单风机201设置于所述底壳1内部以吹出气流。

所述室内机还包括切换机构100,所述切换机构100连接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且能够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或关闭所述上风道5。

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位于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开度大小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且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通过第一和第二导风板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面板体、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

本发明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底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还包括切换驱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做转动;和/或,还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远离和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平动;和/或,在分别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2相接的位置还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6(即与第一导风板相接地可设置有第一保温部件,与第二导风板相接地也可设置第一保温部件)。这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切换驱动机构能够有效驱动切换机构做远离和靠近所述面板3的转动,实现打开上风道的效果,完成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通过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导风板运动,实现打开第一出风口以实现下出风,以及关闭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保温部件能够有效提升第一导风板处和/或第二导风板处的防凝露效果,有效防止该导风板处出现凝露的情况,该第一保温部件优选为泡棉。

优选地,所述切换机构100包括刚性部分101和柔性部分102,所述柔性部分102与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端连接,所述刚性部分101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105以能够被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而带动所述刚性部分101转动。本发明的切换机构包括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通过刚性部分能够实现与转轴和第一电机的连接,以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柔性部分与刚性部分连接以在转动到与面板相接时保证与面板之间的紧密连接,减小缝隙,以减小气流泄漏,保证上风道的封闭性,提高密封性能,在转动到与底壳相接时通过柔性部分保证与底壳之间的有效贴合,提高密封性能,有效减小体积,防止对上风道形成干扰。

优选地,所述刚性部分101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二保温部件103;和/或,所述切换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104。通过在刚性部分上设置的第二保温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处的防凝露效果,有效防止该刚性部分处出现凝露的情况,通过第一电机能够有效驱动刚性部件转动、以完成打开上风道和关闭上风道的功能。第二保温部件优选为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导风板齿轮91和推出连杆92,所述第一导风板齿轮91与所述推出连杆92啮合,所述推出连杆92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做平动运动。这是本发明的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通过第一导风板齿轮带动推出连杆,而推动第一导风板做平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第一导风板打开第一出风口和关闭第一出风口的效果,不需下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收回,从而有效减小第一导风板占用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以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导风板22(即上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面板体4上(如图9-11)或连接在所述转动导流壁7上(如图15-17)、另一端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通过在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板能够调节第二出风口的开度大小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二出风口,并且在朝面板的方向转动以减小第二出风口的开度时,能够有效地在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形成气流阻挡,进而有效地防止了该出风口处的气流回流至进风口,提高了空调室内机防回风的效果,实现既能上下出风又能有效防止回风,有效保证其换热能力和换热效率,使得出风更加均匀、提升出风的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另一端还能朝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和/或,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够进行上下扫风;和/或,以所述第二导风板22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42为基准0°,所述第二导风板22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这是本发明的第二导风板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二导风板朝面板方向是减小出风开度以防止回风,其朝进风口的方向运动能够有效增大该第二出风口的开度以提高出风量和出风效率,提高换热量,第二导风板还能上下扫风能够满足对室内多个区域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提高舒适度,第二导风板打开第二出风口的角度不大于预设回风角度、即第二导风板不能开得过大以防止从进风口处产生气流回流,因此第二导风板的开度极限是有要求的,必须小于等于预设回风角度,以有效防止回流发生,如果第二导风板的开度大于预设回风角度的话就会出现回风的情况,因此需要限定第二导风板的开度为不大于该预设回风角度。

优选地,当包括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和切换驱动机构时:

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关机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第二导风板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外观美观性以及关闭两个出风口。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下出风时(上不出风)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

第一导风板的推出方式,与双风道三种出风模式的结合起来能够实现单下出风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朝上导风的效果、还能实现单下出风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板朝下导风的效果,还能实现单下出风最顺风模式的效果,以及还能实现上下出风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朝上导风的效果、还能实现上下出风制热模式时第一导风板朝下导风的效果,还能实现上下出风最顺风模式的效果。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上出风时(下不出风)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且与面板的下端搭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上风道相通、且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这是本发明的上下出风室内机在上下均出风时的优选结构形式,即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不与面板的下端搭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的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行大进风腔进风时,所述转动导流壁7被控制使其上端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7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所述进风区域300,通过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进风区域300共同进风。

图9-11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转动将上风道腔封闭,与此同时,切换板成为下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引导出风气流。转动导风板打开,即转动至与进风口垂直位置,之后转动导流壁开始转动,直至转动导流壁保温层与前面板保温层贴合,此时进风腔处于最大状态,可以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图9为导风板水平位置,通常用于制冷工况,将冷气流水平吹出从而实现冷风淋浴式落地制冷;图10为导风板下压位置,通常用于制热工况,实现热风落地,地毯式制热;图11为导风板最顺位置,此时导风板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最小,风量最大,可用于制冷、制热、送风等模式。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和/或,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在空调室内机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通过控制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第二导风板的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与所述面板3相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外部风道相通以完成从第一出风口向下出风,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同时完成向上出风,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或第一和第二出风口均出风的效果,并且此时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出风口回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当同时包括切换机构100、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时:根据不同出风方式的需要对所述切换机构100、所述第一导风板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2的运动同时控制。

本发明通过在室内机内部设置的转动导流壁,并且通过其运动能够使其上端运动至与目标相接、从而在转动导流壁与原有的进风口(面板体上设置或在底壳上端设置)之间又增设出一部分进风区域,使得能够在下出风时通过该结构的上述操作有效地增大进风面积,形成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有效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

本发明通过在上下均出风的空调室内机上位于第一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调节第一出风口的开度大小以及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口,通过在底壳上连接设置切换机构的结构形式、通过运动能够打开上风道,能够进行上下分别出风或同时出风,能够根据室内的需要开启相应的出风口,例如在空调开启阶段采用第一出风口出风能够提高室内快速制冷的效果,增强人体舒适感,采用第二出风口出风能有效防止从第一出风口出风会导致冷气吹头的情况发生,提高人体舒适度;本发明有效地只使用了一个风机(单风机),能够实现上下出风且成本相比两个电机和两个风机的形式低很多,且尺寸小很多,通过切换机构能够在单一风道工作时将另一风道进行有效关闭,使得单风道吹风时不至于由于气流被旁通而形成例如漩涡、回流等现象而造成风量下降、影响出风效果等情况,有效保证且提升了单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性能;并且本申请的切换机构设置在底壳上,其只需要一个小电机便能驱动其转动作用,相比于驱动面板运动等结构形式而言本申请的驱动能耗大大降低,且密封效果大大提升,有效防止面板运动而造成其边缘与面板体、导风板之间存在的较大缝隙而形成的泄漏情况发生,在风道切换时大大地降低了气流的泄漏,提升了送风性能;且将第一导风板设置为能够被推出或缩回的平动驱动方式,能够使得在需要打开出风时将第一导风板打开,在不需要出风时能够将其有效地缩回至机壳位置,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的同时还能满足上下出风的需求;本发明还通过将推出连杆和第一导风板连接处设置的旋转电机能够有效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关机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即单下风道工作模式,包括单下出风制冷模式、单下出风制热模式和单下出风最顺风模式),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以关闭所述上风道,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推出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41;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且下不出风时(即单上风道工作模式,或单上送风模式),控制所述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100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与所述上风道5相连通;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即上下风道同时工作模式,包括上下出风制冷模式、上下出风制热模式和上下出风最顺风模式),控制切换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切换机构朝远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运动、以打开所述上风道5,且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转动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42,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朝远离所述面板体4的方向运动至不与所述面板3的下端相接、使得所述第一出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同时出风。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切换机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分别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上下出风室内机需要关机时控制第二导风板运动至与面板体相接,关闭第二出风口,第一导风板运动关闭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外观美观性以及关闭两个出风口;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关闭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时(下不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与面板的下端搭接,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上风道相通、且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的效果;在需要在上下均出风时控制切换机构运动至与面板脱开,打开上风道,第一导风板运动打开第一出风口、且不与面板的下端搭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同时出风的效果。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行大进风腔进风时,所述转动导流壁7被控制使其上端运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而使得所述转动导流壁7的上端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区域形成为所述进风区域300,通过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进风区域300共同进风。

图9-11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转动将上风道腔封闭,与此同时,切换板成为下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引导出风气流。转动导风板打开,即转动至与进风口垂直位置,之后转动导流壁开始转动,直至转动导流壁保温层与前面板保温层贴合,此时进风腔处于最大状态,可以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图9为导风板水平位置,通常用于制冷工况,将冷气流水平吹出从而实现冷风淋浴式落地制冷;图10为导风板下压位置,通常用于制热工况,实现热风落地,地毯式制热;图11为导风板最顺位置,此时导风板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最小,风量最大,可用于制冷、制热、送风等模式。

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模式,替代实施案例如图15-17所示。其中转动导风板固定在转动导流壁部件上,此种出风模式下,转动导风板转动至导风板保温层与转动导流壁保温层贴合位置,之后转动导流壁开始转动,直至转动导风板与前面板保温层贴合,此时进风腔处于最大状态。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水平,实现水平方向下出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一端位于所述面板3的前端、另一端朝下延伸,实现向下出风和导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面沿着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出风方向平行延伸,实现顺流出风。

如图6-8,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水平,实现水平方向下出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一端位于所述面板3的前端、另一端朝下延伸,实现向下出风和导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面沿着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出风方向平行延伸,实现顺流出风。

如图9-11,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水平,实现水平方向下出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一端位于所述面板3的前端、另一端朝下延伸,实现向下出风和导风;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单下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推出所述第一出风口41、并旋转至使得所述第一导风板21的导风面沿着所述第一出风口41的出风方向平行延伸,实现顺流出风。

通过第一导风板驱动机构与切换机构的共同作用能够通过第一导风驱动机构有效将第一导风板推出,尤其是在上下均出风和单下出风时,能够通过第一导风板的推出运动并旋转至指定位置,以实现不同形式的出风效果,如图6和9所示其实现第一出风口水平方向导风的效果(制冷制热都可以),实现制冷时上出风避免吹头,下出风增大风量,快速制冷;如图7和10所示能够实现第一出风口向下导风的作用,实现制冷时上出风避免吹头,下出风使得风最大程度地向下导下,也能够避免吹头,且该种运行模式能够实现室内最大范围的出风覆盖,增大出风范围,提高室内出风均匀性,和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提高舒适度;且该种模式也能适用于制热模式,实现最大程度的地毯式送风效果,避免直吹,且上出风提高室内上部的温度,使得室内热风分布更广,更为均匀,制热效果更好;且该种模式下第一导风板还能转动以形成向下的导风作用,进一步提高室内出风均匀分布的效果,避免直吹;如图8和11所示,其还能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导风板沿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平行布置,使得出风风阻最小,实现顺流出风,风速和风量都能得到提高,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且减小功耗。

优选地,当所述推出连杆92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1相接的一端还设置有旋转电机10时,且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还控制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1转动导风。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旋转电机的有效控制方式,驱动该第一导风板进行转动,能够使得该第一导风板既能平动还能转动,实现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出风,进一步增强室内吹风的舒适度。

优选地,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下出风且上不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被驱动至与所述面板3相接;

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上出风下不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控制所述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

这是本发明的几种不同的出风方式下的第二导风板的有效控制方式,能够在需要下出风时(上不出风)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运动至与面板相接,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出风;在需要在上出风或上下均出风时时控制第二导风板22还能朝所述面板3的方向或背离所述面板3的方向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42的开度,使得从第一出风口与外部风道相通以向下出风,同时从第一出风口将风导至上风道进而从第二出风口吹出以向上出风,实现空调从进风口进风换热后从第二出风口出风或第一和第二出风口均出风的效果,并且此时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出风口回风。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风机多种出风方式的室内壁挂式空调器,可实现单上出风、上下同时出风、单下出风、大进风腔单下出风四种出风模式,通过采用不同的出风方式可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1.单上出风制冷工况可避免冷风吹人头,同时增加冷风吹送距离,提高用户舒适度。

2.上下同时出风可增加空调高度方向上内送风范围,气流落地有层次、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同时提高房间换热效率,如图13-14所示。

3.单下出风可实现常规壁挂机的出风功能。

4.大进风腔单下出风可以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

5.切换板的柔性部分能与风道紧密贴合,密封效果好,可防止气流泄露,能够使得在不同出风模式下,风量不衰减。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整机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风叶、换热器、底壳、保温层(用于风道隔热保温,避免壳体两侧壁面温度差异过大从而产生凝露)、进风腔、上风道腔、风道切换机构。

其中风道切换结构由推出导风板(包含推出连杆)及其驱动电机、转动导风板及其驱动电机、切换板及其驱动电机、转动导流壁及其驱动电机组成。

推出导风板(包含推出连杆)及其驱动电机用于对下出风口处出风气流的引导。

转动导风板及其驱动电机用于对上出风口处出风气流的引导。

切换机构(即切换板)及其驱动电机用于控制上风道腔的开启和闭合以及气流的密封。如图12所示,切换板结构由柔性部分、刚性部分及保温层组成。其风道切换示意图如图18所示。切换板初始默认位置下,上风道腔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将上风道腔闭合时,切换板依此由初始位置运动至位置1(柔性部位与保温层接触)、位置2(柔性部位发生变形后最终与保温层底端接触)、位置3(切换板经返向转动后上风道腔闭合);当上风道腔需要从闭合状态转为开启状态时,切换板依此由位置3运动至初始默认位置。切换板的柔性部位可以通过变形与风道严密贴合,密封效果好,从而不会产生气流泄露,使得风量不衰减。

转动导流壁通过其驱动电机进行转动,用于控制进风腔的大小。

图5为单上出风模式,此时推出导风板(即第一导风板,或称下导风板)处于闭合位置,转动导风板(即第二导风板,或称上导风板)开启,其角度可通过转动导风板电机驱动控制。切换板处于默认位置,此时上风道腔开启状态。气流从风叶流出后,由于推出导风板闭合,下出风口被封堵,同时上风道空腔和转动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故气流只能从上出风口处流出,从而实现单上出风。单上出风制冷工况可避免冷风吹人头,同时增加冷风吹送距离,提高用户舒适度。

图3-5为单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可实现常规挂机出风功能。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转动至图18中的位置3,从而将上风道腔封闭,与此同时,切换板成为下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引导出风气流。转动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其中图3为导风板水平位置,通常用于制冷工况,将冷气流水平吹出从而实现冷风淋浴式落地制冷;图4为导风板下压位置,通常用于制热工况,实现热风落地,地毯式制热;图5为导风板最顺位置,此时导风板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最小,风量最大,可用于制冷、制热、送风等模式。

图6-8为上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处于初始默认位置,从而将上风道腔开启。转动导风板处于开启状态。其中图6为导风板水平位置,通常用于制冷工况,将冷气流水平吹出从而实现冷风淋浴式落地制冷;图7为导风板下压位置,通常用于制热工况,实现热风落地,地毯式制热;图8为导风板最顺位置,此时导风板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最小,风量最大,可用于制冷、制热、送风等模式。此种出风模式可增加空调高度方向上内送风范围,气流落地有层次、更加均匀,吹风感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同时提高房间换热效率。

图9-11为大进风腔单下出风模式。此种模式下,推出导风板开启,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设置导风板位置。切换板转动至图18中的位置3,从而将上风道腔封闭,与此同时,切换板成为下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引导出风气流。转动导风板打开,即转动至与进风口垂直位置,之后转动导流壁开始转动,直至转动导流壁保温层与前面板保温层贴合,此时进风腔处于最大状态,可以减小进风阻力,气流与换热器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换热效率高、风量大,从而能够节能,由于进风阻力小,气流湍流程度降低,风机气动噪音更低,舒适度更佳。图9为导风板水平位置,通常用于制冷工况,将冷气流水平吹出从而实现冷风淋浴式落地制冷;图10为导风板下压位置,通常用于制热工况,实现热风落地,地毯式制热;图11为导风板最顺位置,此时导风板对气流的阻挡作用最小,风量最大,可用于制冷、制热、送风等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