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4427发布日期:2020-09-25 18:0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使用环境通常在一个较为封闭环境,导致室内空气氧气量不足,让人产生烦闷感。

此外,在无风感技术中,为避免冷风吹人通常采用调整导风板角度,以及导风板、百叶、面框和面板等开孔弱化气流的方式,虽然可以起到柔化出风改善舒适的效果,但是往往对空调器自身的风阻造成的影响较大,空调器在开启无风感模式下,制冷能力受到制约,人体的舒适程度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可以送出无风感气流和提高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器使用性能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限定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腔室;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内置于腔室内,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基座和新风组件,其中,基座连接于机壳上,新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新风组件包括内壳,所述内壳限定出新风通道;散流模块,所述散流模块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机壳内以遮挡或避让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内置新风模块,且在机壳内设置可移动的散流模块,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对外送出风感适应的气流,且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底盘,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新风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底盘连接。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在前后方向错开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底盘的后侧。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安装板,所述底盘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安装板配合的固定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固定板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件或第一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座的下端高于所述新风组件的下端。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为一侧敞开的腔体结构,所述新风组件卡装于所述腔体结构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具有新风出口,所述机壳上设有与所述新风出口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设在所述机壳的顶侧、前侧、左侧或右侧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壳设有插入口,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过滤网组件,所述过滤网组件嵌入所述插入口,从而至少一部分所述过滤网组件伸入所述新风通道内。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所述新风模块与所述底盘构设出避让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送出舒适且质量佳的空气,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使用性能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局部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局部分解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局部分解图;

图8是图7中b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新风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0;进风口11;出风口12;腔室13;底盘14;第一连接件141;开口15;面框16;

新风模块20;基座21;第一安装部211;第二安装部212;第二连接件2121;新风组件22;内壳221;新风出口222;新风导入管223;过滤网组件23;

散风结构31;驱动电机32;旋叶组件33;

避让口41;

换热器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其中如图1-图10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挂机。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新风模块20和散流模块。其中,新风模块20和散流模块均设置于机壳10内。机壳10还设有换热器50,换热器50对进入腔室13内的空气进行制冷或制热,从而实现对外送出冷风或热风。其中,进风口11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顶部,出风口12可以设置于机壳10的前部的下端。

其中,新风模块20配置成与室外相通,从而可以对室内输送新鲜空气。具体地,新风模块20内置于腔室13内,即新风模块20被限定在腔室13内,通过机壳10至少一部分隐藏新风模块20,从而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表面无法清楚看到新风模块20的结构设计。参照图2所示,将新风模块20隐藏设计于机壳10内,使得空调室内机100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协调,新风模块20的增设不会对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新风模块20包括基座21和新风组件22,其中,基座21连接于机壳10上,新风组件22安装于基座21上,新风组件22包括内壳221,内壳221限定出具有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222的新风通道。也就是,新风通道与室外相通,通过新风通道将空气引入室内,其中,新风组件22和基座21为独立的两个部件,新风组件22借助基座21装配于机壳10上。可选地,机壳10包括面框16和底盘14,基座21设置于底盘14的一端,如图3-图5所示的底盘14的左端。

在一些示例中,为满足空调室内机100特定的安装需求,基座21也可以设置于底盘14的另一端,如图3-图5所示的底盘14的右端。或者在另一些示例中,在底盘14水平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新风组件22,即从多个角度向室内输送新风,从而满足大新风量的需求。

此外,在一些可选示例中,新风可以混入冷风或热风,即新风和冷风或者新风和热风均通过机壳10的出风口12向外送出,在该种情况,新风通道内可以设置逆止阀,通过逆止阀防止冷风或热风从新风通道向外流出,从而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或者在另一些可选示例中,新风组件22的内壳221上也可以设置独立于机壳10出风口12的新风出口222,即新风与冷风或热风利用独立的流道分别送出。

在空调室内机100运行过程中,可以开启新风模块20,通过新风模块20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为避免冷风直吹,如图10所示,机壳10内设有可移动的散流模块,从而遮挡或避让出风口12。即在散流模块遮挡出风口12的情况,从腔室13流出的空气经过散流模块打散之后,再从出风口12被送出,从而实现无风感的出风模式;在散流模块避让出风口12的情况,从腔室13流动的空气流直接从出风送出,从而实现正常出风的出风模式。

其中,散流模块具有散风结构31和驱动电机32。在驱动电机32的驱动下,散风结构31可以打散出风气流。具体地,在无风感模式下,散流模块位于遮挡位置,驱动电机32驱动散风结构31打散出风气流,即换热器50制冷或制热后的出风气流可以通过散风结构31打散之后再送出,避免直接吹向用户,提高用户舒适性。在正常出风模式,散流模块位于避让位置,驱动电机32停止驱动散风结构31。这样,当需要将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某个位置或某个物体或使用者情况,可以启动正常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散风结构可以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旋叶组件33,驱动电机32驱动多个旋叶组件33同步转动,从而实现打散空气气流,进而对外输出均匀且无风感的气流。可选示例中,多个旋叶组件33通过齿轮结构相互连接,又或者多个旋叶组件33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又或者多个旋叶组件33通过皮带进行连接。相比于在导风板、百叶、面框16和面板上设置开孔来弱化气流而言,旋叶组件33打散风流,对空调器自身的风阻影响较小。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机壳10内置新风模块20,且在机壳10内设置可移动的散流模块,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对外送出风感适应的气流,且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结合图8所示,机壳10包括底盘14,基座21的一侧(如图8的左侧)设有第一安装部211,基座21的另一侧(如图8的右侧)设有第二安装部212,第一安装部211与新风组件22连接,第二安装部212与底盘14连接。即在基座21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连接底盘14和新风组件22的安装结构,这样,可以先将新风组件22装配于基座21上,再将基座21装配于底盘14上;或者可以先将基座21装配于底盘14上,再将新风组件22装配于基座21上。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7结合图8所示,第一安装部211与第二安装部212在前后方向错开设置,第二安装部212连接于底盘14的后侧。也就是,第一安装部211和第二安装部212在前后方向分隔开设置,在第二安装部212装配于底盘14的情况,第一安装部211上的新风组件22大致与底盘14前侧在一个平面上。换言之,新风模块20内置于机壳10内之后,新风模块20可以更加紧凑地设置于底盘14上,避免机壳10内空间的浪费。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212为安装板,底盘14的一侧设有与安装板配合的固定板,安装板和固定板中的一个设有第一连接件141或第二连接件2121,另一个设有第二连接件2121或第一连接件141。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板可以贴合设置于固定板的后侧,并通过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二连接件2121将安装板和固定板连接形成一体。其中,第一连接件141可以为卡扣、卡销或螺钉,第二连接件2121可以为与卡扣、开销或螺钉配合的孔位。

为提高安装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配合强度,安装板和固定板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连接件141和多个第二连接件2121,多个第一连接件141和多个第二连接件2121可以均匀分布在安装板和固定板的不同纬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座21的下端高于新风组件22的下端。也就是,新风组件22和基座21的下端水平高度不同,彼此在垂直于纸面方向投影不重合,新风组件22的下部裸露于基座21之外,如此,方便新风组件22的新风通道与室外相通,例如,如图10所示,新风组件22包括一新风导入管223,该新风导入管223与室外相通,新风导入管223为伸缩性管件。

在一些可选示例中,第一安装部211为一侧敞开的腔体结构,新风组件22卡装于腔体结构内。即将新风组件22嵌入腔体结构内,使得第一安装部211包绕在新风组件22内,这样,腔体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新风组件22工作所产生的噪声,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内壳221具有新风出口222,机壳10上设有与新风出口222对应的开口15,开口15设在机壳10的顶侧、前侧、左侧或右侧的至少之一。即新风从新风出口222进入室内,新风与冷风或热风在不同流道送进室内。对于新风出口222的位置不受特别限制,新风出口222可以设置于内壳221的顶侧、前侧、左侧或右侧的至少之一。即新风出口222可以设置于顶侧或前侧,例如,在新风模块20安装于换热模块的左侧的情况,新风出口222可以设置于内壳221的左侧和/或顶侧和/或前侧;在新风模块20安装于换热模块的右侧的情况,新风出口222可以设置于内壳221的右侧和/或顶侧和/或前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内壳221设有插入口,新风模块20还包括过滤网组件23,过滤网组件23嵌入插入口,从而至少一部分过滤网组件23伸入新风通道内。即在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222之间设有过滤网组件23,通过过滤网组件23对新风进行除尘,在过滤网组件23与插入口配合之后,过滤网组件23的外端封闭插入口,从而避免新风从插入口泄漏,保证新风必须经过过滤网组件23过滤之后才能排出。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0所示,新风出口222设有格栅,格栅包括交错设置的纵向格栅和横向格栅。通过纵向和横向交错的格栅来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新风通道内,使得新风通道始终可以保持通畅。

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新风模块20与底盘14构设出避让口41。该避让口41可以避免散流模块上下运动中与新风模块20发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送出舒适且质量佳的空气,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使用性能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