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料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4966发布日期:2021-01-30 00: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料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料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料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原煤主要作动力用,用作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在需求上也越来越大,对于原煤生产厂,在处理原煤上效率也要求越来越高。
[0003]
煤块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脱水这一环节,常规的脱水过程是将潮湿的煤块置于网板上,然后通过热风机,对其进行风干脱水处理,从而获得相对干燥的煤块,而在风干脱水处理时,为了能够加强脱水的效果,一般会通过离心电机的偏心效果,使得网板能够进行振动,带动煤块进行翻动,提高脱水的效果,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离心电机需要安装在网板的下部,很容易使得煤渣进入电机,对电机造成影响,同时由于煤块数量较多,每次对网板的卸料过程较为复杂,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时间。
[0004]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721921347.5的专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框,所述第一u形框的内部设有共振槽,所述共振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共振块,所述共振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框,所述第二u形框的内侧嵌入有网板,所述第二u形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板框,所述板框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齿牙。该选煤厂用块精煤脱水装置,能够有效的在煤块脱水时起到一个振动效果,同时能够在卸料时,更加方便,简单,方便工人的操作。
[0005]
但是该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06]
第一,该装置在对煤料进行脱水时,由于煤料的运动受限,使得粘附于其上的液体难以从煤料表面分离,造成脱水效率低下。
[0007]
第二,其中脱水部件受分离液体的集聚影响,造成后期无法将分离的液体快速吸附导出,影响了待加工煤料的脱水效率。
[0008]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料脱水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煤料的运动受限,使得粘附于其上的液体难以从煤料表面分离;以及其中脱水部件受分离液体的集聚影响,造成后期无法将分离的液体快速吸附导出,影响了待加工煤料的脱水效率的问题。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煤料脱水装置,包括轴线水平转动设置的脱水筒体,所述脱水筒体的筒壁上开设有分液孔,所述脱水筒体内壁上还固接有螺旋输料叶片环,所述脱水筒体的外壁上包
覆有吸水层,所述脱水筒体的一侧还转动设有与所述吸水层相抵的赶液辊。
[0012]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脱水筒体为锥形筒体,所述锥形筒体的大口径端为进料端,小口径端为出料端。
[0013]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料端处设有进料导筒,所述进料导筒的下端部通过倾斜筒穿过所述进料端延伸至所述脱水筒体内部。
[0014]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分别固接有与其口径相匹配的支撑环,并通过两个所述支撑环转动安装。
[0015]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每个所述支撑环的下方并列安装有两个与其摩擦接触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固接于底座上。
[0016]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赶液辊的轴线与所述锥形筒体的外侧壁并列设置,所述赶液辊的两端通过支撑板固接于所述底座上。
[0017]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还倾斜固接导液板,所述导液板位于所述赶液辊与所述吸水层接触面的下方,所述导液板的上端部还通过杆体固接支撑于所述底座上。
[0018]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导液板上还倾斜固接顺液板。
[0019]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轮的两端还同轴固接有限位盘,所述支撑环约束于两个所述限位盘之间。
[0020]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处于大口径端的所述支撑环上均布有第一齿纹,与其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轮周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齿纹相啮合的第二齿纹。
[0021]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处于进料端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轮上还安装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
其中通过脱水筒体的转动实现对煤料进行翻转运动,提高了煤料翻转时的脱水效率,使得液体快速掉落,其中利用锥形筒体实现了对煤料运动时进行初步限位,降低其沿输料方向的滑动速度,保证了翻转效率;增加与脱水筒体的接触时间与面积;其中通过包覆于脱水筒体上的吸水层,实现了对煤料上脱离的液体进行快速吸附,防止液体在粘附于其他煤料上,提高了脱水效率;并且吸水层的一侧配合有赶液辊,利用赶液辊实现吸水后的吸水层进行赶水,保证吸水层的吸水效率,不会影响待加工的煤料的脱水工作,提高了整体的脱水效率;简化了操作者的劳动力;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脱水筒体;2-吸水层;3-支撑环;4-第一齿纹;5-第二齿纹;6-支撑轮;7-支撑杆;8-限位盘;9-赶液辊;10-支撑板;11-导液板;12-顺液板;13-底座;14-螺旋输料叶片
环;15-进料导筒;16-倾斜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煤料脱水装置,包括轴线水平转动设置的脱水筒体1,脱水筒体1的筒壁上开设有分液孔,脱水筒体1内壁上还固接有螺旋输料叶片环14,脱水筒体1的外壁上包覆有吸水层2,脱水筒体1的一侧还转动设有与吸水层2相抵的赶液辊9。
[0030]
其中吸水层2的结构属于日常所常见的,比如海绵、无纺布层等结构,因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0031]
脱水筒体1为锥形筒体,锥形筒体的大口径端为进料端,小口径端为出料端。
[0032]
进料端处设有进料导筒15,进料导筒15的下端部通过倾斜筒16穿过进料端延伸至脱水筒体1内部,其中进料导筒15通过架体固定安装于底座13上,或者其他周边部件上。
[0033]
进料端和出料端分别固接有与其口径相匹配的支撑环3,并通过两个支撑环3转动安装。
[0034]
每个支撑环3的下方并列安装有两个与其摩擦接触的支撑轮6,支撑轮6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7固接于底座13上。
[0035]
赶液辊9的轴线与锥形筒体的外侧壁并列设置,赶液辊9的两端通过支撑板10固接于底座13上。
[0036]
底座13上还倾斜固接导液板11,导液板11位于赶液辊9与吸水层2接触面的下方,导液板11的上端部还通过杆体固接支撑于底座13上,利用导液板11实现对赶出的液体进行导向收集。
[0037]
导液板11上还倾斜固接顺液板12,利用倾斜的顺液板12实现对导向后的液体进行顺液,使其沿导液板11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实现集中收集。
[0038]
支撑轮6的两端还同轴固接有限位盘8,支撑环3约束于两个限位盘8之间。
[0039]
处于大口径端的支撑环3上均布有第一齿纹4,与其相对应的支撑轮6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齿纹4相啮合的第二齿纹5。
[0040]
处于进料端的其中一个支撑轮6上还安装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
[004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