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9982发布日期:2021-02-23 16:3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柜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式空气处理机组。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系统一般是以满足冬、夏季腔外空气设计参数、腔内负荷处于最不利条件时而设计的。有资料显示,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建筑物能源总消耗量的70%,空调机组在该比重中又占相当大的份额。
[0003]
现有的空调机组主要是用于对室内进行制冷操作,然而在气温较低的时候,空调机组则会由于不能使用而闲置,造成设备资源浪费,同时,空调机组中的压缩机等机械设备会在长时间不使用的过程中发生锈蚀,造成设备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机组,以解决现有空调机组存在功能单一,闲置时间长的问题,该柜式空气处理机组能够同时兼顾室内空气的加热和制冷操作,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
[000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包括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第一转换阀、第二转换阀、制冷进管、制冷出管、加热进管、加热出管、室内进气管、室内出气管、室外进气管、室外出气管、制冷柜、设备柜和加热柜,所述制冷柜中设置有制冷盘管,所述加热柜中设置有加热盘管,所述设备柜中设置有膨胀阀、压缩机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盘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循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盘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盘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盘管的另一端,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管上,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上,所述室内进气管上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制冷进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柜的一端,所述制冷进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所述加热进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柜的一端,所述加热进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所述室内进气管和所述室外进气管均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所述第一转换阀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室内进气管连通所述制冷进管,所述室外进气管连通所述加热进管;当所述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室内进气管连通所述加热进管,所述室外进气管连通所述制冷进管;所述制冷出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柜的另一端,所述制冷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所述加热出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柜的另一端,所述加热出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所述室内出气管和所述室外出气管均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所述第二转换阀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室内出气管连通所述制冷出管,所述室外出气管连通所述加热出管;当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室内出气管连通所述加热出管,所述室外出气管连通所述制冷出管;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温度探头、所述第一转换阀和所述第二转换阀。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换阀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机构连
接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中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当所述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室内进气管和所述制冷进管,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室外进气管和所述加热进管;当所述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室内进气管和所述加热进管;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室外进气管和所述制冷进管。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换阀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二推动机构,所述第二推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中设置有第五通道、第六通道、第七通道和第八通道,当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室内出气管和所述制冷出管,所述第六通道连通所述室外出气管和所述加热出管;当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七通道连通所述室内出气管和所述加热出管;所述第八通道连通所述室外出气管和所述制冷出管。
[0008]
本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将膨胀阀、压缩机和控制器内置于单独的设备柜中,避免外部温度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在工作时,通过所述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到所述加热盘管中散热,同时散热后的冷媒通过所述膨胀阀进入到所述制冷盘管中膨胀吸收热量,通过所述温度探头及时检测室内进气的温度,若室内进气温度过高,则使所述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三状态,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制冷柜进行降温;若室内进气温度过低,则使所述的第一转换阀处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二转换阀处于第四状态,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加热柜进行加热;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提高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
图1为柜式空气处理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机组,该柜式空气处理机组能够同时兼顾室内空气的加热和制冷操作,有效提升设备利用率。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包括第一循环管3、第二循环管2、第一转换阀13、第二转换阀30、制冷进管15、制冷出管22、加热进管17、加热出管23、室内进气管11、室内出气管31、室外进气管12、室外出气管32、制冷柜19、设备柜16和加热柜18,所述制冷柜19中设置有制冷盘管20,所述加热柜18中设置有加热盘管21,所述设备柜16中设置有膨胀阀4、压缩机1和控制器(未图示),所述第一循环管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盘管20的一端,所述第一循环管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盘管21的一端,所述第二循环
管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盘管2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循环管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热盘管21的另一端,所述膨胀阀4设置于所述第一循环管3上,所述压缩机1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2上,所述室内进气管11上设置有温度探头10,所述制冷进管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柜19的一端,所述制冷进管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13,所述加热进管17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柜18的一端,所述加热进管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13,所述室内进气管11和所述室外进气管12均连接所述第一转换阀13,所述第一转换阀13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室内进气管11连通所述制冷进管15,所述室外进气管12连通所述加热进管17;当所述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室内进气管11连通所述加热进管17,所述室外进气管12连通所述制冷进管15;所述制冷出管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冷柜19的另一端,所述制冷出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30,所述加热出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加热柜18的另一端,所述加热出管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30,所述室内出气管31和所述室外出气管32均连接所述第二转换阀30,所述第二转换阀30具有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当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室内出气管31连通所述制冷出管22,所述室外出气管32连通所述加热出管23;当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室内出气管31连通所述加热出管23,所述室外出气管32连通所述制冷出管22;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温度探头10、所述第一转换阀13和所述第二转换阀30。
[0014]
所述第一转换阀13包括第一滑块7和第一推动机构14,所述第一推动机构14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中设置有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第三通道8和第四通道9,当所述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5连通所述室内进气管11和所述制冷进管15,所述第二通道6连通所述室外进气管12和所述加热进管17;当所述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通道8连通所述室内进气管11和所述加热进管17;所述第四通道9连通所述室外进气管12和所述制冷进管15。
[0015]
所述第二转换阀30包括第二滑块27和第二推动机构29,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9连接所述第二滑块27,所述第二滑块27中设置有第五通道25、第六通道26、第七通道24和第八通道28,当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五通道25连通所述室内出气管31和所述制冷出管22,所述第六通道26连通所述室外出气管32和所述加热出管23;当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七通道24连通所述室内出气管31和所述加热出管23;所述第八通道28连通所述室外出气管32和所述制冷出管22。
[0016]
本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将膨胀阀4、压缩机1和控制器内置于单独的设备柜16中,避免外部温度对设备运行的影响;在工作时,通过所述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冷媒进入到所述加热盘管21中散热,同时散热后的冷媒通过所述膨胀阀4进入到所述制冷盘管20中膨胀吸收热量,通过所述温度探头10及时检测室内进气的温度,若室内进气温度过高,则使所述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一状态,使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三状态,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制冷柜19进行降温;若室内进气温度过低,则使所述的第一转换阀13处于第二状态,使所述第二转换阀30处于第四状态,从而使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加热柜18进行加热;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提高利用率。
[0017]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