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4596发布日期:2021-01-08 11:0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端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住宅存在着如下不足:1、供温不平衡、冬夏季南北供温不平衡;2、冬季干燥,起灰,产生静电、夏季潮湿;3、夜晚睡眠时产生二氧化碳浓度较高;4、室内空气随着室外大气环境的变化变化,如大气中pm2.5等污染严重时,室内空气质量不高;5、普通楼房上下层之间存在串音,噪声严重;6、智能化控制程度较低;7、普通住宅使用热水器能效比低、转化率低,且不经过软化,水质较差。

专利号为zl201811487814.7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被动房超低能耗住宅新风冷暖一体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模块以及温度调节模块,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多组新风管道,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安装在各个房间内的盘管机,且所述盘管机包括回风管道;每一组所述新风管道包括出口位于一个所述盘管机的回风管道的第一送风支路。该发明通过采用空气净化模块以及温度调节模块,在夏季,空气净化模块的新风与温度调节模块的出风独立送至室内,在冬季,将空气净化模块的新风送至温度调节模块的回风处,经温度调节模块加热后送至室内。该被动房超低能耗住宅新风冷暖一体系统,仅能实现对住宅的温度调节和空气净化,智能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高端住宅提供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恒智、恒温软化热水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包括恒温单元、新风单元,所述恒温单元包括第一地源热泵装置、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地盘管侧冷媒管,冷媒经第一换热装置换热后由设置于各用户室内的地盘管调控各室内温度;

所述新风单元包括送风管路、送风风箱、排风管路,送风管路与送风风箱相贯通,所述送风风箱内依次设置有过滤装置、加湿装置、风机盘管、负氧发生装置、送风风阀,排风管路上设置有排风风阀,各用户室内设置有与送风管路相贯通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相贯通的排风口,第二地源热泵装置、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与风机盘管相连接,各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

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恒温热水单元,恒温热水单元包括第三地源热泵装置、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管、第三换热装置、储水箱,生活用水经第三换热装置换热后储存至储水箱内,与储水箱相贯通有回水管,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增压泵、回水泵;

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第二地源热泵装置、第三地源热泵装置经分水阀调配后共用同一热源,所述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分别设置有分水阀,冷媒经分水阀分配后用于为楼宇不同区域提供能量,所述各地源热泵侧冷媒管、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处分别设置有循环泵;

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恒智单元,所述恒智单元包括设置于各用户的用于控制各室内地盘管、出风口、排风口开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各室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第二地源热泵装置、第三地源热泵装置均具有制冷和制热双重功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各用户室内地盘管下铺设有3#双向50钢丝网片,所述地盘管通过绑扎带与所述钢丝网片固定,所述地盘管设置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内,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上侧依次设置有真空镀铝聚酯薄膜、发泡水泥绝热层。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地盘管过梁处、过剪力墙处或穿降板处设置有防护套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各室侧壁设置有辐射毛细管,所述地盘管侧冷媒经室内分水阀为地盘管、侧壁辐射毛细管提供能源。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新风单元出风口设置于各室门框上侧且居中安装。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各分水阀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电子水处理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当所述恒温单元、新风单元、恒温热水单元所用冷媒为水时,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水质软化装置,水质软化装置软化水出水口经定压补水装置与相应管路相贯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上分别设置有排气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送风管路进风口过滤装置设置有初效、中效、亚高效三层过滤网。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新风单元送风管路、排风管路经橡胶管接头与室内出风口、排风口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各循环泵为屏蔽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楼宇门窗采用三层中空双low-e玻璃。

该实用新型能提供高端建筑的建筑冷热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生活热水系统、排风系统及建筑内智能化控制系统,营造室内来与大自然而优益大自然的健康生活空间,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不仅节能减排,对环境更友好,而且具有高舒适度,有益人身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天棚盘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送风风箱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2-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04-储水箱;105-回水泵;106-增压泵;107-回水管;108-水质处理装置;109-第一换热装置;110-分水阀;112-电子水处理仪;113-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5-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7-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循环泵;118-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9-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循环泵;201-天棚盘管;202-3#双向50钢丝网片;203-真空镀铝聚酯薄膜;204-发泡水泥绝热层;301-过滤装置;302-加湿装置;303-风机盘管;304-负氧发生装置;305-送风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一种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恒温单元、新风单元,所述恒温单元包括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8、地盘管侧冷媒管,冷媒经第一换热装置109换热后由设置于各用户室内的地盘管调控各室内温度;

所述新风单元包括送风管路、送风风箱、排风管路,送风管路与送风风箱相贯通,所述送风风箱内依次设置有过滤装置301、加湿装置302、风机盘管303、负氧发生装置304、送风风阀305,排风管路上设置有排风风阀,各用户室内设置有与送风管路相贯通的出风口、与排风管路相贯通的排风口,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5与风机盘管303相连接,各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

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恒温热水单元,恒温热水单元包括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02、第三换热装置、储水箱104,生活用水经第三换热装置换热后储存至储水箱104内,与储水箱104相贯通有回水管107,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增压泵106、回水泵105;

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经分水阀110调配后共用同一热源,所述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分别设置有分水阀110,冷媒经分水阀110分配后用于为楼宇不同区域提供能量。所述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8、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5、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02,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处分别设置有循环泵;

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恒智单元,如图4所示,所述恒智单元包括设置于各用户的用于控制各室内地盘管、出风口、排风口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各室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恒温单元使各用户室内保持恒定的温度,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为地盘管提供能源,具体地讲,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对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加热(或者制冷),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通过第一换热装置109与地盘管侧冷媒管内冷媒进行换热。其中第一换热装置109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为新风单元的风机盘管303提供能源,具体地讲,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对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加热(或者制冷),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5与风机盘管303相连接,其中第二换热装置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为恒温热水单元提供能源,为所述恒温热水单元储水箱104内的水进行加热。具体地讲,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对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加热,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通过第三换热装置与储水箱104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生活用水经第三换热装置换热后储存至储水箱104内,与储水箱104相贯通有回水管107,回水管107上分别设置有增压泵106、回水泵105,其中,与回水管107相连接的各用户室内水龙头设置于增压泵106和回水泵105之间,所述增压泵106用于为水增压,回水泵105用于将回水管107内所存储的水回流至储水箱104,设置回水泵105是为了防止用户用水量过少时,回水管107内水温度降低,因此确保用户可获得24小时不间断恒温热水供应。

所述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8、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5、第三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02、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上均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可以为屏蔽泵,由于所述屏蔽泵的泵体和驱动电机均被密封在一个被泵送介质充满的压力容器内,能做到完全无泄漏。

所述新风单元用于为用户室内置换新风,室外空气经送风风阀吸入送风管路,空气经过滤装置301净化、加湿装置302加湿(或者除湿装置除湿)后,经设置于各用户的透风槽送入各用户室内,各用户室内设置的与排风管路相连接的透风槽、与送风管路相连接的透风槽相配合形成空气对流,室内污浊的空气被排出到室外。

为了降低取热成本,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经分水阀110调配后共用同一热源。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当夏季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执行制冷功能时,所产生的废热经调配后为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提供热源,以达到热回收的目的。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提供18-20度的冷水,供天棚盘管201、毛细管夏季制冷用,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利用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的废热,可为用户在夏季提供55度生活软化热水。

为了使楼宇不同区域的用户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冷媒管获得均衡的温度,地盘管侧冷媒管、风机盘管侧冷媒管分别设置有分水阀110,冷媒经分水阀110分配后用于为楼宇不同区域提供能量。

各用户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负氧离子浓度传感器,各用户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采集室内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二氧化碳浓度信息、负氧离子浓度信息,并根据控制器内设定的阈值,自动开启地盘管流量开关、新风出口开关,所述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一方面,中央控制器收集各用户的供暖(或制冷)负荷,并依据所收集的各用户的供暖(或制冷)负荷,控制第一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8、第二地源热泵侧冷媒管115处循环泵的转速,以提高第一换热装置109、第二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可记录各用户的天棚盘管201、风机盘管303、出风口、排风口的开启时间,为后期收费提供依据,其中,中央处理器通过can总线或以太网与所述各用户控制器连接,can总线或以太网通讯方式技术成熟,成本低,且信号传输灵敏。

楼宇门窗采用三层中空双low-e玻璃,该型号的玻璃隔热性能好,其热传导系数低于1.5,能降低室内、室外的热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三地源热泵装置101,具有制冷和制热双重功能,因此实现了一机多用,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各用户室内地盘管下铺设有3#双向50钢丝网片202,所述地盘管通过绑扎带与所述3#双向50钢丝网片202固定,所述地盘管设置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内,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上侧依次设置有真空镀铝聚酯薄膜203、发泡水泥绝热层204。

具体地讲,在施工时,所述3#双向50钢丝网片202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下层钢筋固定,天棚盘管201通过绑扎带与所述3#双向50钢丝网片202固定,与现有的地暖管铺设相比,该铺设方法施工简单,成本低,且不额外增加楼板结构,降低了楼板的承重。真空镀铝聚酯薄膜203、发泡水泥绝热层204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降低了室内的热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盘管过梁处、过剪力墙处或穿降板处设置有防护套管。设置防护套管是为了防止在浇筑时混凝土产生的冲力使地盘管接触过梁处、过剪力墙处或穿降板处而使地盘管产生裂缝。其中,地盘管出墙处也应设置柔性防护套。

在本实施例中,各室侧壁设置有辐射毛细管,所述地盘管侧冷媒经室内分水阀为地盘管、侧壁辐射毛细管提供能源。其中辐射毛细管的铺设方式与地盘管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新风单元出风口设置于各室门框上侧且居中安装,出风口产生的热风(或者冷风),不直接吹向人体,因此用户体感较为舒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源热泵装置113、第二地源热泵装置114、第三地源热泵101装置分水阀110出口处分别设置有电子水处理仪112,所述电子水处理仪112能避免管路内结垢。

当所述恒温单元、新风单元、恒温热水单元所用冷媒为水时,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还包括水质软化装置,水质软化装置软化水出水口经定压补水装置与相应管路相贯通。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管路进风口过滤装置设置有初效、中效、亚高效三层过滤网,其中所述初效过滤网可以为无纺布过滤网或玻璃纤维过滤网,中效过滤网、亚高效过滤网可以为合成纤维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纳米银过滤网中的任意一种。初效过滤网,用于过滤室外空气尘埃中的大颗粒粉尘和飞虫等物质;中效过滤网,用于过滤pm2.5-pm10以上大部分颗粒;亚高效过滤网,用于过滤pm10-pm2.5中间段以下的颗粒、微粒直径处于0.1μm-0.3μm的物质,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包括扬尘、硫和氮的氧化物所产生的气溶胶等pm2.5颗粒。经过初效过滤网、中效过滤网、亚高效过滤网的依次过滤,能够使pm2.5、pm10颗粒有效过滤92%左右,从而达到恒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单元送风管路、排风管路经橡胶管接头与室内出风口、排风口相连接,橡胶管接头能有效防止送风管路、排风管路的震动传导至室内出风口、排风口。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能够实现恒温、恒湿、恒氧、恒洁、恒静、恒智、恒温软化热水的有益效果。上述各实现效果的具体参数可由中央控制器设定统一数值,具体可参考如下数据:恒温控制将冬季室内温度保持20-22度,夏季室内温度保持24-26度;恒湿控制将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35%-65%;恒氧控制确保24小时无间断的保持室内空气中高水平负氧离子,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清除室内有害物质及浑浊空气,将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400左右;恒洁控制通过系统的初效、中效、亚高效三道有效过滤,能够过滤掉pm2.5、pm10等颗粒90%以上;恒静控制经采用了无设备运行、三层中空双low-e玻璃,墙体经过静音处理有效降噪45分贝;恒智控制指室内的恒定值智能化控制系统;恒温软化热水指全年24小时提供55度恒温软化热水。同时该楼宇恒温、新风、供水系统亦可由用户通过控制器来实现个性化的设置,从而符合不同用户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者改变,都应该覆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