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3413发布日期:2022-03-01 22:0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利用具有主燃烧器和副燃烧器的炉灶燃烧器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来加热烹饪容器。


背景技术:

2.利用炉灶燃烧器使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来加热锅等烹饪容器的燃气灶正在广泛普及。炉灶燃烧器包括具有多个火焰口的燃烧器主体和一端与燃烧器主体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形成有开口部的混合管,当自气体通路所供给的燃料气体从喷嘴向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射时,燃料气体一边将周围的空气卷入一边向混合管内流入。然后,当在混合管中形成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从火焰口喷出,并且利用火花塞对混合气体进行点火时,该混合气体开始燃烧来加热烹饪容器。
3.在这样的燃气灶中,若在从烹饪容器煮洒时约95%以上的火焰口被煮洒的汤汁堵住,则有时会产生火焰自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出的现象(以下称为逆喷),若产生逆喷,则燃气灶内会烧坏。因此,为了检测逆喷而提出了一种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附近预先设置热敏元件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当产生逆喷时,热敏元件被从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出来的火焰加热,因此,若由热敏元件检测到异常的温度上升,则将气体通路切断,停止燃料气体的供给。
4.另外,在炉灶燃烧器中,已知有具有主燃烧器、以及火势比主燃烧器的火势小的副燃烧器的类型的炉灶燃烧器,这种类型的炉灶燃烧器具有与主燃烧器连接的主燃烧器混合管、以及与副燃烧器连接的副燃烧器混合管。另外,气体通路分支成两个,从分支而成的各气体通路的顶端的喷嘴向主燃烧器混合管和副燃烧器混合管各自的开口部喷射燃料气体,此时,向主燃烧器供给比副燃烧器多的燃料气体。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4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在这样的利用具有主燃烧器和副燃烧器的炉灶燃烧器来使混合气体燃烧的燃气灶中,主燃烧器和副燃烧器的任一者均有可能产生逆喷,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需要两个热敏元件这一问题。其理由在于,若使用一个热敏元件,则存在无法检测到一方的逆喷、或检测延迟的情况。
10.本发明是应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尽管使用1个热敏元件,但也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在主燃烧器和副燃烧器的任一者所产生的逆喷。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燃气灶采用了以下结构。即,
13.其装配具有主燃烧器和火势比该主燃烧器的火势小的副燃烧器的炉灶燃烧器,若从由气体通路分支成两个的各分支路的顶端的喷嘴向从所述主燃烧器延伸设置的主燃烧器混合管的末端的开口部和从所述副燃烧器向与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不同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副燃烧器混合管的末端的开口部喷射燃料气体,则该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并从所述主燃烧器的多个火焰口喷出,并且,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所述副燃烧器混合管并从所述副燃烧器的多个火焰口喷出,使该混合气体燃烧来加热烹饪容器,该燃气灶的特征在于,
14.所述燃气灶具有:
15.罩,其在内侧收纳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和所述副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以及
16.热敏元件,其设于所述罩内的处于所述副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附近的部分,
17.所述罩具有:
18.上表面板,其将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上方和所述副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上方一体地覆盖;
19.封锁壁,其在远离所述副燃烧器混合管的一侧相对于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竖立设置,并且面对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以及
20.引导壁,其面对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地从所述封锁壁的侧缘向所述热敏元件所处的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竖立设置。
21.对于在火势较小的副燃烧器产生逆喷的情况而言,尽管从副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喷出的火焰较小,但是由于热敏元件设置于副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的附近,因此,逆喷的火焰容易到达热敏元件,热敏元件被加热,从而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副燃烧器侧的逆喷。另一方面,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远离热敏元件,并且朝向由罩的上表面板、封锁壁、以及引导壁包围着的三角形形状的滞留空间开口。当在主燃烧器产生逆喷时,除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未燃气体之外,还有从主燃烧器侧的分支路的喷嘴所喷射的燃料气体也从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开口部向延伸设置方向漏出,因此,通过使封锁壁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配置,与呈钝角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燃气体、燃料气体沿着封锁壁扩散。同样地,通过使引导壁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配置,与呈钝角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燃气体、燃料气体沿着引导壁扩散,因此,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容易积存于滞留空间,这些气体刹那间燃烧,由此,火焰从滞留空间沿着引导壁向副燃烧器混合管侧扩散。这样,主燃烧器的逆喷的火焰被罩的引导壁引导而到达热敏元件,热敏元件被加热,从而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主燃烧器侧的逆喷。这样,在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使用设于罩内的1个热敏元件,无论是在主燃烧器和副燃烧器的哪一者产生了逆喷的情况,都能够迅速且可靠地进行检测。
22.在上述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也可以将封锁壁与引导壁之间的角度设为锐角。
23.这样,若将封锁壁与引导壁之间的角度预先设为锐角,则与预先设为钝角的情况相比,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变得容易积存于滞留空间,由此,能够确保从滞留空间向副燃烧器混合管侧扩散的火焰的势头,因此,能够提高朝向热敏元件的到达精度。
24.在上述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也可以是,在罩设有辅助壁,该辅助壁与引导壁相对,热敏元件介于辅助壁与引导壁之间,使引导壁和辅助壁之间的间隔随着从主燃烧器混合管侧向热敏元件靠近而变窄。
25.这样,对于主燃烧器的逆喷的火焰而言,其从滞留空间通过引导壁与辅助壁之间而朝向热敏元件去,由于引导壁和辅助壁之间的间隔变窄而被汇集且势头增大,因此,能够提高朝向热敏元件的到达精度,并且能够加快到达速度。
26.另外,在这样的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也可以在罩设有阻断壁,该阻断壁从封锁壁的与引导壁相反的一侧的侧缘起与引导壁相对地配置。
27.在主燃烧器侧的逆喷中,若积存于滞留空间的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刹那间燃烧,则尽管火焰从滞留空间沿着封锁壁还向与引导壁相反的方向扩散,但是能够利用阻断壁来阻断火焰的扩散。
28.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也可以是,具有电磁安全阀,该电磁安全阀对气体通路的比分支部分靠上游侧的部分进行开闭,并且将随着预定的温度上升而触点从闭合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的双金属热敏开关作为热敏元件,将双金属热敏开关串联连接于自电源供给用于对电磁安全阀的开阀状态进行保持的电力的供给电路。
29.这样,双金属热敏开关被逆喷的火焰加热而使触点打开,由此,能够将向电磁安全阀进行的电力供给直接切断,能够迅速地使电磁安全阀关闭。另外,由于不需要判断逆喷的产生的电气单元,因此,能够降低燃气灶的产品成本。
30.在上述本发明的燃气灶中,也可以是,面对火焰口地设置热电偶,将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作为电磁安全阀的电源。
31.众所周知,热电偶通过加热会产生热电动势,因此,能够基于面对火焰口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来对炉灶燃烧器的着火进行检测。并且,若将该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挪用为用于对电磁安全阀的开阀状态进行保持的电源,则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因此,能够在电源确保方面无限制的情况下使用燃气灶。
附图说明
32.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的外观的立体图。
33.图2是表示被装配于燃气灶1的炉灶燃烧器10的立体图。
34.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的用于检测逆喷的结构的立体图。
35.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实施例的主燃烧器混合管13以及副燃烧器混合管14和罩3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36.图5是表示对于在主燃烧器11和副燃烧器12的任一者产生了逆喷的情况而言利用双金属热敏开关32检测逆喷的状况的说明图。
37.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的包括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燃气灶;2、炉灶主体;3、顶板;5、汤汁托盘;6、火撑子;7、操作按钮;8、操作杆;10、炉灶燃烧器;11、主燃烧器;11a、主燃烧器火焰口;12、副燃烧器;12a、副燃烧器火焰口;13、主燃烧器混合管;13a、开口部;14、副燃烧器混合管;14a、第1开口部;14b、第2开口部;20、气体配管;20a、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b、副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1、电磁安全阀;22、流
量调节阀;23、切换阀;30、罩;30a、上表面板;30b、左侧壁(封锁壁);30c、右侧壁;30d、前表面壁(引导壁);30e、后表面壁(辅助壁);30f、背面壁(阻断壁);30g、连结壁;32、双金属热敏开关;40、入口室;41、出口室;42、阀孔;43、阀座;44、阀体;45、螺线管;46、第1施力弹簧;47、杆;48、第2施力弹簧;50、热电偶;s、滞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40.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是使燃料气体燃烧的炉灶燃烧器10为1个的单口炉灶,其具有上表面侧开口的箱形的炉灶主体2、以及覆盖炉灶主体2的上表面地设置的顶板3,炉灶燃烧器10的上部在顶板3的大致中央突出。
41.在形成于顶板3的开口部安装有环状的汤汁托盘5,炉灶燃烧器10的上部贯通于汤汁托盘5的内侧的贯通孔。在顶板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锅等烹饪容器的火撑子6,该火撑子6包围汤汁托盘5,通过炉灶燃烧器10中的燃烧来加热上方的烹饪容器。在从烹饪容器煮洒了的情况下,能够将煮洒的汤汁积存于汤汁托盘5。
42.在燃气灶1的前表面设有能够由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按钮7、能够进行左右的滑动操作的操作杆8。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按钮7来对炉灶燃烧器10进行点火,通过再次按压来进行熄火。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使操作杆8向左移动来减小火势,通过使该操作杆8向右移动来增大火势。
43.图2是表示被装配于燃气灶1的炉灶燃烧器10的立体图。如图示那样,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是具有圆环形状的主燃烧器11、以及配置于主燃烧器11的内侧上方的圆形的副燃烧器12的双重构造的主副燃烧器。在主燃烧器11的内部形成有未图示的圆环形状的主燃烧器混合室,与主燃烧器混合室连通的多个主燃烧器火焰口11a在主燃烧器11的外周面开口。另外,在副燃烧器12的内部形成有未图示的圆形的副燃烧器混合室,与副燃烧器混合室连通的多个副燃烧器火焰口12a在副燃烧器12的外周面开口。
44.与主燃烧器混合室连通的主燃烧器混合管13从主燃烧器11沿着大致水平方向进行延伸。对于本实施例的主燃烧器混合管13而言,其通过将对不锈钢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两片金属板合在一起并气密地接合,从而在两片金属板之间与主燃烧器混合室一体地形成。另外,在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末端设有通路直径扩大的开口部13a。
45.从副燃烧器12延伸设置有与副燃烧器混合室连通的副燃烧器混合管14。本实施例的副燃烧器混合管14通过将管构件呈大致直角地弯曲而形成,垂直部分贯通于主燃烧器11的内侧。另外,在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水平部分的末端,在维持着通路直径不变的状态下开口有第1开口部14a,并且在周面(图2中的下表面)贯通设置有矩形的第2开口部14b。此外,对于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也可以与主燃烧器混合管13同样地,设为通路直径扩大的开口部。
46.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为了抑制炉灶主体2的高度(厚度),无法将主燃烧器混合管13和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水平部分上下重叠地配置,因此,副燃烧器混合管14左右错开地在与主燃烧器混合管13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在图2的例子中,副燃烧器混合管14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而向右方延伸,作为结果,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末端(开口部13a)和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第1开口部14a、第2开口部14b)左右分离开。
47.在向炉灶燃烧器10引导燃料气体的气体配管20设有对气体配管20进行开闭的电
磁安全阀21、对燃料气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流量调节阀22。如后所述,能够通过操作按钮7的按压操作来使电磁安全阀21打开。另外,流量调节阀22能够与操作杆8的滑动操作连动地改变开度。并且,气体配管20在比流量调节阀22靠下游侧的位置分支成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和副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b。在本实施例的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设置有切换阀23,通过将该切换阀23关闭,从而能够使主燃烧器11熄火,仅使副燃烧器12进行燃烧。此外,本实施例的气体配管20相当于本发明的“气体通路”,本实施例的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和副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b相当于本发明的“分支路”。
48.在图示的例子中,气体配管20在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的附近分支,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被向主燃烧器混合管13侧引绕,燃料气体从顶端的未图示的喷嘴朝向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喷射。喷射出的燃料气体通过喷射效应一边将周围的空气卷入一边向主燃烧器混合管13内流入,通过了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向主燃烧器混合室供给并且从主燃烧器火焰口11a喷出。然后,当利用未图示的火花塞进行点火时,开始混合气体的燃烧,在主燃烧器火焰口11a的外侧形成火焰。
49.另外,当燃料气体从自气体配管20分支出的副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b的顶端的未图示的喷嘴朝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第1开口部14a喷射时,从第2开口部14b将空气卷入,通过了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燃料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向副燃烧器混合室供给,并且自副燃烧器火焰口12a喷出。然后,通过点火而开始混合气体的燃烧,在副燃烧器火焰口12a的外侧形成火焰。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炉灶燃烧器10中,与副燃烧器12的火势比主燃烧器11的火势小相对应地将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供给的燃料气体的供给量设定得比向主燃烧器混合管13供给的燃料气体的供给量少。
50.在这样的燃气灶1中,当从火撑子6上的烹饪容器煮洒时,存在煮洒的汤汁溅落到主燃烧器11、副燃烧器12的情况。并且,当由煮洒的汤汁堵塞主燃烧器火焰口11a、副燃烧器火焰口12a的约95%以上的部分时,存在如下情况:自喷嘴喷射出的燃料气体逆流而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第1开口部14a或者第2开口部14b漏出,产生火焰自开口部13a、第1开口部14a或者第2开口部14b喷出的现象(以下称为逆喷)。若产生逆喷,则炉灶主体2内的重要部件会烧坏、或不锈钢制的顶板3会被炙烤而变色。因此,为了迅速且可靠地检测逆喷,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51.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用于检测逆喷的结构的立体图。首先,在图3的(a)中放大地示出了主燃烧器混合管13和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侧。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如前述那样,副燃烧器混合管14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不上下重叠地向右方延伸,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末端和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左右分离开。并且,如图示那样,燃气灶1具有罩30,该罩30在内侧收纳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末端的开口部13a、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的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在该罩30内,作为感察温度的变化的热敏元件的双金属热敏开关32设置于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的附近(上方)。此外,在图3中,表示为透视罩30而能够观察到内部。另外,关于包括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电路结构,将使用其他附图进行后述。
52.本实施例的罩30例如通过使用了镀锌钢板等金属板的板金加工而形成,倒字母l状的上表面板30a将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的上方、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的上方一体地覆盖。该上表面板30a的图中的左端(主燃烧器混合管
13侧)向下方弯折而形成了左侧壁30b,并且右端(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侧)向下方被弯折而形成了右侧壁30c。在上述的左侧壁30b和右侧壁30c的下端设有设置部,该设置部沿着水平方向弯折并设于炉灶主体2内的未图示的基座。
53.另外,在图中的罩30的跟前侧,上表面板30a的前缘向下方弯折而形成了前表面壁30d。在该前表面壁30d的下方,相对于基座设有间隙,以用于配置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副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b。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前表面壁30d,在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侧设有用于对双金属热敏开关32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54.再者,在图中的罩30的里侧,如图3的(b)中虚拟线(虚线)所示,上表面板30a的后缘向下方弯折而形成有:与右侧壁30c相邻并且与前表面壁30d相对的后表面壁30e、与左侧壁30b相邻且与前表面壁30d相对并且位于比后表面壁30e靠后方的位置的背面壁30f、将后表面壁30e和背面壁30f连结并且与左侧壁30b相对的连结壁30g。
55.利用这样的罩30预先将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覆盖,由此,无论是在主燃烧器11或是在副燃烧器12中产生了逆喷的情况,都能够抑制从开口部13a、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喷出的火焰在炉灶主体2内扩散。
56.图4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到的本实施例的主燃烧器混合管13以及副燃烧器混合管14和罩3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罩30的左侧壁30b在远离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一侧相对于图中的以单点划线的箭头示出的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0度)地竖立设置,并且面对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此外,本实施例的左侧壁30b相当于本发明的“封锁壁”。
57.与左侧壁30b相邻的前表面壁30d同样地面对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地从左侧壁30b的侧缘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末端(双金属热敏开关32)所处的方向配置,并且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在图示的例子中为40度)地竖立设置。另外,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也成为锐角(在图示的例子中为80度)。此外,本实施例的前表面壁30d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壁”。
58.与右侧壁30c相邻并且与前表面壁30d相对的后表面壁30e并不与前表面壁30d平行,前表面壁30d和后表面壁30e之间的间隔随着从主燃烧器混合管13侧向双金属热敏开关32靠近而变窄。另外,与左侧壁30b相邻并且与前表面壁30d相对的背面壁30f从左侧壁30b的与前表面壁30d相反的一侧的侧缘相对于左侧壁30b呈大致直角地配置。此外,本实施例的后表面壁30e相当于本发明的“辅助壁”,本实施例的背面壁30f相当于本发明的“阻断壁”。
59.图5是表示对于在主燃烧器11和副燃烧器12的任一者产生了逆喷的情况而言利用双金属热敏开关32检测逆喷的状况的说明图。在图中,以俯视图示出了放大后的罩30的内侧。首先,对于在副燃烧器12产生逆喷的情况而言,如前述那样,与主燃烧器11相比,向副燃烧器12供给的燃料气体的供给量较少,因此,从副燃烧器混合管14的第1开口部14a、第2开口部14b(主要是第2开口部14b)喷出的火焰较小。不过,由于本实施例的双金属热敏开关32设置于第1开口部14a和第2开口部14b的附近(上方),因此副燃烧器12的逆喷的火焰容易到达双金属热敏开关32,双金属热敏开关32被加热,从而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副燃烧器12侧的逆喷。此外,图中的空白箭头示意性地示出了向罩30内扩散的逆喷的火焰。
60.另一方面,对于在主燃烧器11产生逆喷的情况而言,与副燃烧器12相比,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开口部13a喷出的火焰变大,但是由于双金属热敏开关32远离开口部13a,因此,利用罩30来引导逆喷的火焰。在由于主燃烧器火焰口11a的堵塞而产生逆喷时,除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未燃气体之外,还有从主燃烧器用分支配管20a的喷嘴所喷射的燃料气体也从开口部13a向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漏出。本实施例的开口部13a朝向由罩30的上表面板30a、左侧壁30b、以及前表面壁30d包围着的三角形形状的滞留空间s开口。并且,通过使左侧壁30b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配置,与呈钝角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燃气体、燃料气体沿着左侧壁30b扩散。同样地,通过使前表面壁30d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配置,与呈钝角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未燃气体、燃料气体沿着前表面壁30d扩散,因此,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容易积存于滞留空间s,这些气体刹那间燃烧,由此,火焰从滞留空间s沿着前表面壁30d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侧扩散。这样,主燃烧器11的逆喷的火焰被罩30(前表面壁30d)引导而到达双金属热敏开关32,双金属热敏开关32被加热,从而能够迅速且可靠地检测主燃烧器11侧的逆喷。
61.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罩30中,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被设定为锐角,与被设定为钝角的情况相比,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变得容易积存于滞留空间s,由此,能够确保从滞留空间s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侧扩散的火焰的势头,因此,能够提高朝向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到达精度。
6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中,使用设于罩30内的1个双金属热敏开关32,无论是在主燃烧器11和副燃烧器12的哪一者产生了逆喷的情况,都能够迅速且可靠地进行检测。
63.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罩30中,设有与前表面壁30d相对的后表面壁30e,双金属热敏开关32介于前表面壁30d与后表面壁30e之间,并且前表面壁30d和后表面壁30e之间的间隔随着从主燃烧器混合管13侧向双金属热敏开关32靠近而变窄。对于主燃烧器11侧的逆喷的火焰而言,其从滞留空间s通过前表面壁30d与后表面壁30e之间而朝向双金属热敏开关32去,由于前表面壁30d和后表面壁30e之间的间隔变窄而被汇集且势头增大,因此,能够提高朝向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到达精度,并且能够加快到达速度。
64.再者,在本实施例的罩30中,设有背面壁30f,该背面壁30f与左侧壁30b相邻并且与前表面壁30d相对。在主燃烧器11侧的逆喷中,若积存于滞留空间s的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刹那间燃烧,则尽管火焰从滞留空间s沿着左侧壁30b向与前表面壁30d相反的方向扩散,但是能够利用背面壁30f来阻断火焰的扩散。另外,设置有连结壁30g,该连结壁30g将背面壁30f和后表面壁30e连结,被背面壁30f和连结壁30g阻挡而无处可去的火焰沿着后表面壁30e向副燃烧器混合管14侧扩散,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主燃烧器11侧的逆喷的火焰到达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精度。
65.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的包括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电路结构的说明图。如图示那样,本实施例的双金属热敏开关32串联连接于将热电偶50和开闭气体配管20的电磁安全阀21连接起来的电路。对于热电偶50而言,为了检测副燃烧器12的火焰(着火),使其顶端的测温触点面对1个副燃烧器火焰口12a地设置。
66.电磁安全阀21具有与气体配管20的上游侧连接的入口室40、以及与气体配管20的
下游侧连接的出口室41,在入口室40与出口室41之间设有阀座43,该阀座43具有阀孔42。在入口室40内设置有阀体44,该阀体44通过与阀座43抵接而将阀孔42封闭,该阀体44固定于螺线管45的可动轴,并且被第1施力弹簧46向与阀座43抵接的方向施力。在图中,示出了阀体44与阀座43抵接着的闭阀状态。螺线管45即使通电也无法使阀体44离开阀座43,但是其能够利用电磁力将在外力的作用下离开了阀座43的阀体44保持为开阀状态。
67.另外,在电磁安全阀21设有能够在沿着与螺线管45的可动轴相同的轴线上滑动的杆47,该杆47用于将操作按钮7的按压操作从出口室41侧向阀体44传递。该杆47不固定于阀体44,被第2施力弹簧48向远离阀体44的方向(图中的右方)施力。
68.当使用者为了对炉灶燃烧器10进行点火而按压操作按钮7时,杆47克服第2施力弹簧48的作用力而被向阀体44侧压入。并且,与阀体44抵接的杆47克服第1施力弹簧46的作用力而使阀体44离开阀座43,由此,电磁安全阀21成为开阀状态。这样,当电磁安全阀21打开时,向炉灶燃烧器10供给燃料气体,因此,在副燃烧器12开始混合气体的燃烧,利用从副燃烧器火焰口12a喷出的火焰来加热热电偶50的顶端。
69.众所周知,热电偶50通过被加热而会产生热电动势,因此,该热电动势向与热电偶50连接的电磁安全阀21的螺线管45供给。因此,在操作按钮7的按压被解除,并且利用第2施力弹簧48的作用力使杆47离开阀体44之后,也能够通过通电状态下的螺线管45的电磁力来保持电磁安全阀21的开阀状态。
70.本实施例的双金属热敏开关32串联连接于这样的将热电偶50的热电动势向电磁安全阀21供给的电路。如前述那样,若当在主燃烧器11和副燃烧器12的任一者产生了逆喷时,其火焰到达双金属热敏开关32,则在被加热的双金属热敏开关32,随着预定的温度上升,触点从闭合状态变化为打开状态,由此,能够检测逆喷。这样,当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触点变为打开状态时,向电磁安全阀21的螺线管45供给的热电偶50的热电动势被切断,因此,电磁安全阀21成为闭阀状态,能够迅速地停止向炉灶燃烧器10进行的燃料气体的供给。
71.以上,对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72.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被设定为锐角。但是,若左侧壁30b和右侧壁30c分别相对于主燃烧器混合管13的延伸设置方向呈锐角地配置,则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也可以是钝角。不过,若如前述实施例那样将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预先设定为锐角,则与设定为钝角的情况相比,未燃气体、燃料气体变得容易积存于滞留空间s,能够提高主燃烧器11侧的逆喷的火焰从滞留空间s到达双金属热敏开关32的精度。这样的左侧壁30b与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角度特别优选为处于60度至90度的范围内。另外,左侧壁30b和前表面壁30d之间的连接部分并非必须是角,也可以设为使之弯曲(带有圆角)。
73.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双金属热敏开关32作为热敏元件。但是,热敏元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热敏电阻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的电阻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气单元中,基于电阻值(温度检测值)来判断逆喷的产生,根据来自电气单元的指示停止向电磁安全阀21进行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使电磁安全阀21关闭。不过,若如前述实施例那样使用双金属热敏开关32作为热敏元件,则双金属热敏开关32被逆喷的火焰加热而使触点打开,由此,能够将向电磁安全阀21进行的电力供给直接切
断,能够迅速地使电磁安全阀21关闭。另外,由于不需要电气单元,因此,能够降低燃气灶1的产品成本。
74.另外,在前述实施例中,将自热电偶50供给的热电动势作为用于对电磁安全阀21的开阀状态进行保持的电源。但是,电源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干电池、商用电源。不过,若如前述实施例那样将用于检测副燃烧器12的火焰(着火)的热电偶50所产生的热电动势挪用作用于对电磁安全阀21的开阀状态进行保持的电源,则不需要额外的电源,因此,能够在电源确保方面无限制的情况下使用燃气灶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