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0746发布日期:2022-05-05 20:2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国际社会对温室效应的日益重视,需要寻找odp为零、gwp较小的冷媒,而r290冷媒是目前符合这一要求并且冷媒热力性能较优的环保冷媒。相关技术中,由于r290冷媒本身具有可燃性,当r290冷媒发生泄漏且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存在被点燃或爆炸的风险,因此国际安全标准规定了不同房间容积内所装空调容许的制冷剂最大充注量。然而,由于r290冷媒的充注量的限制,使得空调的换热能力受到制约,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进口和出口;冷媒控制装置,所述冷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与所述出口相连,当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中的另一个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冷媒口相连;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两个所述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进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三冷媒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所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口相连;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之间。
5.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设置回热器,且回热器内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冷媒流道,与传统的空调器相比,经室外换热器的高温冷媒与经室内换热器的低温冷媒均可以在回热器的两个冷媒流道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在高压侧过冷、低压侧过热的目的,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的换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压缩机的可靠性。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冷媒流道彼此接触。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口邻近所述第三端口设置,所述第二端口邻近所述第四端口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适于将流经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一端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并联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适于将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二端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关闭,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关闭,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处于节流状态。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内的冷媒为r290冷媒。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1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路径的示意图;
1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回热器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00:空调器;
21.1:压缩机;11:进口;12:出口;2:冷媒控制装置;
22.21:第一冷媒口;22:第二冷媒口;23:第三冷媒口;
23.24:第四冷媒口;3:室外换热器;4:回热器;
24.41:第一端口;42:第二端口;43:第三端口;
25.44:第四端口;5:第一节流装置;6:室内换热器;
26.7:第二节流装置;8:第一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28.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冷媒控制装置2、室外换热器3、回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5、室内换热器6和第二节流装置7。
29.具体而言,压缩机1具有进口11和出口12,冷媒控制装置2包括第一冷媒口21、第二冷媒口22、第三冷媒口23和第四冷媒口24,第一冷媒口21与出口12相连,当第一冷媒口21和第三冷媒口23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二冷媒口22和第四冷媒口24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时第一冷媒口21和第三冷媒口23中的另一个与第二冷媒口22和第四冷媒口24中的另一个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一端与第四冷媒口24相连。回热器4包括彼此独立的两个冷媒流道,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其中一个包括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两个冷媒流道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三端口43
和第四端口44,第一端口41与室外换热器3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端口43与进口11相连,第四端口44与第三冷媒口23相连。第一节流装置5连接在第一端口41和室外换热器3的上述另一端之间,室内换热器6的一端与第二端口42相连,室内换热器6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媒口22相连,第二节流装置7连接在室内换热器6的上述一端与第二端口42之间。
30.结合图1,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做旋转运动以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的出口12排出,并经过冷媒控制装置2的第一冷媒口21和第四冷媒口24流向室外换热器3,且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热交换形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一端口41流向回热器4,其中,第一节流装置5为全导通状态,此时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在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与从回热器4的第四端口44流入回热器4的第二冷媒流道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中温高压液态冷媒可以进一步得到冷却以成为过冷的液态冷媒,过冷的液态冷媒可以从第二端口42流出并经第二节流装置7流向室内换热器6,过冷的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装置7后形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在室内换热器6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使空调器100向室内吹出冷风,之后换热后的冷媒经第二冷媒口22、第三冷媒口23和第四端口44流向回热器4的第二冷媒流道内与从回热热的第一端口41流入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的中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第二冷媒流道内的低温冷媒可以进一步得到加热成为过热的气态冷媒从回热器4的第三端口43流出,最后经进口11流回压缩机1再重新进行压缩,至此,往复循环上述过程,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制冷,从而可以降低室内温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口41和第二端口42,第二冷媒流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口43和第四端口44。
31.结合图2,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压缩机1做旋转运动以使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的出口12排出,并经冷媒控制装置2的第一冷媒口21和第二冷媒口22流向室内换热器6,且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6内进行热交换形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7从回热器4的第二端口42流入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其中,第二节流装置7为全导通状态,此时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在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与从回热器4的第四端口44流入回热器4的第二冷媒流道内的低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中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可以进一步得到冷却成为过冷的液态冷媒从回热器4的第一端口41流出,过冷的液态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5后形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在进入室外换热器3后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冷媒经第四冷媒口24和第三冷媒口23从回热器4的第四端口44流入回热器4,并在回热器4的第二冷媒流道内与从回热器4的第二端口42流入回热器4的第一冷媒流道内的中温冷媒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的第二冷媒流道内的低温冷媒可以进一步得到加热成为过热的气态冷媒从回热器4的第三端口43流出,最后经进口11流回压缩机1再重新进行压缩,至此,往复循环上述过程,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制热,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
32.由此,当空调器100制冷运行或制热运行时,经室外换热器3的高温冷媒与经室内换热器6的低温冷媒均可以在回热器4的两个冷媒流道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在高压侧过冷、低压侧过热的目的。由于冷媒在回热器4中的过冷度增加,降低了进入室内换热器6的焓值,增加了冷媒在室内换热器6两端的焓差值,同时由于回气过热使得进入压缩机1的冷媒为过热冷媒,从而压缩机1不会产生湿压缩,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且提
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在室内换热器6和室外换热器3之间设置回热器4,且回热器4内设有两个彼此独立的冷媒流道,与传统的空调相比,经室外换热器3的高温冷媒与经室内换热器6的低温冷媒均可以在回热器4的两个冷媒流道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媒在高压侧过冷、低压侧过热的目的,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同时提高了压缩机1的可靠性。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冷媒流道彼此接触。如此设置,可以增加两个冷媒流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两个冷媒流道内的冷媒能够进行充分换热。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端口41邻近第三端口43设置,第二端口42邻近第四端口44设置。参照图1-图3.第一端口41和第三端口43设在回热器4的邻近第一节流装置5的一端,第二端口42和第四端口44设置在回热器4的邻近第二节流装置7的一端。由此,以使回热器4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方便回热器4的装配。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8,第一单向阀8与第一节流装置5并联连接,第一单向阀8适于将流经室外换热器3的冷媒单向地导向第一端口41。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3中的冷媒可以经第一单向阀8和第一端口41流向回热器4。其中,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8可以避免室外换热器3和回热器4之间的冷媒回流至室外换热器3内,保证了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
37.进一步地,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单向阀9,第二单向阀9与第二节流装置7并联连接,第二单向阀9适于将流经室内换热器6的冷媒单向地导向第二端口42。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100制热运行时,室内换热器6中的冷媒可以经第二单向阀9和第二端口42流向回热器4。其中,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9可以避免室内换热器6和回热器4之间的冷媒回流至室内换热器6内,保证了空调器100的换热效果。
3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可以均为电子膨胀阀。
39.当然,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第一节流装置5和第二节流装置7也可以均为毛细管。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装置5关闭,且第二节流装置7处于节流状态。此时,室外换热器3中的冷媒可以全部经第一单向阀8流向回热器4,以保证流向第一冷媒流道的冷媒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保证两个冷媒流道之间的换热效率。另外,第二节流装置7处于节流状态可以对流经第二节流装置7的冷媒进行进一步降温降压,以使流向室内换热器6的冷媒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保证室内换热器6的换热效果。
41.如图2所示,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下,第二节流装置7关闭,且第一节流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此时,室内换热器6中的冷媒可以全部经第二单向阀9流向回热器4,以保证流向第二冷媒流道的冷媒的温度较高,从而可以保证两个冷媒流道之间的换热效率。另外,第一节流装置5处于节流状态可以对流经第一节流装置5的冷媒进行进一步降温降压,以使流向室外换热器3的冷媒的温度较低,从而可以保证室内换热器6的换热效果。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内的冷媒为r290(propane,丙烷,化学分子式为ch3ch2ch3)冷媒。r290冷媒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价格低廉,同时r290冷媒与普通润滑油和机械结构材料具有兼容性,且odp(ozone depression potential,消耗臭氧潜能
值)为零,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能值)很小,r290冷媒不需要合成,不改变自然界中碳氢化合物的含量,对温室效应没有直接影响。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