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及含有其的除味除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85526发布日期:2022-08-27 02:2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及含有其的除味除醛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及含有其的除味除醛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空气净化产品应运而生。
3.以空调、空气净化器为代表的大型空气净化电气设备通过接通强电(220v),驱动离心机或风扇,使大流量的空气经过过滤网,利用过滤网的过滤能力,滤清空气中的微尘与杂质,从而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但大型空气净化电气设备能耗相对较大,且只能接入强电,体积和占地面积大,只能放置于家中,无法灵活使用。
4.以喷雾、水剂为代表的除味除醛制剂,通过将配置好的化学成分溶于水剂或油剂中,搅拌均匀,使用时喷洒至物件表面,利用有效成分将空气中有害杂质去除干净。该类产品一般设置在喷瓶中,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无法主动工作,需要不停操作,导致使用不便。
5.因此,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除味除醛制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及含有其的除味除醛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味除醛制剂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所述使用装置包括:
8.外壳,其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9.置物槽,设置在外壳内,且置物槽包括用于容纳除味除醛制剂的槽腔,槽腔的槽口与进气口、出气口均连通;
10.空气流动驱动件,设置在外壳内,用于引导并促进空气自进气口进入外壳内,并在流经槽腔的槽口后由出气口流出,从而促进除味除醛制剂挥发。
11.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槽呈围合在空气流动驱动件周围的环状,所述空气流动驱动件位于出气口下方,槽腔的槽口位于出气口下方。
12.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流动驱动件包括:
13.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
14.电源,与所述电机相连,以给电机供电;
15.风扇,包括转轴和连接在转轴上的下动叶片,转轴与电机输出轴同轴固定相连,以带动下动叶片转动,从而引导并促进空气流动。
16.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流动驱动件还包括:
17.上动叶片,位于所述风扇和出气口之间,且上动叶片的下端与所述风扇固定连接,
以与所述风扇同步转动,上动叶片的下端向出气口方向延伸,以增强空气流动。
18.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自动启动装置,所述自动启动装置包括:
19.震动检测仪器,用于采集所述装置的震动数据;
20.控制器,与所述震动检测仪器和所述电机均相连,以获取并分析来自所述震动检测仪器的震动数据,判定是否启动所述电机,且根据判定结果生成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机。
2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
22.下壳体,向上开口;
23.上壳体,可拆卸地与下壳体连接,并用于开闭下壳体的开口,置物槽的底端固定在下壳体内,置物槽的槽口向上延伸至下壳体内,且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开设在上壳体上。
24.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25.隔板,固定架设在下壳体内,隔板中心形成有电机腔,电机设置在电机腔内,且电机的输出轴向上穿过电机腔的上表面;隔板的外边缘设有向上凸出的凸边,所述凸边与中间的电机腔外周面围合出安装环槽,所述置物槽设置在所述安装环槽内;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
26.进一步的,下壳体的内底面上设有电池定位块,所述电源是电池,所述电池夹设在控制器与电池定位块之间,且隔板的四周设有向下延伸并围合在电池四周的隔板定位销,以从周向限位所述电池。
2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面上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螺丝孔,隔板上对应第一螺丝孔分别设有第二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向隔板下方延伸并与第一螺丝孔一一对准,第一螺丝穿过第二螺丝孔并向下延伸至第一螺丝孔内,从而将隔板拧紧在下壳体上。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味除醛设备,所述除味除醛设备包括所述的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所述使用装置的槽腔内添加有除味除醛制剂。
29.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0.(1)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通过设置置物槽来容纳除味除醛制剂,并通过设置风扇来加强空气流动,以引导并促进空气自进气口进入外壳内,并在流经置物槽的槽口后由出气口流出,从而促进除味除醛制剂挥发,实现了除味除醛制剂方便、有效的使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味除醛制剂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31.(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置物槽设置在下壳体内,置物槽的槽口向上开设,将上壳体从下壳体上分开后,即可向置物槽的槽腔内补充或更换除味除醛制剂,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可以反复使用、性价比高,且节能环保。
32.(3)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风扇上还设有下动叶,下动叶设置在风扇和出气口之间,下动叶可增大空气搅动的力度和范围,使得空气流动性变强,从而进一步促进除味除醛制剂挥发,提升除味除醛制效果。
33.(4)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使用5v的弱电电池,能耗低、安全性高、便于携带和移动;同时电池可充电续航,实用性强。
34.(5)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还设有自动启动部件,自动启动部件通过识别使用装置是否震动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电机,可实现自动开启电机来加速净化空气环境,自
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尤其适于车载。
35.(6)隔板上形成有电机腔,且电机腔向上密闭、向下开口,起到了防止自上方的进气口、出气口掉入的水、污物等破坏电机的作用,保护了电机、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36.(7)pcba板设置在隔板下方,被隔板充分保护,起到了防止自上方的进气口、出气口掉入的水、污物等破坏pcba板的作用,保护了pcba板、延长了pcba板的使用寿命。
37.(8)电池设置在隔板下方,被隔板充分保护,起到了防止自上方的进气口、出气口掉入的水、污物等破坏电池的作用,保护了电池、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38.(9)隔板的下表面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隔板定位销,可从周向限位电池,起到了进一步防止电池移位的作用,可有效防震。
39.(10)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和移动,可适用于多种场景。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42.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仰视图;
43.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俯视图;
44.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剖视图一;
45.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的剖视图二;
46.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48.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置物槽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上动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及含有其的除味除醛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味除醛制剂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5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53.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下壳体200、与下壳体200螺纹连接并用于开闭下壳体200的上壳体100,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可通过螺纹连接闭合为一体。
54.如图3、4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且下壳体200的高度大于上壳体100,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形成的外壳呈空心圆柱体状,当然,也可以是适合于携带、使用的其他形状。
55.如图2、5、6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下壳体200内设有隔板300,下壳体200的内底面上设有两个向上凸出于下壳体200内底面的第一螺丝孔220,且两个第一螺丝孔220位于隔板300的同一条虚拟直径上。隔板300的上对应第一螺丝孔220分别设有第二螺丝
孔340,第二螺丝孔340向隔板300下方延伸并与第一螺丝孔220一一对准,第一螺丝340穿过第二螺丝孔340并向下延伸至对应的第一螺丝孔220内,从而将隔板300拧紧在下壳体200上。
56.如图2、5、6、8所示,隔板300的中心向上凸出并形成有向下开口的电机腔t,电机腔t内设有电机500,电机500的输出轴520向上贯穿电机腔t的顶面,且电机500通过第二螺钉510固定在电机腔t的顶面上。隔板300的下表面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向下延伸的隔板定位销330。
57.如图2、5、6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采用的是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板600,pcba板600水平铺设在隔板300下方,且pcba板600的四角分别通过第三螺钉610拧紧在隔板300的下表面上。下壳体200内底面的中心设有电池定位块210,上方的pcba板600、下方的电池定位块210以及四周的隔板定位销330围合出电池腔,电池腔内设有块状的可充电电池400,电池400的上下两面分别通过eva背胶泡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与上方的pcba板600和下方的电池定位块210粘结固定,从而实现电池400在电池腔内的定位。
58.电机500、pcba板600均与电池400连接,从而获得电源,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400的电压是5v,且电池400连接有外露于下壳体200的usb充电接口260,以便于充电续航,如图1所示。同时,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装置还设有导光柱230,且导光柱230通过双面胶240固定在下壳体200的外壁上。
59.另外,如图2所示,下壳体210的外壁上还设有开关按键250,开关按键250连接于电池400与pcba板600的供电电路上,以启动或者关闭pcba板600,pcba板600与电机500连接,以控制电机500的启停。
60.如图2、5、6、8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300上表面的外边缘设有向上凸出的凸边310,凸边310与中间的电机腔外周面350围合出环状的安装环槽,且安装环槽内设有置物槽700,置物槽700的下端部分容纳于安装环槽内,并与安装环槽间隙配合。如图9所示,置物槽700包括环状槽底730、沿着环状槽底730的内边缘向上延伸的内周壁730以及沿着环状槽底730的外边缘向上延伸的外周壁720,外周壁720和内周壁730同轴设置并围合出环状的槽腔k,且槽腔k的槽口向上延伸至上壳体100内。
61.置物槽700的槽腔k用于放置有效成分可挥发的除味除醛制剂,例如,该除味除醛制剂可以是申请人对应研发且记载在专利申请cn113274953a中的除甲醛凝胶,但由于除甲醛凝胶不属于申请实施方式要求保护的范围,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任何其他适配的且可实现除醛、除味的产品也可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在此并不限定。
62.另外,槽腔k内的除味除醛制剂可以更换或补充,打开上壳体100露出环状槽腔k的槽口,即可更换或补充,因此,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除味除醛制剂使用装置可以反复使用、性价比高,且节能环保。
63.如图9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置物槽700的内周壁730围合出置物槽中心孔750,置物槽中心孔750内设有风扇800。如图10所示,风扇800包括转轴820和设置在转轴820外周面上的下动叶810,转轴820同轴固定套设在电机500的输出轴上,以带动下动叶810旋转,从而驱动上壳体100内的空气流动,以加快槽腔k内除味除醛制剂有效成分的挥发。上壳体100顶面的中心开设有出风口120,出风口120与置物槽中心孔750对准并连通。上壳体
100平面上还布设有多个进风口110,进风口110与槽腔k的槽口对准并连通。空气自进风口110进入并拂过槽腔k内的除味除醛制剂表面后,在风扇800的驱动作用下,自出风口120散出,以将带有除味除醛制剂的空气散发到外壳之外,从而起到除味除醛作用。
6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风扇800包括下转筒830,下动叶810容纳在下转筒830内,下动叶810的外壁固定在下转筒830的内壁面上,以跟随下动叶810同步转动。
6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5、6所示,风扇800上还设有用于加强空气流动的上动叶件900。如图11所示,上动叶件900包括上转筒920,上转筒920同轴固定连接在下转筒830上,上转筒920的上方设有用于搅动空气的上动叶910,上动叶910的根部固定在上转筒920上,上动叶910的顶部向出风口120处延伸。具体的,下动叶810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槽腔k内除味除醛制剂的挥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除味除醛效果。
66.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使用装置中添加上除味除醛制剂后即可形成除味除醛设备,且该除味除醛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使用弱电、安全性高、便于携带和移动,可适用于多种场景,尤其适用于车载。
67.为提升用户体验,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该使用装置还设有自动启动部件,自动启动部件包括用于采集该使用装置的震动数据的震动检测仪器,pcba板600与震动检测仪器相连,以获取并分析来自震动检测仪器采集的震动数据,当pcba板600识别到该除味除醛设备已经发生震动时,判定汽车已经发动,pcba板600控制电机500启动,该除味除醛设备自行启动,加速净化空气环境;当人离开车时,汽车熄火,pcba板600控制电机500关闭,该除味除醛设备进入待机状态,使用方便,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68.具体的,该震动检测仪器可以是震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或陀螺仪。pcba板600内根据震动数据判定是否启动电机500的软件属于现有技术,且并不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要求保护的范围,在此不再赘述。
69.此外,如图3所示,上壳体100顶面上还设有上镂空条120,起装饰作用,同时,上镂空条120与进气口110间隔设置,并与上壳体100连通,可同时起到进气的作用,从而增大进气量,提高除味除醛效果。如图4所示,下壳体200底面上也设有下镂空条270,其装饰作用。上镂空条120和下镂空条270使得整个使用装置变得更加轻盈和富有设计感。
70.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71.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外、中间、内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
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