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4108发布日期:2022-10-22 07:1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采暖方式以燃煤、天然气、电热油、电阻丝、电热管、电热棒等取暖方式为主。但电热油、电阻丝、电热管、电热棒等直热式电取暖效率较低,成本费用高,不宜大力推广,而以燃煤为主的取暖方式存在能耗大,能源利用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近些年来,虽然部分改为清洁能源取暖,如天然气、红外线等,因存在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难以大面积的推广。
3.随着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在金属冶炼及热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其电磁振荡产生集肤效应即热能表面化成功解决了机床导轨淬火和齿轮表面淬火等问题,同时,因其高效的电热转换方式,愈来愈多地应用在取暖领域。现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全屋地暖安全取暖的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用于智能控制运行的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包括:高频电磁加热器、与高频电磁加热器热水出口连接的供水主管路、依次安装在供水主管路上的供水分控箱、连接在供水分控箱上的多根地暖管线、安装在多根地暖管线尾端的回水分控箱、连接回水分控箱与高频电磁加热器冷水入口的回水主管路、依次安装在回水主管路上的补水箱管路、循环水泵、过滤器、回水主控阀门、以及安装在高频电磁加热器附近的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其中所述供水主管路上设置有主供水控制阀门,所述供水分控箱的出水口与多根地暖管线之间均设置有供水分阀门,所述回水分控箱与多根地暖管线之间均设置有回水分阀门,所述补水箱管路与补水箱连接,所述供水主管路上设置有外接排管路,所述外接排管路上安装有排气阀,所述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分别与高频电磁加热器、循环水泵、过滤器、回水主控阀门、主供水控制阀门、供水分阀门、回水分阀门电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与220v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与电源连接端连接的高频电磁加热器、依次连接在电源连接端与高频电磁加热器之间的保险丝、突波吸收器emi、比流器、桥式整流器和电感,在突波吸收器emi与比流器之间连接有变压器,所述主控制器依次通过震荡回路模块、驱动回路模块、igbt模块与高频电磁加热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温度调整模块与地暖管线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温度调整模块与高频电磁加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功率调整模块与高频电磁加热器上的电压传感器连接,所述比流器与主控制器的功率调整模块连接,所述震荡回路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高频电磁加热器包括感应线圈、镀锌管段蓄热内筒、
保温层、以及套装在感应线圈、镀锌管段蓄热内筒、保温层上的保护箱体,所述镀锌管段蓄热内筒的一端与冷水入口连接,另一端与热水出口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9.1、本实用新型将高频电磁加热器与地暖线路结合使用,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取暖安全性,将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接入地暖线路与高频电磁加热器联合控制,并根据地暖管线的特性通过设置供水分控箱和回水分控箱联合控制的方式,实现地暖管线单独控制。
10.2、本实用新型的根据高频电磁加热器可快速加热水的特性,在回水管路上增加循环水泵,使得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的整体换热效率更好,并且具有性能稳定、节约用电、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1.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12.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原理图。
14.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频电磁加热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说明:高频电磁加热器1、供水主管路2、供水分控箱3、地暖管线4、5、回水分控箱6、回水主管路7、补水箱管路8、补水箱9、循环水泵10、过滤器11、回水主控阀门12、主供水控制阀门13、供水分阀门14、回水分阀门15、外接排管路16、排气阀17、主控制器18、电源连接端19、保险丝20、突波吸收器emi21、比流器22、桥式整流器23、电感24、变压器25、震荡回路模块26、驱动回路模块27、igbt模块28、温度调整模块29、功率调整模块30、电压传感器31、温度传感器32、33。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17.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炉地热取暖系统,包括:高频电磁加热器1、供水主管路2、供水分控箱3、地暖管线4、5、回水分控箱6、回水主管路7、补水箱管路8、补水箱9、循环水泵10、过滤器11、回水主控阀门12、主供水控制阀门13、供水分阀门14、回水分阀门15、外接排管路16和排气阀17。高频电磁加热器1中的热水出口与供水主管路2连接,一组供水分控箱3的入水口与供水主管路2末尾端的出水口连接,供水分控箱3内设置有分控管线,该分开管线可改变后续供水的流速和循环时间。供水分控箱3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地暖管线4、5的首端连接,地暖管线4、5的末尾端连接在回水分控箱6的两个入水口上,回水分控箱6出水口与高频电磁加热器冷水入口之间通过回水主管路7连接。回水主管路7上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回水主控阀门12、过滤器11、循环水泵10和补水箱管路8,回水主控阀门12用于控制系统管路整体回水的通断及流量,过滤器11用于过滤地暖管线4、5内的杂质,循环水泵10用于带动冷水回流及增加整体循环效率,补水箱管路8连接的补水箱9可对
整体系统进行补水。主供水控制阀门13安装在供水主管路2上,主供水控制阀门13用于控制系统管路供水的通断及流量。供水分阀门14安装在地暖管线4、5靠近供水分控箱3出水口的首端位置,供水分阀门14控制地暖管线4、5供水的通断及流量。回水分阀门15安装在地暖管线4、5靠近回水分控箱6回水口的尾端位置,外接排管路16安装在供水主管路2出口的位置,外接排管路16上安装有排气阀17。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分别与高频电磁加热器1、循环水泵10、过滤器11、回水主控阀门12、主供水控制阀门13、供水分阀门14、回水分阀门15电连接,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可控制高频电磁加热器1的启闭及加热方式,还可控制循环水泵10、过滤器11的启闭,还可控制回水主控阀门12、主供水控制阀门13、供水分阀门14、回水分阀门15的启闭及流量控制,还可控制管路上的各处传感器的启闭及接受其检测信息。
19.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18(主控ic)、与220v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19、与电源连接端19连接的高频电磁加热器1、依次连接在电源连接端19与高频电磁加热器1之间的保险丝20、突波吸收器emi21、比流器22、桥式整流器23和电感24,在突波吸收器emi21与比流器22之间连接有变压器25,所述主控制器18依次通过震荡回路模块26、驱动回路模块27、igbt模块28(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高频电磁加热器1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8的温度调整模块29与地暖管线4和5上的温度传感器32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8的温度调整模块29与高频电磁加热器1上的温度传感器33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8的功率调整模块30与高频电磁加热器1上的电压传感器31连接,所述比流器22与主控制器18的功率调整模块30连接,所述震荡回路模块26与温度传感器33连接。所述震荡回路模块26采用多谐振荡器。所述驱动回路模块27是进行放大的中间电路(即放大控制电路的信号使其能够驱动功率晶体管),也称为驱动电路。具体可采用电耦合器。
2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频电磁加热器1包括感应线圈101、镀锌管段蓄热内筒102、保温层103、以及套装在感应线圈1、镀锌管段蓄热内筒2、保温层3上的保护箱体4,所述镀锌管段蓄热内筒2的一端与冷水入口连接,另一端与热水出口连接。高频电磁加热器1中变频器的原理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变频器主要采用交流—直流—交流方式,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供给电动机。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21.工作原理:通过高频电磁加热器1为供水主管路2提供经过电磁加热的热水,供水主管路2通过供水分控箱3将热水输送至地暖管线4、5,地暖管线4、5内的热水为加热源地进行热交换,经过交换后的冷水输入至回水分控箱6,回水分控箱6通过回水主管路7将冷水输送至高频电磁加热器1再次加热,其中,通过变频电磁加热控制器可实现各个管路的通断及流量控制,并且,通过回水分控箱6和补水箱管路8结合地暖管线4、5上的供水分阀门14、回水分阀门15,可实现地暖管线4、5的精准控制以及安全保护。
2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