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流结构及装配有该扰流结构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958发布日期:2023-03-07 18: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件,所述扰流件沿自身长度方向呈螺旋状设置;折流片,设置于所述扰流件上;其中,所述折流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折流片沿所述扰流件的轴向间隔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具有多个沿自身轴向布置的螺旋环;多个所述折流片中,以至少两个所述折流片为一组第一折流片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设置有多组,且多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沿所述扰流件的轴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之间间隔至少一个所述螺旋环;其中,每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中的所述折流片沿所述扰流件的轴线交错设置于任意相邻的所述螺旋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流片中,以至少两个所述折流片为一组第二折流片组,所述扰流件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折流片组,且所述第二折流片组位于最末端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背离相邻所述第一折流片组的一侧;以所述第二折流片组中的所述折流片为第二折流片,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折流片沿所述扰流件的轴线交错设置于任意相邻的所述螺旋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流片中,以两个所述折流片为一组第三折流片组;以所述第三折流片组中的两个折流片为第三折流片,且两个所述第三折流片绕所述扰流件的轴线间隔且交错布置,多组所述第一折流片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三折流片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折流片中,以位于所述扰流件延伸末端的所述折流片为末端折流片;所述末端折流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末端折流片分别位于所述扰流件的两端部;所述第三折流片位于同侧的所述末端折流片朝向所述第一折流片组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片固设于所述扰流件;或者所述扰流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固定杆,且至少两个固定杆绕所述扰流件的轴线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固定杆能够穿设于沿自身轴向间隔布置的所述折流片,且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折流片共同围设成包绕于所述扰流件外侧的包绕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流片均呈四边形设置;或者,每个所述折流片均呈半环形设置;或者,多个所述折流片中,位于所述扰流件末端的所述折流片呈环形设置。8.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换热管;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安装于所述换热管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且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内均对应安装有所述扰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成角度设置;所述散热器还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
二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同向弯折设置;或,所述第一接管和所述第二接管反向弯折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构造有安装管道,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安装管道内。

技术总结
本申请扰流结构及装配有该扰流结构的散热器,涉及散热技术领域。扰流结构,包括扰流件和折流片;扰流件沿自身长度方向呈螺旋状设置;折流片设置于扰流件上;其中,折流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折流片沿扰流件的轴向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扰流结构在扰流件上设置了折流片,能够打破流体边界层,增强扰流件的扰流效果,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军 史俊茹 吴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3/3/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