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527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余热发电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发电装置和炉灶,进一步是指该二者的结合。
现行的炉灶,其余热大都未得到利用。如果能将其余热转换成电能,则是十分可取的,因为它不仅利用了余热,又缓解了用电紧张的困难。机械工业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二月第一版《半导体材料其及应用》一书的第一百八十四页公开了一种半导体直接发电装置的原理,但这种装置至今仍未出现在实际应用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余热发电炉灶,能将炉灶余热直接转换为电能,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廉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温差电效应之原理设计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的实际结构,它包括一个园筒形绝缘支架(7),在该支架(7)外表面设有多组P-n温差发电器,每一组P-n温差发电器包括P型半导体材料(3)和n型半导体材料(2),它们的一端与集热片(1)相连,P型半导体材料(3)的另一端与冷片(4)相接,n型半导体材料(2)的另一端同冷片(5)相接,冷片(4)(5)构成一组P-n发电器的两输出端。将各组P-n温差发电器依次串联就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第一组发电器的首端和最后一组发电器的末端即是发电装置的两输出端。在同一炉灶中,可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本发电装置,当采用多个时,其间为串联或并联之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按照半导体温差电效应的原理,将所述集热片(1)置于高温端,而将冷片(4)(5)置于较低温度环境中,则在片(4)(5)之间产生电势差,若在其间连接负载,则会形成电流,将多组发电器串联,其功率就较大了。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发电炉灶的内部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灶体,由图2可知,它还包括炉芯筒(10),筒(10)内即燃烧室,在所述炉芯筒(10)的外围置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电装置,其中集热片(1)置于筒(10)外围的高温部位,冷片(4)(5)置于炉体外。在集热片(1)以下的筒(10)与发电器之间的部位以及发电器外侧可填充保温材料(9),以更好地使热量流向由集热片(1)指向冷片(4)(5)。炉底(8)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所用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采用ZnSb或PbTe,发电装置共由96组发电器串联构成,所述集热片(1)置于炉芯筒(10)的三分之二(由底向顶)高度处,所述保温材料(9)为石棉,其输出的实际电路参见图3。发电装置所使用的发电器组数由实际需要确定,例如104组、128组等。集热片(1)和冷片(4)(5)为金属导体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发电炉灶,有效地利用了废弃的余热,将其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造价低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图1是发电装置结构,图2是发电装置与灶体的相关结构,其中1——集热片2——n型半导体材料3——P型半导体材料4、5——冷 片6——电 极7——绝缘支架8——炉 底9——保温材料10——炉芯筒图3是实际应用的原理框图,其中11——余热发电装置13——蓄电池贮存电能12——电流定向和充电控制电路14——逆变升压电路15——直流输出16——交流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发电炉灶,包括炉体和炉芯筒(10)及炉底(8),其特征是,在所述炉芯筒(10)的外围设有一个园筒形绝缘支架(7),所述支架(7)外表面置有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由多组P-n温差发电器串联组成,每一组P-n温差发电器有P型半导体材料(3)和n型半导体材料(2),它们的一端与集热片(1)相连,P型半导体材料(3)的另一端与冷片(4)相接,n型半导体材料(2)的另一端同冷片(5)相接,第一组所述温差发电器的首端和最后一组温差发电器的末端为本发电装置的两输出端,所述集热片(1)置于炉芯筒的高温位置处,所述冷片(4)(5)置于炉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发电炉灶,其特征是,所述由多组P-n温差发电器串联组成的发电装置,在同一炉灶中为一组或一组以上,其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
专利摘要一种余热发电炉灶,包括炉体与炉芯筒(10),在该炉芯筒(10)外围置有温差发电装置。所述温差发电装置由多组P-n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构成。集热片置于炉筒外高温部分,冷片置于炉体外。本装置能将炉灶余热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B1/00GK2067363SQ9021109
公开日1990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23日
发明者彭耀明 申请人:彭耀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