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00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是集空气净化器与吸顶灯为一体的电器装置。它适合于家庭、办公室、宾馆等场所使用。
目前的空气净化器有台式、便携式、壁式等,由于它们的结构形式和使用方式决定了它们很难找到最佳的安放位置,来实现良好的对流,充分地净化室内的空气,因此还存在着对流不畅、死角大、净化范围小、效率低等不足。本人经过多次实验,认真地构思,设计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使空气在整个空间内实现良好的对流,提高其净化范围和效率。二是除了要除掉空气中的烟尘外,还要达到杀菌除臭,化解有毒气体的效果。三是采用净化系统和照明系统组合的形式,实现一机多用,加强其美观性和实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1、底座2、放电极座3、环形放电极4、反光罩5、环形吸尘极6、平板吸尘极7、吸尘极底衬板8、高压发生器9、引风机10、镇流器11、连接装置
12、连接锁片13、照明灯支架(座)14、照明灯15、屏蔽网16、净化指示灯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实现过程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是由净化系统和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整个装置通过底座1固定在顶棚上,放电极座2可以和底座1为一体的一次成形的绝缘材料,在放电极座2的上面装有高压发生器8、引风机9、镇流器10等部件。下面固定环形放电极3。反光罩4是具有一定光泽的环形绝缘板,它的中部孔可以装进吸尘槽,并通过连接锁片12锁定。反光罩4通过连接装置11固定在底座1上。环形吸尘极5与平板吸尘极6结合一体,和吸尘极底衬板7构成吸尘槽。在底座1和反光罩4之间有一道环形屏蔽网15它能防止蚊虫进入电场。照明灯14由照明灯架13固定在反光罩4上。照明系统的装饰部分不局一格,这里不作细述。指示灯16采用氖气灯装在吸尘槽的底部,其中与吸尘极连接的另一个极伸入到电场内,指示净化系统工作情况。接通电源后,放电极开始电晕放电,并将空气电离为气体离子,其中与放电极同电性的气体离子就附着在进入电场的烟尘颗粒上使其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吸尘极移动,并吸附在吸尘槽壁上。在电晕放电的同时产生一定量的臭氧,臭氧是氧化性很强的气体,它可以杀死多种细菌和氧化二氧化硫与一氧化碳一类的有害气体,使其生成无味无毒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和其它形式的净化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净化范围大、死角小、效率高、对流效果好、速度快和一机多用的优点,在家庭中使用既可照明和净化空气又可点缀和美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净化系统采用的是多层环形电极,它们是由扁金属加工的不等径环组成,在放电极3上的放电尖端均匀地分布在非连接侧的边沿与极体上,这样不影响电极的对应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场强度和均匀度,增强荷电烟尘的吸附速度和附着力。气流是沿半径方向上下曲线形通过电场的,这样可以增加气流通过的路径,提高净化率。另外,在环形吸尘极5与平板式吸尘极6结合的底角处,在气体通过时形成的小涡流,避免了吸附后的烟尘出现二次飞扬。
工作时空气对流形式使用时要装在室内棚面的中央位置,接通净化系统的电源开关后,空气在引风机9动力的作用下,由周围水平方向进入电场,净化后的空气从中心口向下垂直喷出,通过地面、墙面、棚面又进入电场,形成整个房间强制性对流。使空气得到充分地净化。
在使用中应注意清除吸尘槽内污垢前,先关掉电源,待指示灯彻底熄灭后,方可打开连接锁片12,再取下吸尘槽,以防有存电。
权利要求1.一种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有放电极、吸尘极、高压发生器构成的空气净化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其特征是采用了碟式空气净化系统与普通吸顶组合为一体,该净化系统主要有环形放电极[3]与吸尘槽上下组合成的净化电场、绝缘材质的放电极坐[2]、为净化电场提供电源的高压发生器[8]、位于中心口处作气流动力的引风机[9]及装在电场外围的屏蔽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环形放电极[3]极体上有均匀分布的放电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吸尘槽是由环形吸尘极[5]与平板吸尘极[6]上下结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是集空气与照明为一体的电器装置,该装置的净化系统是采用高压净尘原理设计的,并和照明系统结合,其中,净化系统是由环型放电极与吸尘槽构成的净化电场,为净化电场提供高压直流的高压发生器,作为气流动力的引风机等主要部组。它适合安装在房间棚面的中心位置,且有净化范围大、死角小、对流效果好的特点。实用于家庭、办公室、宾馆、试验室等场所。
文档编号F24F3/16GK2162612SQ9320510
公开日1994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日
发明者张明义 申请人:张明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