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排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72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排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油烟装置。
常用的排油烟装置有数种形式,其中有的吸烟口设在炊具后方,虽然吸烟口与炊具间距小,可减少热气在室内停滞,但是在使用上仍有下列缺点(一)由于吸烟口设在炉具后方,炊事者侧面及二侧的油烟,因距离较远,油烟逐步扩散,而无法由吸烟口吸入并排出殆尽。
(二)另一种排油烟装置在吸烟口的上方设有一弧形导流板,因该导流板在设置时距炊具的间距小,所以其延伸长度无法将整个炊具上方遮盖;又,该弧形导流板在安装时与导流板上方的吊厨间尚有一大间距,极易造成导流板与吊橱间墙面被油烟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改进型排油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包括炊具、中空衔接管、油烟吸入口、中空弯管、上挡管、挡烟板、风鼓室、容纳区、过滤物、水槽、电热装置、斜挡板、鳞板等,在炊具背侧设置一中空衔接管,该中空衔接管面向炊具侧设置有第一油烟吸入口,中空衔接管顶端连接一中空弯管,该弯管的一端延伸至炊具上方,底端有一油烟吸入口,在中空衔接管的二侧,各定位一位于中空弯管水平端下方的挡烟板,各管道相通并与一可抽风的风鼓室连接。中空弯管的水平端前缘可定位有一在弯管内侧抽拉位移的中空上挡管,中空弯管的顶端对应吊橱底端处设置有一油烟吸入口,以与吊橱相通,且该油烟吸入口可设闸门盖子。风鼓室若设在炊具下方的流理台内,在风鼓室的侧端可定位一与风鼓室相通的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定位有多层上下排列的过滤物,该容纳区的底端连接有一通管至一水槽内,于该通管的底端穿固有一袜状过滤物在水槽内,该水槽的后侧以一隔板区隔有一后区间,该隔板的顶缘未及水槽内壁顶端,顶缘向水槽侧斜伸有一斜挡板,该顶缘向后区间侧斜伸有一鳞板,且后区间顶端定位有排烟口。风鼓室的侧端与排烟管连接之间具有一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一上角可定位有一电热装置。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立体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立体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正视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侧视图(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侧视图(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构造侧视图(六)。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构造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构造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过滤装置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如。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
图1-图4,在炊具10的背侧有一中空衔接管20,该衔接管20正面面对炊具10处有第一油烟吸入口201,该衔接管20的顶端位在吊橱11下方处,向炊具10的前侧水平延伸连接有一中空弯管21,该弯管21的顶端对正吊橱11处有一第二油烟吸入口210与吊橱11相通(请参阅图5,图6),该第二油烟吸入口210的二侧端各设有一盖板211,当第二油烟吸入口210不与吊橱11相通时,可将盖板211关合如图5所示;该中空弯管21的前缘衔接有一中空状可抽拉式上挡管22,该上挡管22在抽拉外移时底端暴露有一第三油烟吸入口220,以承接由炊具10上升的油烟;其中,该上挡管22与中空弯管21间的结合,可如图5、图6那样,该上挡管22一端可套入中空弯管21内,二侧各具有一长槽孔221,而弯管21对应该长槽孔221处的前缘具有一栓件212,使该栓件212可抵入长槽孔221内,使上党管22在抽拉位移时,可以长槽孔221顺着栓件212位移;又该上挡管22与中空弯管21间的结合,亦可如图8图9,于该上挡管22的二侧下缘各弯折有一直角状的滑轨222,该上挡管22的二滑轨222在中空弯管21底端二侧缘下方,于中空弯管21的顶缘近前缘处突出有一卡点214(如图8图9所示),于上挡管22的后侧缘向下弯折有一卡缘223,使上挡管22往外拉到最极限时,该卡缘222会卡到点214,而不能再拉出固定(即如图8图9所示)。
炊具上有二挡烟板30,请参阅
图1-4所示,可为透明状,被固定在中空弯管21及上挡管22二侧下方,侧端与中空衔接管20侧壁固接,皆有阻挡油烟向二侧外散的效果。
炊具上有一汲油烟装置40,请参阅图3,图4及
图10所示,可位于炊具下方的流理台内侧,有一风鼓室41,该风鼓室41与中空衔接管20底端相通,内侧定位有一风叶42,以吸汲油烟;该风鼓室41的底端以一风管43连至尾外,该风管43的内侧可定位有一袜带状的过滤物430,以过滤油烟并降低油烟排除的嗅觉,该过滤物430可如
图10所示为可抽换式。于风鼓室41的下缘外侧定位有一集油杯410,以承接被风叶42离心力旋转带出附着在风鼓室41内壁,顺着风鼓室41内壁滴下的油滴。
当将上述构造依序组合后,即如图3图4所示,使用时(一)衔接管20的第一油烟吸入口201可就近抽吸由炊具内侧上升的油烟,而炊具二侧上升的油烟在上升时会受二挡烟板30所阻挡区隔向上排;炊具外侧的油烟上升时,则受上挡管22的第三油烟吸入口220所吸引;而与吊橱11相通的第二油烟吸入口210若吊橱11内设置有烤箱A(如图4所示),才将第二油烟吸入口210打开成图6所示,使烤箱A所产生的油烟由此口进入中空弯管21内,否则将之闭合如图5所示。
(二)炊具烹煮所产生的油烟,会受风叶42所吸引经风管43、过滤物430过滤后排除屋外,而随着在风鼓室41内壁的油滴会顺着内壁流入集油杯410内汇集。该中空衔接管20因接近炊具,炊具所产生的热量会传道至衔接管20上,而如图8所示的中空弯管21会感受到灯具C的热温,使本身亦具有一热温,由油烟吸入口进入的油烟,虽会有油污附着在中空衔接管20及中空弯管21等的内壁,但会因该等构件具有一热温,而能将该附着的油污化成油滴,顺着内壁下滴,使管路中不会附着油渍。
由上列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除了中空衔接管20正面设置有一第一油烟吸入口201外,于炊具顶端具有一中空弯管21及一可抽拉调整的上挡管22,而在炊具二侧各设有一挡烟板30,以阻挡向炊具二侧及上方扩散的油烟,避免油烟外散;而上挡管22上所设置的第三油烟吸入口220,可收集所束集而向上排的油烟,使炊具所产生的油烟能顺利排出,所以,本实用新型将炊具上方区隔成炊事者操作侧为缺口状,以利炊事者作业,使油烟能被有效阻隔,不会有外散情况。炊具上方的中空歪管、上挡管及衔接管表面皆为平状,使油烟附着在表面时,能很容易地被擦干净。
请参阅
图11-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图,本实施例主要重点在汲油烟装置后侧装设有过滤装置50风鼓室41的外侧端具有一容纳区间51(请参阅
图12),该容纳区间51与风鼓室41相通,区间51内由上向下定位有数道过滤物510,以过滤由风鼓室41进入容纳区间51的油烟,该容纳区间51如
图12可为掀盖式,以便抽换过滤物510,且于区间51的内壁一角可设置有电热装置511,以使容纳区间51内壁具有一热温,以使附着的油污能因热温而成油滴以供油杯盛接,该容纳区间51的底端连接有一通管512至位在容纳区间51下方的水槽52内。
该水槽52,内侧盛有水,且通管512底端穿设有一袜状过滤物513在水槽52内(可以铁束带固定);该水槽52的一侧区隔有一静水区520(请参阅
图13),该静水区520内可设置有一水位控制器521,且静水区520底端具缺口522与水槽52相通,使水位控制器521可观测水槽52内的水位,又该水槽52外可联结受水位控制器521控制的自动给水装置523,以能自动对水槽52补水,当然,也可另外安装人工给水功能。该水槽52的后侧以一隔板53区隔有一后区间530(请参阅
图13及
图14),该隔板53的高度未及水槽52的内侧顶壁,于顶缘向有水侧延伸有一小段的斜挡板531,而顶缘向后区间530侧设置有斜伸至后区间530顶端内壁鳞板532,该鳞板532具有水上冲至鳞板532,而鳞板532可将水挡回但油烟可由鳞板532间经过的效果,于该后区间530的后侧顶端周侧可设置有排烟口533,该等排烟口533可设置栅网,以办蟑螂等虫进入。
使用时(请参阅
图12),油烟由风鼓室41进入容纳区间51,经数道过滤物510过滤后由通管512进入袜状过滤物513及水槽52内,该油烟再经袜状过滤物513及水过滤,去嗅觉,会由鳞板532的间隙进入后区间530内,再由各排烟口533排出,使经该过滤装置50所过滤的油烟排出去时,为无油烟味及经冷却的干净常温空气。该由通管512冲入水槽52内的油烟会使水槽52激起泡沫,该泡沫会受斜挡板531所抵挡,而部分水槽52的水会由鳞板532间隙渗入后区间530内的水可由后区间530底端所预设的排水孔534(如
图12
图14所示)。
请参阅
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图,本实施例主要在油烟流过的管道中均有热温,以将冷凝的油污热化成可流状,其中中空管21可为斜背式,而在连通风鼓室41的容纳区间51一上内角处可设置一电热装置511,使中空弯管21内因电灯C而感受到一高温,该容纳区间51则受电热装置511的导热而有一温度,油烟经过的上述管道均有一热温,以流入预设的集油杯内避免油污附着囤积在管道内壁。
请参阅
图16,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可在中空衔接管20正面设置一第一油烟吸入口201,在中空弯管21顶端设置第三油烟吸入口220外,并在炊具的前侧面向炊具,设置有一第四油烟吸入口23,使该第四油烟吸入口23可辅助签署油烟吸入口较不易吸及的靠近炊事者侧由炊具上升的油烟。该等设置对铁板烧经营者非常有益,该第四油烟吸入口23可吸近客户侧的油烟。
以上所述及排油烟机均为风鼓室41设在炊具下方,但也可将风鼓室41应用到位于炊具上方,请参阅
图17及
图18,在中空弯管21的上方定位有风鼓室41,该风鼓室41的底侧与中空弯管21相通,顶端则以排烟管24连接至屋外,而中空衔接管20亦具有第一油烟吸入口201,中空弯管21底侧具有油烟吸入口21A,于中空衔接管20的二侧各具有一挡烟板30,使得风鼓室41虽定位在炊具上方,但仍能具有油烟可排除的效果。
最后,请参阅
图19及图20,该中空弯管21延伸在炊具上方也可以是水平状的。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炊具正面(背侧)及顶端均设有油烟吸入口,且二侧各设有一挡烟板30,使由炊具上41的油烟能顺利被区隔抽出,不论风鼓室设在炊具下方或上方均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新颖,且具有实用性,解决了一般排油烟装置抽吸油烟不净的难题,且由于管道内各部分的加热,使油污不致附着囤积在管道壁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包括炊具、中空衔接管、油烟吸入口、中空弯管、上挡管、挡烟板、风鼓室、容纳区、过滤物、水槽、电热装置、斜挡板、鳞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炊具背侧设置一中空衔接管,该中空衔接管面向炊具侧设置第一油烟吸入口,顶端连接一中空弯管,该弯管的一端延伸至炊具上方,底端有一油烟吸入口,在中空衔接管的二侧,各定位一位于中空弯管水平端下方的挡烟板,各管道相通并与一可抽风的风鼓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弯管的水平端前缘可定位有一在弯管内侧抽拉位移的中空上挡管,又中空弯管的顶端对应吊橱底端处设置有一油烟吸入口,该吸入口与吊橱相通,并在吸入口上可设闸门盖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鼓室若设在炊具下方的流理台内,在风鼓室的侧端可定位一与风鼓室相通的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定位有多层上下排列的过滤物,该容纳区间的底端连接有一通管至一水槽内,该水槽的后侧以一隔板区隔也一后区间,该隔板的顶缘未及水槽内壁顶端,顶缘向水槽侧斜伸有一斜挡板,该顶缘向后区间侧斜伸有一鳞板,且后区间顶端定位有排烟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鼓室的侧端与排烟管连接之间具有一容纳区间,该容纳区间内一上角可定位有一电热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排油烟装置,在炊具背侧设置有一中空衔接管,且该衔接管面向炊具侧具有一油烟吸入口外,于衔接管的顶端连接有一中空弯管,该弯管一端延伸至炊具上方,该端底侧亦具有一油烟吸入口,而在中空衔接管的前侧位在炊具而二侧,各定位有一挡板,各通管与风鼓室连接,使油烟可被束集区隔而由各油烟吸入口汲吸殆尽。
文档编号F24C15/20GK2169061SQ9321993
公开日1994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9日
发明者江银钧 申请人:江银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