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燃式无烟型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015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燃式无烟型煤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无烟型煤的炉具。
现在的型煤炉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燃式无烟型煤炉,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热效率高,排放废气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炉炉体的前面有进料口,后面有出料口,炉体的左、右两面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壳、保温材料层、耐火材料层;左、右耐火材料层及前进料口、后出料口所围的空间为炉堂,炉堂下为炉排,在靠近进料口的一侧的炉排上加封板,炉排下为通风腔,炉体的一侧的下部有进风口;在炉堂的左、右耐火材料层上部开有二次进风孔,该孔经在耐火材料层中开的进风通道与下面的通风腔连通;炉体的上盖由外至内也是由外壳、保温材料层及耐火材料层组成;在靠近出料口的上盖上有炉灶及出烟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较低。2、使用方便,做饭、烧水、带暖气都可;装一次型煤可持续燃烧十几个小时,中间不用添煤、捅火,有利维持室内卫生。3、因可二次燃烧,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本炉不用鼓风机,省电省煤。4、排放废气少,对环境污染少,经赤峰环境监测中心测定,在正常燃烧时,SO2及CO的排放量均低于大气二级标准,比普通燃煤炉低3~6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侧向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可以看到,本炉炉体的前面有进料口(15),后面有出料口(8),炉体的左、右两面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壳(9)、保温材料层(6)、耐火水泥层(7),左、右耐火水泥层(7)及前进料口(15)、后出料口(8)所围的空间为炉堂(14),炉堂下为炉排(10),在靠近进料口(15)的一侧的炉排上加封板(12),炉排(10)下为通风腔(11),炉体的一侧的下部有进风口(17);在炉堂的左、右耐火水泥层(7)上部开有二次进风孔(1),该孔经在耐火水泥层中开的进风通道(16)与下面的通风腔(11)连通;炉体的上盖由外至内也是由外壳(5)、保温材料层(6)及耐火水泥层(7)组成;在靠近出料口(8)的上盖上有炉灶(2)及出烟口(3)。(4)是炉圈,(13)是支脚。
使用本炉时将无烟蜂窝煤在炉排(10)及封板(12)上摆好,把进风口(17)打开,用点火块把蜂窝煤点着,在炉排(10)上的蜂窝煤燃烧,在封板(12)上的蜂窝煤干燥、预热,待炉排上的蜂窝煤烧透,用推板将在封板(12)上的蜂窝煤向出料口(8)方向推,这样烧过的灰出去,预热的蜂窝煤继续燃烧,装一次煤能使用十几个小时,很方便。压火时将进风口(17)关上。
权利要求1.一种上燃式无烟型煤炉,其特征在于本炉炉体的前面有进料口(15),后面有出料口(8),炉体的左、右两面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壳(9)、保温材料层(6)、耐火材料层(7),左、右耐火材料层及前进料口(15)、后出料口(8)所围的空间为炉堂(14),炉堂下为炉排(10),在靠近进料口(15)的一侧的炉排(10)上加封板(12),炉排下为通风腔(11),炉体的一侧的下部有进风口(17);在炉堂的左、右耐火材料层(7)上部开有二次进风孔(1),该孔经在耐火材料层中开的进风通道(16)与下面的通风腔(11)连通;炉体的上盖由外至内也是由外壳(5)、保温材料层(6)及耐火材料层(7)组成;在靠近出料口(8)的上盖上有炉灶(2)及出烟口(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燃式无烟型煤炉,本炉炉体的前面有进料口,后面有出料口,炉体的左、右两面由外至内分别是外壳、保温材料层、耐火材料层;炉膛下为炉排,炉排上靠近进料口的一侧加封板,炉体的一侧的下部有进风口;炉膛有二次进风孔,上盖有灶及出烟口。本炉结构简单,做饭、烧水、带暖气都可,热效率高,排放废气少,在正常燃烧时,SO
文档编号F24B1/189GK2263285SQ9621298
公开日1997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1日
发明者刘旭东, 张洪才 申请人:刘旭东, 张洪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