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98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
目前,液体输送加热,如石油、水等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或管道外加热方式进行,这些方法设备复杂、造价高,能耗高而热效率低,安全性差,要求操作人员技术高而费工费力,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本实用新型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自动控制管内电加热,热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省工省力。
本实用新型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其结构由管接头(1)、(10)、加热器(6)构成,其特征在于加热器(6)两端分别与换热箱(3)、(9)固定连为一体,再通过管接口(1)、(10)与主管道固定连接;其加热器(6)由自控加热装置(12)之感应线圈(7)绕在其壳外,其内装感应发热体(5)。其感应发热体(5)为波纹形感应片组成。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附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本实用新型A-A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其结构如
图1、2所示由管接头(1)、(10)、加热器(6)构成,其特征在于加热器(6)两端分别与换热箱(3)、(9)固定连为一体,再通过管接口(1)、(10)与主管道固定连接;其加热器(6)由自控加热装置(12)之感应线圈(7)绕在其壳外,其内装感应发热体(5)。其感应发热体(5)为波纹形感应片组成。其换热箱(3)、(9)内分别装有换热管(15)、(16)和温度传感器(2);其换热管(15)、(16)分别连管(14)、(19)、连泵(11)、连绝缘接头(17)、连电磁阀(13)、连感应线圈(7),形成两个回路。其回路管内装绝缘液体(18)。其温度传感器(2)与自控加热装置(12)连接。
本实用新型管道式液体输送装置工作情况1)液体B向输送加热首先,自控加热装置(12)通电,从而为感应线圈(7)通电,其感应加热体(5)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器(6)内液体。同时,电磁阀(13)在自控加热装置(12)控制下,打开管道(19),从而换热管(16 )接通感应线圈(7),形成回路。同时,电磁阀(13)关闭管(14)即切断换热管(15)与感应线圈(7)之回路。此时,经过感应线圈(7)之绝缘液体(18)流经换热管(16)冷却的同时又为换热箱(9)内液体予热。此时,换热箱(3)内的温度传感器(2)随时监视此箱液温变化,当液温达到予定值时,将信号通知自控加热装置(12)可自动断电。停止加热。当低于予定值时,继续通电加热。
2)液体C向输送加热同理,电磁阀打开管(14)即换热管(15)与感应线圈(7)形成回路。此时,流经感应线圈(7)之绝缘液体(18)流经换热管(15)冷却,从而换热管(15)冷却之同时又为换热箱(3)内液体予热。同时,切断换热管(16)与感应线圈(7)之回路,换热箱(9)内之温度传感器(2)随时监视传箱液温度变化,当液温达到予定值时,自动断电停止加热。当低于予定值时,继续通电加热。
从而,使输出的液体始终保持在一个予定规范内。
发明人制造的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自控加热装置之电源电路采用变频即电源频率由工频——中频——超音频——高频。其感应发热体(5)采用波纹形感应纲片。
实践证实;本实用新型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自动控制管内加热,热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省工省力,工作又安全可靠,无任何污染,深受用户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由管接头(1)、(10)、加热器(6)构成,其特征在于加热器(6)两端分别与换热箱(3)、(9)固定连为一体,再通过管接口(1)、(10)与主管道固定连接;其加热器(6)由自控加热装置(12)之感应线圈(7)绕在其壳外,其内装感应发热体(5),其感应发热体(5)为波纹形感应片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换热箱(3)、(9)内分别装有换热管(15)、(16)和温度传感器(2);其换热管(15)、(16)分别连管(14)、(19)、连泵(11)、连绝缘接头(17)、连电磁阀(13)、连感应线圈(7),形成两个回路,其回路管内装绝缘液体(1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温度传感器(2)与自控加热装置(12)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管道式液体输送加热装置,由管接头、加热器构成,其特征在于:加热器两端分别与换热箱固定连为一体,再通过管接口与主管道固定连接;其加热器由自控加热装置之感应线圈绕在其壳外,其内装感应发热体。其感应发热体为波纹形感应片组成。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输送加热,体现了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自动控制管内加热,热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省工省力,又安全可靠,无污染。
文档编号F24H1/10GK2364380SQ99208238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7日
发明者王峙敏 申请人:王峙敏, 李曦, 陈建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