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80281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内表面的单侧表面通过半蚀刻加工实施直至片体11、12的厚度的途中的蚀刻,进而形成蒸汽通道20和芯22。其中,蒸汽通道20将在受热部已蒸发的循环液的蒸汽输送至散热部,芯22将在散热部已凝缩的循环液环流至受热部。另外,除蒸汽通道20和芯22外,在蚀刻加工中未被蚀刻的侧壁23,沿着片体11、12的外周被形成在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该侧壁23处于在使相对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时的能够重叠的位置,且通过最终的扩散接合形成为容器15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另外,在图2和图3中,用斜线表示芯22的部位。
[0097]在由光刻加工将蒸汽通道20和芯22形成在片体11、12的情况下,其片体11、12各需要0.05mm以上的厚度t2。另外,若片体11、12的厚度t2超过0.3mm,且容器15乃至片型热管体I的厚度tl超过0.5_,则难以将片型热管体I设置于已被限的移动终端51的形状。因此,通过将蚀刻加工施加在具有0.05mm?0.3mm的厚度t2的片体11、12的表面,且将已完成的片型热管体I的厚度tl控制在0.5mm以下,则能够在容器15的内表面形成具有充分热输送能力的微细的蒸汽通道20和芯22,并且,能够将片型热管体I合理地设置在移动终端51等的薄框体内。
[0098]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蒸汽通道20,由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所构成。其中,第一通道部21A为在已被密闭的容器15的内部,以沿片型热管体I的纵向方向且多数并肩而形成的凹状;第二通道部21B为分别横贯第一通道部21A且与多数的第一通道部21A连通所形成的一个凹状。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全部为直线状,且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正交在片型热管体I的中央部,但也不妨将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IB以任何形状以及在任何位置进行连通。本实施例中,在面对且重叠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时,由于片体11、12的第一通道部21A彼此面对,中空筒状的第一蒸汽通道20A被形成,再通过片体11、12的第二通道部21B彼此面对,中空筒状的第二蒸汽通道20B被形成。这时,通过第一蒸汽通道20A和第二蒸汽通道20B,其蒸汽通道20被配置在容器15的内部。沿片型热管体I的纵向且多数形成的第一蒸汽通道20A与沿片型热管体I的横向方向被形成为一个的第二蒸汽通道20B连通。另外,芯22在容器15的内部被形成在除蒸汽通道20和侧壁23以外的部位。
[0099]图4为将在图2中的第一片体11的A、C以及E的各个部已扩大的部分。另外,图5为将在图3中的第二片体12的B、D以及F的各个部已扩大的部分。在这些的各个图中,芯22由以蚀刻加工所蚀刻的凹状的槽26和未以蚀刻加工蚀刻的壁27所构成,且在芯22的区域内,成为循环液通道的多数的槽26通过壁27被形成为所望的形状。
[0100]槽26位于沿蒸汽通道20的两侧部和端部的位置,且具有第一槽26A和第二槽26B以及第三槽26C。其中,第一槽26A为与其蒸汽通道20的方向正交且被按每一定间隔多数配置;第二槽26B为以比第一槽26A远离蒸汽通道20的方式被配置,且比第一槽26A稍间隔大些按每一定间隔多数配置;第三槽26C为沿蒸汽通道20的方向且相互地连通这些第一槽26A和第二槽26B。另外,槽26的深度为0.1mm?0.13mm,槽26的宽度dl其第一槽26A和第二槽26B以及第三槽26C全部为0.12mm。在此,若槽26的宽度dl在0.05mm?0.3mm的范围内,则能够通过芯22提高毛细管作用。进一步,第一槽26A的数比第二槽26B的数多,且也比第二槽26B微细的第一槽26A位于蒸汽通道20的两侧部的位置,并且与该蒸汽通道20直接连通着。
[0101]一方面,已被形成在槽26之间的壁27,至少具有多数的第一壁27A和多数第二壁27B。其中,第一壁27A为了也以比第二槽26B细小的间隔形成第一槽26A,因此,已沿与蒸汽通道20正交的方向的宽度d2被形成为0.1mm ;第二壁27B为了形成第二槽26B,则为与第一壁27A相异的形状。第二壁27B的一部分,其沿与蒸汽通道20正交的方向的宽度d3被形成为比第一壁27A的宽度d2宽的0.3mm。在本实施例中,并行设置与蒸汽通道20正交,且为多数的第一壁27A和多数的第二壁27B。另外,通过将侧壁23设置在芯22的外侧,进而多数的第三槽26C以一定的间隔被形成在这些的之间。其优选为,通过将第一壁27A的宽度d2设置为小于0.25mm,且将第二壁27B的宽度d3设置为0.25mm以上,利用重叠片体11、12的第二壁27B,进而在芯22的部分的扩散接合成为可能。
[0102]侧壁23的宽度d4被沿片体11、12的全周连续形成为1mm。最终成为容器15的外周部的片体11、12的侧壁23的宽度d4其优选为至少被设置为0.3mm以上。通过这些能够将片体11、12良好地扩散接合在侧壁23的部分,进而得到涉及容器15的密闭其信赖性高的片型热管体I。
[0103]图6为将在图2和图3中的片体11、12的G部已扩大的部分。另外,图7为将在图2和图3中的片体11、12的H部已扩大的部分。在这些各个图中,于片型热管体I的倒角部16和封闭部17的附近,上述的芯22的结构也同样被设置在蒸汽通道20和侧壁23之间,在此,槽26的宽度dl被形成为0.12mm。
[0104]实施例2
[0105]图8?图12表示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片型热管体2。在这些的各个图中,本实施例的片型热管体2,与第一实施例同样,由扩散接合2枚为铜箔片的第I片体11和第2片体12的容器15所构成。且如图8所示那样,其被流线型化为比第一实施例的片型热管体I细长的平板棒状,另外,考虑到移动终端51的框体内部的结构,根据需要形成位于两个部位的弯曲部18。该弯曲部18的数量和弯曲角度不受限定,另外,也可将片型热管体2形成为不设置弯曲部18的直线状。另外,筒状的封闭部17被形成在容器15的一端,进而成为能够在真空状态将纯水等的循环液封入在容器15的内部的结构。通过封闭部17所密闭的容器15乃至片型热管体2的厚度tl为0.4_。
[0106]图9和图10分别表示为第I片体11和第2片体12。片体11和12的厚度t2全部为0.2mm。在此也通过半蚀刻加工,仅在片体11和12的单侧面分别形成蒸汽通道20和芯22以及侧壁23。在本实施例中,芯22被设置在沿片型热管体2的外形形状且于单向延长的蒸汽通道20的两侧,且侧壁23被配置在其芯22的外侧。侧壁23位于,在使片体11和片体12的单侧表面彼此面对时重叠的位置,进而通过最终性的扩散接合形成容器15的外周部。再者,在图9和图10用斜线表示着芯22的部位。
[0107]在通过光蚀刻加工将蒸汽通道20和芯22形成在片体11、12的情况下,将蚀刻加工施加在具有0.05mm?0.3mm的厚度t2的片体11、12的表面,且通过将已完成的片型热管体I的厚度tl控制在0.5mm以下,进而能够在容器15的内表面形成具有充分的热输送能力的微细的蒸汽通道20和芯22,并且能够将片型热管体2合理地设置在移动终端51等的薄框体内。
[0108]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蒸汽通道20,其在已被密闭的容器15的内部,由沿片型热管体2的纵向方向而形成的凹状的通道部21所构成。而且,在使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彼此面对且重叠时,由于片体11、12的通道部21彼此面对,一个中空筒状的蒸汽通道20被形成。另外,芯22在容器15的内部被形成在除蒸汽通道20和侧壁23以外的部位。
[0109]图11为将在图9中的第一片体11的A部和在图10的第二片体12的B部为分别已扩大的部分。在此,芯22由以蚀刻加工所蚀刻的凹状的槽26和,未以蚀刻加工蚀刻的壁27所构成,且在芯22的区域内,成为循环液的通道的多数的槽26通过壁27被形成为所望的形状。
[0110]槽26位于沿蒸汽通道20的两侧部和端部的位置,且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其结构为具有第一槽26A和第二槽26B以及第三槽26C。槽26的深度为0.1mm?0.13mm,槽26的宽度dl其第一槽26A和第二槽26B以及第三槽26C全部为0.12mm。第一槽26A的槽数比第二槽26B的槽数多,且也比第二槽26B微细的第一槽26A位于蒸汽通道20的两侧部的位置,且与该蒸汽通道20直接连通着。
[0111]侧壁23的宽度d4,被沿片体11、12的全周连续形成为0.4mm。因此,能够将片体
11、12良好地扩散接合在侧壁23的部分,进而得到涉及容器15的密闭其信赖性高的片型热管体2。
[0112]图12为将在图9、10中的片体11、12的C部已扩大的部分。在同图中,在片型热管体2的弯曲部18,其上述的芯22的结构也同样地被设置在蒸汽通道20和侧壁23之间,在此,槽26的宽度dl被形成为0.12mm。
[0113]实施例3
[0114]图13?图18为表示着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片型热管体3。在这些的各个图中,本实施例的片型热管体3与第2实施例同样,由扩散接合2枚为铜箔片的第I片体11和第2片体12的容器15所构成。虽被流线型化为比第一实施例的片型热管体I细长的平板棒状,但为了将成为热源的例如来自CPU的受热性能最优化,符合其CPU的外形形状的受热部19被形成在片型热管体3的另一端。在此的受热部19具有以俯视看去比片型热管体3的其它部位宽的宽度。另外,在容器15的途中仅在一处形成弯曲部18,且片型热管体3被形成为以俯视看去大致L字形。该弯曲部18的数量和弯曲角度不受限定,另外,也可将片型热管体3形成为不设置弯曲部18的直线状。同样,受热部19的数量和弯曲角度也不受限定。筒状的封闭部17被形成在容器15的一端,进而成为能够在真空状态下将纯水等的循环液封入在容器15的内部的结构。通过封闭部17所密闭的容器15乃至片型热管体3的厚度tl为0.4_。
[0115]图14和图15分别表示着第I片体11和第2片体12。第I片体11和第2片体12的厚度t2各为0.2_,且在此通过半蚀刻加工,仅于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分别形成蒸汽通道20和芯22以及侧壁23。在本实施例中,芯22被设置在沿片型热管体3的外形形状且于单向延长的蒸汽通道20的两侧,且侧壁23被配置在其芯22的外侧。侧壁23位于,在使片体11和片体12的单侧表面彼此面对时能够重叠的位置,进而通过最终性的扩散接合形成容器15的外周部。再者,在图14和图15用斜线表示着芯22的部位。
[0116]在通过光蚀刻加工将蒸汽通道20和芯22形成在片体11、12的情况下,将蚀刻加工施加在具有0.05mm?0.3mm的厚度t2的片体11、12的表面,且通过将已完成的片型热管体3的厚度tl控制在0.5mm以下,进而能够在容器15的内表面形成具有充分的热输送能力的微细的蒸汽通道20和芯22,并且能够将片型热管体3合理地设置在移动终端51等的薄框体内。
[0117]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蒸汽通道20,由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以及第三通道部21C所构成。其中,第一通道部21A为在已被密闭的容器15的内部,以沿宽幅的受热部19的单向且多数且并排而形成的凹状;第二通道部21B为在其受热部19中,分别横贯第一通道部21A且与多数的第一通道部21A连通所形成的一个凹状;第三通道部21C为被形成在受热部19和封闭部17之间的线状部,且连通于第二通道部21B的一个凹状。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全部为直线状,且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正交在受热部19的一端侧,但也不妨将第一通道部21A和第二通道部21B以任何形状以及在任何位置进行连通。本实施例中,在使片体11、12的单侧表面彼此面对且重叠时,由于片体11、12的第一通道部21A彼此面对,进而中空筒状的第一蒸汽通道20A被形成;由于片体11、12的第二通道部21B彼此面对,中空筒状的第二蒸汽通道20B被形成;并且由于片体11、12的第三通道部21C彼此面对,中空筒状的第三蒸汽通道20C被形成。这时,通过已相互连通的第一蒸汽通道20A和第二蒸汽通道20B以及第三蒸汽通道部21C,其蒸汽通道20被配置在容器15的内部。另外,芯22在容器15的内部被形成在除蒸汽通道20和侧壁23以外的部位。
[0118]图16为将在图14中的第一片体11的A、C的各部分别已扩大的图。另外,图17为将在图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