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728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连续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连续加热炉
[0001]本申请基于2013年4月I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75985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使燃料燃烧而将被烧制物加热的连续加热炉。
【背景技术】
[0003]以往,利用使燃料气体燃烧的燃烧热将辐射体加热,用来自该辐射体的辐射面的辐射热将被输送的工业材料或食品等的被烧制物加热的连续加热炉正在普及。例如,在进行烧制煎饼的连续加热炉中,将加热炉在输送方向上隔开间隔连续设置多个而构成,煎饼依次通过加热炉的炉内及炉外,由此交替地反复进行煎饼的烧制和冷却。这样,不将煎饼的表面烤得过焦而传热到内部(例如专利文献I)。
[0004]此外,公开了将配设燃烧器的加热区域和配设冷却用的传热管的冷却区域都设在炉内的连续加热炉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在该技术中,使从燃烧器喷出的排气气体碰撞到炉内的被烧制物上而将被烧制物加热,用分隔壁抑制了排气气体从加热区域(渐冷区域)向冷却区域的流动。向燃烧器供给前的空气在传热管中流通,一边通过传热管将冷却区域的环境气体冷却,一边通过冷却区域的环境气体的热将在传热管中流通的空气预热。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9065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62-15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连续加热炉的情况下,相应于被烧制物在炉外被冷却的量而产生热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连续加热炉,则由于将在冷却时放热的热用于向燃烧器供给的空气的预热,所以热效率提高。但是,即使设置分隔壁,为了使得被烧制物能够连续通过冷却区域内,不能将冷却区域密闭。结果,由于来自加热区域侧的对流使得冷却区域内的环境气体的温度上升,难以将被烧制物充分地冷却。
[0009]本发明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加热炉,当对被烧制物进行加热和冷却时,能够同时实现充分的冷却性能和较高的热效率。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续加热炉具备:炉主体;输送部,在炉主体中输送被烧制物;多个加热部,在炉主体内沿被烧制物的输送方向并列设置,通过燃烧而被加热,具有向被输送部输送的被烧制物传递辐射热的第I辐射面;冷却预热部,具有在与被输送部输送的被烧制物对置时从被烧制物接受辐射热的第2辐射面、以及通过来自第2辐射面的热将在加热部的燃烧中使用的气体预热的气体流路。
[0011]第I辐射面和第2辐射面也可以在被烧制物的输送方向上相邻配设。此外,也可以还具备遮蔽部,所述遮蔽部位于输送方向上的第I辐射面与第2辐射面之间,具有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到比第I辐射面及第2辐射面更接近被烧制物、且相对于第I辐射面和第2辐射面的至少一方垂直或倾斜的面。
[0012]也可以是第I辐射面和第2辐射面在被烧制物的输送方向上相邻配设;相邻的第I辐射面和第2辐射面以输送方向的两端中的相互较近的一端侧比另一端侧更接近于输送部的方式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
[0013]也可以还具备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调整从被烧制物的表面向第2辐射面辐射的辐射热带来的传热量,以将被烧制物的表面温度维持在被烧制物的中心温度以上。
[0014]发明效果
[0015]根据本发明,在对被烧制物进行加热和冷却时,能够同时实现充分的冷却性能和较高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燃烧加热系统的外观的例子的立体图。
[0017]图2是示出了沿着图1的I1-1I线的截面的立体图。
[0018]图3A是用来说明燃烧加热器的沿着图1的III(a)-1II(a)线的剖视图。
[0019]图3B是由图3A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4是用来说明突起部的图。
[0021]图5是用来说明连续加热炉的图。
[0022]图6A是用来说明燃烧加热系统和冷却预热部的配置的立体图。
[0023]图6B是沿着图6A的VI (b) -VI (b)线的冷却预热部的剖视图。
[0024]图7是表示连续加热炉的概略的构成的功能块图。
[0025]图8A是用来说明调整部的功能的图。
[0026]图8B是用来说明调整部的功能的图。
[0027]图9A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连续加热炉的变形例的图。
[0028]图9B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连续加热炉的变形例的图。
[0029]图10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连续加热炉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不过是用来使发明的理解变容易的例示,除了特别事先说明的情况以外,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的要素,通过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此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0031]本实施方式的连续加热炉在炉内设有多个燃烧加热系统。首先,对配设在炉内的燃烧加热系统进行说明,然后,对整体的连续加热炉的构成进行说明。
[0032](燃烧加热系统100(加热部))
[0033]图1是表示燃烧加热系统100的外观例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沿着图1的I1-1I线的截面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加热系统100为将城市煤气等和作为燃烧用氧化剂气体的空气在供给到主体容器之前混合的预混合型,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是进行所谓扩散燃烧的扩散型。
[0034]如图1及图2所示,燃烧加热系统100连续设置有多个(这里是两个)燃烧加热器110,接受城市煤气等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下称作“燃料气体”)的供给,通过在各个燃烧加热器110中燃料气体燃烧而发热。并且,在燃烧加热系统100中,通过该燃烧产生的排气气体被回收。
[0035]此外,在两燃烧加热器110间的连接部位,形成有将连续设置的燃烧加热器110内的密闭空间连通的延烧部102。但是,在气体中使用的情况下,不需要将密闭空间一定完全密闭。
[0036]在本实施方式的燃烧加热系统100中,例如通过点火器(未图示)等的点火装置的I次点火,火焰通过延烧部102扩散到连续设置的燃烧加热器110而点火。如上述那样,在燃烧加热系统100中设有两个燃烧加热器110,但由于两燃烧加热器110是相同的构成,所以以下仅对一方的燃烧加热器110进行说明。
[0037]图3A及图3B是用来说明燃烧加热器110的说明图。图3A是沿着图1的III(a)-1II(a)线的剖视图,图3B是由图3A的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在图3B中,中空箭头表示燃料气体的流动,阴影的箭头表示排气气体的流动,用黑色涂满的箭头表示热的移动。
[0038]如图3A及图3B所示,燃烧加热器110构成为包括加热板120、配置板122、分隔板124、隔热部126、燃烧室128、密闭部130、封固部132、隔热件134、第I配管部136、第2配管部138、导入部140和导出部142。
[0039]加热板120是由耐热性及耐氧化性较高的原材料例如不锈钢(SUS)、或热传导率较高的原材料例如黄铜等形成的薄板状的部件。加热板120具有第I辐射面120a。第I辐射面120a形成为大致矩形(参照图1),被通过燃烧产生的热所加热,向被烧制物传递辐射热。
[0040]加热板120的外壁部120b在第I辐射面120a的外周弯曲,在与第I辐射面120a垂直且从第I辐射面120a远离的方向(在图3A中向下方)立起(延伸),形成燃烧加热系统100的侧面。
[004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个燃烧加热器110的加热板120 —体地成形(参照图2)。并且,加热板120形成以外壁部120b的内表面为侧面、以第I辐射面120a的背面120c为底面的孔,在该孔的内部配设两个燃烧加热器110各自的构成部件。
[0042]配置板122是由耐热性及耐氧化性较高的原材料例如不锈钢或热传导率较低的原材料等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配置板122在加热板120的外壁部120b的内侧,与加热板120的第I辐射面120a的背面120c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
[0043]分隔板124与加热板120同样,是由耐热性及耐氧化性较高的原材料例如不锈钢、或热传导率较高的原材料例如黄铜等形成的薄板状的部件。分隔板124在加热板120的外壁部120b的内侧,在加热板120的背面120c与配置板122之间与配置板122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
[0044]配置板122和分隔板124相互对置的面的外周(外形)的轮廓大致相等,分别呈跑道形状(将长方形的两个短边分别改变为线对称的圆弧(半圆)的形状)。
[0045]加热板120、配置板122及分隔板124只要在它们之间形成空隙,也能够以相互倾斜对置的方式配置。此外,对加热板120、配置板122及分隔板124的厚度没有限制,并不限于平板,也可以形成为凹凸。
[0046]隔热部126是由隔热性较高(具有隔热性)的原材料例如陶瓷等形成的薄板状的部件。隔热部126具有外周部126a和底面部126b。
[0047]夕卜周部126a位于分隔板124的外周侧,沿着分隔板124的外周在加热板120与配置板122的对置方向(在图3A中是上下方向)上延伸。底面部126b是从外周部126a的配置板122侧(在图3A中是下侧)的部位弯曲而连续的部位,朝向配置板122的中心延伸,以与加热板120对置的方式配置。
[0048]另外,隔热部126形成以底面部126b为底面、以外周部126a的内表面为侧面的孔126c,该孔126c的轮廓呈与配置板122及分隔板124的外形相似的跑道形状。并且,外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