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热炉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47283阅读:来源:国知局
周部126a经由孔126c与配置板122的外周面122a及分隔板124的外周面124a以维持一定间隔的方式隔开。
[0049]燃烧室128如图3B所示,位于外周部126a与配置板122及分隔板124各自的外周面122a、124a之间,面向外周面122a、124a。即,燃烧室128被外周面122a、124a、加热板120及隔热部126包围,为沿着外周部126a的位于外周部126a的内侧的空间(即与孔126c
重叠的空间)。
[0050]密闭部130可以通过由隔热性比隔热部126低的原材料例如不锈钢等形成的薄板状的部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两个燃烧加热器110的密闭部130 —体地成形(参照图2) ο
[0051]此外,密闭部130如图3B所示,在与第I辐射面120a的背面120c接触的接触部分处具有在背面120c的面方向(以下简称为“面方向”)上延伸的弯曲部130a,将弯曲部130a通过焊接或铜焊等接合在加热板120的背面120c上。因此,通过密闭部130防止或抑制气体向燃烧室128的隔热部126侧的泄漏。
[0052]另一方面,隔热部126与接触的哪个部件都不接合,通过密闭部130从燃烧室128的相反侧覆盖并支承隔热部126的外周部126a及底面部126b。结果,虽然隔热部126与接触的哪个部件都不接合,但被配置板122或密闭部130限制其移动,以使得不会产生与密闭部130的相对的位置偏差。
[0053]封固部132是配设在与加热板120的第I辐射面120a相反侧的平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加热板120同样,将两个燃烧加热器110的封固部132 —体地形成(参照图2)。并且,封固部132在与密闭部130离开的位置处、固定在加热板120的外壁部120b的延伸方向(图3A中是下方)的端部上,将具有隔热性的羊毛等的隔热件134封固在与密闭部130之间的空间中。
[0054]这样,燃烧加热系统100的主体容器将加热板120的孔126c用封固部132闭塞而成,上下壁面(加热板120的第I辐射面120a及封固部132的外表面)的面积比外周面(加热板120的外壁部120b的外表面)的面积大。S卩,上下壁面占主体容器的外表面的大部分。
[0055]第I配管部136是燃料气体流通的配管,第2配管部138是排气气体流通的配管。第2配管部138配设在第I配管部136内部。S卩,第I配管部136和第2配管部138在与燃烧加热器110连接的连接部分形成双层管。
[0056]在配置板122、隔热部126、密闭部130、封固部132,设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 122d、126d、130d、132d。贯通孔 122d、126d、130d、132d 在配置板 122、隔热部 126、密闭部130、封固部132各自的面方向的中心部为相互重合的位置关系。在贯通孔122d、126d、130d、132d中插通第I配管部136。并且,第I配管部136的端部在与配置板122的分隔板124侧的面为同面的位置固定在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上,第I配管部136中的插通在密闭部130的贯通孔130d中的部分通过焊接或铜焊等接合在贯通孔130d上。
[0057]此外,在分隔板124上,在与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重合的位置,设有直径比贯通孔122d小、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排气孔124b。在排气孔124b中插通第2配管部138,第2配管部138的端部在与分隔板124的第I辐射面120a侧的面为同面的位置固定在排气孔124b 中。
[0058]第2配管部138的端部比第I配管部136的端部更向第I辐射面120a侧突出并从加热板120离开,分隔板124在面方向的中心侧被固定到第2配管部138的端部上,由此与加热板120及配置板122以维持一定间隔的方式隔开。
[0059]导入部140由配置板122与分隔板124之间的空隙形成,连通到第I配管部136。燃料气体通过第I配管部136从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流入到导入部140。S卩,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为使燃料气体向导入部140流入的流入孔。并且,导入部140将从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流入孔)流入的燃料气体呈放射状地引导到燃烧室128。
[0060]此外,导入部140的出口侧(燃烧室128侧)的流路被配设在分隔板124的外周端部上的突起部124c分隔为多个。
[0061]图4是用来说明突起部124c的图,表示燃烧室128的立体图及包围燃烧室128的部件的剖视图。另外,这里为了容易理解,将加热板120去除而表示,将分隔板124的被遮挡的部分的轮廓线用虚线表示。
[0062]如图4所示,突起部124c在分隔板124的周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在相邻的突起部124c间形成有流路124d。由此,导入部140和燃烧室128通过其连通部分的截面积被缩窄的流路124d连通。此时,相邻的突起部124c的间隔即流路124d的宽度为流路截面的代表尺寸。这里,燃料气体的消焰距离d用管壁模型的直径的大小表示,通过下述的公式I求出。
[0063]d = 2 入.Nu1,2/ (Cp.pu.Su)…公式 I
[0064]在公式I中,入是热传导率,Nu是努塞尔数,Cp是定压比热,pu是燃料气体的密度,Su是燃烧速度。由于将流路124d的宽度设计为消焰距离d以下,所以在燃烧室128中能够进行稳定的燃烧。
[0065]从流路124d流入到燃烧室128中的燃料气体如图3B所示,在燃烧室128中向外周部126a碰撞而暂时滞留。上述点火装置设在两个燃烧加热器110中的一方的燃烧加热器110的燃烧室128中,如果点火装置对从导入部140导入的燃料气体点火,则经由延烧部102对另一方的燃烧加热器110的燃烧室128内的燃料气体也点火。
[0066]这样,在燃烧室128中,从流入孔(配置板122的贯通孔122d)流入的燃料气体燃烧。并且,在两者的燃烧室128中燃烧继续,通过燃烧生成的排气气体被引导到导出部142。
[0067]导出部142是以加热板120和分隔板124为侧壁、通过加热板120与分隔板124之间的空隙形成的流路。导出部142与燃烧室128连续并连通到第2配管部138,将通过燃烧室128中的燃烧产生的排气气体从燃烧室128向面方向的中心侧集中,从分隔板124的排气孔124b经由第2配管部138向燃烧加热器110外引导。
[0068]加热板120从第I辐射面120a的背面120c被燃烧室128中的燃烧热和在燃烧室128及导出部142中流通的排气气体的热加热。并且,通过来自第I辐射面120a的辐射热将被烧制物加热。
[0069]此外,由于分隔板124由比较容易热传导的原材料形成,所以在导出部142中流通的排气气体经由分隔板124向在导入部140中流通的燃料气体传热(参照图3B)。特别是,由于在导出部142中流动的排气气体和在导入部140中流动的燃料气体夹着分隔板124成为相向流(反向流动),所以能够用排气气体的热将燃料气体有效率地预热,能够得到较高的热效率。
[0070]同样,在第2配管部138中流通的排气气体通过第2配管部138在第I配管部136中流动,向作为相向流的燃料气体传热而预热。这样,通过将燃料气体预热后燃烧的所谓超焓燃烧,使燃料气体的燃烧稳定化,能够将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 ( 一氧化碳)的浓度抑制为极低浓度。
[0071]接着,对配置有多个上述燃烧加热系统100的连续加热炉200进行说明。
[0072]图5是用来说明连续加热炉200的图,表示连续加热炉200的与被烧制物W的输送方向平行且铅直方向的截面的概略图。如图5所示,连续加热炉200构成为包括输送部210、炉主体212、多个燃烧加热系统100 (加热部)和多个冷却预热部214。
[0073]输送部210构成为包括例如带等的输送带210a、将输送带210a张架支承的辊210b、具有齿轮及马达的马达机构210c等,通过马达机构210c的动力而使输送带210a旋转,在图5中,沿中空箭头的方向输送被烧制物W。该被烧制物W在图5中被载置在输送部210之上,但例如也可以被设在输送部210上的吊持机构(未图示)吊持。此外,输送带210a例如也可以做成网眼构造等,以便不阻碍配设在铅直下方的燃烧加热系统100或冷却预热部214与被烧制物W之间的辐射传热。
[0074]此外,辊210b在炉主体212内从铅直下侧支承输送带210a的一部分。另外,在为了抑制被烧制物W的翘曲而由夹着被烧制物W的上下的一对网构成输送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一对网的外侧设置辊210b。
[0075]炉主体212将输送带210a的一部分或全部包围,在内部形成烧制空间。此外,燃烧加热系统100在炉主体212内的输送部210的铅直上方和铅直下方,使第I辐射面120a与炉主体212内的输送带210a对置并使第I辐射面120a与被烧制物W的输送方向(以下简称作“输送方向”)平行而配设有多个。
[0076]S卩,第I辐射面120a当不夹着遮蔽物与被输送部210输送的被烧制物W对置时将被烧制物W加热。
[0077]冷却预热部214在炉主体212内相对于I个燃烧加热系统100 (燃烧加热器110)在输送方向的下游(图5中右侧)并列设置有各两个。
[0078]此外,冷却预热部214具有将被烧制物W冷却的第2辐射面214a。第2辐射面214a当不夹着遮蔽物与被输送部210输送的被烧制物W对置时从被烧制物W接受辐射热。
[0079]这样,燃烧加热系统100及冷却预热部214当不夹着遮蔽物与被输送部210输送的被烧制物W对置时(被烧制物W处于燃烧加热系统100或冷却预热部214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时),在燃烧加热系统100及冷却预热部214与被烧制物W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燃烧加热系统100及冷却预热部214与被烧制物W的距离在上述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