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69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运行模式对应的用户选择的位置区域的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Td-TdJ ;
[0049]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直至获取到的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1\处于所述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内。
[0050]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压缩机以及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器;
[0051 ] 其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内湿度传感器以及压缩机。
[005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通过对室内划分区域,用户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区域,在用户所在区域进行舒适性控制,使空调房间不同位置的用户达到最佳热舒适状态,提高了空调舒适性品质,解决了传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仅仅考虑室内某些位置,无法使室内不同位置的用户达到最佳舒适状态的问题。
[0053]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所分区域不仅仅是水平的区域,还包括竖直的区域。即通过竖直导风条定位水平方向的一个区域,上下导风条针对此区域上下摆动可以实现用户的全身的舒适,客服了传统空调的局部冷或者热的缺点。
[0054]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室内的环境参数,使得室内的用户达到最佳热舒适状态。
[0055]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将空气干球温度、平均辐射温度、湿度、风速、人体服装热阻以及人体新陈代谢率对舒适性的影响等效到基于的控制(即对室内温度的控制)上,最终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
[0056]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还可进行舒适性节能控制,具体地,在制冷模式时,提高室内空气运行温度;在制热模式时,降低室内空气运行温度;在满足室内最佳热舒适状态的情况下,减少室内外温差,从而减少了冷负荷或热负荷。由于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在先满足节能的前提下,进行舒适控制,所以在同样的舒适度情况下,空调的能耗最小。
【附图说明】
[0057]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流程图;
[0058]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位置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0059]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直至获取到的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处于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内的流程图;
[0060]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当前的1\以及与所述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对应的更新后的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Td-TuJ,调整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流程图;
[0061]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冷模式下舒适性控制方法流程图;
[0062]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热模式下舒适性控制方法流程图;
[0063]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结构图;
[0064]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101至103 :
[0067]101、在用户开启空调系统后,获取所述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及运行参数,获取用户从预设个位置区域中选择的一个位置区域,并获取室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的室外温度T4、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的室内温度、室内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的室内湿度RH。
[0068]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空调风挡F、空调温度TMt、水平导风条角度以及竖直导风条角度,本实施例仅举例说明,并不限定运行参数的内容。
[0069]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为了空调更有效对房间进行舒适控制,把房间分为N个位置区域,N为正整数,在此实施例中优选把房间分为4个等分区域,1区、2区、3区、4区,如图2所示。图2中A1-A2和B1-B2为等分线。点A、点B、点C、点D分别为1区、2区、3区、4区的中心点,点E为空内的中心点。0A方向为竖直导风条对着1区,0B方向为竖直导风条对着2区,0C方向为竖直导风条对着3区,0D方向为竖直导风条对着4区,0E方向为竖直导风条正对着房间中心。
[0070]用户可选择A、B、C、D、E五点位置的其中一点的位置。选择A位置时,竖直导风条向左偏转45 °C ;选择B位置时,竖直导风条向右偏转45 °C ;选择D位置时,竖直导风条向左偏转23 °C ;选择D位置时,竖直导风条向左偏转23 °C ;选择D位置时,竖直导风条向右偏转23°C。水平导风条上下摆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竖直导风条在不同位置的角度仅为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室内区域划分个数进行灵活设置。
[0071]在用户开启空调系统后,空调系统的初始运行参数可设置如下:F为100%,TSf3tS24°C。本实施例中室内位置区域划分为四个仅为举例说明,并不限定室内位置区域的个数。
[0072]102、根据预先确定的人体新陈代谢率MR、获取的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运行参数以及当前的T4、Tn RH,确定与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对应的用户选择的位置区域的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
[Tl’niin,^-1, max-1。
[0073]本实施例中,人体新陈代谢率MR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表面积产生的热量。人体活动量越大,MR就越高。正常人体耗氧1L可产热20. 6KJ,MR的单位为Met,静坐时MR为IMet,平躺时为0. 7Met,步行时(速度为0. 89m/s)为2. OMet。本实施例中,用户位于室内,可在0. 7Met至2. OMet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确定MR的值。
[0074]103、调整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直至获取到的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室内温度1\处于所述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T limin, Tlimax]内。
[0075]在本实施例中,以用户选择I区为例,I区的中心点为A,因为用户选择I区,步骤103中调整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时,将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中的竖直导风条角度向左偏转45°C,水平导风条角度上下摆动,空调温度Tset的值设置为T i的值。
[0076]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图3所示,步骤103可包括如下步骤1031至1033:
[0077]1031、判断当前室内温度T1是否处于所述最佳热舒适温度范围内,若是,则执行步骤1032 ;否则,执行步骤1033 ;
[0078]1032、维持所述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参数;
[0079]1033、调整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获取当前室内温度T1,执行步骤1031。
[0080]上述实施例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通过对室内划分区域,在用户所在区域进行舒适性控制,使空调房间不同位置的用户达到最佳热舒适状态,提高了空调舒适性品质,解决了传统的舒适性控制方法仅仅考虑室内某些位置,无法使室内不同位置的用户达到最佳舒适状态的问题。
[0081]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舒适性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室内的环境参数,使得室内的用户达到最佳热舒适状态。
[0082]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舒适性控制方法所分区域不仅仅是水平的区域,还包括竖直的区域,即通过竖直导风条定位水平方向的一个区域,水平导风条针对此区域上下摆动可以实现用户的全身的舒适,克服了传统空调的局部冷或者热的缺点。
[0083]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步骤102,包括:
[0084]若获取的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则Tlinun及T liniax的计算公式如下:
[0085]Tlj min = a ! X I\+a2 X T4+a3 X Va+a4 X RH+a5 X MR+a6 X CL0+a7
[0086]Tlj max = b ! X T^b2 X T4+b3 X Va+b4 X RH+b5 X MR+b6 X CL0+b7
[0087]其中,&1至a 7,匕至b 7为根据位置区域预先确定的常数,Va为室内空气流速,CLO为人体服装热阻;
[0088]所述Va = 1(1父?3+1(2\?2+1(3\?+1(4,其中,1(1至1(4为根据室内空间大小等固有因素预先确定的常数,F为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中的空调风挡;
[0089]在本实施例中Va = 0.0021 X F3-0.0075 X F2+0.0503 X F+0.3933。
[0090]所述CLO = K5XT1+!^ KjPK6为预先确定的常数;在本实施例中CLO=-
0.1912XV5.5856。
[0091]若获取的空调系统当前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则\_及1\_的计算公式如下:
[0092]Tlniin= c 1X T^c2 X T4+c3 X Va+c4 X RH+c5 X MR+cg X CL0+c7
[0093]Tlj max = d ! X T^d2 X T4+d3 X Va+d4 X RH+d5 X MR+d6 X CL0+d7
[0094]其中,(^至c 7,山至d 7为根据位置区域预先确定的常数;
[0095]所述Va = 1(7父?2+1(8\?+1(9,其中,1(7至1(9为根据室内空间大小等固有因素预先确定的常数。
[0096]在本实施例中Va = -0.225XF2+1.025 X F-0.78。
[0097]制热模式下CLO与制冷模式下CLO相同。
[0098]在本实施例中,制冷模式对应的T1, _中的(a: X T^a2XT4)以及T1, _中的O^1XVb2XT4),制热模式对应的 Tlinun中的(C1XVC2XT4)以及 Tliniax中的(Cl1XVd2XT4)均整合了空气干球温度Ta以及平均辐射温度I;这两个室内的环境参数,具体地:
[0099]Ta与T1线性相关,可记为Ta= I1XVl2, 1和I 2为根据室内空间大小等固有因素预先确定的常数。
[0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