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5775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便于第三风孔171进风,从而可提高全热交换器的工作效率。优选地,两折弯板之间的夹角可选为30度,由此,在保证第二风门22的整体强度的同时,使得导风效果更佳。
[0065]为了使室外空气的PM2.5值降至最低,达到净化室内空气的效果,除尘过滤装置4可采用HEPA(高效空气净化器)、IFD(Intense Field Dielectric,即强电场电介质技术)除尘过滤器等。HEPA即高效空气净化器,其由非常细小的有机纤维交织而成,孔径微小,吸附容量大,净化效率高,它对直径为0.3微米以上的微粒去除效率可达到99.97%。IFD技术是HEPA技术和静电除尘技术的结合。简单地说,就是用比HEPA粒度粗的多层电介质纤维做过滤。在进风端首先采用高压放电电离,使灰尘带电,然后在电介质纤维中埋藏电极,使滤网内部存在较强的电场,过滤效果非常好,因此作为优选,除尘过滤装置4选用IFD除尘过滤器。
[0066]为了净化室内空气,可在室内送风口 12处设置杀菌装置(图中未示出),杀菌装置具体可采用负离子发生器和/或纳米水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可在产生大量负离子的同时产生微量臭氧,二者合一更易吸附各种病毒、细菌,使其产生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移,从而导致其死亡。纳米水离子发生器产生的带电离子能够除菌,吸附在粉尘表面能够帮助过滤网吸附细微粉尘颗粒。杀菌装置产生的负离子、纳米水离子等功能因子与空气混合后引入室内,对风道内、室内污浊空气内的细菌等有害物质起到清洁作用,从而净化室内空气。
[006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开设有新风进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内回风口以及室外排风口 ; 热交换芯体,所述热交换芯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第一热交换风道,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热交换芯体后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 第二热交换风道,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热交换芯体后与所述室外排风口连通; 内循环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室内回风口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热交换芯体后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 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包括风门和风门切换机构,所述风门切换机构可控制所述风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风门可将所述内循环风道封闭,并将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打开;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风门可将所述内循环风道打开,并将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封闭; 除尘过滤装置,所述除尘过滤装置包括第一除尘过滤装置和第二除尘过滤装置,所述第一除尘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除尘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内循环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与所述室内回风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交叉设置且交叉处位于所述热交换芯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靠近所述新风进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边沿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风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孔;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靠近所述室内回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风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风孔,所述内循环风道靠近所述室内回风口的一端设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一周与所述内循环风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三隔板上开设有第三风孔; 所述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孔处,可将所述第一风孔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二风门的位置可在第二风孔和第三风孔之间切换; 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第一风孔打开、所述第二风门的位置切换至第三风孔处,将第三风孔封闭、将第二风孔打开; 当所述风门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将所述第一风孔封闭、所述第二风门的位置切换至第二风孔处,将第二风孔封闭、将第三风孔打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孔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风门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一体成型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风孔的两侧设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三风孔与所述第二风孔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导轨延伸至所述第三风孔的两侧,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连接; 所述风门切换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风门以及第二风门连接,所述电机可驱动所述传动组件运动,从而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风门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风门沿所述第二导轨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滑块,所述第一风门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风门上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导轨的方向设有第二滑轨,所述连杆两端的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以及连接杆,所述齿条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彼此平行设置,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与所述第一风孔两侧可旋转连接; 所述第二风孔与所述第三风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风门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可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风孔和第三风孔之间; 所述风门切换机构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门包括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一端连接、另一端分离,且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的连接端; 当所述第二风门的位置切换至第三风孔处时,所述第二挡板将第三风孔封闭;当所述第二风门的位置切换至第二风孔处时,所述第一档板将第二风孔封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过滤装置为IFD除尘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热交换器,涉及通风系统技术领域,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全热交换器的正常使用而发明。本发明全热交换器包括箱体、风门组件、热交换芯体和除尘过滤装置,箱体内设有第一热交换风道、第二热交换风道和内循环风道,风门组件包括风门和风门切换机构,风门切换机构可控制风门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当风门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风门可将内循环风道封闭,并将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打开;当风门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风门可将内循环风道打开,并将第一热交换风道和第二热交换风道封闭;除尘过滤装置至少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于新风进风口处,另一个设置于室内回风口处。本发明全热交换器用于室内换气系统。
【IPC分类】F24F13/28, F24F13/30
【公开号】CN105333601
【申请号】CN201410288871
【发明人】常先伟, 闫建芳, 陈超, 程军
【申请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4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