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站节能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1196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站节能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站节能控制柜。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北方供暖区域内大绝大部分是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目前采用的集中供暖系统大都存在着极大地能源浪费与热量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其存在的主要不足是:系统自动化水平低,运行过程中管理者主要凭个人工作经验对温度等参数进行调节预测,手动调节流量阀门进行供热控制,系统供热品质不稳定,调节精度低,系统供热效率低;供暖系统不能根据每个采暖用户的实际情况按需供热,造成热能的巨大的浪费;同时中央监测站对供热系统有效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很差,存在着很大的延时问题,这更加降低了供热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站节能控制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供热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站节能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电压转换模块、滤波电路1、滤波电路2、滤波电路3、串口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l、采集器U30、采集器U31、采集器U33、PID控制器U34,所述芯片Ul的引脚16接地,其引脚37接采集器U30,其引脚36接采集器U31,其引脚35接采集器U33,其引脚2接PID控制器U34的引脚42,其引脚2接PID控制器U34的引脚43,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包括芯片U2、芯片U15、芯片U16、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53、电容C54、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变频器Ql、变频器Q2,所述芯片U2的引脚35接芯片Ul的引脚43,其引脚37接电容C53的一端、电阻Rll的一端,其引脚38接电容C55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所述芯片U15的引脚2接电阻Rll的另一端、电容C54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容C54的另一端且接地,其引脚4接电阻C57的一端,其引脚5接变频器Ql的BP端,其引脚6接变频器Ql的CP端,其引脚7接变频器Ql的AP端、电容C57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U16的引脚2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56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容C56的另一端且接地,其引脚4接电阻C58的一端,其引脚5接变频器Q2的BP端,其引脚6接变频器Q2的CP端,其引脚7接变频器Q2的AP端、电容C58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电路I包括有极性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晶振Y1,所述有极性电容Cl的正极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感LI的一端,其负极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且都接地,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且都接6V电压,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晶振Yl的2端且都接芯片Ul的引脚14,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晶振Yl的I端且都接芯片Ul的引脚15,所述滤波电路2包括有极性电容C11、有极性电容C17、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感L2、电感L3,所述有极性电容Cll的正极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其负极接有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容C19的一端、电容C20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22的一端且都接地,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5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且接+12V电压,所述有极性电容C12的负极接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电感L3的一端,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容C20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电容C22的另一端且接-12V电压,所述滤波电路3包括有极性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所述极性电容C23的正极接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感L4的一端,其负极接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且接地,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接电容C26的另一端、电容C27的另一端、电容C28的另一端且接24V电压,所述串口模块包括芯片U14、串口 J0、有极性电容C31、有极性电容C32、有极性电容C33、有极性电容C34,所述芯片U14的引脚I接有极性电容C31的正极,其引脚3接有极性电容C31的负极,其引脚4接有极性电容C32的正极,其引脚5接有极性电容C32的负极,其引脚10接芯片Ul的引脚5,其引脚9接芯片Ul的引脚7,其引脚15接地,其引脚2接有极性电容C33的正极,其引脚16接有极性电容C33的负极,其引脚7接串口 JO的引脚2,其引脚8接串口 JO的引脚3,其引脚6接有极性电容C34的负极,所述有极性电容C34的正极接地。
[0005]所述芯片Ul选用STC12C60S2的芯片。
[0006]所述芯片U2选用恒流控制器。
[0007]所述芯片U15选用XTR115型号的芯片。
[0008]所述芯片U16选用XTRl 15型号的芯片
[0009]所述采集器U30选用温度采集器。
[0010]所述采集器U31选用流量采集器。
[0011 ] 所述采集器U33选用压力采集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3]I本专利通过对热源综合控制达到节能、高效、节省运行费用目的,其自动化程度尚O
[0014]2本专利设计了一种低功耗换热站节能控制柜电路,可以满足各种数据采集与监控中抗恶劣电磁干扰环境的需求。
[0015]3本专利的电压转换模块,其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准确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16]4本专利串口模块设有标准数据通用接口,便于更快速数据传输,适合各种换热站供热系统控制,且能够相互通用,以此更方便、更快捷。
[0017]5本专利能将温度采集器、流量采集器、压力采集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大大节省工作人员的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转换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波电路I电路原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波电路2电路原理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滤波电路3电路原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串口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
[0027]本实施例包括:主控模块(图2)、电压转换模块(图3)、滤波电路I (图4)、滤波电路2 (图5)、滤波电路3 (图6)、串口模块(图7)。
[0028]图2中,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1、采集器U30、采集器U31、采集器U33、PID控制器U34,芯片Ul的引脚16接地,其引脚37接采集器U30,其引脚36接采集器U31,其引脚35接采集器U33,其引脚2接PID控制器U34的引脚42,其引脚2接PID控制器U34的引脚43。
[0029]图3中,电压转换模块包括芯片U2、芯片U15、芯片U16、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53、电容C54、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57、电容C58、变频器Ql、变频器Q2,芯片U2的引脚35接芯片Ul的引脚43,其引脚37接电容C53的一端、电阻Rll的一端,其引脚38接电容C55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芯片U15的引脚2接电阻Rll的另一端、电容C54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容C54的另一端且接地,其引脚4接电阻C57的一端,其引脚5接变频器Ql的BP端,其引脚6接变频器Ql的CP端,其引脚7接变频器Ql的AP端、电容C57的另一端,电容C5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6的引脚2接电阻R12的另一端、电容C56的一端,其引脚3接电容C56的另一端且接地,其引脚4接电阻C58的一端,其引脚5接变频器Q2的BP端,其引脚6接变频器Q2的CP端,其引脚7接变频器Q2的AP端、电容C58的另一端,电容C55的另一端接地。
[0030]图4中,滤波电路I包括有极性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感L1、电容C7、电容C8、晶振Y1,有极性电容Cl的正极接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