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型空调室内单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25415阅读:来源:国知局
]80:风向调节机构(吹出口开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5]<第一实施方式>
[0046](I)整体结构
[0047]采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单元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空调装置的概要的回路图。如图1所示,设置于室内RS的空调室内单元20与空调室外单元30连接而构成空调装置10。在图1中,连接各装置的实线表示制冷剂配管,连接各装置的虚线表示信号传送线路。空调室内单元20通过制冷剂配管而与设置于室外的空调室外单元30连接,与空调室外单元30 —同构成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因此,通过供制冷剂配管、通信线和传送线路等通过的联络配管12使空调室内单元20和空调室外单元30被联络起来。在图1所示的环状的制冷剂回路中,空调室内单元20的室内热交换器21以及空调室外单元30的压缩机31、四路切换阀32、室外热交换器33、电动阀34和贮存器35等被串联连接。为了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对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流的方向进行切换,在压缩机31的排出侧连接有四路切换阀32。四路切换阀32在制冷时被切换到实线所示的路径,另一方面,在制热时四路切换阀32被切换到虚线所示的路径。
[0048]在制冷时,被压缩机31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经四路切换阀32而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33。在制冷时,室外热交换器33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通过制冷剂的冷凝而进行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以夺取热的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3被送到电动阀34。电动阀34作为膨胀阀而起作用,高压液状的制冷剂变化成低压的潮湿蒸气的状态。这样地经电动阀34而膨胀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联络配管12a而进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1。在制冷时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通过制冷剂的蒸发而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夺取热而温度上升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联络配管12b和四路切换阀32而被送到与压缩机31的吸入侧连接的贮存器35。
[0049]在制热时,被压缩机31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从四路切换阀32经由制冷剂联络配管12b而被送到作为冷凝器起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21。并且,沿与制冷时相反的路径,从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33出来的制冷剂经由贮存器35而被送到压缩机31。即,在制热时,制冷剂在从压缩机31顺次地经四路切换阀32、制冷剂联络配管12b、室内热交换器21、制冷剂联络配管12a、电动阀34、室外热交换器33、四路切换阀32和贮存器35而回到压缩机31的路径进行循环。
[0050]在空调室内单元20和空调室外单元30,为了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和室外热交换器33中的热交换,分别设置有向室内热交换器21输送室内空气的室内风扇22,以及向室外热交换器33输送外部空气的螺旋桨风扇37。这些室内风扇22和螺旋桨风扇37具有使叶轮或螺旋桨等旋转的室外风扇马达37m。
[0051](2)控制系统
[0052]图2是示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概略的框图。为了使空调装置10的空气调和动作准确高效率地进行,通过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60来控制空调装置10。控制装置60包括室内控制装置61和室外控制装置62,室内控制装置61被装入于空调室内单元20中,室外控制装置62被装入于空调室外单元30中。室内控制装置61和室外控制装置62经通信线12c而彼此连接,彼此进行数据的收发。室内控制装置61和室外控制装置62构成为包括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外围电路等。在空调室内单元20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21和用于测定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各种温度传感器24?26。通过这些温度传感器24?26测定的温度值被发送至室内控制装置61。室内控制装置61根据温度传感器24?26检测到的温度值等来控制室内风扇马达22m和风向调节机构80等,从而进行空调装置10的空调室内单元20内的制冷剂回路的操作。此外,室内控制装置61还进行空调室内单元20的吸入口开闭机构70的控制。并且,在空调室外单元30也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1?45等,以便测定空调室外单元30的各部的温度。此外,在空调室外单元30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6、47等,以便测定制冷剂的压力。与这些各传感器41?47测定的温度值、压力值和有无制冷剂泄漏有关的信息被发送到室外控制装置62。室外控制装置62根据各传感器41?47检测出的温度值、压力值和有无制冷剂泄漏来控制压缩机31的压缩机马达部38、四路切换阀32、电动阀34和室外风扇马达37m,从而进行空调装置10的空调室外单元30内的制冷剂回路的操作。
[0053](3)详细结构
[0054](3-1)制冷剂
[0055]在空调室内单元20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的制冷剂是比重比空气大的可燃性制冷剂。这里,对使用R32制冷剂作为在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的制冷剂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即使是例如R1234yf、R717 (氨)、R290 (丙烷)以及作为这些的混合物、或者这些与R32的混合物的制冷剂,也是同样。R32制冷剂有时也称为微燃性制冷剂,但在这里被称为微燃性制冷剂的也分类成可燃性制冷剂。即使在R32制冷剂在室内RS泄漏的情况下,若R32制冷剂的空气中的浓度未达到可燃浓度,则不燃烧,R32制冷剂发生燃烧的浓度范围即燃烧范围有下限和上限。即,在泄漏的R32制冷剂的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燃烧范围的下限的情况下,即使有烟火,R32制冷剂也不燃烧。此外,在泄漏的R32制冷剂的空气中的浓度高于燃烧范围的上限的情况下,即使有烟火,R32制冷剂也不燃烧。
[0056]此外,由于R32制冷剂的燃烧速度小、并且每单位重量的燃烧热也小,因此不会如丙烷等那样发生爆炸性燃烧。这样,与丙烷等那样燃烧性高的制冷剂相比,R32制冷剂可以说是即使万一发生泄漏也几乎没有发生火灾风险的比较安全的制冷剂。但是,优选的是,对使用R32制冷剂的设备实施安全对策而使火灾等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0057]另外,由于R32制冷剂无色无味,因此,当R32制冷剂在室内RS泄漏时,即使室内RS有人,人也很难察觉到R32制冷剂泄漏。在R32制冷剂从空调室内单元20泄漏而漏出到空调室内单元20外的室内RS的情况下,若空调室内单元20停止而室内RS为无风状态,则R32制冷剂的浓度从靠近地面FF(参照图3)的下部空间起逐渐地变浓,并且浓度浓的部分从靠近地面FF的下部空间朝向上部扩散开。因此,若是空调室内单元20停止的无风状态,则当R32制冷剂开始泄漏后,从靠近地面FF的下部空间起首先达到可燃浓度,并且,当泄漏持续时,从靠近地面FF的下部空间起首先浓度变得高于燃烧范围的上限。
[0058]通常,若考虑空调装置10中使用的R32制冷剂的量,则当在室内RS产生气流时,由于泄漏的R32制冷剂向整个室内RS扩散而均匀化,因此很难认为R32制冷剂达到可燃浓度。因此,对降低风险有效的是,寻求抑制在空调室内单元20停止时泄漏到室内RS的R32制冷剂达到可燃浓度的对策。下面,对寻求到这样的对策的空调室内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9](3-2)空调室内单元
[0060]采用图3至图5来对空调室内单元20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空调室内单元20的外观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空调室内单元2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空调室内单元20的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根据图4可知,空调室内单元20具有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50,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关于空调室内单元2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