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46176阅读:来源:国知局
而实现了外接管2、第一集流管7、扁管1、第三集流管9、第四集流管10、扁管1、第二集流管8和导管3的连通,使得空调器制冷、平行流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冷媒可沿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空调器制热、平行流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冷媒可沿图4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
[00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一端通过外接的分流毛细管调节扁管I内冷媒的流量,另一端通过内接导管3,调节扁管I内冷媒的流量,使得冷媒能够均匀流入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内,使平行流换热器的每个扁管I充分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0040]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0041 ]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3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4,优选地,多个所述通孔4沿所述导管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00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通孔4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mm-5mm。需要说明的是,圆孔的孔径并不限于上述的3mm-5mm,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00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管3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密封板。
[0044]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伸入第二集流管8内的导管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导管3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板,使从导管3通入的冷媒只能从多个通孔4中流入第二集流管8,且多个通孔4沿导管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冷媒通过多个通孔4均匀地流入第二集流管8中,或者由第二集流管8均匀地流入导管3内,进而有利于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单元中的多个扁管I中均匀分布,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00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管3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图中未显示)。
[004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沿第二集流管8内设置有沿着第二集流管8的长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支撑板,支撑板可防止导管3在第二集流管8内晃动或震动,产生噪音,多个支撑板将导管3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8的内壁隔开,使导管3的外壁与第二集流管8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可避免导管3上的通孔4被堵塞。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连通孔,优选地,多个所述连通孔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00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板12,并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将所述集流管内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11,每一所述隔腔11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连通孔。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第一集流管7内设有多个沿第一集流管7的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列的隔板12,这些隔板12将第一集流管7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11,每一个隔腔11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孔,且连通孔可通过外接管2与分流毛细管相连,使得每一隔腔11均可与分流毛细管连通;连通孔沿第一集流管7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使得分流毛细管内的冷媒能够均匀地流入第一集流管7内,进而能够均匀地流入与第一集流管7连通的扁管I内,有利于冷媒在扁管I内的均匀分流,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调器的性能。
[00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翅片6,所述翅片6设置在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所述扁管I之间。
[0051 ]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中,还包括翅片6,翅片6设置在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扁管I之间,增加了扁管I的换热面积,提升了平行流换热器的散热效率。
[0052]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并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0053]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0054]如图3所示,当空调器制冷运行,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外接毛细管的分流作用,由外接管2进入第一集流管7,由隔腔11进入扁管1,流向第四集流管10,冷媒由第四集流管10进入另一个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第三集流管9中,由第三集流管9进入扁管1,流向第二集流管8,进入第二集流管8内;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换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吸收热量,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由通孔4进入导管3,汇流后,回到压缩机。
[0055]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制热运行,平行流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时,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经导管3上的通孔4,进入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8内,然后进入扁管I,流向第三集流管9,冷媒由第三集流管9进入另一个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第四集流管10内,然后经扁管I进入第一集流管7内的隔腔11 ;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换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放出热量,变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由连通孔进入外接管2,汇流后,进入节流机构(如毛细管)完成节流,进入蒸发器,继而回到压缩机。
[00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一端通过外接分流毛细管调节多个扁管的冷媒流量,另一端通过内接导管,调节扁管内冷媒的流量,使得多个扁管内分流均匀,平行流换热器换热均匀,提高了换热效率,解决了平行流换热器出风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舒适性。
[00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相连”、“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每一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多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集流管相连通,多个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和 导管,所述导管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伸入所述集流管内,且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伸入所述集流管内的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为圆孔,且所述圆孔的孔径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密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管支撑在所述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所述集流管内设有多个所述支撑板。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所述集流管内设有隔板,并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将所述集流管内的空腔分隔成多个隔腔,每一所述隔腔的腔壁上均开设有至少一所述连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所述平行流换热单元的相邻所述扁管之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包括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和导管,每一平行流换热单元均包括:两个两端封闭的集流管和多个并排设置的扁管,多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两集流管相连通,多个平行流换热单元依次连通,组成冷媒流路,且位于冷媒流路的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上开设有连通孔,位于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口处的集流管一端的端壁上开设有过孔;导管一端穿过过孔,并伸入集流管内,且伸入集流管内的导管上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通过通入集流管内的导管降低了集流管内的阻力,并通过导管上的通孔使冷媒分配均匀进每根扁管,能充分利用所有扁管换热,提高了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的换热性能。
【IPC分类】F28D1-047, F24F13-30
【公开号】CN204555744
【申请号】CN201520118324
【发明人】邵艳坡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