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移动滤网组件的线轮轴、滤网组件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439691阅读:来源:国知局
顺畅地移入和移出,从而保证过滤网2的正常使用和清理,而且还可以简化导向部13的结构,节约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01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22所示,导向部13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段131、圆弧段132和竖直段133,其中,水平段131靠近壳体I的顶部,竖直段133靠近壳体I的前侧壁,圆弧段132连接在水平段131和竖直段133之间。当过滤网2完全位于壳体I内时,过滤网2全部位于导向部13内,相应地,此时过滤网2包括与导向部13相对应的三段,即靠近壳体I顶部的过滤网2的水平段、靠近壳体I前侧壁的过滤网2的竖直段以及连接在过滤网2的水平段和过滤网2的竖直段之间的过滤网2的圆弧段。当过滤网2逐渐移出壳体I的过程中,过滤网的上端2a沿着导向部13逐渐向远离水平段131的方向运动。
[0116]例如,如图2和图22所示,壳体I包括面框14以及罩设在面框14前表面上的网架15,导向部13限定在面框14和网架15之间。面框14的上端与壳体I的顶壁大体平行,面框14的下端与壳体I的前侧壁大体平行,面框14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圆滑的曲面过度连接,在壳体I的横截面上(如图2所示),面框14的形状与网架15的形状相似,从而网架15与面框14之间可以限定出导向部13用以容纳过滤网2,即网架15和面框14的上端限定出导向部13的水平段131,网架15和面框14的下端限定出导向部13的竖直段133,以及网架15和面框14的中间圆滑过度的部分限定出导向部13的圆弧段132。由此可以将过滤网2限定成与面框14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便于使过滤网2在壳体I内部移动,同时也可以使过滤网2紧贴在面框14的外表面上,防止灰尘等进入壳体I内的风道组件中,保证空调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01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39和图40所示,导向部13的靠近出风口 12的下端形成为喇叭口 1331。也就是说,导向部13的靠近出风口 12的下端的横截面积自上向下逐渐增大。由此导向部13下端的喇叭口 1331可以将过滤网2顺利的导入导向部13的下端,再导入壳体I内,防止过滤网2在导向部13的下端卡死而不能移动,从而可以对过滤网2起到进一步地导向作用,更进一步地便于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动,保证过滤网2的正常使用。
[01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和图11所示,过滤网的下端2b具有导向段21,导向段21适于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相适配。也就是说,过滤网的下端2b的导向段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导向部13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且导向段21的第三导向面21a和第四导向面21b分别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的内表面相配合。当将过滤网2移入壳体I内时,且当导向段21的第三导向面21a和第四导向面21b与导向部13的喇叭口 1331的内表面相配合时过滤网2停止移动,由此可以准确的将过滤网2移动到壳体I内的准确位置,防止过滤网2因安装位置有误而影响使用。
[01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4和图40所示,过滤网的下端2b具有导向段21,导向段21上设有加强筋211,加强筋211的自由端的端面适于与喇叭口 1331的内表面配合。由此不但可以准确的将过滤网2移动到壳体I内的准确位置,而且可以加强导向段21的结构的强度,增加过滤网2的结构的可靠性。
[0120]优选地,如图34所示,导向段21可以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以形成延伸段212,由此可以对过滤网2起到进一步地导向作用,防止过滤网2两侧与壳体I接触或摩擦而影响过滤网2的上下移动。
[01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边条22上设有多个间隔开的滤网限位凸起221,限位凸起221可以配合在导向部13内。由此,限位凸起221可以避免过滤网2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防止过滤网2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导致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入和移出不畅,保证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动的可靠性,保证过滤网2可以顺利的移出壳体I内或移入到壳体I内。
[0122]更进一步地,如图31和图32所示,多个限位凸起221在边条22上均布,由此可以简化边条22的结构,便于边条22上限位凸起221的加工,从而可节约生成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0123]具体地,如图34所示,限位凸起221可以设置在边条22的朝向壳体I外部的一侧面上,且朝向壳体I的外部凸起,由此便于加工和安装。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限位凸起221还可以设置在边条22的朝向壳体I内部的一侧面上,且朝向壳体I的内部凸起。限位凸起221的横截面可以为八边形。当然,限位凸起221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不限于八边形,例如限位凸起221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四边形等。
[0124]可选地,边条22上可以设有沿过滤网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条形凸起可以设置在边条22的朝向壳体I外部的一侧面上,且朝向壳体I外部的方向凸起。由此,条形凸起可以避免过滤网2在左右方向上来回移动,防止过滤网2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左右方向的移动而导致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入和移出不畅,保证过滤网2在壳体I内移动的可靠性,保证过滤网2可以顺利的移出壳体I内或移入壳体I内。
[0125]可选地,如图12、图18和图24所示,驱动装置设在靠近壳体I的下端的位置处。由此可以简化结构,便于过滤网2的移入和移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驱动电机33设在电机座331上,且电机座331通过螺钉3311或插销3312固定于面框14上,由此不但可以简化装配工序,减少装配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由于过滤网2设置在面框14和网架15之间,从而便于驱动过滤网2的移动。
[01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5和图27所示,过滤网2上设有滤网轮齿223,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33和主动齿轮36,主动齿轮36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3相连以由驱动电机33驱动,主动齿轮36与滤网轮齿223啮合以驱动过滤网2在第一位置状态和第二位置状态之间移动。由此可以利用主动齿轮36与滤网轮齿223的啮合使过滤网2至少部分移出空调器100内,便于过滤网2的移动,从而便于用户清理。
[0127]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2可以从空调器100内移动至空调器100外部,在过滤网2与空调器100的位置关系上,当过滤网2完全位于空调器100内部时,过滤网2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从过滤网2的部分移出至空调器100外部至过滤网2全部移出至空调器100外部的状态均为第二位置状态。
[0128]进一步地,如图29-图32所示,驱动装置还包括同轴齿轮37和齿条38,同轴齿轮37与主动齿轮36同轴转动,齿条38与过滤网2的移动方向相同,齿条38适于与过滤网2卡接,其中,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啮合状态、第二啮合状态以及第三啮合状态。当驱动装置处于第一啮合状态时,过滤网2与主动齿轮36啮合;当驱动装置处于第二啮合状态时,过滤网2与主动齿轮36啮合、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当驱动装置处于第三啮合状态时,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齿条38与过滤网2卡接。由此便于将过滤网2移出至空调器100内,并移动至用户便于清理或拆卸的位置,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0129]当过滤网2需要清理或拆卸时,可以将过滤网2朝向空调器100外部移动,并移出至空调器100外,此时开启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正转带动主动齿轮36和同轴齿轮37转动,此时驱动装置处于第一啮合状态,主动齿轮36与滤网轮齿223啮合;在主动齿轮36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过滤网2逐渐向下移动,在过滤网的上端2a与齿条的下端38b卡接后,过滤网2带动齿条38向下移动以使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此时驱动装置处于第二啮合状态,即主动齿轮36与过滤网2的滤网轮齿223啮合,同轴齿轮37与齿条38啮合;过滤网2与齿条38同时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过滤网2的滤网轮齿223与主动齿轮36分离,当滤网轮齿223与主动齿轮36分离后,驱动装置处于第三啮合状态,此时只有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且过滤网2与齿条38卡接,在齿条3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过滤网2继续向下移动直至用户可以拆卸或清理的位置,或齿条38完全伸出的位置。此时,用户可以直接对过滤网2进行清洗,当齿条38足够长时,过滤网2可以移动至与人体身高相接近的位置处,用户无需踩踏板凳即可对过滤网2进行清洗。
[0130]当过滤网2清理完毕后,可以将过滤网2卡接到齿条38上,开启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反转,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此时驱动装置处于第三啮合状态;在同轴齿轮37的带动下,齿条38逐渐向上移动,同时带动过滤网2向上移动,过滤网2与主动齿轮36接触并啮合,此时驱动装置处于第二啮合状态;在主动齿轮36带动过滤网2逐渐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分离,此时驱动装置处于第一啮合状态,过滤网2在主动齿轮36的带动下移动至空调器100内的准确位置。
[01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齿条38和过滤网2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卡合部,另一个上设有适于与第一卡合部卡接的第二卡合部,当驱动装置处于第三啮合状态时,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第一^^合部与第二卡合部卡接,由此可以将过滤网2继续向下移动,可以使过滤网2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大,从而便于用户拆卸或清理。
[0132]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齿条38和过滤网2中的一个上设有卡扣224,另一个上设有适于与卡扣224卡接的卡槽381。也就是说,第一卡合部可以形成为卡扣224,第二卡合部可以形成为卡槽381。当驱动装置处于第三啮合状态时,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卡扣224与卡槽381卡接,由此可以将过滤网2继续向下移动,可以使过滤网2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大,从而便于用户拆卸或清理。
[0133]具体地,如图30和图32所示,过滤网的上端2a的靠近齿条38的一侧设有卡扣224,齿条的下端38b的靠近过滤网2的一侧设有卡槽381,由此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加过滤网2向下移动的距离,便于用户拆卸或清理过滤网2,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0134]优选地,如图32所示,卡扣224形成为倒锥形,且卡扣224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2241,卡槽381的内部形成为与卡孔222的形状相适配的倒锥形,且卡槽381上设置有与第一导向斜面2241相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3811。由此便于卡扣224与卡槽381的卡接,提高过滤网2与齿条38连接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过滤网2移动的可靠性。
[0135]再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均形成为钩形结构,,如图44所示,过滤网的上端2a的两侧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钩形结构226,齿条的下端38b的靠近过滤网2的一侧设有向上弯折的第二钩形结构383,过滤网2上的第一钩形结构226与齿条38上的第二钩形结构383相互勾住以实现过滤网2和齿条38的卡接。
[01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示,在靠近过滤网的下端2b的位置处设有推动凸起225,推动凸起225适于在第二啮合状态向第一啮合状态返回时推动齿条的下端38b向上移动。由于驱动装置在第二啮合状态时,滤网轮齿223与主动齿轮36啮合,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啮合,当驱动装置由第二啮合状态向第一啮合状态返回时,齿条38需要与同轴齿轮37分离,而过滤网2的下端的推动凸起225可以在随过滤网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推动齿条38以使齿条38与同轴齿轮37分离,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齿条38未与同轴齿轮37分离而发生干涉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减小同轴齿轮37与齿条38之间的噪音。
[0137]可选地,如图34所示,推动凸起225形成为柱状的形状,推动凸起225的上表面形成为平面,推动凸起225的与同轴齿轮37接触的一侧面形成为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