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9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空间受限的冷凝器散热形式,属于直升机空调制冷领域。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包括冷凝器(1)、冷凝风机(2)、密闭空腔(4)、进风道(5)以及出风道(6),其特征是,进风道(5)、冷凝器(1)、冷凝风机(2)以及出风道(6)分离后独立安装在机上闲置空间,并通过密闭空腔(4)连接,冷凝器(1)将密闭空腔(4)一分为二,使进风与出风隔离,进风道(5)和出风道(6)反向布置。本发明通过拆分传统冷凝器组件,可有效利用机上闲置空间,进、出风道布置更为灵活,通过优化风道布局,可使制冷系统冷凝温度最少降低5℃,能效比提高15%以上。
【专利说明】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空间受限的冷凝器散热形式,属于直升机空调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
[0002]现有与冷凝器散热相关的专利基本上只涉及冷凝器内部构形式,比如一种冷凝器散热部件(专利号:201020108815.9)将传统的平面式改进为丝管式,若干冷凝丝固定在散热管上,散热管完成多个S形,并与多根钢丝点焊在一起;方便散热的冷凝器(专利号:201220578012.9):镀铜铁管呈曲形,在镀铜铁管上固定有散热片,散热片之间的距离在2mm以上,散热片为片状,增大了散热的面积。
[0003]目前无论是家用空调还是直升机空调,其中的冷凝器组件结构大部分为冷凝器1、冷凝风机2和风道3三者合成一体,如图1所示,该形式优点是结构紧凑,但缺点也很明显,即外形尺寸大、电量消耗多。这种冷凝器组件在直升机上一般置于机上顶部平台,冷却空气依靠风机抽吸,采用侧进风方式,冷凝风机需克服较大风阻。对于一些基本平台未装而后续因用户需求又要加装制冷系统而的直升机来讲,由于之前未预留制冷系统的安装位置,机上现有闲置空间有限,若冷凝器组件仍采用传统结构形式,必将使机上其它系统或设备做较大程度地更改,否则无法实现制冷系统的加装。


【发明内容】

: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利用机上闲置空间,其它系统或设备只需适应性更改,并依靠直升机前飞冲压进气的冷凝器散热结构形式。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包括冷凝器1、冷凝风机2、密闭空腔4、进风道5以及出风道6,进风道5、冷凝器1、冷凝风机2以及出风道6分离后独立安装在机上闲置空间,并通过密闭空腔4连接,冷凝器I将密闭空腔4 一分为二,使进风与出风隔离,进风道5和出风道6反向布置。
[0007]进风道5采用冲压进气或风机抽吸进风。
[0008]出风道6的投影面积为冷凝风机2出风口的一半。
[0009]技术效果:
[0010]本发明通过拆分传统冷凝器组件,可有效利用机上闲置空间,进、出风道布置更为灵活,通过优化风道布局,可使制冷系统冷凝温度最少降低5°C,能效比提高15%以上。

【附图说明】

:
[0011]图1传统结构冷凝器组件示意图;
[0012]图2新型结构冷凝器组件示意图;
[0013]图3新型结构冷凝器组件应用示意图;其中,1-冷凝器;2_冷凝风机;3-风道;4-密闭空腔;5_进风道;6_出风道;7_设备。【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包括冷凝器1、冷凝风机2、密闭空腔4、进风道5以及出风道6,进风道5、冷凝器1、冷凝风机2以及出风道6分离后独立安装在机上闲置空间,以充分利用机上现有空间,并通过密闭空腔4连接,冷凝器I将密闭空腔4 一分为二,使进风与出风隔离,为防止高温空气被吸入进风道5,进风道5和出风道6反向布置,进风道5朝顺航向布置,出风道6朝逆航向布置,经出风道6排出的高温空气不会被吸入进风道5。
[0016]进风道5采用冲压进气或风机抽吸进风。
[0017]为减小风阻,出风道6的投影面积为冷凝风机2出风口的一半。
[0018]实施例1:图3为本发明应用示意图,机上安装了大量的设备,已无多余空间用于安装传统冷凝器组件,为了顺利安装制冷系统,需将冷凝器组件拆分,分为进风道5、冷凝器1、冷凝风机2,冷凝器I安装于设备间的缝隙内,并与多套设备封装在一个密闭空腔4中,在密闭空腔4上开进、出风口,直升机前飞或冷凝风机2工作时,外界环境空气通过进风道5进入密闭空腔4内,与冷凝器I热交换后,由风机抽吸排出。
[0019]文中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但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包括冷凝器(I)、冷凝风机(2)、密闭空腔(4)、进风道(5)以及出风道¢),其特征是,进风道(5)、冷凝器(I)、冷凝风机(2)以及出风道(6)分离后独立安装在机上闲置空间,并通过密闭空腔⑷连接,冷凝器⑴将密闭空腔⑷一分为二,使进风与出风隔离,进风道(5)和出风道(6)反向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其特征是,进风道(5)采用冲压进气或风机抽吸进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出风道(6)的投影面积为冷凝风机(2)出风口的一半。
【文档编号】F25B39-04GK204301373SQ201420701128
【发明者】罗平根, 刘道锦, 覃红夷, 张洋, 刘攀, 李彬, 王沨莉, 陈甲朋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