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89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制冷循环的膨胀阀。
背景技术
膨胀阀有各种类型,但通过使送往蒸发器的高压制冷剂流过的高压制冷通道中途变细形成节流孔,从其上游侧对着它设置阀体,根据从蒸发器输出的低压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使阀体进行开关动作的膨胀阀已经广泛使用。
这种膨胀阀,如图2所示,被使用在汽车空调装置等制冷循环中(例子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2003-302125号公报中图5)。制冷循环1由靠发动机驱动的压缩机2、连接在该压缩机2排放侧的冷凝器3、与该冷凝器3连接的储存罐4、使该储存罐4中的液态制冷剂绝热膨胀成为气液两相制冷剂的膨胀阀5和连接到该膨胀阀5上的蒸发器6构成。上述膨胀阀5位于制冷循环1内。
在图2所示的膨胀阀5中,阀本体30主要包括在送往蒸发器6的高压制冷剂流过的高压流道32b和低压流道32c之间形成的节流孔32a;从制冷剂上游侧对着上述节流孔32a设置的球形阀体8;从上游侧对着上述节流孔给阀体施力的施力装置8c;为将上述施力装置的力传给上述阀体8而设置在上述施力装置和阀体之间的阀部件8a;根据从蒸发器6输出的低压制冷剂的温度进行动作的动力部件36;布置在动力部件36和阀体8之间的、由感温棒和动作棒一体形成的、插入节流孔内的感温驱动棒318,根据上述动力部件36的动作,使上述阀体8相对于上述节流孔32a做靠近或远离的移动,从而控制流过节流孔的制冷剂流量。
动力部件36包括由作为可挠性金属薄板的不锈钢制成的薄膜36a;相互紧密地夹住上述薄膜36a、以上述薄膜36a作为一个界面、作为构成在它的上下各自形成的两个压力室的上部压力动作室36b和下部压力动作室36c之气密壁的、由不锈钢制成的上盖板36d和下盖板36h;用来将作为薄膜驱动介质的预定制冷剂封入上部压力动作室36b中的栓体36I,下部压力动作室36c通过与节流孔32a中心线同心形成的均压孔36e与第二通道34连通。来自蒸发器6的制冷剂蒸汽流到第二通道34中,将通道34作为气相制冷剂的通道,该气相制冷剂的压力通过均压孔36e给下部压力动作室36c施加负荷。此外,在下盖板36h上形成筒状的安装座362,安装座362通过螺合到螺纹孔361上而与阀本体30固定到一起。
感温驱动棒318的上端部件36k是与其分体制成的,同时,感温棒与动作棒一体,由例如是不锈钢制成的细棒316构成。该上端部件36k是由抵在薄膜36a下面的一端是径向扩大的止动部312;和另一端是在其中央形成突起部315、能滑动地插入下部压力动作室36c内的大直径部314而构成的支承部件。进一步说,棒316的上端嵌合在大直径部314的突起部315的内部,其下端顶在阀体8上。
由于构成感温棒的棒316,能够根据动力部件36的薄膜36a的变位,横跨通道34进退自由地被驱动,这就形成连通沿着棒316的通道32c和低压制冷剂通道34之间的间隙,为防止形成这样的连通,需要在大直径孔38内设置密封在棒316外周的O形环和止动部件41,使在两个通道之间存在密封O形环。
此外,标号35是阀室,它是与节流孔32a同轴形成的有底的室,与高压侧通道32b连通,依靠调整螺栓8b来封口,通过节流孔32a与低压侧通道32c连通。
在阀本体30的下部,通过支承部件32d将阀体8朝关闭方向推压的压缩螺旋弹簧8a布置在阀室35内,阀室35由与阀本体30螺合的调整螺栓8b闭合,通过O形环8d保持气密,压缩螺旋弹簧8a的上端固定在支承部件8c上,其下端支承在调整螺栓8b上。
这里,当去往膨胀阀的高压制冷剂在制冷循环的上游侧出现压力变化的情况时,这种压力变化通过高压制冷剂作为介质传给膨胀阀。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膨胀阀中,当根据压力变化将上游侧制冷剂的压力传送时,会出现阀体动作不平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膨胀阀的流量控制不能被正确地执行,或者,会出现由于阀体振动产生噪音这样的问题。
目前对此的应对手段有在支承球状阀体的球状支承件和推压弹簧之间安装防振弹簧,防振弹簧由与圆板一体形成的多个翅板构成,将翅板抵在阀本体上,即可让球状阀体的动作平稳(例子参照专利文献2实公昭48-96853号公报)。
用了上述防振翅板的膨胀阀,针对高压制冷剂压力的变化,能够达到使其动作平稳的目的,但由于防振翅板一般是通过锁定螺母安装在球状支承上,因此使部件个数增加,组装复杂,由于其结构和组装的操作复杂,就需要较高的费用。
此外,在图2所示的现有膨胀阀上安装防振弹簧的情况下,很难使防振弹簧被稳定地安装上。
也就是说,图3A是安装了防振弹簧的膨胀阀主要部位的断面图,图3B是图3A的分解图,与图2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在图3A和3B中,防振弹簧8f依靠将支承部件8c插入其圆板部8f1中央的孔8f3中,而被夹在与支承部件8c一体形成的作为螺旋弹簧8a的固定部8c’和螺旋弹簧8a的上端之间,与圆板部8f1一体形成位于其外周的多个脚部8f2与阀本体接触。在这样的结构中,圆板部8f1的孔8f3的端部与支承部件8c和固定部8c’连接处的弧状弯曲部相互干涉,使防振弹簧容易倾斜。
也就是说,如作为图3A的A’部放大图的图4所示,位于支承部件8c上的螺旋弹簧8a的固定部8c’,其根部的圆弧部RA与防振弹簧8f的孔8f3的端面相互干涉,使脚部8f2弯曲部R附近与固定部8c’相接触,使防振弹簧8f的脚部8f2向外侧移动,产生一个距离φ,这使防振弹簧8f很难被稳定地安装,从而使阀体的动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膨胀阀包括具有使制冷剂流入的高压通道和制冷剂流出的低压通道相互联通的节流孔的阀本体;调节流过上述节流孔制冷剂量的阀体;与该阀体靠接、使阀体在开阀方向动作的动作棒;驱动该动作棒的感温驱动部件;通过支承部件将上述阀体压向关阀方向的螺旋弹簧;用来调整上述螺旋弹簧推压力的调整螺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部件和螺旋弹簧之间设置防振弹簧,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使上述防振弹簧稳定固定的保持部。
本发明的另外特征是上述保持部设在位于上述支承部件上的螺旋弹簧的固定部上,上述防振弹簧位于上述保持部和上述螺旋弹簧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是上述防振弹簧,由其中央有孔的园板部和从该园板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脚部一体形成,通过使上述园板部抵靠在上述保持部上、使上述脚部抵在上述阀本体上而保持定位。
本发明还具有的特征是上述保持部呈凸部形状。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发明的膨胀阀,由于在阀体支承部件的螺旋弹簧的固定部上设置了保持部,在保持部和螺旋弹簧之间安装了防振弹簧,使防振弹簧能够稳定地安装。而且,在防振弹簧的安装处,膨胀阀的结构并未产生大幅度的变化,因此,使用简单的结构使防振弹簧便宜而且容易地被安装。此外,获得了使阀体能够平稳动作的膨胀阀。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现有技术中膨胀阀的示意图。
图3-1是现有技术中膨胀阀的示意图。
图3-2是现有技术中膨胀阀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是本发明膨胀阀主要部位一个实施例的纵断面图,它省略了调节螺栓,显示的是防振弹簧安装在支承部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状态图,与显示现有膨胀阀主要部位的图3A相对应,其它结构由于与图2中显示的现有膨胀阀的一样,因此被省略掉。
图1B是图1A的B部放大图,图1C是图1A和1B的支承部件和阀体的立体图。在图1A-1C中,与图3A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支承阀体8的支承部件8c’,在固定螺旋弹簧8a的固定部8c”下侧周缘部形成凸部P,在固定部8c”的根部形成沿其周围的凹部Q。也就是说,在固定部8c”下侧的中心部,形成了直径较大的圆柱部8c”1,其连接部形成凹部Q。并且,在固定部8c”上面的中心部形成直径较小的圆柱部8c’1,由其支承阀体8。同时将圆柱部8c”1插入螺旋弹簧8a中,使螺旋弹簧8a固定。
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象图1D分解立体图所示的那样,直径较大的部分8c”1插入防振弹簧8f园板部8f1的孔8f3中,当在螺旋弹簧8a和固定部8c”之间安装防振弹簧8f时,防振弹簧8f的园板部8f1抵在固定部8c”的凸部P上,由于使该凸部P作为支承部来装配着,因此就消除了成为现有支承部件8c和固定部8c’连接处的弧状弯曲部R,而且,也能防止由于与上述根部相互干涉使防振弹簧8f变形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膨胀阀,包括具有使制冷剂流入的高压通道和制冷剂流出的低压通道相互联通的节流孔的阀本体;调节流过上述节流孔制冷剂量的阀体;与该阀体靠接、使阀体在开阀方向动作的动作棒;驱动该动作棒的感温驱动部件;通过支承部件将上述阀体压向关阀方向的螺旋弹簧;用来调整上述螺旋弹簧推压力的调整螺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部件和螺旋弹簧之间设置防振弹簧,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使上述防振弹簧稳定固定的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设在位于上述支承部件上的螺旋弹簧的固定部上,防振弹簧位于上述保持部和上述螺旋弹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阀,上述防振弹簧,由其中央有孔的园板部和从该园板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脚部一体形成,通过使上述园板部抵靠在上述保持部上、使上述脚部抵在上述阀本体上而保持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部呈凸部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支承膨胀阀阀体的支承部件和防振弹簧的组装结构进行改进。其解决方案是支承阀体8的支承部件8c’在用来固定螺旋弹簧8a的固定部8c”的下侧周缘部上形成凸部P,在上述固定部8c”的根部形成沿其周围的凹部Q。也就是说,在固定部8c”的下侧中心部形成直径较大的圆柱部8c
文档编号F25B41/06GK1621766SQ20041009629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林宏, 渡边和彦, 吴羽敏道 申请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