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贮存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48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贮存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由压缩机和冷却器构成的冷却单元,组装于在内部构成贮存室的隔热箱体下方的冷却贮存柜。
背景技术
现有作为低温商品陈列柜使用的这种冷却贮存柜,是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存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上形成与机械室连通的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机械室内把上面有开口的冷却箱与隔热箱体的底壁接触设置,并且在该冷却箱内配置构成冷却单元的冷却器和冷却器用送风机。通过冷气吸入口和冷气排出口把贮存室内与冷却箱连通。机械室冷却箱的下侧,是在底面具备移动用小脚轮的安装台上设置的与所述冷却器一起构成冷却单元的压缩机、冷凝器和冷凝器用送风机等,从而构成周知的冷介质回路。
冷却箱设置在安装台上部,与隔热箱体的底壁能自由装卸。冷却箱和冷却器、冷却器用送风机以及压缩机和冷凝器等,利用小脚轮能与安装台一起自由进出机械室内,冷却单元能从隔热箱体分离。(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05058号公报但在如上述的现有结构中,冷气从冷却箱的上面开口与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之间产生的间隙出现泄漏,所以在把安装台收容到机械室内之后,必须把配置有冷却器和冷却器用送风机的冷却箱抬起来,并利用固定件等将其固定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上。因此,有冷却单元的安装操作性烦杂的问题。而且这时,冷却箱必须固定在与隔热箱体的底壁上形成的冷气吸入口和冷气排出口对应的位置上,其定位困难,更招致操作性恶化的问题。
现有是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下面设置悬吊轨道,并且在固定于安装台上的冷却箱的侧面设置支承轨道,以把该支承轨道悬挂在悬吊轨道上的状态,而开发了把冷却单元抬起来到隔热箱体的底壁侧的机构。但这种机构必须根据各机种的尺寸,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侧追加悬吊轨道等大规模的结构,其通用性低下,导致成本的提高,而且在确保机械室内空间的方面也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贮存柜,其把压缩机和冷却器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安装在隔热箱体底部,使对隔热箱体的加工不需要或是最低限度,且还能谋求节省空间。
本发明的冷却贮存柜,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存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其包括冷却单元,其把在上面开口的冷却室内收容了冷却器和送风机的冷却箱、压缩机、冷凝器等设置在安装台上,并形成一体化;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其形成在成为机械室顶面的隔热箱体的底壁上,且把贮存室内和机械室内连通,在冷却单元上设置有提升机构,其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把该冷却单元向底壁方向提升,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并把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与冷却室连通。
第2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发明中,提升机构设置有保持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状态的保持装置。
第3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各发明中,提升机构具备设置在安装台上的支承部,和通过下部的转动轴能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承部并且自身分别位于安装台两侧部的提升臂,各提升臂具有距转动轴的半径是变化的,且是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的凸轮面,并且通过使其转动立起,在距转动轴的半径变大部分的凸轮面位于转动轴的正下方而把冷却单元提升。
第4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发明中,在支承部上形成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状导向槽,并且在提升臂上设置卡合在导向槽内能自由移动的导向轴。
第5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发明中,在导向槽的一端部形成长孔,该长孔是与向下方的卡合槽连续形成并且在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成为上下方向,导向轴卡合在该长孔内能自由移动,并且在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导向轴下降并进入到卡合槽内卡合。
第6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第4或第5的发明中增大导向轴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系数。
第7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第3、第4、第5或第6的发明中,提升臂分别位于安装台的四角部,而且位于前后位置的提升臂由联动用的联杆臂连接。
第8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发明中,具备用于使位于安装台两侧的提升臂联动的手柄。
第9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发明中,把能使导向轴进入的卡止槽在导向槽的另一端部向上方连续形成,并且导向轴位于手柄的两端部。
第10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第3、第4、第5、第6、第7、第8或第9的发明中,机械室中具备挡块,其位于为了使提升臂立起的转动方向上,且在冷却箱与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对应的状态下接触在安装台上。
第11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各发明中,在机械室的下部两侧具备与提升机构接触而防止安装台横向偏离的轨道。
第12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各发明中,把冷却箱支承在冷凝器上。
第13发明的冷却贮存柜,是在所述各发明中,在安装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给冷凝器通风的冷凝器用送风机,在该冷凝器用送风机上安装有通气性的风扇罩。
根据本发明,冷却贮存柜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存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其包括冷却单元,其把在上面开口的冷却室内收容了冷却器和送风机的冷却箱、压缩机、冷凝器等设置在安装台上,并形成一体化;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其形成在成为机械室顶面的隔热箱体的底壁上,且把贮存室内和机械室内连通。在冷却单元上设置有提升机构,其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把该冷却单元向底壁方向提升,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并把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与冷却室连通。因此能把压缩机和冷凝器和冷却箱等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无障碍地安装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上,构成把与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通过送风机从冷气排出口向贮存室内排出,而从冷气吸入口向冷却室内吸入的冷气循环,把贮存室内进行冷却。
特别是这时,提升机构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把该冷却单元向底壁方向提升,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所以能不需要对隔热箱体侧进行加工或最低限度地加工,能谋求规格的统一,且还能实现节省空间。
根据第2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提升机构设置有保持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状态的保持装置,所以能把冷却箱对隔热箱体稳定地进行贴紧·保持。而且通过保持装置使冷却单元稳定,能把该冷却单元落下来的不好情况防止于未然。
根据第3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提升机构具备设置在安装台上的支承部,和通过下部的转动轴能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支承部并且分别位于安装台两侧部的提升臂,各提升臂具有距转动轴的半径是变化并且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的凸轮面,而且通过使其转动立起,在距转动轴的半径变大部分的凸轮面位于转动轴的正下方而把冷却单元提升,所以,随着提升臂凸轮面的旋转,利用杠杆原理,以简单的结构就能容易且可靠地把重量很大的冷却单元提升起来。
根据第4的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在支承部上形成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状导向槽,并且在提升臂上设置卡合在导向槽内能自由移动的导向轴,所以能使由提升臂进行的冷却单元的提升动作稳定。
根据第5的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在导向槽的一端部形成长孔,其是与向下方的卡合槽连续形成,且在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成为上下方向,导向轴卡合在该长孔内能自由移动,并且在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导向轴下降并进入到卡合槽内卡合,所以在提升臂立起而冷却单元被提升的状态下,导向轴卡合在卡合槽内,这样就限制了提升臂的转动,能把冷却箱稳定地贴紧、保持在隔热箱体侧。而且由于导向轴卡合在卡合槽内的状态限制了提升臂的转动,所以能防止该冷却单元落下来的不好情况于未然。
根据第6的发明,是在第4或第5的发明中增大导向轴与导向槽之间的摩擦系数,所以导向轴不能在导向槽内迅速移动,因此能防止该冷却单元迅速落下。
根据第7的发明,是在第3、第4、第5或第6的发明中,提升臂分别位于安装台的四角部,而且位于前后位置的提升臂由联动用的联杆臂连接,所以,使前后位置的提升臂由联杆臂而联动,能在四角把冷却单元顺利且稳定地进行提升,而且还能谋求提高操作性。
根据第8的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具备用于使位于安装台两侧的提升臂联动的手柄,所以通过操作手柄就能把冷却单元的四角大致同时地进行提升。而且由设置了手柄而使冷却单元单体的搬运变容易。
根据第9的发明,是在所述发明中,把能使导向轴进入的卡止槽在导向槽的另一端部向上方连续形成,并且导向轴位于手柄的两侧部,所以能把手柄的两端部以卡止槽固定,能在搬运冷却单元时使手柄稳定。
根据第10的发明,是在第3、第4、第5、第6、第7、第8或第9的发明中,机械室中具备挡块,其位于用于使提升臂立起的转动方向上,且在冷却箱与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对应的状态下接触在安装台上,所以把安装台与挡块接触并且能使提升臂转动,把提升冷却单元的操作变得更加容易。而且通过使安装台与挡块接触,能容易进行冷却箱的定位。
根据第11的发明,是在所述各发明中,在机械室的下部两侧具备与提升机构接触而防止安装台横向偏离的轨道,所以还能防止冷却单元向左右的位置偏离,或把其抑制到最小限度。
根据第12的发明,是在所述各发明中,把冷却箱支承在冷凝器上,所以冷凝器兼作冷却箱的支承部件,能谋求削减成本。
根据第13的发明,是在所述各发明中,在安装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给冷凝器通风用的冷凝器用送风机,所以,冷凝器用送风机的更换容易。而且在该冷凝器用送风机上安装有通气性的风扇罩,所以,由风扇罩能防止冷凝器的堵塞。而且由风扇罩能防止人受伤。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冷却贮存柜的立体图;图2是图1冷却贮存柜冷却单元的透视侧面图;图3是该冷却单元的平面图;图4是图1冷却贮存柜机械室的平剖面图;图5是图2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2冷却单元下降状态的侧面图;图7是图2冷却单元的提升机构的提升臂倾倒状态的侧面图;图8是图2冷却单元上升状态的侧面图;图9是图2冷却单元的提升机构的提升臂立起状态的侧面图;图10是本发明冷却贮存柜其他实施例的冷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图10冷却单元下降状态的侧面图;图12是图10冷却单元的提升机构的提升臂倾倒状态的侧面图;图13是图10冷却单元上升状态的侧面图;图14是图10冷却单元的提升机构的提升臂立起状态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开发的,其提供一种冷却贮存柜是以简单的结构把压缩机、冷凝器、冷却箱等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无障碍地安装在隔热箱体的底壁上,构成把与冷却器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通过送风机从冷气排出口向贮存室内排出,而从冷气吸入口向冷却室内吸入的冷气循环,把贮存室内进行冷却。下面根据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冷却贮存柜1的正面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冷却单元R的透视侧面图,图3是该冷却单元R的平面图,图4是冷却贮存柜1的机械室21部分的平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冷却贮存柜1由前面开口的矩形隔热箱体2构成本体。该隔热箱体2由前面有开口的钢板制外箱3、前面有开口的未图示的内箱和在这内外两箱之间发泡填充的隔热材料所构成。隔热箱体2内形成有前面开口的贮存室6,该贮存室6的前面开口由能透视到内部的玻璃门7堵塞住,其能自由开闭。而且在贮存室6内的货架承受器9上架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等的多层货架11...。
在隔热箱体2的下部两侧,安装有由规定厚度钢板构成的底座角钢12,该底座角钢12的两侧被构成隔热箱体2的外箱3覆盖。这样,在隔热箱体2的下方就形成了机械室21,底座角钢12就成为把该机械室21的两侧底部和两侧前后镶了边的形式。在构成该机械室21底部的两侧各底座角钢12的下边12A上,分别前后安装了轨道62、62。附图标记36是把机械室21的前面覆盖的罩,能自由开闭,附图标记37是通气口。
隔热箱体2的底壁上,以把隔热材料贯通的形式在前后分别形成有冷气吸入口19和冷气排出口20(在图3以网格表示)。把冷却箱22内的冷却器24和冷却器用送风机25、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冷凝器用送风机35等作为一体构成的冷却单元R,从前方插入安装在这些冷气吸入口19和冷气排出口20下方的机械室21内。这时,把上面有开口的所述冷却箱22设置成与成为机械室21顶面的隔热箱体2的底壁下面接触。在该冷却箱22内部形成有上面开口的冷却室23,在该冷却室23内设置有构成冷却装置冷介质回路的冷却器24,并且在其后侧配置有冷却器用送风机25。
在该冷却箱22的上面开口处前后形成冷却箱22侧的冷气吸入口27和冷气排出口28。这些冷气吸入口27和冷气排出口28,设置成分别与隔热箱体2底壁上形成的所述冷气吸入口19和冷气排出口20相对应。在该冷却箱22的开口边缘,安装有为与隔热箱体2底壁的下面贴紧接触用的密封材料29。关于把该冷却箱22的上面贴紧固定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下面上的机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附图标记32是构成冷却单元R底部的安装台,朝向该安装台32的前端部,左侧设置有与所述冷却器24一起构成冷却装置冷介质回路的压缩机33,其右侧在设置了冷凝器34的同时,在该冷凝器34的前侧,即朝向安装台32的右侧前端部设置了用于对冷凝器34通风的冷凝器用送风机35。在安装台32的后部安装了蒸发盘13和蒸发管14,并且还设置了未图示的控制箱等。
在此,冷却箱22内的冷却器24通过冷介质配管与安装台32上的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等连接,构成众所周知的冷介质回路。冷却箱22位于蒸发盘13的上侧,其后部两侧通过冷却箱支承件38而安装在安装台32上,并且其前端部放置在冷凝器34上而被支承固定。而把这种冷却箱22(内藏冷却器24和冷却器用送风机25)以及压缩机33、冷凝器34、冷凝器用送风机35等设置在安装台32上并形成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R,打开罩36从前方收容到机械室21内,而且能从机械室21向前方拉出来。
在冷却单元R被收容在机械室21内的状态下,冷凝器用送风机35是位于机械室21的前端部。这样,更换冷凝器用送风机35等的维护保养就容易。在该冷凝器用送风机35的前面安装有通气性的风扇罩16。这样在能防止冷凝器34堵塞的同时,利用该风扇罩16还能防止人员受伤。
下面参照图2到图9,说明如上述把冷却单元R向隔热箱体2的底壁下面贴紧固定的机构。图5是冷却单元R的分解立体图。把冷却单元R向隔热箱体2的底壁下面贴紧固定的机构由提升机构55构成。本实施例的提升机构55,由在安装台32两侧的前后(即安装台32的四角部)各两个,共计安装有四个的提升臂56...,和在两侧用于使位于前后的提升臂56、56联动并转动的联杆臂57所构成。该提升臂56是由具有规定长度尺寸的厚壁钢板构成的臂状部件。而在安装台32两侧前后(即安装台32的四角部)的支承部30...,是分别形成立起状。各提升臂56分别是位于各支承部30的外侧,其前侧下部通过转动轴31被支承而能自由转动。
在各提升臂56的下端前角部形成有圆弧状的凸轮面56B。该凸轮面56B随着该提升臂56以转动轴31为中心在图2中顺时针转动,其形成得距离转动轴31的半径变大。因此,如图6和图7所示,在各提升臂56的上部向前方倾倒的状态下,凸轮面56B如图2所示被容纳在安装台32的下面靠上侧的部位,若以转动轴31为中心在图2中使其顺时针转动,则如图8和图9所示使各提升臂56立起,距离转动轴31的半径变得最大的凸轮面56B到达转动轴31的正下方,半径增加的那部分提升臂56的凸轮面56B就突出到安装台32的下方。通过该提升臂56的突出,就如后所述使冷却单元R被向隔热箱体2的底壁侧抬起来。
在各支承部30上分别贯通形成有以转动轴31为中心的圆弧状导向槽40。特别是在前两侧支承部30、30上形成的导向槽40的后端部,连续形成有在转动轴31正上方垂直向下方的卡合槽40A(构成保持装置)。而在提升臂56立起状态下在转动轴31的正上方位置处形成贯通孔41,并且特别是前两侧提升臂56、56上的贯通孔41、41,在立起状态下是上下方向的长孔(构成保持装置)。由带槽螺钉构成的导向轴45(构成保持装置)插入卡合在该贯通孔41内,该导向轴45还卡合在所述导向槽40(包含卡合槽40A)内能自由移动。虽然导向轴45卡合在由长孔构成的前侧提升臂56上的贯通孔41内能自由移动,但把其与圆弧状导向槽40之间的摩擦系数设定得大。
联杆臂57对前后的提升臂56、56是能自由转动的连接,且具有使两提升臂56、56的转动角度相同的长度尺寸。前后的提升臂56、56由于被联杆臂57连接,所以通过操作前方的提升臂56就能使后方的提升臂56联动而顺利操作。
下面说明冷却单元R向机械室21内的收容和向隔热箱体2侧的提升动作。首先,在如图2和图6所示的各提升臂56...的上部向前方倾倒的状态下,把冷却单元R从前方向机械室21内插入。这时,是使安装台32载置于底座角钢12的下边12A的轨道62...上而插入。利用该轨道62...就防止或抑制了安装台32向左右的位置偏离(横偏离)。下边12A、12A的后部(为了使提升臂56立起的转动方向)竖立着形成有挡块51、51,在把安装台32插入到规定位置的时刻,其后端与挡块51、51接触而停止住。
在该时刻,由于冷却箱22的冷气吸入口27和冷气排出口28,分别与隔热箱体2底壁上形成的所述冷气吸入口19和冷气排出口20的下侧对应,所以这样就把安装台32定位。提升臂56...位于各轨道62...上。
然后,把前两侧的提升臂56、56的上部向后方推使其向图2中顺时针转动。这时,由于安装台32接触在挡块51上,所以不会产生安装台32向后方的位置偏离。而且由于通过联杆臂57而后部的提升臂56、56也联动转动,所以是四角的提升臂56...大致同时地转动,凸轮面56B从安装台32向下方突出而与轨道62接触。而且若进一步使其转动,则随着凸轮面56B突出量的增大就由杠杆原理而把冷却单元R的四角抬起来,以比较小的力使其顺利地平行状态不动地上升,很快,在各提升臂56...成为立起状态的时刻,提升终了(图8、图9),在该时刻,密封材料29贴紧按压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下面上,冷却箱22的冷气吸入口27和冷气排出口28,分别与隔热箱体2底壁上形成的所述冷气吸入口19和冷气排出口20连通。这样,压缩机33和冷凝器34和冷却箱22等形成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R就无障碍地安装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上,构成把与冷却器24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通过冷却器用送风机25从冷气排出口20向贮存室6内排出,而从冷气吸入口19向冷却室23内吸入的冷气循环,能把贮存室6内进行冷却。
特别是这时,提升机构55的提升臂56...是从安装台32向下方突出而把冷却单元R向隔热箱体2的底壁方向提升,使冷却箱22贴紧在底壁上,所以能不需要在隔热箱体2的底壁上进行轨道等的加工。这样在能谋求规格统一的同时,由于在隔热箱体2一侧没有轨道等,所以还能实现节省空间。
由于导向轴45是在导向槽40内移动,所以还能使提升臂56的转动稳定进行。特别是在提升臂56立起状态下,是长孔的前侧提升臂56的贯通孔41与导向槽40的卡合槽40A重合。这样,前侧提升臂56的导向轴45就如图9所示地下降,卡合在卡合槽40A内,所以在该状态下提升臂56变得不能转动。因此,冷却单元R就稳定地保持在被提升的状态,还防止了不注意而提升臂56转动而落下的不好情况。
在为了维修保养而把冷却单元R从隔热箱体2拆下来时,把卡合在卡合槽40A内的导向轴45抬起来,使提升臂56能转动,然后使提升臂56如图8中那样逆时针转动,这样冷却单元R就如图6所示下降,而从隔热箱体2的底壁离开。这时也由于如前所述,导向槽40与导向轴45之间的摩擦系数大,所以还能防止提升臂56的迅速转动而使冷却单元R急速落下的不好情况。
图10到图14表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这时在冷却单元R上具备使前两侧提升臂56、56联动用的手柄58。如图10所示,该手柄58作为整体大致呈现门形,穿过导向槽40的所述两导向轴45、45的前端旋合固定在其两端面上,手柄58自身配置在压缩机33的前方。卡止槽40B向斜前上方连续形成在前两侧支承部30的导向槽40前端,导向轴45也卡合在该卡止槽40B内能自由移动。其他的结构与图1到图9相同。
这样,通过把前两侧的导向轴45、45固定在手柄58的两端上,握住手柄58推向后方时,就使前两侧的提升臂56、56在图11、图12中顺时针转动,这样冷却单元R其四角就大致同时被提升。而且把手柄58的前端抬起来,使导向轴45从卡合槽40A出来,通过拉手柄58使前两侧的提升臂56、56在图13、图14中逆时针转动,所以冷却单元R其四角同时下降,所以操作性明显提高。
在搬运冷却单元R单体时,能握住手柄58把其悬挂地搬运。这时,导向轴45进入到导向槽40前端的卡止槽40B内卡合,所以手柄58的两端部固定在卡止槽40B内。这样,在搬运冷却单元R时能使手柄58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贮存柜,在隔热箱体内构成的贮存室的下方构成机械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却单元,其把在上面开口的冷却室内收容了冷却器和送风机的冷却箱、压缩机、冷凝器等设置在安装台上,并形成一体化;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其形成在成为所述机械室顶面的所述隔热箱体的底壁上,且把所述贮存室内和机械室内连通,在所述冷却单元上设置有提升机构,其从所述安装台向下方突出,把该冷却单元向所述底壁方向提升,使所述冷却箱贴紧在所述底壁上并把所述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与所述冷却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设置有保持使所述冷却箱贴紧在所述底壁上状态的保持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具备设置在所述安装台上的支承部,和通过下部的转动轴能自由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承部并且自身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台两侧部的提升臂,各提升臂具有距所述转动轴的半径是变化并且从所述安装台向下方突出的凸轮面,同时通过使其转动立起,在距所述转动轴的半径变大部分的所述凸轮面位于所述转动轴的正下方而把所述冷却单元提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上形成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状导向槽,而且在所述提升臂上设置卡合在所述导向槽内能自由移动的导向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槽的一端部形成长孔,该长孔是与向下方的卡合槽连续形成且在所述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是成为上下方向,所述导向轴卡合在该长孔内能自由移动,并且在所述提升臂是立起状态时,所述导向轴下降并进入到所述卡合槽内卡合。
6.如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增大所述导向轴与所述导向槽之间的摩擦系数。
7.如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臂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台的四角部,并且位于前后位置的提升臂由联动用的联杆臂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其具备用于使位于所述安装台两侧的所述提升臂联动的手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其把能使所述导向轴进入的所述卡止槽在所述导向槽的另一端部向上方连续形成,并且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手柄的两侧部。
10.如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室中具备挡块,其位于为了使所述提升臂立起的转动方向上,且在所述冷却箱与所述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对应的状态下接触在所述安装台上。
11.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室的下部两侧具备与所述提升机构接触而防止所述安装台横向偏离的轨道。
12.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冷却箱支承在所述冷凝器上。
13.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如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10、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贮存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台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给所述冷凝器通风的冷凝器用送风机,在该冷凝器用送风机上安装有通气性的风扇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贮存柜,其把将压缩机和冷却器一体化了的冷却单元安装在隔热箱体底部,使对隔热箱体侧的加工不需要或是最低限度,且还能谋求节省空间。本发明的冷却贮存柜,其包括冷却单元(R),其把在上面开口的冷却室内收容了冷却器和送风机的冷却箱(22)、压缩机(33)、冷凝器(34)等设置在安装台(32)上,并形成一体化;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其形成在成为机械室顶面的隔热箱体的底壁上,且把贮存室内和机械室内连通,其在冷却单元上设置有提升机构(55),其从安装台向下方突出,把该冷却单元向底壁方向提升,使冷却箱贴紧在底壁上并把冷气排出口和冷气吸入口与冷却室连通。
文档编号F25D19/00GK1702410SQ20051006725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井口治信, 米原悠二, 铁川和夫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