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585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具有热交换面的热交换器构成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使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制冷装置中,在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的温度较低时、或蒸发器中的蒸发温度较低时,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面上会结霜。因结霜而导致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下降,结果是,制冷装置的制冷能力也下降。
例如,在作为制冷装置中的一种的热泵方式空调装置中,若进行取暖运转时外部气体温度较低,则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室外热交换器中的蒸发温度降低,在该室外热交换器上会结霜。因该结霜而导致室外热交换器的蒸发能力下降,结果是,空调装置的取暖能力降低。因此,在空调装置中,适当进行用于去除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上的霜的除霜运转。但是,若进行除霜运转,尽管因该除霜运转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还是存在着有时会使空调装置的取暖运转中止、或使空调装置的取暖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取暖舒适度降低的问题。由此,希望使热交换器的结霜变慢以延长制冷运转(在作为制冷装置代表例的热泵方式空调装置中尤其是指取暖运转)、以及缩短除霜运转时间。
对此,提出一种在热交换面上设置防结霜层以减少作为蒸发器动作的热交换器的结霜量的方法。设置该防结霜层的方法是加大热交换面的滑水性(日文滑水性)及疏水性来防止结霜的方法。
作为设置防结霜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方法将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特定有机聚硅氧烷含有3~70质量份的具有硅烷醇基的特定有机聚硅氧烷的组成物涂布在热交换面上,并使其固化,从而形成涂膜。如此设置防结霜层时,热交换面的滑水性及疏水性变大。在该状态下,当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时,由于冷凝的水滴迅速地从热交换面上流下,故可减少热交换面的结霜量。
图15是表示热交换器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热交换器42是所谓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大量的板翅片43和热交换管45。各板翅片43形成热交换面,以互相留有间隔的状态沿与空气流通方向44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各板翅片43以其长度方向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态配置,形成翅片列。在图15中,翅片列沿流通方向44排列两列。现有技术中,热交换管45被曲折配置,并贯穿各板翅片43,制冷剂在热交换管45的内部流通。热交换管45具有沿与空气流通方向4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部位。所述各部位在板翅片43的下端部到上端部的范围内配置,且沿板翅片4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在板翅片43的表面例如设置有上述的防结霜层,从而板翅片43的滑水性及疏水性变大。
在热交换器42的下方配置有用于接收从热交换器42流下的水滴并将其排出的接水盘46。接水盘46的上表面46a为了将水排出而倾斜。相对于上表面46a倾斜的接水盘46,热交换器42基本水平地配置,因此,热交换器42的下端部即板翅片43的下端部与接水盘46的上表面46a部分接触。
在这种热交换器42中,当热交换器4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在板翅片43上冷凝的水滴48如箭头47所示地流下。此时,在板翅片43的下端部与接水盘46的上表面46a的接触部分,流下的水滴48有时会积存而冻结。当在板翅片43的下端部出现冰49时,流到冰49上的水滴48会冻结,从而如箭头50所示,霜51从板翅片43的下端部向上方成长。这样,霜51从形成在热交换器42下端部的冰49开始成长,因此,在使用现有热交换器42的制冷装置中,存在尽管加大了板翅片43表面的滑水性及疏水性但所得到的减少结霜量的效果并不充分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23298号公报发明公开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时的结霜量的制冷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和接水盘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接水盘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
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和接水盘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接水盘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热交换器配置成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部分接触。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的部分接触是通过使所述突出部的前端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接触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设有高温部,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时,该高温部使在所述热交换面上冷凝而流下的水滴的温度上升到0度以上。
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器是具有形成所述热交换面的多个翅片和内部供所述载热体流通的热交换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所述多个翅片中的一部分翅片的下端部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比剩下的翅片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
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和接水盘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接水盘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对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
本发明的又一形态提供一种包括热交换器和接水盘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接水盘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对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空气流通方向下游观察室外热交换器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a)是表示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上的倾斜部的剖视图,(b)及(c)是表示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上的突出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流通方向下游观察第三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所具有的高温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高温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高温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高温部的第三变形例中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图12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从空气流通方向下游观察第五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时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应用在作为制冷装置中的一种的热泵方式空调装置上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在空调装置1中,如图2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膨胀阀9、室内热交换器10、四通切换阀11及压缩机12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11如图2中实线所示地进行设定。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12排出的作为载热体的制冷剂以四通切换阀11、室外热交换器2、膨胀阀9、室内热交换器10及四通切换阀11的顺序循环而被吸入压缩机12中。通过这种制冷剂的循环,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动作,室内热交换器10作为蒸发器动作。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室外热交换器2中,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液态制冷剂,由此,制冷剂对室外空气放热。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中,液态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气态制冷剂,由此,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吸热而冷却。
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1进行取暖运转时,四通切换阀11如图2中虚线所示地进行设定。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以四通切换阀11、室内热交换器10、膨胀阀9、室外热交换器2及四通切换阀11的顺序循环而被吸入压缩机12中。通过这种制冷剂的循环,室内热交换器10作为冷凝器动作,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中,气态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室内空气因制冷剂的放热而被加热。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室外热交换器2中,液态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气态制冷剂,由此,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
如图1所示,室外热交换器2是所谓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具有大量的板翅片3和一个热交换管5。各板翅片3形成热交换面,以互相留有间隔的状态沿与空气流通方向4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热交换管5被曲折配置,并贯穿各板翅片3,制冷剂在热交换管5的内部流通。
在室外热交换器2中,各板翅片3以其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态配置,构成翅片列。在图1中,翅片列沿流通方向4排列两列,但翅片列的数量可以为一列,也可以为三列以上。热交换管5具有沿与空气流通方向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部位。所述各部位在板翅片3的下端部到上端部的范围内配置,且沿板翅片3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在板翅片3的表面形成有具有滑水性及疏水性的涂膜,板翅片3的表面的滑水性及疏水性变大。板翅片3例如包含平翅片、开缝翅片及蜂窝翅片这些所有板状翅片。
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方配置有用于接收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滴并向外部排出的接水盘6。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为了将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7排出而倾斜。相对于上表面6a倾斜的接水盘6,室外热交换器2基本水平地配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即板翅片3的下端部3a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因此,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冷凝的水滴8从板翅片3的表面上流下,并从板翅片3的下端部3a落到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这样,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没有接触部分,故流下的水滴8不会积存在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部分,由此,可防止水滴形成的霜从板翅片3的下端部3a向上方成长。
采用第一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没有接触部分,故从板翅片3的表面上流下的水滴8不会积存在所述接触部分,由此,可防止水滴形成的霜从板翅片3的下端部3a向上方成长。因此,可减少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霜量。
第一实施例也可进行如下变形。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故由于空气在该间隙流通,从而室外热交换器2的热交换效率有可能会降低。因此,为了减少在所述间隙流通的空气量,也可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设置遮蔽构件。遮蔽构件以不与板翅片3接触的形态设置在板翅片3的外侧。
(第二实施例)下面参照图3~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构成除对室外热交换器2的形状和室外热交换器2及接水盘6的位置关系进行了变更外,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空气流通方向4下游观察室外热交换器2时的状态的后视图。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以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部分接触的形态配置。因此,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由接水盘6支撑。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倾斜,该上表面6a的上部与室外热交换器2接触。在图4中,在左方区域R部分,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接触。
在第二实施例中,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即板翅片3的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部分接触是通过使形成在板翅片3下端部的作为突出部的倾斜部3b的前端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来进行的。即,由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为了将水排出而倾斜,且室外热交换器2大致水平地设置,因此,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部分接触。倾斜部3b沿空气流通方向4倾斜。如图3所示,左侧列的板翅片3的倾斜部3b从外侧向中央朝向下方倾斜,右侧列的板翅片3的倾斜部3b从中央向外侧朝向上方倾斜。倾斜部3b可通过将板翅片3的下端部斜向切去而形成。
在图3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2中,空气流的上游侧即左侧的板翅片3的形状与空气流的下游侧即右侧的板翅片3的形状相同,上游的倾斜部3b与下游的倾斜部3b以倾斜面互相反向的形态配置。
这样,在第二实施例中,板翅片3下端部的倾斜部3b在前端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因此,与使板翅片3的平坦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的情况相比,可减小板翅片3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接触面积。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冷凝的水滴8如图3中箭头A1所示地流下后,或直接落到接水盘6上,或如箭头A2所示地沿倾斜部3b的倾斜面移动并在中途落到接水盘6上,或移动到倾斜部3b的前端而到达接水盘6。因此,积存在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部分的水量减少,由此,接触部分的结冰量也减少。
图5(a)~(c)是表示形成在室外热交换器2上的突出部的其他形状的剖视图。图5(a)所示的突出部是将流通方向4上游侧的板翅片3的倾斜部3c与下游侧的板翅片3的倾斜部3c构成为一个连接着的倾斜部而形成的。即,以上游侧的倾斜部3c的倾斜面与下游侧的倾斜部3c的倾斜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形态形成两个倾斜部3c。在该例子中,下游方向的板翅片3的倾斜部3c的前端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
图5(b)所示的突出部3d在各板翅片3中位于流通方向4的下游侧,形成为矩形形状。这种突出部3d是通过从各板翅片3的下端部将该板翅片3的一部分以矩形形状切除而形成的。采用这种突出部3d时,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部分在流通方向4上的长度变短,故可减小板翅片3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接触面积。
图5(c)所示的突出部3e形成在各板翅片3的下端部,截面呈半圆形形状。
采用第二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的倾斜部3b、3c及突出部3d、3e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故与现有技术那种将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形成为整体平坦、且该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的情况相比,可减小板翅片3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接触面积。由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接触部分产生的冰量减少,可减少从该接触部分向上方成长的霜量。
(2)作为突出部的倾斜部3b、3c可通过将板翅片3的下端部斜向切去来形成,故可容易地形成。
(第三实施例)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构成除对室外热交换器2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外,其他与第二实施例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是表示从空气流通方向4下游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时的状态的后视图。
第三实施例中,在一部分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形成有比剩下的板翅片3S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具体而言,使用上下方向长度不同的两种板翅片3L、3S(统称两种板翅片时使用符号“3”),每隔预定数量的上下方向长度较短的板翅片3S,排列一个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板翅片3L。在图6中,板翅片3S与板翅片3L交替地排列。
这样,在第三实施例中,一部分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所形成的突出部的前端即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的前端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因此,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可实现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部分接触。由此,与使接触区域R内的全部板翅片3与接水盘6接触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面积。因此,积存在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部分的水量减少,由此,附着在该接触部分上的冰13的量也减少。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在相邻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间不存在板翅片3S,故室外热交换器2下端部的空气流通通路变大。由此,通路的通风阻力变小,风速提高,结果是,板翅片3的表面温度上升。因此,冷凝水不易在板翅片3的下部冻结。而且,即使冷凝水在板翅片3的下端部冻结而导致冰13附着在板翅片3上,也由于空气流通通路变大而不会堵塞通路。
采用第三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第三实施例中,在接触区域R内仅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接触。因此,与现有技术那种使接触区域R内的全部板翅片与接水盘6接触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的接触面积。由此,附着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与接水盘6的上表面6a的接触部分上的冰13的量减少,从而可减少从该接触部分向上方成长的霜量。而且,由于突出部使用上下方向长度不同的两种板翅片3L、3S来形成,故可容易地形成。
(2)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在相邻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间不存在板翅片3S,故室外热交换器2下端部的空气流通通路变大,由此,通路的通风阻力变小,风速提高,结果是,板翅片3的表面温度上升。因此,冷凝水不易在板翅片3的下部冻结,可抑制霜的产生,减少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霜量。
(3)第三实施例中,由于室外热交换器2下端部的空气流通通路变大,因此,即使冷凝水在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板翅片3L的下端部冻结而导致冰13附着在板翅片3L上,通路也不会堵塞,可缓和通风阻力的增加。
第三实施例也可进行如下变形。
也可对翅片间距较大的部分、即上下方向长度较长的板翅片3L的突出部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板翅片3L的突出部是指板翅片3L的比上下方向长度较短的板翅片3S向下方突出的部分。例如在板翅片3由铝形成时,亲水处理可通过向板翅片3上涂布聚丙烯酸等亲水处理剂来进行。另外,在对板翅片3进行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和亲水处理时,可以在实施亲水处理后再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也可将顺序颠倒地进行。这样,由于对突出部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故冷凝水在板翅片3的表面上薄薄地扩散。另外,即使在冷凝水冻结时,该冻结形成的冰也是距离板翅片3表面的高度较低的冰、即向相邻板翅片3成长的量小的冰。因此,空气流通通路不会堵塞,可缓和通风阻力的增加。
在第三实施例中,对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接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室外热交换器2与接水盘6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
(第四实施例)下面参照图7~图12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第四实施例的构成除对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构进行了变更外,其他与第二实施例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中的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第四实施例中,室外热交换器2在其下部具有高温部14。在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高温部14使从板翅片3的表面上流下的冷凝的水滴8的温度上升到0度以上。在高温部14,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板翅片3的下部没有设置热交换管5,而是仅由板翅片3形成。这种仅由板翅片3形成的高温部14是通过无管结构、即不在为了使热交换管5贯穿板翅片3而形成在板翅片3上的贯通孔15中插入热交换管5来形成的。
在图7所示的构成例中,在从各板翅片3的下端部起的第一及第二个贯通孔15中没有插入热交换管5。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2中,从板翅片3的下端部到没有插入热交换管5的贯通孔15中的位于最上方的贯通孔15附近的区域W1作为高温部14发挥作用,除区域W1外的剩下的区域W2主要进行热交换。由于在高温部14没有设置热交换管5,故在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与设置有热交换管5的上部区域W2相比,高温部14的温度较高。此时,适当设定没有设置热交换管5的区域W1的大小,至少使板翅片3的下端部的温度在0度以上。
通过如此设置高温部14,当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冷凝的水滴8向下方流下时,下部的高温部14使水滴8的温度达到0度以上。因此,流下的水滴8不会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冻结。
图8是用于说明高温部的另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在图8所示的高温部14a中,对板翅片3的相当于高温部14a的区域W1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这样,由于对高温部14a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故从上方流下而到达高温部14a的水滴8在高温部14a的表面薄薄地扩散,相邻水滴8彼此间汇合后在高温部14a的表面薄薄地扩散,从而形成水的薄膜7。由此,可抑制水滴8在高温部14a的表面成长,从而可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大,使高温部14a的表面温度上升。
图9是表示高温部的又一构成例的后视图。图9所示的高温部14b是通过使板翅片3的下端与位于最下方的热交换管5的距离大于热交换管5的间距(热交换管5沿板翅片3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来仅由板翅片3形成的。在高温部14b,在板翅片3的区域W1没有形成贯通孔。该高温部14b与图7所示的高温部14相同地发挥作用。对于高温部14b,也可与图8所示的高温部14a相同地对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图10是表示高温部的又一构成例的剖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面接触的状态配置有加热器16,由该加热器16对板翅片3的下部进行加热。利用加热器16加热到0度以上的区域W1成为高温部14c。该高温部14c也与图7所示的高温部14相同地发挥作用。不过,由于利用加热器16积极地加热,故图10的高温部14c的温度可比其他高温部14、14a、14b的温度高。对于高温部14c,也可与图8所示的高温部14a相同地对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图11是表示高温部的又一构成例中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图12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室外热交换器2区分为上侧热交换部2a和下侧热交换部2b,上侧热交换部2a和下侧热交换部2b通过膨胀阀9连接。并且,以下侧热交换部2b、膨胀阀9、上侧热交换部2a的顺序供给制冷剂,从而下侧热交换部2b作为冷凝器动作,上侧热交换部2a作为蒸发器动作。图11所示的高温部14d由作为冷凝器动作的下侧热交换部2b构成。
在图11所示的空调装置1中,压缩机12、四通切换阀11、室内热交换器10、下侧热交换部2b、膨胀阀9及上侧热交换部2a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回路。在空调装置1进行取暖运转时,四通切换阀11如图11中实线所示地进行设定。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以四通切换阀11、室内热交换器10、下侧热交换部2b、膨胀阀9、上侧热交换部2a及四通切换阀11的顺序循环而被吸入压缩机12中。通过这种制冷剂的循环,室内热交换器10及下侧热交换部2b作为冷凝器动作,上侧热交换部2a作为蒸发器动作。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中,气态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室内空气因制冷剂的放热而被加热。另外,由于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下侧热交换部2b中制冷剂也放热,故下侧热交换部2b作为高温部14d发挥作用。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上侧热交换部2a中,液态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气态制冷剂,由此,制冷剂从室外空气吸热。
另一方面,在空调装置1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11如图11中虚线所示地进行设定。在该状态下,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以四通切换阀11、上侧热交换部2a、膨胀阀9、下侧热交换部2b、室内热交换器10及四通切换阀11的顺序循环而被吸入压缩机12中。通过这种制冷剂的循环,上侧热交换部2a作为冷凝器动作,下侧热交换部2b及室内热交换器10作为蒸发器动作。在作为冷凝器动作的上侧热交换部2a中,气态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成为液态制冷剂,由此,制冷剂对室外空气放热。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室内热交换器10中,液态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气态制冷剂,由此,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吸热而冷却。在作为蒸发器动作的下侧热交换部2b中,由于液态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气态制冷剂,故室外空气被冷却。这样,虽然在下侧热交换部2b中进行无用的热交换,但空调装置1仍可进行制冷运转。
该高温部14d与图7所示的高温部14相同地发挥作用。对于该高温部14d、即下侧热交换部2b,也可与图8所示的高温部14a相同地对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采用第四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第四实施例中,当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冷凝的水滴8向下方流下时,高温部14、14a、14b、14c、14d将水滴8加热到0度以上,因此,水滴8不会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冻结。由此,可防止霜从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端部向上方成长,可减少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霜量。
(2)仅由板翅片3形成的高温部14、14b可通过无管结构、或变更板翅片3的下端与位于最下方的热交换管5的距离来容易地形成。
(3)在表面进行了亲水处理的高温部14a中,可抑制水滴8在高温部14a的表面成长,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大,因此,可使高温部14a的表面温度上升。由此,可进一步促进水滴8在高温部14a处的温度上升。
(4)通过加热器16对室外热交换器2的下部进行加热来形成的高温部14c仅在室外热交换器2上设置加热器16即可实现,因此,容易实施。而且,与仅由板翅片3形成的高温部14、14a、14b相比,高温部14c的温度可设定得较高,因此,可迅速地将水滴加热到0度以上。
(5)对于由上下区分室外热交换器2得到的下侧热交换部2b构成的高温部14d,与仅由板翅片3形成的高温部14、14a、14b相比,高温部14d的温度可设定得较高,因此,可迅速地将水滴加热到0度以上。
第四实施例也可进行如下变形。
虽然高温部14通过无管结构而仅由板翅片3形成,但也可在热交换管5穿过板翅片3的应成为高温部的部位的状态下,通过使制冷剂不通过该热交换管5来形成高温部。此时,由于热交换管5贯穿板翅片3,故可提高室外热交换器2的结构强度。
(第五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3及图14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第五实施例的构成除对接水盘6的构成进行了变更外,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五实施例中,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通过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形成具有滑水性及疏水性的涂膜来进行。因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不会积存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可在该上表面6a上顺利地流动。
在图13所示的接水盘6中,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排水口17,上表面6a从接水盘6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向中央部的排水口17倾斜。由于在中央部形成有排水口17,故与在接水盘6的长度方向端部形成排水口的情况相比,从倾斜的上表面6a的最上部到排水口17的距离变短,可顺利地排水。通过对该上表面6a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可更加迅速地进行排水。
另外,图14所示的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以越向空气流通方向4的下游侧越低的形态从上游向下游倾斜。由于上表面6a沿流通方向4倾斜,故与上表面6a沿与流通方向4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情况相比,从倾斜的上表面6a的最上部到最下部的距离变短,可顺利地排水。通过对该上表面6a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可更加迅速地进行排水。
采用第五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由于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故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不会积存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而是顺利地流动,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排水。另外,由于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且可缩短从上表面6a的最上部到最下部的距离,故可更加迅速地进行排水。
(第六实施例)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第六实施例的构成除对接水盘6的构成进行了变更外,其他与第五实施例的构成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五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第六实施例中,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亲水处理。例如在接水盘6由铝形成时,亲水处理可通过向上表面6a上涂布聚丙烯酸等亲水处理剂来进行。因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可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顺利地流动。
采用第六实施例可得到下述效果。
(1)由于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亲水处理,故从室外热交换器2流下的水可在接水盘6的上表面6a上顺利地流动,因此可迅速地进行排水。另外,由于对接水盘6的上表面6a实施亲水处理,且可缩短从上表面6a的最上部到最下部的距离,故可更加迅速地进行排水。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以作为制冷装置中的一种的热泵方式空调装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例如也可应用在冰箱或冰柜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
2.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热交换器配置成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部分接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的部分接触是通过使所述突出部的前端与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接触来实现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具有形成所述热交换面的多个翅片和内部供所述载热体流通的热交换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所述突出部是设置在所述各翅片的下端部、且相对于所述空气的流通方向倾斜的倾斜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具有形成所述热交换面的多个翅片和内部供所述载热体流通的热交换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多个翅片中的一部分翅片的下端部,且比剩下的翅片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突出部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6.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设有高温部,在所述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时,该高温部使在所述热交换面上冷凝而流下的水滴的温度上升到0度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具有形成所述热交换面的多个翅片和内部供所述载热体流通的热交换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所述高温部仅由所述翅片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具有加热器,该加热器以与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面接触的状态配置,利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进行加热来形成所述高温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区分为上侧热交换部和下侧热交换部,且具有膨胀阀,所述上侧热交换部和所述下侧热交换部通过所述膨胀阀连接,以所述下侧热交换部、所述膨胀阀及所述上侧热交换部的顺序供给载热体,从而所述下侧热交换部作为冷凝器动作,所述上侧热交换部作为蒸发器动作,所述高温部由作为冷凝器动作的所述下侧热交换部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高温部的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1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该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具有形成所述热交换面的多个翅片和内部供所述载热体流通的热交换管的交叉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在所述多个翅片中的一部分翅片的下端部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比剩下的翅片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热交换器的下部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13.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实施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
14.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具有热交换面、且在该热交换面上流通的空气与内部流通的载热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接水盘的上表面实施亲水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面具有滑水性及疏水性。
全文摘要
空调装置包括具有表面实施了滑水性及疏水性处理的板翅片的室外热交换器、以及配置在该室外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端部与接水盘的上表面之间的整个范围内设置有间隙。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动作时冷凝的水滴从板翅片的下端部落到接水盘上。由于板翅片与接水盘不接触,故在接触部分不会附着有冰,可防止霜从附着在接触部分上的冰开始成长。
文档编号F25B47/02GK1989388SQ20058002434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镰田俊光, 吉冈俊, 中田春男, 小林真一郎, 木户照雄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