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127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藏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涉及一种提高在冷冻循环中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情况下的安全 性,并同时提高冷却效率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地球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而要求冷藏库发展节能化, 并且提高其使用性和收纳性。
就现有技术的这种冷藏库而言,以不增大外形尺寸但能够增大可 有效利用的库内容积为目的,例如采用以下结构,即,如日本实用新 型申请实开昭60 — 15637号公报所示,在由冷藏库的顶板和绝热壁的 上壁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冷凝器(condenser),同时,在与该空间连 通并且由顶板、绝热壁的后方上部外面以及背板所形成的空间内配置 有压縮机。
图14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截面图,图15是图14所示冷藏库的 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冷藏库主体301包括具有调理台以 及作业台等功能的顶板302。在由该顶板302和绝热壁303的上壁304 所形成的空间中,配置有冷凝器305。此外,在与该空间连通并且由顶 板302、绝热壁303的后方上部外面306以及背板307所形成空间内配 置有压縮机308。上述两个空间合称为机械室309。
在机械室309的前端(即门310的上方),设置有冷却冷凝器305 和压縮机308用的空气的吸气口 311。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机械室 309中的压縮机308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该空气排出至大气中的排气 口 312。在机械室309内,由冷凝器305和压縮机308所加热的空气变 轻,从而产生从吸气口 311流向排气口 312的气流。利用该气流使冷 凝器 和压縮机308自然冷却。其中,也可以在机械室309适当的位置上安装冷却风扇,进行强制冷却。
此外,为了得到上升气流,可以在压縮机308的上方部分使机械 室309突出,并在该突出部的上表面开设排气口 312。
在该结构中,将机械室配置在冷藏库库内不能被有效利用的部分 中。因此,可以不增大冷藏库的外形尺寸,确保作为冷藏和冷冻空间 而能够有效使用的库内容积。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在使用比空气重的可燃性制冷 剂作为制冷剂时,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压縮板运转时, 一旦可燃性 制冷剂从处于比大气压高的高压状态的压縮机或者冷凝器泄漏,则因 为将排气口开设于压縮机和冷凝器的上方,所以,由于与空气的比重 差的原因,泄漏的可燃性制冷剂并不在大气中扩散,而是滞留在机械 室内的下部。
此外,在将物品等放置在冷藏库顶面上的情况下,由于排气口被 堵塞,所以泄漏的可燃性制冷剂并不扩散而是滞留,同时,由于机械 室内的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使得压縮机和冷凝器的冷却受到妨碍,存 在消耗电量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冷藏库具有下述结构。该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设 置在冷藏库主体内,具有压縮机和冷凝器和减压器和蒸发器,构成连 续制冷剂流路的冷冻循环;以及设置在冷藏库主体上部的机械室。在 冷冻循环中密封装入有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性制冷剂。冷藏库主体具 有第一顶面部以及设置在比该第一顶面部低的位置处的第二顶面部, 机械室以第二顶面部为底面,具有包围该机械室的侧壁和背壁,在该 侧壁或者背壁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连通机械室的内部和外部的开口, 同时,在该机械室的内部配置有压缩机。
利用这种结构,假设在压縮机运转时,即使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 性制冷剂从压縮机或者冷凝器泄漏,由于在包围机械室的侧壁以及背 壁上设置有开口,所以,能够使泄漏到机械室内的制冷剂不滞留,而 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
此外,本发明的冷藏库也可以是下述结构。该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内,具有压縮机和冷凝器和减压器和蒸发 器,构成连续制冷剂流路的冷冻循环;以及设置在冷藏库主体上部的 机械室。在冷冻循环中密封装入有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性制冷剂。 机械室包括冷藏库主体的第一顶面部,和以呈台阶状设置在比第一 顶面部低的位置处的第二顶面部作为底面,包围该机械室的侧壁和背 壁;同时,在侧壁或者背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在位于第一顶面部的下 方位置处设置有连通机械室内部和外部的开口;并且冷凝器被配置在 第一顶面部上,压縮机被配置在第二顶面部上。
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 的情况下,假设当压縮机运转时,可燃性制冷剂从压縮机或者冷凝器 泄漏,由于在形成为台阶状的机械室的侧壁或者背壁的至少一个上, 子冷藏库主体的第一顶面部的下方开设开口,所以,因与空气的比重 差而流入机械室内的下方的制冷剂不会滞留,而能够快速地向大气中 放出扩散。
如上所述,就本发明的冷藏库而言,因为在冷藏库主体的上部设 置机械室,所以能够增大冷藏库的内容积。此外,假设在压縮机运转 时,可燃性制冷剂从比大气压高的压縮机或者冷凝器泄漏,则由于不 会使制冷剂滞留在机械室内,所以能够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因 此,能够提高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时的安全性。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本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机械室盖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的简要平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冷藏库的上部的简要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冷藏库的上部的简要背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冷藏库的简要顶面图。
图14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截面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100—冷藏库主体,
5 —冷凝器,
6、 114一压縮机,
9、 112 —机械室,
13、 104 —冷藏室,
14一冷冻室,
15、 110 —第一顶面部,
16 —冷藏库主体的背面,
17、 lll一第二顶面部(机械室的底面),
18、 124—机械室盖, 19一冷冻循环,
20 —减压器(毛细管),
21 —吸入管路,
22 —蒸发器,
23 —机械室盖的上面部(机械室的上壁), 24—机械室盖的背面部(机械室的背壁), 25 —机械室盖的前面部(机械室的前壁), 26—机械室盖的侧面部(机械室的侧壁), 27、 125 —开口部, 28—电气安装部,
29、 115—机械室风扇,
30—分隔板,
31 —倾斜部,
32—背面间隙部,
33 —冷藏库主体的侧面,34—背面倾斜部, 35 —顶面倾斜部,
36— 除霜水蒸发皿,
37— 冷凝器冷却风扇, 38、 130—控制基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图2是图1所 示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包含冷藏库主体l;
设置在冷藏库主体l内,具有压縮机8、冷凝器5、减压器20和蒸发 器22,构成连续的制冷剂流路的冷冻循环19;以及设置在冷藏库主体 1的上部的机械室9。在冷冻循环19中封入有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性 制冷剂。冷藏库主体1具有第一顶面部15和设置在比第一顶面部15 低的位置处的第二顶面部17。就机械室9而言,其以第二顶面部17 为底面,具有包围机械室9的侧壁26和背壁24,在侧壁26或者背壁 2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连通机械室9的内部和外部的开口部27,并 且,在机械室9的内部配置有压縮机8。
而且,作为较高温度区间的冷藏室13被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上 方,作为较低温度区间的冷冻室14被配置在该冷藏库主体1的下方。 冷藏室13和冷冻室14利用聚氨酯那样的绝热材料与周围绝热。此外, 食品等收纳物的出入是通过绝热门(图中没有示出)来进行的。
对于冷藏室13来说,其为了冷藏保存而通常被设定为1 5°C,但 是,为了提高保鲜性,有时也被设定为稍低的温度(例如一3'C 0'C), 使用者可以根据收纳物自由地切换上述温度设定。此外,为了酒或者 蔬菜等的保鲜,有时也被设定为l(TC左右的稍高温度。
另一方面,对于冷冻室14来说,其为了冷冻保存而通常被设定为 一22^^ — 18°C,为了提高保鲜性,有时也被设定为更低的温度(例如—30。C^"25°C)。
进一步更详细地对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冷藏 库主体1的上面构成机械室9,该机械室9的底面,通过第一顶面部 15和在冷藏库主体的背面16侧设置在比第一顶面部15低的位置处的 第二顶面部17而构成台阶状。冷凝器5被配置在第一顶面部15的上 部的空间中。压縮机8被配置在第二顶面部17的上部的空间中。覆盖 冷凝器5和压縮机8的由树脂制成的机械室盖18,利用小螺钉等而被 固定在冷藏库主体1上。这样,覆盖机械室9的区间通过由第一顶面 部15、第二顶面部17和机械室盖18覆盖而构成。
其中,在使用三通阀或者切换阀的冷冻循环19的情况下,有时将 这些功能零件配置在机械室9内。
机械室盖18由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机 械室盖的前面部25和机械室盖的侧面部26构成。机械室盖的背面部 24在位于冷凝器5的下方处设置有开口部27。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 将开口部27开设在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但是,也可以将其设置在机 械室盖的侧面部26。此外,也可以在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和侧面部 26的双方上同时设置开口部27。
换句话描述上述内容,机械室9由上壁23所覆盖,通过背壁24、 前壁25和侧壁26而被包围。在机械室9的背壁24上,在位于冷凝器 5的下方处设置有开口部27。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将开口部27设置 在机械室9的背壁24上,但是,也可以将其设置在机械室9的侧壁26 上。此外,也可以在机械室9的背壁24和侧壁26的双方上同时设置 开口部27。
此外,构成冷冻循环19的减压器20的毛细管也可以是通过脉冲 电机驱动,能够自由控制制冷剂流量的电子膨胀阀。
以下,对上述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动作和作用进行 说明。
利用压缩机8的动作而输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5中与 冷藏库主体1的上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放热,同时,冷凝液化, 到达作为减压器20的毛细管。然后,在毛细管20中与吸入管路21进 行热交换,并同时被减压而到达蒸发器22。通过冷却用风扇(图中没有示出)的动作,利用蒸发器22内的制 冷剂的蒸发作用,温度较低的冷气流入冷藏室13和冷冻室14中,分 别对该两个室进行冷却。在蒸发器22内,与冷藏室13和冷冻室14内 的空气进行完热交换的制冷剂,然后通过吸入管路21而被吸入压縮机 8中。
从地球环境安全的观点出发,作为上述冷冻循环19的制冷剂,可 以使用作为地球温暖化系数小的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垸(isobutane)。 该异丁烷与空气相比,在常温和大气压下,比重约为空气的两倍(在 绝对温度30(T下,其比重为2.04)。
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假设在可燃性制冷剂从压縮机8运转 时为高压状态的压缩机8或者冷凝器5泄漏的情况下,由于在冷凝器5 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27,所以,利用与空气的比重差,使得流入机械 室9内的下方的制冷剂不会滞留,而能够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 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此外,在冷冻循环19内,通过将作为高压机器的压缩机8和冷凝 器5配置在冷藏库的上部,使得即使在可燃性制冷剂从压縮机8和冷 凝器5中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与空气的比重差,使制冷剂在向 厨房等地面方面移动的过程中扩散。因此,与将压缩机8和冷凝器5 配置在冷藏库底面上的冷藏库相比,可以提高其安全性。
其中,在将压缩机8和冷凝器5配置在同一平面的情况下,在机 械室盖18中,当在位于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下方处设置有开口部27 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收纳有能够成为可燃性制冷剂着火源的压缩机8的电气 接点、即将驱动电压供给至压縮机8的接点部(图中没有示)的电气 安装部28的下方,设置有开口部27。在这种结构中,利用与空气的比 重差,使流入机械室9内的下方的制冷剂并不滞留在电气安装部28附 近,而是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其中,在冷冻循环19使用三通阀或者切换阀,并将这些功能零件 配置在机械室9内的情况下,在位于与连接各功能零件和控制基板的 配线相连接的接头部(图中没有示出)的下方处设置开口部27,而能 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此外,若在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机械室 盖的前面部25、和机械室盖侧面部26上设置适当的开口部,则可以增 加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风量。其结果,通过提高压縮机8的冷 却效率,能够使压縮机8的性能系数(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得到提高,同时,通过提高冷凝器5的冷却效率,而能够使冷凝器5 的放热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能够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
压縮机8具有与冷凝器5连接的管路、即连接制冷剂的输出管路 和吸入管路用的管路熔接接合部。这样,在机械室9的内部利用熔接 等接合有与压縮机8连接的输出管路和吸入管路的情况下,从压縮机8 产生的振动能够使刚性弱的熔接接合部破损。
因此,特别应该在压力比大气压高的制冷剂流动的输出管路的熔 接部的下方设置开口部27。这样,假设制冷剂从熔接部泄漏,制冷剂 也不会滞留,而是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此外,通过在机械室9内配置冷却压縮机8以及冷凝器5的机械 室风扇29,强制空冷压縮机8和冷凝器5,能够在可燃性制冷剂泄漏 时将泄漏的可燃性制冷剂瞬间从开口部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从而, 能够显著地提高安全性。而且,通过提高压缩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 效率,还能够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
而且,通过在位于配置机械室风扇29的电气接点的下方处设置开 口部27,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其中,若设置用于隔开机械室风扇29的风路的下游侧空间和冷凝 器5的侧面空间的分隔板30,则能够防止所谓空气在机械室风扇29 的风路的最短路径上流动的空气捷径(short-cut)。其结果,能够进一 步高效率地对压縮机8和冷凝器5进行冷却,并能够进一步降低消耗 电量。若将分隔板30与机械室盖18作成一体,则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发生空气捷径。
此外,也可以使机械室盖的前面部25形成为可装卸的独立零件。 然后,在该零件上设置具有过滤器功能的吸入口。这样,还可以同时 清扫附着在机械室盖的前面部25上的尘埃等。其结果,由于能够防止 因尘埃等附着在冷凝器5上而导致机械室9内的风路阻力增大,所以, 即使在可燃性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在放出扩散时的较大风量。而且,即便是在尘埃多的环境下使用冷藏库,也能够使冷凝器5
的放热能力的降低保持在最下限,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电量的增大。
此外,通过将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作成可装卸的独立零件,由两 个零件构成机械室盖18,使得在进行压縮机8等的维修修理时,因为 可以只取出作为较小零件的机械室盖背面部24来进行维修,所以,可 以提高作业性。此外,通过分成两个零件,使得当将机械室盖18供给 至冷藏库主体1的制造线时,能够提高搬送机械室盖18的容器等的收 纳效率。
其中,作为可燃性制冷剂,可以使用异丁垸,此外,也可以使用 比重比空气重的其他可燃性制冷剂(例如丙烷,比重为1.8等)。 (实施方式2)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机械室盖的立体图。在图3 中,与实施方式l相同的结构用相同符号表示。
本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如下所述。在图3中,在跨 接于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和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的部分上设置有倾 斜部31,在倾斜部31上设置有开口部27。其中,也可以将倾斜部设 置在跨接于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和机械室盖的侧面部26的部分上。 此外,也可以将倾斜部设置在跨接于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和机械室盖 的背面部24的部分以及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和机械室盖的侧面部26 的部分两者上。然后,在这些倾斜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开口部。
换句话对上述内容进行描述,在跨接于覆盖机械室的上壁23和侧 壁26的部分或者跨接于覆盖机械室的上壁23和背壁24的部分的至少 一个上设置有倾斜部,在该倾斜部上设置开口部。
在这种结构中,在将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按压设置在厨房等墙 壁上的情况下,或者将物品等放置在机械室盖的上面部23上的情况下, 其不会堵塞倾斜部31的开口部27。结果,例如,即使可燃性制冷剂泄 漏,也能够使泄漏的制冷剂快速地从开口部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从 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此外,在上述冷藏库的使用条件下,由于能够将机械室9内的空 气流动妨碍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不会使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 却效率显著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冷藏库的消费电量的增大。其中,当在压縮机8的上方设置倾斜部31的开口部27时,在可 燃性制冷剂从压縮机8泄漏的情况下,利用机械室风扇29的作用,能 够使其快速地从倾斜部31的开口部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而且,利 用机械室风扇29,能够快速地取出高热的压縮机8的热量,除了使周 围的热空气成为向上方流动的自然对流以外,通过机械室风扇29的强 制空冷,还能够提高压縮机8的冷却效率,从而大幅度降低冷藏库的 消耗电量。
(实施方式3)
图4和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其中, 对于与实施方式l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在图4中,将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从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向 冷藏库主体1的前面侧偏移配置。即,在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的后 部上设置有背面间隙部32。在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上设置有开口部 27。
换句话对上述内容进行描述,机械室9的背壁24的表面,被配置 在比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更靠近冷藏库主体1的前面侧,在机械室 的背壁24上设置开口部。
采用这种结构,在将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按压设置在厨房等的 墙壁上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堵塞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的开口部27,使 得即使可燃性制冷剂泄漏,也能够快速地将该泄漏的制冷剂从开口部 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此外,在上述冷藏库 的使用条件下,由于不会妨碍机械室9内的空气流动,所以不会降低 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效率,从而,能够抑制冷藏库消耗电量的 增大。
此外,如图5所示,使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相对于冷藏库1的背 面16倾斜。换句话说,使机械室9的背壁24相对于冷藏库主体1的 背面16倾斜。采用这个结构,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外,还 因为扩大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 (即机械室9的背壁24)的面积,使得 能够增大开口部27的开口面积。
这样,即使可燃性制冷剂泄漏,也能够使泄漏的制冷剂快速地从 开口部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此外,通过扩大开口部27的开口面积而使机械室9内的冷却风量增大,因此, 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效率,从而降低冷藏库的 消耗电量。
其中,通过配合压縮机8的形状来决定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的倾 斜角度,能够较大限度地使压缩机8从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侧偏移 设置,从而,能够增大最上部的贮藏室的内部容积。 (实施方式4)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冷藏库的简要平面图,其是从冷藏 库的上方观察的视图。其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 号表示。
使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的冷藏库主体1的侧面33附近,相对冷 藏库主体l的侧面33侧倾斜,设置背面倾斜部34。换句话说,机械室 9的侧壁26和背壁24的夹角呈倒角形状。在该角(即背面倾斜部34) 上作出开口部27。
利用这种结构,在将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按压设置在厨房等墙 壁上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堵塞背面倾斜部34的开口部27,所以,即使 可燃性制冷剂泄漏,也能够使泄漏的制冷剂快速地从开口部27向大气 中排出扩散,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
此外,在上述冷藏库的使用条件下,由于可以将机械室9内的空 气流动的妨碍抑制在最小限度,因此,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效 率不会显著降低,可以抑制冷藏库消费电量的增大。此外,由于设置 在背面倾斜部34上的开口部27相对于冷藏库的上方不开口,因此, 即使从上面产生垃圾尘埃等落下物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异物附着在 压缩机8的电气安装部28附近,从而能够避免短路等故障。
其中,与机械室盖18相同,若使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的冷藏 库主体1的侧面33附近部分向冷藏库主体1的侧面33倾斜,则即使 在将冷藏库主体1的背面16按压设置在厨房等墙壁上的情况下,由于 在冷藏库主体的背面16侧上形成有成为风路的间隙,所以,能够使放 出的制冷剂进一步从背面倾斜部34的开口部27快速地扩散。 (实施方式5)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其中,对与实施方式l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使第一顶面部15的后方部向第二顶面部17侧倾斜,通过设置顶 面倾斜部35,能够大幅度减小机械室9内的风路的阻力。这样,即使 在可燃性制冷剂从冷凝器5中泄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泄漏的制冷剂 快速地从机械室盖18的开口部27向大气中放出扩散,从而能够提高 安全性。此外,由于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风量增大,所以,通 过提高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效率,而能够减少冷藏库的消耗电 量。其中,当使第一顶面部15的全体向第二顶面部17侧倾斜时,能 够进一步降低机械室9的风路的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实施方式6)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中,对 与实施方式l相同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在图8中,在机械室盖的背面部24上设置有切口,形成具有该切 口部分的开口部27。这样,由于在与第二顶面部(机械室的底面)17 的高度相同平面上设置开口部27,使得在可燃性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 不会使泄漏的制冷剂滞留在机械室内,能够使其放出开放。此外,能 够容易地将堆积在第二顶面部17上的尘埃放出至库外,可以防止因尘 埃堆积而造成机械室的温度上升,不会使压縮机8和冷凝器5的冷却 效率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冷藏库的消耗电量。. (实施方式7)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其中,对与 实施方式l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在图9中,通过在冷藏库主体1的下面配置冷凝器5,在第二顶面 部17上配置压縮机8,而能够使制冷剂泄漏可能性较高的高压管路分 散配置,从而,能够减少高压管路附近的电气安装零件的个数,能够 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此外,对于设置在冷藏库主体1的底部的冷凝器5来说,由于其 下方或者周边在风路开口部等处开放,使得一旦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 下,能够使其快速扩散,不会达到可燃浓度。
此外,由于在冷藏库主体1的底部配置有除霜水蒸发皿36和冷凝 器冷却风扇37,从风扇的风流动的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冷凝器5、除霜水蒸发皿36、以及冷却风扇37,所以,能够与冷凝器5进行热交 换,利用温度上升的空气促进除霜水的蒸发。
此外,使覆盖压缩机8的机械室盖18突出至比第一顶面部15还 高的位置,在机械室盖18的前面部设置吸入开口部27a,同时,在机 械室盖18的背面下方部设置开口部27。利用这种结构,与在机械室盖 18的顶面部上设置开口部的情况相比,尘埃难以堆积,此外,在将物 品放置在上部的情况下,不会堵塞开口部,能够确保不阻碍机械室9 的空气对流的风路。
这样, 一旦在制冷剂泄漏时,由于机械室9中的吸入开口部27a 和排出开口部27由机械室盖18所确保,使得尘埃或者异物难以堵塞, 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此外,还能够防止压縮机8或者机械 室9的过热。
(实施方式8)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冷藏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其中,
对与实施方式l相同结构,使用相同符号表示。
在图10中,具有控制冷藏库动作的控制基板38,将该控制基板 38配置在第一顶面部15上。这样,由于不需要在冷藏库的背面等设置 用于配置控制基板的专用空间,所以,能够扩大库内的容积或者扩大 风路。此外,即使制冷剂泄漏并从开口部放出时,由于控制基板不在 机械室的下方,所以能够提高安全性。而且,当配置机械室风扇29时, 可以利用压缩机8的冷却用空气来冷却控制基板38,从而,可以防止 控制基板过热。
此外,在控制基板38的密封面的下方设置有制冷剂管路的熔接部 (图中没有示出),进一步在下方设置开口部27,这样,假如制冷剂从 熔接部泄漏,可以从下方的机械室盖18的开口部27向外部流出,因 此,可以提高安全性。 (实施方式9)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冷藏库的上部的简要截面图。图12 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上部简要背面图。图13是同一实施方式9的 冷藏库的简要顶面图。其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 的符号表示。在图11 图13中,冷藏库主体100具有绝热壁,该绝热壁是通过 向由使ABS树月旨(丙烯腈(acrylonitrile)和丁二烯(butadiene)与苯 乙烯(styrene)的共聚体)等树脂真空成型的内箱101和由使用预先 涂层的钢板等金属材料的外箱102构成的空间中注入发泡充填的绝热 体103而构成。绝热体103例如使用硬质的聚氨酯泡沫体(polyurethane foam)或者苯酚泡沫体或者苯乙烯泡沫体等。作为发泡材料,使用碳 氢化合物(hydrocarbon)系的环戊烷(cyclopentane),这从防止变暖的 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冷藏库主体100被分隔为多个绝热区间,形成上部为旋转门式, 下部为拉出式(图中没有示出)的结构。在最上部设置有冷藏室104, 在其下方配置有拉出式的制冰室、切换室、蔬菜室以及冷冻室(图中 没有示出)。绝热门通过密封垫片(gasket) 105而分别设置在各绝热区 间上。在最上部配置有冷藏室旋转门106,其可利用设置在冷藏库主体 100的外轮廓顶面上的铰链107而自由转动,在其下方配置有各个拉出 门。
在冷藏室旋转门106上,设置有门套(doorpocket) 108作为收纳 空间。在冷藏室的库内设置有多个收纳架109。此外,冷藏库主体100 的顶面由第一顶面部110和使顶面后方凹陷的第二顶面部111构成。 第二顶面部111的上方空间构成机械室112。
冷冻循环是这样构成的,即,呈环状地连接由弹性部件113弹性 支承在机械室112内的压縮机114、设置在压縮机114附近的盒式机械 室风扇115、冷凝器(图中没有示出)、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图中没 示出)、除去水分的干燥器(图中没有示出)、在附近配置有冷却风扇 并设置在库内的蒸发器(图中没有示出)、以及吸入管路116,并将作 为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垸和作为冷冻机油的矿油等封入在其内部。
在机械室112,为了向库内突出为最小限度,将压缩机114的长直 径配置在左右方向,将连接管路配置在左右方向。此外,将由盖覆盖 的电气终端配置在左右方向,从而,能够使机械室112的前后方向最 短。
此外,压縮机114的中央从机械室112的中央向左右方向偏移配 置,在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广阔空间部内配置有机械室风扇115。第二顶面部111以压縮机114的装载部为底,左右成为隆起的形状,在库内 侧具有凹部,形成在库内没有台阶差的节省空间的冷气风路119。此外, 机械室风扇115被安装在第二顶面部111的隆起的台阶部120上,将 电气零件配置在机械室112的上方,在作为机械室风扇115的电气接 点的电器安装部的下方设置有空间。
此外,在使压縮机114偏离的方向的侧壁上,在防振支承的侧壁 上方设置有冷冻循环的流路控制用的电动阀121。此外,电动阀121 是在阀主体122的上方配置电机或者螺线管(solenoid)等电动元件123 的结构,在机械室112的上方配置有具有电动阀121的电气接点的电 气零件,在电气零件的下方设置有空间。
为了将机械室风扇115以及电动阀121配置在机械室上方,提高 服务性,而设置有机械室盖124,可以用小止动螺钉等开放机械室112 的上方和背面。这样,由机械室盖124形成机械室112的上壁以及背 壁。该机械室盖124既可以是顶面盖124a和背面盖124b两个零件的 结构,也可以是一个零件。
此外,由于设置在机械室盖124上的开口部125或者与第二顶面 部111之间的机械盖124的切口部等空气连通部,至少有一处设置在 机械室112的下方,所以,能够使在制冷剂泄漏时因为与空气的比重 差而滞留在下方的制冷剂气体快速地向大气扩散,从而能够防止达到 可燃浓度。
此外,所谓机械室112的下方是指与制冷剂气体泄漏的频度较高 的管路熔接接合部相比至少位于下方。该管路熔接接合部是用于连接 与冷凝器连接的管路的压縮机114的一部分。
此外,由于在作为电气零件的机械室风扇115的电气安装部的下 方设置开口部12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而且,由于在电动 阀121的电气安装部的下方设置开口部125,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 性。再者,由于在压縮机114的电气终端的下方设置开口部125,所以 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这样,开口部125被设置在位于收纳在机械 室112内部的各种机器的电气接点下方的场所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5至少被设置在机械室盖124的背面 侧的下部。然而,在机械室112的侧壁上没有由冷藏库主体100的绝热壁等形成的区间,例如,通过将机械室盖124延长而使其迂回至侧 壁来分隔机械室112的情况下,开口部125的位置没有必要一定被限 制于机械室的背壁上,即使设置在迂回至机械室124的侧壁的侧面部 上也可以。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在压縮机114被配置在冷藏库主体100的 下方的情况下,由于绝热壁位于上方,下方的密闭性较低,对于制冷 剂泄漏,比空气重的制冷剂很容易从切口部或者小螺钉孔或者夹具配 合孔等扩散。若在顶面的凹部内构成机械室,则由于下方为绝热壁, 使得密闭性高,存在当制冷剂泄漏时,制冷剂容易滞留在机械室底部 的问题。本发明对于在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冷冻循环中,将压縮机114 配置在上方的情况下的防爆安全性非常有效。
此外,为了更有效地从开口部125向大气扩散,也可以在机械室 112的上部设置其他开口部,作为吸入开口部126。例如,当将至少一 个吸入开口部126设置在第一顶面部110的上方,将至少一个开口部 125设置在第一顶面部110的下方时,能够促进上下方向的空气流动。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吸入开口部126兼作用于在机械室 风扇115动作时吸入外来气体的吸入口,因此,设置在机械室风扇115 的空气吸入侧。具体地说,机械室盖124的顶面部(即顶面盖124a) 在距离第一顶面部110大约10 50mm高的位置处形成为箱形,在第 一顶面部IIO和顶面盖124a之间形成有多个槽形的吸入开口部126。 这样,在机械室风扇115的吸入侧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至少一个上 设置有槽,构成吸入开口部126。由于不向天井开口,所以,在装载物 品时不会堵塞开口,尘埃不能堆积重叠,能够得到尘埃难以堵塞的效 果。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开口部126作为用于在机械室风扇 115动作时吸入外来气体的吸入口,在机械室115的前面侧上部设置有 开口。但是,用于吸入外来气体的吸入口只要位于利用机械室风扇115 进行强制对流的风路的上游侧即可,例如,也可以夹住机械室风扇115 在左右侧形成作为吸入口的吸入开口部和作为排气口的开口部125。此 时,为了使机械室112为最小限制容积,将压縮机114的顶面设定在 比第一顶面部IIO高的位置处。此外,机械室112的前面绝热壁127形成为用于配置压縮机114 长度的必要长度,使其左右缩短倾斜。这样,库内空间可被库内冷气 风路119所利用,可减少无效容积。因此,机械室112的中央部具有 用于在上下前后配置压縮机114的必要限度的长度,左右在上下前后 縮短,空间体积在中央部为最大。此外,向着中央部从左右向下倾斜, 所以,无意中泄漏的可燃性制冷剂由于比重比空气大,而集中滞留在 中央。此时,由于可以从设置在中央部下方的开口部125排出,所以 可燃性制冷剂达不到可燃浓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其中,控制基板130被设置在机械室112的下方的背面绝热体135 上,被收纳于由凹部构成的基板收纳部131中,由基板盖132密闭密 封。在基板收纳部131和机械室112之间,离开库内侧在绝热体103 上设置凹部,将库内灯133放入该凹部中。这样,不会增大机械室112 下方的突出的台阶差。此外,由于压縮机114前后方向配置为最小, 所以,可以不增加而减小因机械室112的库内侧突出所造成的无效容 积。
其中,也可以将控制基板130配置在第一顶面110的上部。这样, 由于将电气零件设置在成为从机械室112的泄漏制冷剂扩散路径的开 口部125的上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产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冷藏库,因为能够使泄漏情况下的制冷剂不滞留在机械 室内而是快速地向大气中放出扩散,因此,能够提高使用可燃性制冷 剂情况下的安全性,不仅作为家庭用冷藏库有用,而且作为业务用冷 藏库、具有其他冷却机器的贮藏库的机械室结构也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所述冷藏库主体内,依次具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具有连续的制冷剂流路的冷冻循环;和设置在所述冷藏库主体上部的机械室;在所述冷冻循环内封入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性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并且,所述冷藏库主体的顶面具有第一顶面部和设置在比该第一顶面部低的位置上的第二顶面部;所述机械室形成为将所述第二顶面部作为其底面,在所述机械室配设所述压缩机,并且在覆盖所述机械室区域的侧壁面或者背壁面上设置连通所述机械室内部和外部的开口部,具有覆盖所述机械室的机械室盖;所述开口部在所述机械室的盖上设置有切口,形成具有该切口部分的开口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覆盖所述机械室的区域内,在位于收纳在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机 器的电气接点的下方的场所处设置开口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縮机具有用于连接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的管路的管路熔接结 合部,在覆盖所述机械室区域,位于所述管路熔接结合部下方的场所 处设置开口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收纳于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机器的电器接点是所述压縮机所具有的 电器接点。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室内具有用于冷却所述压縮机的机械室风扇;收纳于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机器的电气接点是所述机械室风扇所具有的电气接 占。"、、o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械室内具有用于控制所述冷冻循环内的制冷剂流路的电 动阀;收纳于所述机械室内部的机器的电气接点是所述电动阀所具有 的电气接点。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机械室盖的背面部作为可装卸的独立零件,由二个零件构成所述机械室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包括冷藏库主体;设置在冷藏库主体内,具有压缩机(8)、冷凝器(5)、减压器和蒸发器而构成连续制冷剂流路的冷冻循环;和设置在冷藏库主体上部的机械室,其中,在冷冻循环内封入有比重比空气重的可燃性制冷剂;冷藏库主体具有第一顶面部(15)和设置在比第一顶面部(15)低的位置处的第二顶面部(17);机械室以第二顶面部(17)作为底面,具有包围该机械室的侧壁(26)和背壁(24),在侧壁(26)或者背壁(24)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连通机械室的内部和外部的开口不(27),同时,将压缩机(8)配置在机械室的内部。
文档编号F25D23/02GK101586900SQ200910145758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7日
发明者川崎竜也, 斋藤哲哉, 木村义人, 瀬尾达也, 真锅章彦, 稻森昭平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