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817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在该空调系统中专用的六通阀,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是汽车上不可缺少的装置,汽车空调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室内蒸发器、室外冷凝器、节流元件组成,完成汽车车内环境的降温功能,冬季制热则是由另外的电加热装置实现。传统汽车的空调系统是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通过带轮系统将动力传递给空调压缩机,从而驱动空调压缩机运转,完成制冷循环,此种结构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受发动机的影响较大。另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压力的增大,为了降低油耗和废气的排放,市场上出现了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燃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通过合理的控制,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在现有混合动力汽车中,制冷空调系统采用单压缩机系统,压缩机或由车载电源供电,或由发动机驱动。为使空调系统在行驶和停车过程中,都能进行正常的制冷循环,压缩机分别通过两个离合器等结构同时与发动机和车载电源连接,压缩机需要在发动机及车载电源之间来回切换,这种系统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汽车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证空调系统工作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可以简化空调系统结构的六通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A、压缩机B、六通阀、室内蒸发器、室外冷凝器、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A和压缩机B分别由汽车发动机或车载电源驱动;所述六通阀具有与室外冷凝器连接的出气口、与室内蒸发器连接的回气口、与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六通阀可选择地将所述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或压缩机 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与所述六通阀的出气口和回气口连通,形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冷媒循环系统。进一步,所述六通阀由主阀、导滑阀和电磁线圈组成;所述出气口、回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及第二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主阀的阀体上,所述主阀内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回气口的第二通道;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导滑阀固定连接;所述导滑阀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排气管A或排气管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三通道,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主阀活塞腔与所述进气管A或进气管B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的左右活塞腔与导滑阀之间均通过毛细管连接。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导滑阀上。进一步,所述主阀与导滑阀焊接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所述毛细管的长度为30_50mm。进一步,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1. 5mm。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上述汽车空调系统的六通阀,由主阀、导滑阀和电磁线圈组成,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导滑阀固定连接;所述主阀具有与室外冷凝器连接的出气口、与室内蒸发器连接的回气口、与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内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回气口的第二通道;所述导滑阀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排气管A或排气管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三通道,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进气管A或进气管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的左右活塞腔与导滑阀之间均通过毛细管连接。进一步,所述毛细管的长度为30_50mm。进一步,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1. 5mm。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导滑阀上。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汽车空调系统中采用两个压缩机,分别与发动机和车载电源连接,不需要压缩机在发动机和车载电源之间频繁切换,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安全性或可靠性,提高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2)因为压缩机不需要同时与发动机和车载电源连接,相对地可以减化压缩机的结构,减少相应的零部件,进而减少空调系统的故障率。(3)本实用新型通过六通阀,使空调系统在两个压缩机之间灵活地切换,确保两个压缩机可靠工作。(4)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使用双压机的汽车空调系统,同时也适用于使用双压机并需要双压机轮流切换工作的其它空调系统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压缩机A的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压缩机A工作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压缩机B的工作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中压缩机B工作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4所示,压缩机Al,压缩机B2,六通阀3,室内蒸发器4,室外冷凝器5,节流元件6,排气管A7,第一进气口 8,出气口 9,回气口 10,第一排气口 11,进气管A12连接, 进气管B13,排气管B14,第二进气口 15,第二排气口 16,主阀17,导滑阀18,电磁线圈19, 活塞20,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2,弹簧23,滑块对,第三通道25,第四通道沈,第一毛细管27,第二毛细管观,第三毛细管四,第四毛细管30,第五毛细管31,第六毛细管32,右活塞腔33,左活塞腔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Al、压缩机B2、六通阀3、室内蒸发器4、室外冷凝器5、节流元件6,其中,压缩机A与汽车的发动机连接,由发动机驱动,压缩机B与车载电源连接,由车载电源驱动,压缩机Al和压缩机B2轮流工作,保证空调系统无论是在行驶或停车时均可以正常而高效率的工作。六通阀3具有与室外冷凝器5连接的出气口 9、与室内蒸发器4连接的回气口 10、 与压缩机Al的排气管A7和进气管A12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 8和第一排气口 11、与压缩机B2的排气管B14和进气管B13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 15和第二排气口 16。六通阀3通过控制,可选择地将压缩机Al的排气管A7和进气管A12或压缩机B2 的排气管B14和进气管13与六通阀3的出气口 9和回气口 10连通,形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冷媒循环系统。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Al的排气管A7与六通阀3的第一进气口 8连接,此时,六通阀3的第一进气口 8与出气口 9连通,出气口 9与室外冷凝器5的进气端连接,室外冷凝器5的出气端与节流元件6的进气端连接,节流元件6的出液端与室内蒸发器 4的进液端连接,室内蒸发器4的出气端与六通阀3的回气口 10连接,此时,六通阀3的回气口 10与第一排气口 11连通,第一排气口 11与压缩机Al的进气管A12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系统。如图3和图4所示,压缩机B2的排气管B14与六通阀3的第二进气口 15连接,此时,六通阀3的第二进气口 15与出气口 9连通,出气口 9与室外冷凝器5的进气端连接,室外冷凝器5的出气端与节流元件6的进气端连接,节流元件6的出液端与室内蒸发器4的进液端连接,室内蒸发器4的出气端与六通阀3的回气口 10连接,此时,六通阀3的回气口 10与第二排气口 16连通,第二排气口 16与压缩机B2的进气管B13连接,形成另一个完整的制冷循环系统。如图2和图4所示,六通阀3由主阀17、导滑阀18和电磁线圈19组成。上述的出气口 9、回气口 10、第一进气口 8、第一排气口 11、第二进气口 15及第二排气口 16均设置在主阀17的阀体上,主阀17内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塞20,活塞20内设置有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为减少空气阻力,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均设计为半圆弧形的通道。如图2所示,第一通道21的可选择地与第一进气口 8和第二进气口 15连通,无论活塞20移动至何位,出气口 9均与第一通道21连通。当活塞20移动至左侧位置时,第一通道21将第一进气口 8与出气口 9连通,将第二进气口 15断开,此时为压缩机Al的工作位置;当活塞20移动至右侧位置时,第一通道21将第二进气口 15与出气口 9连通,将第一进气口 8断开,此时为压缩机B2的工作位置。如图4所示,第二通道22的可选择地与第一排气口 11和第二排气口 16连通,无论活塞20移动至何位,回气口 10均与第二通道22连通。当活塞20移动至左侧位置时,第二通道22将第一排气口 11与回气口 10连通,将第二排气口 16断开,此时为压缩机Al的工作位置;当活塞20移动至右侧位置时,第二通道22将第二排气口 16与回气口 10连通, 将第一排气口 11断开,此时为压缩机B2的工作位置。如图2和图4所示,导滑阀18上可拆卸固定连接一个电磁线圈19,电磁线圈19与空调系统的控制单元电连接,导滑阀18内设置有弹簧23和滑块M,弹簧23连接滑块M, 电磁线圈19的通断电控制弹簧23的伸缩,从而控制滑块M的左右移动。滑块M上设置有第三通道25和第四通道沈,第三通道25具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第四通道沈具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主阀17的第一进气口 8通过第一毛细管27与导滑阀18连接,主阀17的第二进气口 15通过第二毛细管28与导滑阀18连接,主阀17的左活塞腔34通过第三毛细管四与导滑阀18连接,主阀17的第一排气口 11通过第四毛细管30与导滑阀18连接,主阀17 的右活塞腔33通过第五毛细管31与导滑阀18连接,主阀17的第二排气口 16通过第六毛细管32与导滑阀18连接。如图2所示,当电磁线圈19在断电的情况下,弹簧23不压缩,滑块M位于左侧, 此时,第一毛细管27与第三通道25的入口连通,第二毛细管28则断开,此时,第三通道25 的一个出口与第五毛细管31连通,另一个出口断开,用于将压缩机Al排出的高压气体进入主阀17的右活塞腔33内,第四通道沈则将第三毛细管四和第四毛细管30连接起来,用于将主阀17的左活塞腔34内的气体排出至压缩机Al的进气管12内,由于活塞20两端存在压差,推动活塞20向左移动。如图4所示,当电磁线圈19在通电的情况下,滑块M在电磁线圈19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弹簧23的张力而右移,弹簧23被压缩,滑块M移动至右侧,此时,第一毛细管27 断开,第二毛细管28与第三通道25的入口连通,此时,第三通道25的一个出口与第三毛细管四连通,另一个出口断开,用于将压缩机B2排出的高压气体进入主阀17的左活塞腔34 内,第四通道沈则将第五毛细管31和第六毛细管32连接起来,用于将主阀17的右活塞腔 33内的气体排至压缩机B2的进气管13内,活塞20在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右移动。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第一毛细管27、第二毛细管观、第三毛细管四、第四毛细管 30、第五毛细管31、第六毛细管32的长度控制在30-50mm之间,内径则控制在0. 5-1. 5mm之间,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高压气体进入主阀17的流量,同时保证主阀17内活塞20两端的合理的压力差。为了减化六通阀3的结构,将主阀17与导滑阀18焊接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详细描述压缩机Al参与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在压缩机Al工作时,控制单元控制电磁线圈19断开,此时,弹簧23不压缩,导滑阀18内的滑块M位于左侧,压缩机Al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管A7进入主阀17的第一进气口 8,此时,主阀17内的活塞20位于右侧,第一进气口 8处于断开状态,高压气体再随之进入第一毛细管27内,从而进入滑块M的第三通道25的内,从第三通道25的出口流出通过第五毛细管31进入主阀17的右活塞腔33内,同时左活塞腔34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
7三毛细管四、滑块M内的第四通道沈、第四毛细管30流至主阀17的第一排气口 11内,最后通过进气管A12流回至压缩机Al内,由于活塞20两端存在压力差,活塞20向左移动,最终移至主阀17的左侧。此时,活塞20内的第一通道21将第一进气口 8和出气口 9连通, 活塞20内的第二通道22将第一排气口 11与回气口 10连通。压缩机Al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A7、主阀17的第一进气口 8、主阀17的出气口 9进入室外冷凝器5,再通过节流元件6节流后进入室内蒸发器4,在室内蒸发器4内与汽车车厢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车内的空气温度,蒸发后的冷媒气体流入主阀17的回气口 10,再流经第一排气口 11、进气管A12回流至压缩机Al内,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如图3和图4所示,详细描述压缩机B2参与制冷循环的工作过程在压缩机B2工作时,控制单元控制电磁线圈19通电,此时,导滑阀18内的滑块对在电磁线圈19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向右侧移动,弹簧23被压缩,导滑阀18内的滑块M最终移至左侧,压缩机B2排出的高压气体通过排气管B14进入主阀17的第二进气口 15,此时, 主阀17内的活塞20位于左侧,第二进气口 15处于断开状态,高压气体再随之进入第二毛细管观内,从而进入滑块M的第三通道25的内,从第三通道25的一个出口流出通过第三毛细管四进入主阀17的左活塞腔34内,同时右活塞腔33内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五毛细管 31、滑块M内的第四通道沈、第六毛细管32流至主阀17的第二排气口 16内,最后通过进气管B13流回至压缩机B2内,由于活塞20两端存在压力差,活塞20向右移动,最终移至主阀17的右侧。此时,活塞20内的第一通道21将第二进气口 15和出气口 9连通,活塞20 内的第二通道22将第二排气口 16与回气口 10连通。压缩机B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B14、主阀17的第二进气口 15、主阀17的出气口 9进入室外冷凝器5,再通过节流元件6节流后进入室内蒸发器4,在室内蒸发器4内与汽车车厢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车内的空气温度,蒸发后的冷媒气体流入主阀17的回气口 10,再流经第二排气口 16、进气管B13回流至压缩机B2内,完成另一个制冷循环。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A、压缩机B、六通阀、室内蒸发器、室外冷凝器、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A和压缩机B分别由汽车发动机或车载电源驱动;所述六通阀具有与室外冷凝器连接的出气口、与室内蒸发器连接的回气口、与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 ;所述六通阀可选择地将所述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 A或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与所述六通阀的出气口和回气口连通,形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冷媒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通阀由主阀、导滑阀和电磁线圈组成;所述出气口、回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及第二排气口均设置在所述主阀的阀体上,所述主阀内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回气口的第二通道;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导滑阀固定连接;所述导滑阀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排气管A或排气管 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三通道,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主阀活塞腔与所述进气管A或进气管B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的左右活塞腔与导滑阀之间均通过毛细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导滑阀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与导滑阀焊接固定形成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长度为3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 0. 5-1. 5mm。
7.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空调系统的六通阀,其特征在于由主阀、导滑阀和电磁线圈组成,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导滑阀固定连接;所述主阀具有与室外冷凝器连接的出气口、与室内蒸发器连接的回气口、与压缩机A 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内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内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用于选择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回气口的第二通道;所述导滑阀内设置有弹簧和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排气管A或排气管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三通道,所述滑块上还设置有用于选择连通所述进气管A或进气管B与所述主阀活塞腔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一排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排气口、所述主阀的左右活塞腔与导滑阀之间均通过毛细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长度为30-5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的内径为0.5-1. 5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六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导滑阀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六通阀,包括压缩机A、压缩机B、六通阀、室内蒸发器、室外冷凝器、节流元件,压缩机A和压缩机B分别由汽车发动机或车载电源驱动;六通阀具有与室外冷凝器连接的出气口、与室内蒸发器连接的回气口、与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分别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与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分别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六通阀可选择地将压缩机A的排气管A和进气管A或压缩机B的排气管B和进气管B与六通阀的出气口和回气口连通,形成两个各自独立的冷媒循环系统。该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空调系统的安全性或可靠性,提高制冷效率,进一步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简化压缩机的结构,减少相应的零部件,进而减少空调系统的故障率。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1983529SQ20112005362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崔增良, 张永利 申请人: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