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086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空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得到一种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实施使被冷却了的热介质升温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使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更快地结束。控制装置(202)将旁通配管(36)的旁通装置(35)的当前的开度(Lb1)调节到开度(Lb2),并进行调节以使该开度(Lb2)时的流路阻力与调节到膨胀装置(32)的最小开度(Lr2)之前的开度(Lr1)时的流路阻力相同。
【专利说明】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例如大厦用多联空调等所使用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使水等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以往的空调装置,存在如下的冷却装置:对流入蒸发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低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和被冷却流体(热介质)的流入温度进行检测,判定被冷却流体的冻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该冷却装置中,在判定部判定“冻结的有无”或“冻结的可能性”时,控制部控制压缩机、送风机、节流机构以及泵,在产生冻结的情况下发出警报。
[0003]另外,存在如下的空调装置:具有绕过地板制冷制热用热交换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入部和制冷剂流出部的第一旁通配管、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旁通配管的流量控制机构,在低温制冷剂的温度为O[°C ]以下的情况下,绕过地板制冷制热用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4]进而存在如下的空调装置:具有使制冷剂与从外部供给的作为热源水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以及使制冷剂不经过该室外热交换器地绕到辅助热交换器的旁通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空调装置中,在热源的温度为低温的情况下,绕过室外热交换器来防止冻结。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243828号公报(第8页、图1)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 - 16858号公报(第8页、图3)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 - 79813号公报(第9页、图3)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冷却装置中,在防止冻结时,示出了如下的方法:使由泵送出的被冷却流体的送出量增加,使蒸发器内的被冷却流体的流速增加,来防止被冷却流体的冻结。但是,由泵送出的被冷却流体的送出量的增加存在上限,在被冷却流体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不得不使冻结防止控制长时间持续,以免被冷却流体冻结。
[0012]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以及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为了防止热介质的冻结而使制冷剂绕过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但是,在热介质的温度低的状态下,不得不使旁通长时间持续,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能获得在将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作为热源而得到的蒸发潜热。
[001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空调装置,通过实施使被冷却了的热介质升温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从而使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更快地结束。[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5]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而构成,所述压缩机压缩热源侧制冷剂,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在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实施热交换来冷却该热介质,所述膨胀装置使热源侧制冷剂减压,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实施外部空气与热源侧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旁通配管和旁通装置,所述旁通配管用于使将要流经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旁通,所述旁通装置设置于该旁通配管,调节进行旁通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量;热介质循环回路,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通过热介质配管连接第一泵、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而构成,所述第一泵压送由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冷却了的热介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实施热介质与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对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对在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膨胀装置以及所述旁通装置的开度,在由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变得比规定制冷剂温度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在所述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调节所述旁通装置以及所述膨胀装置的开度,使向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流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所述旁通配管进行旁通;在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的实施中,所述控制装置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使被冷却了的热介质的温度上升,以使由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该热介质的温度成为该热介质的目标温度即规定热介质温度。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即便在因外部气温低等而导致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的蒸发温度降低、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热介质存在冻结的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也可以防止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的热介质的冻结,可以抑制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破损,通过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可以使热介质升温而更快地结束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系统回路图。
[0019]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与冻结壁面温度Trw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0020]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流程图。
[0021]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中的相对于入口水温Twi的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的设定例的图。
[0022]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的实施效果的图。
[0023]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流程图。[0024]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中的与吸入空气温度相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的图。
[0025]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示意图。
[0026]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流量特性的图。
[0027]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中、混合比率为Φπι时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的图。
[0028]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以及混合阀开度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方式1.[0030](空调装置的结构)
[003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系统回路图。
[0032]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利用供制冷剂(热源侧制冷剂以及热介质)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后述的制冷循环回路以及热介质循环回路),各室内机能够自由地选择制冷动作或制热动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采用间接地利用热源侧制冷剂的方式。即,将热源侧制冷剂所储存的冷能或热能传递到与热源侧制冷剂不同的制冷剂即热介质,利用该热介质所储存的冷能或热能,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具有:作为热源机的一台室外机1、多台室内机2a?2c、以及夹设在室外机I与室内机2a?2c之间的中继器3。室外机I和中继器3由热源侧制冷剂流通的高压管4以及低压管5连接。中继器3和室内机2a?2c (在不特意分别区分而总称的情况下,简称为“室内机2”)由热介质分别流通的热介质配管6a、7a、热介质配管6b、7b、以及热介质配管6c、7c连接。而且,由室外机I生成的冷能或热能经由中继器3传递到室内机2。
[003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压缩机11、四通阀12、热源侧热交换器
13、储液器14、单向阀15a?15d、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电子式膨胀阀等膨胀装置32以及旁通装置35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热源侧制冷剂在该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作为热源侧制冷剂,例如使用R — 22或R — 134a等单一制冷剂、R - 410A或R — 404A等近共沸混合制冷剂、R 一 407C等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化学式内包含双键的CF3CF = CH2等全球变暖系数为较小的值的制冷剂或其混合物、或者CO2或丙烷等自然制冷剂。
[0035]另外,将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作为热介质送出装置的第二泵41、第一泵42、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以及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由热介质配管连接而构成热介质循环回路,热介质在该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作为热介质,使用水或防冻液等安全的液体。
[0036]另外,室内机2a?2c、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47a?47c的台数是任意的。
[0037](室外机I的结构)
[0038]室外机I通常设置于大厦等建筑物外的室外空间(例如屋顶等),经由中继器3向室内机2供给冷能或热能。另外,室外机I具有:压缩机11、四通阀12、热源侧热交换器13、储液器14、以及单向阀15a?15d。而且,室外机I具有实施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201。并且,室外机I具有:检测压缩机11的排出制冷剂的压力的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1、以及检测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的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2。该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1、72将检测到的热源侧制冷剂的压力信息发送到控制装置201。
[0039]压缩机11吸入气体状态的热源侧制冷剂,将该热源侧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例如该压缩机11由能够控制容量的变频压缩机等构成为宜。
[0040]四通阀12设置于压缩机11的排出侧,基于控制装置201的控制信号,对制热运转(后述的全制热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和制冷运转(后述的全制冷运转以及制冷主体运转)时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在此,全制热运转指的是进行动作的所有的室内机2正实施制热时的运转,制热主体运转指的是多个室内机2正实施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也包括除湿运转)而其中的制热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的运转。另夕卜,全制冷运转指的是进行动作的所有的室内机2正实施制冷时的运转,制冷主体运转指的是多个室内机2正实施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也包括除湿运转)而其中的制冷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的运转。
[0041]热源侧热交换器13设置于四通阀12与后述的单向阀15a之间,在由风扇101输送的空气与热源侧制冷剂之间实施热交换。另外,热源侧热交换器1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热源侧制冷剂蒸发而气化。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作用,使热源侧制冷剂冷凝而液化。根据不同情况,有时并不完全使热源侧制冷剂气化或液化而使其成为液体和气体的气液二相状态的热源侧制冷剂。
[0042]储液器14设置在压缩机11的吸入侧,并具有如下功能:储存制冷循环回路中的过剩的热源侧制冷剂,以免液体状态的热源侧制冷剂大量地返回压缩机11而导致压缩机11破损。
[0043]单向阀15a?15d使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仅向单方向流通。具体来说,单向阀15a设置于将热源侧热交换器13与高压管4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使制冷剂仅向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3朝向高压管4的方向流通。
[0044]单向阀15b设置于将低压管5与四通阀12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使制冷剂仅向从低压管5朝向四通阀12的方向流通。
[0045]单向阀15c设置在将连接四通阀12和单向阀15b的制冷剂配管、与连接高压管4和单向阀15a的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上,使制冷剂仅向从四通阀12朝向高压管4的方向流通。
[0046]单向阀15d设置在将连接低压管5和单向阀15b的制冷剂配管、与连接热源侧热交换器13和高压管4的制冷剂配管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上,使制冷剂仅向从低压管5朝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3的方向流通。
[0047]另外,在图1中,作为室外机I而示出了一台,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设置两台以上的室外机的结构。[0048](室内机2的结构)
[0049]室内机2(室内机2a?2c)设置在能够向建筑物内部的室内空间(例如起居室等)即空调对象空间供给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的位置,向该空调对象空间供给制冷用空气或制热用空气。另外,室内机2a?2c分别具有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
[0050]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分别设置在热介质配管6a?6c与热介质配管7a?7c之间,在由风扇102a?102c输送的室内空气与热介质之间实施热交换。另外,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在制热运转时由热介质加热室内空气而生成制热用空气,在制冷运转时由热介质冷却室内空气而生成制冷用空气。另外,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分别具有检测向室内机2a?2c吸入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吸入空气温度)的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86c。该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86c将检测到的室内空气的温度信息发送到后述的中继器3的控制装置202。
[0051]另外,在图1中,作为室内机2而示出了三台室内机2a?2c,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设置一台、两台或四台以上的室内机的结构。
[0052]另外,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86c相当于本发明的“吸入空气温度检测机构”。
[0053](中继器3的结构)
[0054]中继器3构成为,作为与室外机I以及室内机2不同的另外的框体,能够设置在与室外空间以及室内空间不同的另外的位置,将从室外机I供给的冷能或热能传递到室内机
2。另外,中继器3具有: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膨胀装置32、旁通装置35、第二泵41、第一泵42、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以及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47a?47c。另外,中继器3具有实施中继器3整体的控制的控制装置202。另外,中继器3具有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3、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5?77、以及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1?83、85a?85c。
[0055]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具有热源侧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流路和热介质通过的热介质流路,在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实施热交换。其中,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设置在膨胀装置32与高压管4之间,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设置在第二泵41与后述的热介质汇合部56之间。另外,对于热源侧制冷剂而言,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在制冷主体运转、全制热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中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作用,从热源侧制冷剂散热来加热热介质。在此,将连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和热介质汇合部56的热介质配管作为热介质流路51。另一方面,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设置在低压管5与膨胀装置32之间,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设置在第一泵42与后述的热介质汇合部58之间。另外,对于热源侧制冷剂而言,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在全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制热主体运转中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热源侧制冷剂吸热而冷却热介质。在此,将连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和热介质汇合部58的热介质配管作为热介质流路53。
[0056]膨胀装置32在制冷循环回路中设置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之间,使热源侧制冷剂膨胀以及减压。
[0057]旁通装置35设置于旁通配管36,该旁通配管36将连接低压管5和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配管、以及连接膨胀装置32和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配管连接。该旁通装置35作为减压/膨胀装置发挥作用,通过打开其开度,使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出的一部分热源侧制冷剂绕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流出侧。
[0058]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压送热介质使其循环。此时,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由来自控制装置202的控制信号,控制内置的电机(未图示)的转速,可以使压送热介质的流量变化。其中,第二泵41设置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与后述的热介质分支部55之间,第一泵42设置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与后述的热介质分支部57之间。另外,将连接第二泵41和热介质分支部55的热介质配管作为热介质流路50,将连接第一泵42和热介质分支部57的热介质配管作为热介质流路52。
[0059]另外,第二泵4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与后述的热介质汇合部56之间。另外,第一泵4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与后述的热介质汇合部58之间。
[0060]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是二通流量调节阀,分别设置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之间。该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分别对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
[0061]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是三通阀,分别与热介质分支部55、热介质分支部57以及热介质配管6a?6c连接。其中,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对是将流入热介质分支部55的被加热了的热介质送入热介质配管6a、还是将流入热介质分支部57的被冷却了的热介质送入热介质配管6a进行切换。这种情况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b、46c分别针对热介质配管6b、6c的动作中也相同。
[0062]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是三通阀,分别与热介质汇合部56、热介质汇合部58以及热介质配管7a?7c连接。其中,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对将从热介质配管7a流来的热介质送入热介质汇合部56还是送入热介质汇合部58进行切换。这种情况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分别针对热介质配管7b、7c的动作中也相同。
[0063]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3设置于高压管4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对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热源侧制冷剂的压力(冷凝压力)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热源侧制冷剂的压力信息向控制装置202发送。
[0064]另外,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出侧。
[0065]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5设置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出侧(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与膨胀装置32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对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出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设置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入侧(膨胀装置32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对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7设置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出侧(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与低压管5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对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出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这些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5?77将检测到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信息向控制装置202发送。
[0066]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1设置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热介质的流出侧(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与第二泵41之间)的热介质配管,对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设置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的流出侧(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与第一泵42之间)的热介质配管,对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设置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的流入侧(热介质汇合部58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之间)的热介质配管,对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入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这些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1?83将检测到的热介质的温度信息向控制装置202发送。
[0067]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85c分别设置于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热介质的流入侧的热介质配管,对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热介质的温度信息向控制装置202发送。
[0068]另外,在图1中,作为中继器3而示出了一台,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设置两台以上的中继器3的结构。
[0069]另外,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以及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85c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以及“第二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
[0070]接着,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各运转模式的动作。在此,关于制冷循环回路的热源侧制冷剂的压力高低的表现,并非表示与某特定压力之间的关系中的高低,而表示制冷循环回路内的相对的压力的高低。这种情况针对温度的高低也相同。
[0071](制冷主体运转)
[0072]首先,对如下的制冷主体运转进行说明:在室内机2a?2c的动作混在一起地实施制冷制热的情况下,例如室内机2a、2b实施制冷动作而室内机2c实施制热动作,制冷动作的容量大。在该制冷主体运转中,控制装置201对四通阀1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热源侧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3流入。另外,控制装置202使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驱动,并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b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分支部57向热介质配管6a、6b流动,而且,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从热介质分支部55向热介质配管6c流动。并且,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b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配管7a、7b向热介质汇合部58流动,而且,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从热介质配管7c向热介质汇合部56流动。
[0073]首先,对制冷循环回路中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0074]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而被排出,经由四通阀12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3,向由风扇101输送的空气散热的同时冷凝成高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3流出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经由单向阀15a从室外机I流出,经过高压管4向中继器3流入。
[0075]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向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散热而加热热介质的同时,上述气液二相制冷剂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利用膨胀装置32进行膨胀以及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吸热而冷却热介质的同时,上述气液二相制冷剂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出的气体制冷剂从中继器3流出,经过低压管5向室外机I流入。
[0076]流入到了室外机I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单向阀15b、四通阀12以及储液器14再次吸入到压缩机11。
[0077]接着,对热介质循环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说明。
[0078]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源侧制冷剂的冷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冷却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一泵42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一泵42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2向热介质分支部57流入并分支成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a的热介质流路、以及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b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b的热介质流路。流经热介质配管6a、6b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室内机2a、2b0
[0079]流入到了室内机2a、2b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从由风扇102a、102b输送的室内空气吸热,从而实施各个室内空间的制冷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流出且温度上升了的热介质,分别从室内机2a、2b流出,并经过热介质配管7a、7b流入中继器3。
[0080]经过热介质配管7a、7b而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分别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b、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b、热介质汇合部58以及热介质流路53,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b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
[0081]另一方面,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热源侧制冷剂的热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加热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二泵41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二泵41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0向热介质分支部55流入,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从中继器3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6c流入室内机2c。
[0082]流入到了室内机2c的热介质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c,向由风扇102c输送的室内空气散热,从而实施室内空间的制热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c流出且温度降低了的热介质从室内机2c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7c流入中继器3。
[0083]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c、热介质汇合部56以及热介质流路51,向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c。
[0084]如上所述,被加热了的热介质以及被冷却了的热介质,根据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47a?47c进行的热介质流路的切换,不会混合地分别向具有冷能负荷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流入,而且向具有热能负荷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c流入。
[0085](制热主体运转)
[0086]接着,对如下的制热主体运转进行说明:在室内机2a?2c的动作混在一起地实施制冷制热的情况下,例如室内机2a、2b实施制热动作而室内机2c实施制冷动作,制热动作的容量大。在该制热主体运转中,控制装置201对四通阀1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热源侧制冷剂朝向单向阀15c流动。另外,控制装置202使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驱动,并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b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分支部55向热介质配管6a、6b流动,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从热介质分支部57向热介质配管6c流动。并且,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b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配管7a、7b向热介质汇合部56流动,而且,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从热介质配管7c向热介质汇合部58流动。
[0087]首先,对制冷循环回路中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0088]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由压缩机11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而被排出,经由四通阀12以及单向阀15c,并经过高压管4向中继器3流入。
[0089]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源侧制冷剂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向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散热而加热热介质的同时,上述热源侧制冷剂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利用膨胀装置32进行膨胀以及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该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从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循环的热介质吸热而冷却热介质的同时,成为一部分蒸发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出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中继器3流出,经过低压管5向室外机I流入。
[0090]流入到了室外机I的气液二相制冷剂经由单向阀15d,流入热源侧热交换器13,从由风扇101输送的空气吸热的同时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热源侧热交换器13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12以及储液器14,再次吸入到压缩机11。
[0091 ] 接着,对热介质循环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说明。
[0092]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热源侧制冷剂的热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加热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二泵41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二泵41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0向热介质分支部55流入并分支成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a的热介质流路、以及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b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b的热介质流路。流经热介质配管6a、6b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室内机2a、2b0
[0093]流入到了室内机2a、2b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向由风扇102a、102b输送的室内空气散热,从而实施各个室内空间的制热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流出且温度降低了的热介质分别从室内机2a、2b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7a、7b流入中继器3。
[0094]经过热介质配管7a、7b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分别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b、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b、热介质汇合部56以及热介质流路51,向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b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
[0095]另一方面,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源侧制冷剂的冷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冷却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一泵42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一泵42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2向热介质分支部57流入,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从中继器3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6c流入室内机2c。
[0096]流入到了室内机2c的热介质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c,从由风扇102c输送的室内空气吸热,从而实施室内空间的制热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c流出且温度上升了的热介质从室内机2c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7c流入中继器3。[0097]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c、热介质汇合部58以及热介质流路53,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c。
[0098]如上所述,被加热了的热介质以及被冷却了的热介质根据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47a?47c进行的热介质流路的切换,不会混合地分别向具有冷能负荷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b流入,而且向具有热能负荷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c流入。
[0099](全制冷运转)
[0100]接着,对室内机2a?2c全都进行制冷动作的全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该全制冷运转中,控制装置201对四通阀1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热源侧制冷剂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3流入。另外,控制装置202仅使第一泵42驱动而使第二泵41停止,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分支部57流到热介质配管6a?6c。而且,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配管7a?7c流到热介质汇合部58。
[0101]另外,以下针对全制冷运转,以与制冷主体运转的不同之处为主进行说明。
[0102]首先,对制冷循环回路中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与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相同,但关于各设备的动作,如下所述不同。
[0103]向热源侧热交换器13流入的高温高压的热源侧制冷剂,向由风扇101输送的空气散热的同时冷凝成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另外,第二泵41停止,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热源侧制冷剂不冷凝。
[0104]另外,在全制冷运转中,在制冷循环回路的结构方面,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串联连接,仅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进行热源侧制冷剂蒸发的动作,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并联连接,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都进行热源侧制冷剂蒸发的动作。
[0105]接着,对热介质循环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说明。
[0106]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源侧制冷剂的冷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冷却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一泵42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一泵42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2向热介质分支部57流入并分支成: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a的热介质流路、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b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b的热介质流路、以及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c的热介质流路。流经热介质配管6a?6c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室内机2a?2c0
[0107]流入到了室内机2a?2c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从由风扇102a?102c输送的室内空气吸热,从而实施各个室内空间的制冷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流出且温度上升了的热介质分别从室内机2a?2c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7a?7c流入中继器3。
[0108]经过热介质配管7a?7c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分别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热介质汇合部58以及热介质流路53,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 ?35c。
[0109]另外,由于第二泵41停止着,因此,热介质不流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
[0110](全制热运转)
[0111]接着,对室内机2a?2c全都进行制热动作的全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该全制热运转中,控制装置201对四通阀12切换制冷剂流路,以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热源侧制冷剂朝向单向阀15c流动。另外,控制装置202仅使第二泵41驱动而使第一泵42停止,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成为打开状态。另外,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分支部55流到热介质配管6a?6c。而且,控制装置202对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切换热介质流路,以使热介质分别从热介质配管7a?7c流到热介质汇合部56。
[0112]另外,以下针对全制热运转,以与制热主体运转的不同之处为主进行说明。
[0113]首先,对制冷循环回路中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热源侧制冷剂的流动与制热主体运转的情况相同,但关于各设备的动作,如下所述不同。
[0114]第一泵42停止,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源侧制冷剂不蒸发。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未蒸发地流入到了室外机I的热源侧热交换器13的低温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由风扇101输送的空气吸热的同时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0115]另外,在全制热运转中,在制冷循环回路的结构方面,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串联连接,仅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进行热源侧制冷剂冷凝的动作,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并联连接,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都进行热源侧制冷剂冷凝的动作。
[0116]接着,对热介质循环回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进行说明。
[0117]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热源侧制冷剂的热能被传递给热介质,被加热了的热介质通过第二泵41的作用在热介质循环回路中流通。由第二泵41压送的热介质经过热介质流路50向热介质分支部55流入并分支成: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a的热介质流路、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b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b的热介质流路、以及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c从中继器3流出并流经热介质配管6c的热介质流路。流经热介质配管6a?6c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室内机2a?2c0
[0118]流入到了室内机2a?2c的热介质分别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向由风扇102a?102c输送的室内空气散热,从而实施各个室内空间的制热动作。接着,从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流出且温度降低了的热介质,分别从室内机2a?2c流出,经过热介质配管7a?7c流入中继器3。
[0119]经过热介质配管7a?7c流入到了中继器3的热介质,分别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热介质汇合部56以及热介质流路51,向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流入。此时,根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热介质的流量被控制为满足在室内空间中必要的空调负荷所需的流量并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 ?35c。
[0120]另外,由于第一泵42停止着,因此,热介质不流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
[0121](制冷循环回路的促动器控制)
[0122]压缩机11的转速由控制装置201控制。具体而言,在制热主体运转以及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201控制压缩机11的转速以使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1检测到的压缩机11的排出压力成为目标压力,以调节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量。此时,控制装置201将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1检测到的排出压力换算为饱和温度,并优选进行控制以使该饱和温度为50 [°C ]左右。另一方面,在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全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201控制压缩机11的转速以使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2检测到的压缩机11的吸入压力成为目标压力,以调节制冷循环回路的制冷剂流量。此时,控制装置201将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2检测到的吸入压力换算为饱和温度,并优选进行控制以使该饱和温度为0[°C ]左右。
[0123]膨胀装置32的开度由控制装置202控制。具体而言,在制热主体运转以及全制热运转时,控制装置202将由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3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冷凝压力换算为饱和温度。接着,控制装置202控制膨胀装置32的开度,以使该饱和温度与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5检测到的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流出侧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之差即过冷度成为目标值,以调节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流量。此时,控制装置202优选进行控制以使该过冷度为3?8[°C ]左右。另一方面,在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全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202控制膨胀装置32的开度,以使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7检测到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流出侧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与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流入侧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之差即过热度成为目标值,以调节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流量。此时,控制装置202优选进行控制以使该过热度为2?5[°C ]左右。
[0124](热介质循环回路的促动器控制)
[0125]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由控制装置202控制。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02控制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以使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1或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流入侧的热介质的温度(在由第二泵41压送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下为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1,在由第一泵42压送的热介质流入的情况下为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85c分别检测到的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流出侧的热介质的温度之差即热介质温度差ATw成为目标值。控制装置202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控制,来调节流入各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热介质流量。此时,控制装置202优选进行控制以使热介质温度差ATw为5?10[°C]左右。
[0126]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的转速由控制装置202控制。
[0127]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02调节第二泵41的转速,以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中开度最大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达到最大,上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与第二泵41、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热动作的相对应。例如,室内机2a、2b实施制热动作,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相对于最大值100[% ]为70[% ],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开度为50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202判断为热介质整体的循环量过剩,并减小第二泵41的转速,以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成为稳定开度、即靠近不需要使第二泵41的转速增减的范围。此时,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稳定开度优选为90?95[% ]左右。另外,在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超过稳定开度例如成为100[% ]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2判断为热介质整体的循环量不足,并增大第二泵41的转速,以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靠近稳定开度。另外,控制装置202针对与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相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以及第一泵42也实施相同的控制。这样,由控制装置202控制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的转速以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达到最大,从而可以减小热介质的输送动力。另外,针对室内机2a?2c中的停止着的室内机,控制装置202进行开度调节,以使热介质不流到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
[01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室外机I中的促动器等的控制,由控制装置201实施,关于中继器3中的促动器等的控制,由控制装置202实施,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控制装置201以及控制装置202统一为一个控制装置(例如控制装置201)而由该一个控制装置控制室外机I以及中继器3双方的促动器等。
[0129](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介质冻结的条件)
[0130]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进行制热主体运转的情况下,如前所述,低温低压的热源侧制冷剂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13中蒸发。此时,热源侧制冷剂蒸发的蒸发温度,较大地受到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3通风的空气的温度、即外部气温的影响。在该外部气温低的情况下,蒸发温度降低,因此,例如在热介质以水为主成分的情况下,恐怕会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导致热介质冻结。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流路因热介质的冻结而部分堵塞了的情况下,水的流量降低,在完全堵塞了的情况下,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流路内热介质的体积膨胀,恐怕会导致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破损。
[0131]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与冻结壁面温度Trw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在此,冻结壁面温度Trw表示如下温度: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壁面温度为该温度以下、则热介质冻结,入口水温Twi是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流入侧的热介质的温度。
[0132]另外,该图2是作为热介质而使用水、使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为板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的图。
[0133]另外,入口水温Twi也可以表示其他的热介质的温度而并非表示将热介质限定为水时的温度。
[0134]如图2所示,图线的上方区域是热介质的非冻结区域,下方区域是热介质的冻结区域。另外,示出如下情况:入口水温Twi越高,则冻结壁面温度Trw越低、越难以冻结。即,基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入口水温Tw1、以及图2所示的入口水温Twi与冻结壁面温度Trw的相关性,可以计算冻结壁面温度Trw,从而可以避免冻结。
[0135](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
[0136]根据以上的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介质冻结的条件,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实施如下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在图3中随后论述):基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入口水温Twi,判定是否存在冻结的风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实施使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的热介质升温控制,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结束后,恢复到通常的制热主体运转后,再次使热介质的冻结条件难以满足。另外,热介质升温控制指的是在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2c中由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使热介质的温度上升的控制。
[0137]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该空调装置中的、相对于入口水温Twi的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的设定例的图。以下,参照图3以及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另外,在实施这些控制时,压缩机11被驱动。另外,在图4中,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相当于步骤S103?步骤S113的动作,热介质升温控制相当于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的步骤S105?步骤SI 13。
[0138](SlOl)
[0139]控制装置202判定是否为室内机2a?2c中的至少一台以上正进行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正进行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2,在未进行制冷动作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是否正进行制冷动作的判定。
[0140](S102)
[0141]控制装置202判定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流入侧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蒸发温度)即入口制冷剂温度Tri是否比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小。在其判定结果是入口制冷剂温度Tri比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小的情况下,判断为需要进行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进入步骤S103,在并非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1。在此,假定入口制冷剂温度Tr1、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壁面温度相等,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与图2所示的冻结壁面温度Trw相同。如图2所示,由于冻结壁面温度Trw与入口水温Twi相关,因此,如图4所示,预先设定与入口水温Twi对应的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接着,控制装置202基于由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检测到的入口水温Twi根据图4的对应关系确定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即可。例如,在入口水温Twi为7 [°C]时,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为一 2.6 [°C ]。另外,实际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介质流路的流路壁面温度比入口制冷剂温度Tri稍高,但若将入口制冷剂温度Tri作为流路壁面温度,则对于冻结而言成为更安全的设计,因此不会出问题。
[0142]另外,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制冷剂温度”。
[0143](S103)
[0144]控制装置202将旁通配管36的旁通装置35的当前的开度Lbl调节到开度Lb2。此时,控制装置202进行调节,以使该开度Lb2时的流量阻力与在后述的步骤S104中膨胀装置32的调节到最小开度Lr2之前的开度Lrl时的流路阻力相同。由此,可以减小制冷循环回路中的高压以及低压的变化。接着,进入步骤S104。
[0145](S104)
[0146]控制装置202将膨胀装置32的使热源侧制冷剂流通的当前的开度Lrl调节到热源侧制冷剂不流动那样的最小开度Lr2。接着,进入步骤S105。
[0147]另外,控制装置202使膨胀装置32的开度为最小开度Lr2而使得热源侧制冷剂不流动,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开度调节以使调节后的流量至少比开度调节之前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量小。[0148](S105)
[0149]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6,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7。
[0150](S106)
[0151]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Lwal调节到最大。接着,进入步骤 S107。
[0152]另外,虽然优选为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Lwal调节到最大,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至少比热介质升温控制实施前的开度Lwal大。
[0153](S107)
[0154]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b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b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8,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9。
[0155](S108)
[0156]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开度Lwbl调节到最大。接着,进入步骤 S109。
[0157](S109)
[0158]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c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c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I 10,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I 11。
[0159](SllO)
[0160]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开度Lwcl调节到最大。接着,进入步骤Sm。
[0161](Sm)
[0162]控制装置202将第一泵42的转速Nrl调节到最大。接着,进入步骤S112。
[0163]另外,虽然控制装置202将第一泵42的转速Nrl调节到最大,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调节到至少比热介质升温控制实施前的转速大的转速。
[0164](SI 12)
[0165]控制装置202在将第一泵42的转速Nrl调节到最大后,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在其判定结果是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3,在不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继续判定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0166](SI 13)
[0167]控制装置202判定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入口水温Twi是否比阈值T α大。在其判定结果是入口水温Twi比阈值Ta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4,在不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I 12。
[0168]另外,阈值Ta相当于本发明的“规定热介质温度”。
[0169](SI 14)
[0170]控制装置202判断为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已结束,将膨胀装置32的开度从最小开度Lr2调节到开度Lr3。此时,关于膨胀装置32的开度Lr3,控制装置202优选为存储在步骤S104中变更膨胀装置32的开度之前的开度Lrl,并调节到成为Lrl = Lr3那样的开度Lr3。接着,进入步骤S115。
[0171](S115)[0172]控制装置202将旁通装置35的开度Lb2调节到开度Lb3。此时,关于旁通装置35的开度Lb3,控制装置202优选为存储在步骤S103中变更旁通装置35的开度之前的开度Lbl,并调节到成为Lbl = Lb3那样的开度Lb3。接着,返回步骤S101,并且,控制装置202返回到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之前的运转模式。
[0173]另外,在步骤SI 13中,针对入口水温Twi的阈值Ta,设定为比进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之前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O高。具体而言,控制装置202优选为,存储进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时(例如,步骤S103)的入口水温1'^0,设定阈值丁(1以使T a = Twi0+10[°C ]左右。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入口水温TwiO为5[°C ]时,阈值T a为15[°C ]。通过如上所述设定阈值Ta,相对于冻结壁面温度Trw可以增高入口水温Twi,因此,可以延长在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之前的运转模式再开始后直至再次进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为止的时间。或者,阈值Ta优选将其最大值设定为18[°C ]左右。
[0174]另外,作为阈值Ta,设定为在室内机2a~2c实施制冷动作时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86c分别检测的吸入空气温度以下、即温度传感器关闭的温度(thermo-offtemperature)以下更好。这是因为,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通过室内机2a~2c的吸入空气来加热热介质,热介质的温度不能达到吸入空气温度以上。通过如上所述确定阈值Ta,在吸入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如下情形:入口水温Twi不会变得比阈值T a大而导致不能结束热介质升温控制。
[0175]另外,作为阈值Ta,也可以基于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的吸入空气温度来设定。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202接收由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的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86c检测到的吸入温度信息。接着,控制装置202基于接收到的吸入温度中的、最小的温度Tamin来设定阈值Ta。例如,若温度Tamin为23 [°C],则控制装置202将阈值Ta设定为比其低的温度、例如20 [°C ]。这样,通过基于温度Tamin来设定阈值T α,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可以增大能够加热热介质的幅度。
[0176]另外,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结束后,在制热主体运转中,流经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中的对应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温度增高,因此,若调节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中的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以使热介质温度差Λ Tw成为目标值,则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量减小,开度也容易减小。这样一来,向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流入的热介质的流量减小,制冷功率变小。因此,控制装置202优选为,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结束后,将与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至少在规定时间调节到最大开度的状态。并且,控制装置202优选为,将第一泵42的转速在该规定时间调节到最大转速。
[0177](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效果)
[0178]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的实施效果的图。以下,参照图5,对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最大并使第一泵42的转速最大来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并非是上述那样的热介质升温控制,而是将调节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以使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流入流出侧的热介质的温度差(室内机2a~2c的出入口的热介质的温度差)即热介质温度差Λ Tw恒定的控制称为“ Λ Tw恒定控制”。在该图5中,相对于从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开始起直至结束为止的时间变化,示出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流量(上段)、室内机2a?2c的出入口的热介质的温度差即热介质温度差ATw(中段)、以及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 (下段)的变化。另外,图5中的实线表示实施了热介质升温控制时的图线,虚线表示实施了 ATw恒定控制时的图线。
[0179]另外,以下对如前所述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最大并使第一泵42的转速最大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一定需要各自都为最大,也可以构成为进行使其至少比热介质升温控制实施前的值大的动作。
[0180]如图5的上段所示,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开始时为最大并且使第一泵42的转速为最大,因此,热介质流量与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开始前相比增大。另外,若开始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则热源侧制冷剂不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热介质不会被冷却。此时,若使热介质在室内机2a?2c循环,贝U热介质被室内空气加热,因此,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热介质的温度相比通常的运转模式(例如制热主体运转模式)逐渐上升。因此,在室内机2a?2c中,室内空气与热介质之间的温度差减小,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中,热交换量逐渐降低。因此,如前所述,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若使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开始时为最大、并且使第一泵42的转速为最大并使热介质的流量恒定(参照图5上段),则如图5的中段所示,热介质温度差ATw逐渐降低。
[0181]另一方面,如图5的中段所示的Λ Tw恒定控制那样,即便开始热介质冻结控制,若调节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以使热介质温度差ATw成为目标值,则如图5的上段所示,热介质的流量也减小。
[0182]而且,如图5的下段所示,在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情况下,与ATw恒定控制相比,增大流入利用侧热交换器35a?35c的热介质的流量,可以将热介质更快地加热。由此,可以缩短直至入口水温Twi达到阈值Ta为止的时间,因此,可以缩短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的时间。
[0183]另外,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在通常的运转模式中实施了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2c的风扇102a?102c继续进行动作。由此,即便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也可以在室内机2a?2c中继续进行冷却室内空气的制冷动作。
[0184](实施方式I的效果)
[0185]如上所述,通过实施本实施方式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即便在如下情况下:因外部气温低等而导致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蒸发温度降低,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热介质恐怕会冻结,也可以防止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介质的冻结,从而抑制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破损。
[0186]另外,即便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蒸发温度成为冰点下(0[°C)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也可以防止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介质的冻结。由此,热介质可以使用水,可以抑制因使用粘度高的防冻液而导致水的输送动力增加。另外,即便在使用防冻液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提高防冻液的浓度。
[0187]另外,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通过热介质升温控制,与ATw恒定控制相比,可以更快地加热温度降低了的热介质,因此,可以更快地结束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所以在室内机2a?2c中空气的吹出温度的变化减小,可以使使用者获得舒适性。
[0188]另外,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相比ATw恒定控制,热介质升温控制可以更快地结束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因此,可以抑制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制冷剂的蒸发能力临时降低且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1而导致因液体压缩使得压缩机11破损的风险。
[0189]另外,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3中打开旁通装置35的开度之后在步骤S104中使膨胀装置32的开度为最小开度,因此,制冷循环回路不会堵塞。另外,在步骤SI 14中将膨胀装置32从最小开度打开之后在步骤S115中调节旁通装置35的开度,因此,制冷循环回路不会堵塞。
[0190]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使热介质的温度上升,因此,不需要新设置加热器等。
[019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2中,基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入口水温Twi来确定热介质冻结制冷剂温度Tf,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基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从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来推定入口水温Twi。另外,在通常的运转模式(制冷主体运转、制热主体运转、全制冷运转以及全制热运转)中,进行控制以使热介质温度差ATw恒定,因此,也可以将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检测到的温度与热介质温度差ATw相加而得到的温度推定为入口水温Twi。
[019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当在步骤S113中判定入口水温Twi是否比阈值T α大时,将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温度作为入口水温Twi,但并不限于此。即,在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热源侧制冷剂几乎不流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所以热介质不被冷却。因此,也可以将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2检测的温度推定为入口水温Twi。
[0193]另外,图2所示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与冻结壁面温度Trw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一例,根据热介质的种类、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大小或热介质的流量(流速)而不同,因此,并不限于此。
[0194]另外,虽然将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检测的制冷剂温度作为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蒸发温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膨胀装置32的制冷剂流出侧与低压管5之间设置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202从由该制冷剂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制冷剂压力换算为饱和温度来推定蒸发温度。
[019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控制装置202控制第一泵42的转速,在热介质升温控制时使转速最大,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第一泵42的转速总是恒定速度的泵。在该情况下,通过增大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可以获得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效
果O
[019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由第二泵41以及第一泵42来调节整体的热介质流量,由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来调节室内机2a?2c各自的热介质流量,但并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热介质配管6a?6c或热介质配管7a?7c,分别设置调节室内机2a?2c各自的热介质流量的泵。在该情况下,通过单独地增大与室内机2a?2c对应的泵的转速,可以获得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效果。
[019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中,对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在热源侧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热主体运转中是有效的这种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在其他的如制冷主体运转以及全制冷运转那样热源侧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在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中的热源侧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过渡性地降低时,通过实施该控制也可以防止热介质的冻结。
[0198]实施方式2.[0199]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以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不同之处为主进行说明。关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对使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2c所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为最大的动作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基于吸入空气温度调节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2c所对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
[0200](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
[0201]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该空调装置中的与吸入空气温度相应的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的图。以下,参照图6以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以及热介质升温控制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这些控制时,压缩机11进行运转。另外,在图6中,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相当于步骤S203~步骤S219的动作,热介质升温控制相当于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的步骤S205~步骤S219。
[0202](S201 ~S204)
[0203]与实施方式I的图3所示的步骤SlOl~步骤S104相同。
[0204](S205)
[0205]控制装置202判定 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9。
[0206](S206)
[0207]控制装置202基于由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a检测到的室内机2a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图7所示的吸入空气温度与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导出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Lw2。该开度Lw2如图7所示,吸入空气温度越大(Ta2、
Ta3.......),则将开度设定得越大(LW2_1、LW2_2、LW2_3.......)。例如,在吸入空气温度
为Ta2 ^ Ta < Ta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2将开度Lw2作为Lw2_2而导出。接着,进入步骤 S207。
[0208](S207)
[0209]控制装置202判定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当前的开度Lwal是否比开度Lw2小。在其判定结果是开度Lwal比开度Lw2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8,在并非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9。
[0210](S208)
[0211]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当前的开度Lwal调节到开度Lw2。接着,进入步骤S209。
[0212](S209)
[0213]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b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b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0,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3。
[0214](S210)[0215]控制装置202基于由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b检测到的室内机2b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图7所示的吸入空气温度与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导出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开度Lw2。接着,进入步骤S211。
[0216](S211)
[0217]控制装置202判定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当前的开度Lwbl是否比开度Lw2小。在其判定结果是开度Lwbl比开度Lw2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2,在并非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3。
[0218](S212)
[0219]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的当前的开度Lwbl调节到开度Lw2。接着,进入步骤S213。
[0220](S213)
[0221]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c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c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4,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7。
[0222](S214)
[0223]控制装置202基于由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86c检测到的室内机2c的吸入空气温度、以及图7所示的吸入空气温度与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导出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开度Lw2。接着,进入步骤S215。
[0224](S215)
[0225]控制装置202判定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当前的开度Lwcl是否比开度Lw2小。在其判定结果是开度Lwcl比开度Lw2小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6,在并非是上述判定结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7。
[0226](S216)
[0227]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c的当前的开度Lwcl调节到开度Lw2。接着,进入步骤S217。
[0228](S217 ?S221)
[0229]与实施方式I的图3所示的步骤Slll?步骤SI 15相同。
[0230]另外,在步骤S206、步骤S210以及步骤S214中,如图7所示,进行如下的动作:室内机2a?2c的吸入空气温度越大,则分别呈阶梯性地越增大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进行如下的动作:吸入空气温度越大,则越发连续地增大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
[0231](实施方式2的效果)
[0232]如以上的热介质升温控制的动作那样,实施制冷剂动作,越是吸入空气温度高的室内机2a?2c,则越发更大地打开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45c的开度,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增高热介质的温度。
[0233]另外,例如在室内机2a的吸入空气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在利用侧热交换器35a中加热热介质的能力变小。此时,通过减小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以减小热介质的流量,从而可以降低第一泵42的消耗能量。
[0234]另外,这种情况对于室内机2b、2c以及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45c也相同。
[0235]另外,例如在室内机2a的吸入空气温度相对高的情况下,从室内机2a返回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的温度高,通过增大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可以更快地使入口水温Twi比阈值T α高。
[0236]另外,这种情况对于室内机2b、2c以及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45c也相同。
[0237]并且,例如在室内机2a的吸入空气温度相对低的情况下,通过减小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可以抑制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的过冷却,可以使使用者获得舒适性。
[0238]另外,这种情况对于室内机2b、2c以及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b、45c也相同。
[0239]实施方式3.[0240]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以与实施方式I的空调装置的不同之处为主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实施如下的混合阀开度控制:使从正进行制热动作的室内机流出的热介质,与从正进行制冷动作的室内机流出的热介质混合。具体而言,使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使双方的热介质混合。
[0241](关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混合比率Φπι以及开度调节)
[0242]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该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流量特性的图。
[0243]如图8所示,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中,将从室内机2a~2c分别经过热介质配管7a~7c流来的热介质流入的一侧作为“流入侧”,将为了向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输送热介质而使热介质朝向热介质汇合部56流出的一侧作为“流出侧(a) ”,将为了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输送热介质而使热介质朝向热介质汇合部58流出的一侧作为“流出侧(b)”。
[0244]另外,在图9的流量特性中,示出相对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的流出侧(a)以及流出侧(b)各自的热介质的流量变化。例如,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为0[% ]的情况下,热介质不从流出侧(a)流出,从流入侧流入的热介质全部从流出侧(b)流出。另外,在开度为50[% ]的情况下,从流出侧(a)以及流出侧(b)流出的热介质的流量成为相同流量。并且,在开度为100[% ]的情况下,热介质不从流出侧(b)流出,从流入侧流入的热介质全部从流出侧(a)流出。即,若室内机2a~2c实施制热动作,则开度为100[% ],若实施制冷动作,则开度为0[% ]。另外,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流量特性全都相同。
[0245]在此,例如,假设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而室内机2b、2c正实施制热动作。另外,将流入室内机2a的热介质的流量设为Ge [L/min]、将流入室内机2b、2c的热介质的合计流量设为Gh [L/min]。此时,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热介质的流量为流量Gc[L/min],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热介质的流量是流量Gh [L/min]。在此,将热介质从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在此为室内机2a)流入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并通过第一泵42的作用而进行循环的回路称为制冷循环回路,将热介质从实施制热动作的室内机(在此为室内机2b、2c)流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并通过第二泵41的作用而进行循环的回路称为制热循环回路。
[0246]另外,若将流量Gh[L/min]与流量Gc[L/min]的混合比率设为Φπι,则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从制热循环回路流入制冷循环回路的热介质的流量为C^mXGc[L/min]。此时,为了使制冷循环回路以及制热循环回路分别保有的热介质的总量不变,使相同的流量即<imXGc[L/min]的热介质经由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从制冷循环回路流入制热循环回路。即,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中,流量Ge [L/min]的热介质从流入侧流入,<JmXGc[L/min]的热介质从流出侧(a)流出,而且,(I — Φι?) X Ge [L/min]的热介质从流出侧(b)流出。另外,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中,合计流量Gh [L/min]的热介质从各自的流入侧流入,合计Gh — <JmXGc[L/min]的热介质从各自的流出侧(a)流出,而且,合计Φι?Χ Ge [L/min]的热介质从各自的流出侧(b)流出。
[0247]接着,对流量Gh[L/min]与流量Gc[L/min]的混合比率Φπι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0248]从正实施制热动作的室内机2b、2c流出且温度为Th[°C]的热介质、与从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流出而向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流入且其温度为入口水温Twi [°C ]的热介质混合后的热介质的温度Tm[°C ]用下述式(I)表示。在此,温度Th[°C ]基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 ~85c检测到的热介质的温度来计算。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正实施制热动作的是室内机2b、2c,因此,将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b、85c检测到的热介质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温度Th[°C ]即可。
[0249]Tm = (I — Φι?) XTwi+<JmXTh (I)
[0250]在此,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相对于进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之前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O [°C ],设定阈值T a [°C ]以使例如Ta= Twi0+10[°C ]左右,用于实现Tm = Ta的混合比率Φπι用下述式⑵表示。
[0251]Φι? = (Ta — TwiO)/ (Th — TwiO)(2)
[0252]例如,若进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之前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O [°C ]为5 [°C ]、此时的从正实施制热动作的室内机2b、2c流出的热介质的温度Th [°C ]为40[°C ],则混合比率Φπι大致为0.286。
[0253]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中、混合比率为Φπι时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的图。
[0254]控制装置202预先存储图9以及图10所示那样的、相对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 ]的流出侧(a)以及流出侧(b)的流量特性的数据。如前所述,控制装置202使cj5mXGc[L/min]的流量的热介质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的流出侧(a)流出这种情形,与使从流入侧流入的流量Ge [L/min]的100X ΦπιΜ ]的流量的热介质从流出侧(a)流出这种情形等同。在此,控制装置202可以基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流量特性的存储数据,导出用于从流出侧(a)获得100X Φηι[%]这样的流出流量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的开度Lm^。
[0255]另一方面,若设从两个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的流出侧(b)流到制冷循环回路的合计流量比率为Φ?ι,贝丨J <J>hXGh[L/min]与<J>mXGc[L/min]相等,因此,下述式(3)
被导出。
[0256]Φ?ι = <i)mXGc/Gh (3)
[0257]在此,若使流入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的热介质流量与流出的热介质流量相同,则从各自的流出侧(a)流出的热介质流量为(I — XGh/2,从各自的流出侧(b)流出的热介质流量为0hXGh/2。另外,如前所述,使(j5mXGc[L/min]的流量的热介质从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的流出侧(b)流出这种情形,与使从流入侧流入的流量Gh[L/min]的100X Φ1ι[% ]的流量的热介质从流出侧(b)流出这种情形等同。该100X Φ1ι[% ]可以根据上述式⑶换算为100Χ (jimXGc/Gh[% ]。在此,控制装置202可以基于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流量特性的存储数据,导出用于从流出侧(b)获得100X cj5mXGC/Gh[% ]这样的流出流量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的开度即100 — Lm Y [% ]。
[0258]如上所述,通过由控制装置202调节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可以将热介质的混合比率设为上述式(2)所示那样的混合比率Φπι。
[0259]另外,流入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的流入侧的热介质的流量Ge [L/min]和流入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的流入侧的热介质的合计流量Gh[L/min]的比率,与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的额定功率和实施制热动作的室内机2b、2c的合计的额定功率的比率相等。在此,在设室内机2a的额定功率(制冷功率合计值)为SQc、室内机2b、2c的额定功率(制热功率合计值)为SQh时,下述式(4)的关系被导出。
[0260]Gc/Gh = Σ Qc/ Σ Qh (4)
[0261]因此,若控制装置202预先存储室内机2a?2c的额定功率并掌握室内机2a?2c的各运转动作,则可以通过前述方法导出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
[0262](热介质升温控制以及混合阀开度控制)
[0263]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空调装置的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以及混合阀开度控制的流程图。在该图11中,仅表示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流程。以下,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热介质升温控制以及混合阀开度控制。另外,在实施这些控制时,压缩机11被驱动,控制装置202将制冷功率合计值SQc以及制热功率合计值SQh复位为零。另外,在图11中,热介质升温控制相当于步骤S305?步骤S335的动作,混合阀开度控制相当于热介质升温控制中的步骤S320?步骤S331。
[0264](S301 ?S304)
[0265]未图示的步骤S301?步骤S304的内容与实施方式I的图3所示的步骤SlOl?步骤S104相同。
[0266](S305)
[0267]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6,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8。
[0268](S306)
[0269]控制装置202将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2a的制冷功率与制冷功率合计值Σ Qc相加。接着,进入步骤S307。
[0270](S307)
[0271]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5a的开度Lwal调节到最大。接着,进入步骤 S310。
[0272](S308)
[0273]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热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热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9,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0。
[0274](S309)
[0275]控制装置202将正实施制热动作的室内机2a的制热功率与制热功率合计值SQh相加。接着,进入步骤S310。
[0276](S310 ?S319)
[0277]控制装置202针对室内机2b、2c也实施与步骤S305?步骤S309相同的动作。[0278]另外,控制装置202通过式(2)例如在步骤S317或步骤S319中计算作为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的设定基础的混合比率Φπι。这是因为在该时刻控制装置202已掌握室内机2a?2c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或制热动作中的任一动作。另外,控制装置202可以基于计算出的混合比率Φπι,导出与制冷动作对应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Lmi3 [%]。并且,控制装置202也可以基于计算出的混合比率Φπι、以及计算出的制冷功率合计值SQc以及制热功率合计值2Qh,导出与制热动作对应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100 - Lmy) [% ]0
[0279](S320)
[0280]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冷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1,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2。
[0281](S321)
[0282]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的开度调节到开度Lmi3 [% ]。接着,进入步骤S324。
[0283](S322)
[0284]控制装置202判定室内机2a是否正实施制热动作。在其判定结果是室内机2a正实施制热动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3,在未实施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4。
[0285](S323)
[0286]控制装置202将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的开度调节到开度(100 -Lmy) [% ]0接着,进入步骤S324。
[0287](S324 ?S331)
[0288]控制装置202针对室内机2b、2c以及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b、47c也实施与步骤S320?S323相同的动作。
[0289](S332 ?S334)
[0290]与实施方式I的图3所示的步骤Slll?S113相同。
[0291](S335)
[0292]控制装置202在步骤S321、步骤S323、步骤S325、步骤S327、步骤S329以及步骤S331中的任一步骤中,使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返回到进行开度调节之前的开度。
[0293](S336、S337)
[0294]未图示的步骤S336以及步骤S337的内容,分别与实施方式I的图3所示的步骤S114以及步骤S115相同。
[0295]另外,在上述混合阀开度控制中,控制装置202调节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从而使温度高的热介质从制热循环回路混合到制冷循环回路中,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构成为,控制装置202通过调节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的开度,使在制热循环回路中由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加热了的热介质混合到制冷循环回路中。关于该情况下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6a?46c的开度以及混合比率,可以通过应用前述方法来导出。
[0296]另外,在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控制装置202也可以进而基于由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检测到的入口水温Twi [°C ]来调节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开度。[0297]另外,对在步骤S334中的用于进行热介质升温控制的结束判定的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3的入口水温Twi[°C ]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使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代替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3而使用设置在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47a?47c的上游侧的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85c。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出了仅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的例子,但在室内机2a?2c中的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为多台的情况下,使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5a?85c中的、与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对应的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平均值即可。由此,能够可靠地判定制冷循环回路的热介质的温度已上升的情况。
[029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室内机2a正实施制冷动作而室内机2b、2c正实施制热动作的例子,但不言而喻并不限于此。
[0299](实施方式3的效果)
[0300]如以上的动作那样,制冷循环回路中的热介质的升温作用,不仅通过由正实施制冷动作的室内机的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而带来的效果来获得,而且通过使温度高的热介质从制热循环回路混合到制冷循环回路中而使其升温来获得,因此,可以使热介质升温控制迅速结束。
[030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情况下,在制热循环回路中,在热介质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被加热之前的上游侧,混合制冷循环回路的热介质,所以,热介质温度比通常的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流入侧的热介质温度低。因此,在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中,在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的情况下,与通常时相比可以增大热交换量,所以可以减小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1的流出侧的热介质温度的降低。例如,在室内机2a、2b正实施制热动作的情况下,即便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也可以减小流入室内机2a、2b的热介质的温度的降低,所以可以抑制来自室内机2a、室内机2b的吹出温度的降低,可以缓和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感。
[0302]工业实用性
[0303]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例,可以应用于使热介质在室内机中循环的空调装置。或者,可以应用于生成热水以及冷水的冷机。
[0304]附图标记说明
[0305]I室外机、2、2a?2c室内机、3中继器、4高压管、5低压管、6a?6c、7a?7c热介质配管、11压缩机、12四通阀、13热源侧热交换器、14储液器、15a?15d单向阀、31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2膨胀装置、33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35旁通装置、35a?35c利用侧热交换器、36旁通配管、41第二泵、42第一泵、45a?45c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46a?46c、47a?47c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50?53热介质流路、55热介质分支部、56热介质汇合部、57热介质分支部、58热介质汇合部、71、72、73制冷剂压力传感器、75?77制冷剂温度传感器、81?83、85a?85c热介质温度传感器、86a?86c吸入空气温度传感器、101、102a?102c风扇、201、202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循环回路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而构成,所述压缩机压缩热源侧制冷剂,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在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实施热交换来冷却该热介质,所述膨胀装置使热源侧制冷剂减压,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实施外部空气与热源侧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旁通配管和旁通装置,所述旁通配管用于使将要流经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旁通,所述旁通装置设置于该旁通配管,调节进行旁通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流量; 热介质循环回路,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通过热介质配管连接第一泵、利用侧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而构成,所述第一泵压送由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冷却了的热介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实施热介质与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对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对在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调节所述膨胀装置以及所述旁通装置的开度, 在由所述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源侧制冷剂的温度变得比规定制冷剂温度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实施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在所述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中:调节所述旁通装置以及所述膨胀装置的开度,使向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流动的热源侧制冷剂的一部分或全部 经由所述旁通配管进行旁通; 在该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的实施中,所述控制装置实施热介质升温控制,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驱动所述第一泵来压送热介质,在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实施热介质与所述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使被冷却了的热介质的温度上升,以使由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该热介质的温度成为该热介质的目标温度即规定热介质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内,对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进行调节, 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调节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来调节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从而使该热介质的温度上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增加,以使流入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相比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开始前的流量而增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入空气温度检测机构,所述吸入空气温度检测机构检测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吸入空气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吸入空气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吸入空气温度,使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开度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增加以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流量增加。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在热源侧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实施热交换来加热该热介质;以及 第二泵,所述第二泵压送由该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加热了的热介质, 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为多个, 所述热介质循环回路具有: 制冷循环回路,在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中,由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冷却了的热介质,由所述第一泵压送到多个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在该利用侧热交换器中实施制冷动作; 制热循环回路,在所述制热循环回路中,由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加热了的热介质,由所述第二泵压送到多个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在该利用侧热交换器中实施制热动作;以及 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用于使流经该制热循环回路的热的热介质混合到向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的冷的热介质中, 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所述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混合机构,使流经所述制热循环回路的热的热介质的至少 一部分混合到向所述制冷循环回路流动的热介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机构是与多个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分别对应的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所述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具有热介质流入的一个流入侧部分、以及该热介质流出的两个流出侧部分,并能够利用规定的开度使从两个所述流出侧部分流出的热介质的流量的比率连续地变化, 所述流入侧部分分别与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出侧连接, 一个所述流出侧部分与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入侧连接, 另一个所述流出侧部分与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入侧连接, 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调节与正实施所述制热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的开度,使从正实施所述制热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朝向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流动的热介质的一部分,混合到向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流入的热介质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所述第二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流经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热介质的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流经与正实施所述制热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热介质流量调节装置的热介质的温度、由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介质温度、以及所述规定热介质温度,计算流入所述第二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与流入所述第一热介质间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量的混合比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正实施所述制冷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功率的合计值即制冷功率合计值, 计算正实施所述制热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制热功率的合计值即制热功率合计值, 基于所述混合比率计算与正实施所述制冷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的开度, 并基于所述混合比率、所述制冷功率合计值以及所述制热功率合计值,计算与正实施所述制热动作的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对应的所述热介质流路切换装置的开度。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介质温度越高,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规定制冷剂温度设定得越低。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 热介质升温控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泵的转速相比该热介质升温控制开始前的转速上升。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开始时,在进行所述旁通装置的开度调节后,调节所述膨胀装置的开度,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热介质冻结防止控制结束后,在使所述膨胀装置的开度返回到原来的开度后,使所述旁通装置的开度返回到原来的开度。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送风的风扇,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使所述利用侧热交换器的所述风扇动作。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中,在由所述第一热介质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热介质温度超过所述规定热介质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热介质升温控制结束。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热介质是水。
【文档编号】F25B1/00GK104011482SQ201180075944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高山启辅, 东幸志, 本村祐治, 鸠村杰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