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477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当前空调器的节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提高空调器的效能,一般采用增大换热器换热面积的方法,但由此也带来一些缺点,例如需要重新设计并生产空调器箱体、换热器制造成本及耗能的增加等。对于目前小型家用空调分体机来说,室内机经常采用的是单排或双排管的换热器,很显然,上述换热器,在空调室内机箱体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空调效能而大幅度的加大换热器面积的空间有限。同时,原来三折式换热器的前后两折由于受风量的影响而又换热有限,中间那折风量很大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空调器的换热效率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的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能高、加工方便、成本低的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换热器,至少包括2排设有翅片的内排换热管及中排换热管,所述中排换热管内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本方案通过将中排换热管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减缓空气流通速度,延长空气与换热管的换热时间,有效提升空调器单位换热面积的换热效能。进一步地,所述中排换热管及内排换热管各包括2条流通支路,中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与内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相连接形成2条相互独立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及第二制冷剂通路。本方案通过将制冷剂分为两路流经中排换热管及内排换热管,两路制冷剂流向都从中排换热管流入,最终从内排换热器流出,形成2条相互独立的制冷剂流。减小了换热器温度不均匀带来的影响,实现热量分配更加均匀,提高换热效能。具体地,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一输出端口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一跨接弯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二输入端口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二输出端口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二跨接弯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均与汇流总管相连通。本方案中,经汇流总管或分流总管流入中排换热管及内排换热管的制冷剂,分别流经第一制冷剂通路及第二制冷剂通路,实现热量的均匀分布,提升换热效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管路流程长度与第二制冷剂通路的管路流程长度相同。通过采用等程流路的方式,使换热管的热量分布均匀,提高换热均匀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的位置相交错。实现了各制冷剂通路的进口和出口的分离,尽量避免了复热。[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换热器为三折式结构,所述中排换热管的居中一折外侧还叠加设置有带翅片的外排换热管,该外排换热管的输入端口与分流总管相连接,该外排换热管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中排换热管的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相连接。本方案在中排换热管居中一折外侧设置外排换热管,充分利用居中一折换热管风量较大的特点,即在风量较大的位置增加换热面积,有效提升换热效能,亦能降低单位换热效能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外排换热管的翅片片距大于内排换热管及中排换热管的翅片片距,有效保证风量的畅通性,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进一步地,所述外排换热管的U形管数量为内排换热管或中排换热管的U形管数量的1/8 1/5。充分利用空调器壳体内的空间,无需修改壳体尺寸,节约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外排换热管的翅片长度为内排换热管或中排换热管的翅片长度的1/8 1/5。既可提升换热效率,又充分利用空调器壳体内的空间,无需修改壳体尺寸,减少了制造材料的消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管错开设置、将流经换热管的制冷剂流路等分成2条独立流路、增设外排换热管的技术手段,不但延长了换热器的换热时间,增加了换热面积,而且充分利用换热器工作时的风量分布特点,实现了制热或制冷时温度的均匀分配,大幅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能,成本低易实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又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装配结构爆炸图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换热器,所述的换热器为三折式结构,包括设有翅片I的内排换热管9及中排换热管10,所述中排换热管10内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9内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同时,所述中排换热管10的居中一折外侧还叠加设置有带翅片I的外排换热管11,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输入端口 111与分流总管3相连接,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输出端口 112通过m形汇流三通2分别连接中排换热管10的第一输入端口 101及第二输入端口102。所述中排换热管10及内排换热管9各包括2条流通支路,中排换热管10的流通支路与内排换热管9的流通支路相连接形成2条相互独立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及第二制冷剂通路。如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10中具有第一输入端口 101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9中具有第一输出端口 91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一跨接弯头7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10中具有第二输入端口 102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9中具有第二输出端口 92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二跨接弯头8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口 101及第二输入端口 102通过m形汇流三通2与分流总管3相连通,所述第一输出端91及第二输出端口 92通过2条汇流支路4及Y形汇流三通5与汇流总管6相连通。通过将制冷剂分为两路流进中排换热器,两路制冷剂流向都从换热器外排换热管流入,最终从换热器内排流出,实现换热时热量分配更加均匀,提高换热效能。所述第一输入端口 101至第一输出端口 91的第一制冷剂通路管路流程距离与第二输入端口 102至第二输出端口 92的第二制冷剂通路管路流程距离相同。采用等程流路,使换热管的热量分布均匀,提高换热均匀性。所述第一输入端口 101及第二输入端口 102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口 91、第二输出端口 92的位置相交错,将每一条制冷剂通路的进出口上下错开,实现了进口和出口的分离,尽量避免了各个端口之间热量的相互影响,防止复热。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U形管数量为内排换热管9或中排换热管10的U形管数量的1/6。充分利用空调器壳体内的空间,无需修改壳体尺寸,节约制造成本。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翅片长度为内排换热管9或中排换热管10的翅片长度的1/6。既可提升换热效率,又充分利用空调器壳体内的空间,无需修改壳体尺寸,减少了制造材料的消耗。本实施例将中排换热管10内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9内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延长空气与换热管的换热时间,并将制冷剂分为等程的两路流进换热器,尽量减小了换热器温度不均匀带来的复热影响,实现制热时分配更加均匀,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翅片I片距大于内排换热管9及中排换热管10的翅片I片距,进一步保障外排换热管11处的风量流通性,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所述外排换热管11、中排换热管10、内排换热管9、分流总管3、m形汇流三通2、Y形汇流三通5、汇流支路4、汇流总管6均为铜管,利用铜管良好的导热性能,促使制冷剂与空气之间充分换热,达到提升换热器换热效能的目的。本实施例所述外排换热管11的翅片I片距大于内排换热管9及中排换热管10的翅片I片距,利用外排换热器11处风量较大的特点,保证风量的流通性,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所述外排换热管11、中排换热管10、内排换热管9、分流总管3、m形汇流三通
2、Y形汇流三通5、汇流支路4、汇流总管6均为铜管。因此,本方案有效保证风量的流通,增加有限空间内的热交换效能,同时,因铜管具备良好的热传递性能,更利于铜管内的制冷剂与外界空气进行冷热交换,提闻换热效率。结合上述实施例,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工作原理如下:空调器制热时:当空调制热时,制冷剂从汇流总管6流入,经Y形汇流三通5后从汇流支管4分两路流入内排换热管9。第一路经汇流支管4后流入内排换热管9的第一输出端口 91,从内排换热管9中部向上流出,经过第一跨接弯头7后转而流向换热器中排换热管10向第一输入端口 101流出,第一输入端口 101与m形汇流三通2连接,制冷剂经过外排换热管11流入分流总管3。第二路经另一汇流支管4后流入第二输出端口 92,从内排换热管9中部向下流出,经过第二跨接弯头8后转而流向换热器中排换热管10由第二输入端口 102流出,第二输入端口 102与m形汇流三通2连接,制冷剂经过m形汇流三通2后流入外排换热管11,两路制冷剂在外排换热管11中汇总后由输入端口 111经分流总管3流出。贯流风轮12转动后,空气流经外排换热管11、中排换热管10、内排换热管9,实现热交换,向室内提供热空气,实现制热目的。空调器制冷时:当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的流向与制热状态时相反,由分流总管3流入换热器,流经外排换热管11、中排换热管10、内排换热管9后从汇流总管6流出,具体过程不再赘述,贯流风轮12转动后,空气流经外排换热管11、中排换热管10、内排换热管9,实现热交换,向室内提供冷空气,实现制冷目的。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至少包括2排设有翅片的内排换热管及中排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换热管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排换热管及内排换热管各包括2条流通支路,中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与内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相连接形成2条相互独立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及第二制冷剂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一输入端口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一输出端口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一跨接弯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剂通路包括中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二输入端口的流通支路及内排换热管中具有第二输出端口的流通支路,并由第二跨接弯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及第二输出端口均与汇流总管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通路管路流程长度与第二制冷剂通路的管路流程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的位置相交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为三折式结构,所述中排换热管的居中一折外侧还叠加设置有带翅片的外排换热管,该外排换热管的输入端口与分流总管相连接,该外排换热管的输出端口分别与中排换热管的第一输入端口及第二输入端口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换热管的翅片片距大于内排换热管及中排换热管的翅片片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换热管的U形管数量为内排换热管或中排换热管的U形管数量的1/8 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换热管的翅片长度为内排换热管或中排换热管的翅片长度的1/8 1/5。
专利摘要一种换热器,至少包括2排设有翅片的内排换热管及中排换热管,所述中排换热管内的U形管与内排换热管内的U形管相互错开设置;所述中排换热管及内排换热管各包括2条流通支路,中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与内排换热管的流通支路相连接形成2条相互独立的第一制冷剂通路及第二制冷剂通路。本实用新型采用换热管错开设置、将流经换热管的制冷剂流路分成2条独立流路、增设外排换热管的技术手段,不但延长了换热器的换热时间,增加了换热面积,而且充分利用换热器工作时的风量分布特点,实现了制热或制冷时温度的均匀分配,大幅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能,成本低易实现。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3083202SQ2013200550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许红瞬, 邹海如, 李伟宁, 唐旭杰, 卢志敏, 陈绍楷 申请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