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43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集装箱箱内进行冷却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由船舶等运输货物时使用的集装箱中,有的集装箱包括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集装箱中,为了保证冷却装置的功能,例如,在集装箱存放于港口等的期间,经常用市电使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工作来实施故障诊断。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3-1400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有些存放集装箱的场所,市电的可靠性低,有时会因停电导致故障诊断被中断。此外,有时因电源系统(供给市电的设备)出现问题使电压降低,也会导致故障诊断被中断。像这样,一旦故障诊断被中断,就需要重新进行故障诊断,可能会对货物运输计划造成影响。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使故障诊断被中断时的时间损失减少。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是一种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其包括制冷剂回路20,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故障诊断部200,该故障诊断部200用于以多个评价项目依次对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20的设备和该制冷剂回路20的功能做出评价来进行故障诊断,

所述故障诊断部200具有重新开始功能,当所述故障诊断被中断时,则该故障诊断部200从该故障诊断的中途重新开始。

在该构成中,故障诊断部200具有从故障诊断的中途重新开始评价的模式。

第二方面是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診断部200具有从评价被中断的评价项目的最开始重新开始的模式。

在该构成中,故障诊断部200具有以评价项目为单位来重新开始评价的模式。

第三方面是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診断部200具有从评价被中断的评价项目的中途阶段重新开始的模式。

在该构成中,故障诊断部200具有从评价项目的中途阶段重新开始评价的模式。

第四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评价项目中有第一类评价项目和第二类评价项目,其中,该第一类评价项目是对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20的设备做出的评价,该第二类评价项目是对由规定的设备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功能的评价,在该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束后进行该第二类评价项目,

当所述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被中断时,所述故障診断部200从所述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重新开始。

在该构成中,在对由规定的设备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功能做出评价之前,对每个设备做出评价。

第五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记录部220,该记录部220用于对所述故障诊断的进度进行记录,

所述故障诊断部200在起动后对所述记录部220的记录进行确认,如有未评价的评价项目,则执行所述重新开始功能。

在该构成中,能够让故障诊断自动重新开始。

第六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

发送部240,当所述故障诊断被中断时,该发送部240通过远程通信发出故障诊断已被中断的通知,以及

接收部230,接收通过远程通信发来的所述重新开始的指示;

当所述接收部230接收到所述重新开始的指示后,所述故障诊断部200执行所述重新开始功能。

在该构成中,当故障诊断被中断时,会由发送部240通知这一情况。此外,能够通过远程操作,重新开始故障诊断。

第七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具有以下功能:根据被输入的用户的指示,将所述重新开始功能切换为有效或无效。

第八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具有以下功能:根据被输入的用户的指示,让与所述重新开始相关的动作强制结束。

第九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当因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电源关闭而使所述故障诊断被中断且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故障诊断部200让与所述重新开始相关的动作强制结束。

第十方面是在第一到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显示部250,该显示部250显示出正在实施的故障诊断是接收到来自用户的诊断开始指示后的第几次诊断。

第十一方面是在第一到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包括显示部250,该显示部250显示出要执行的故障诊断是诊断开始指示后的初次诊断还是被重新开始的诊断。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通过从故障诊断的中途重新开始,就能够减少故障诊断被中断时的时间损失。

根据第三方面,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时间损失。

根据第四方面,能够进行更可靠的故障诊断。

根据第五方面,因为被中断的故障诊断会自动重新开始,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时间损失。

根据第六方面,能够让用户易于得知故障诊断已被中断这一情况。

根据第七到第十一方面,用户便利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管道系统图。

图2是显示部显示出的故障诊断的实施次数的显示例。

图3是重新开始动作开始时,显示部的显示例。

图4是通常的故障诊断开始时,显示部的显示例。

图5是利用模式1重新开始时,“冷藏运转的降温(pulldown)评价”的时间序列图。

图6是利用模式2重新开始时,“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时间序列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诊断部的构成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质上的优选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意图。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用于冷却未图示的集装箱箱内,且包括制冷剂回路20、控制器100、故障诊断部200和显示部250。

〈制冷剂回路〉

图1是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20的管道系统图。该制冷剂回路20包括主回路21、热气旁通回路22和再热回路80。

-主回路21-

主回路21是通过制冷剂管道将压缩机30、冷凝器31、主膨胀阀32和蒸发器33依次串联而成的。在主回路21中,还设有过冷却换热器44。

压缩机30例如可以采用旋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在压缩机30中,压缩机构由电机(均省略图示)驱动。该电机由直交流转换电路(省略图示)供电,电机的转速通过控制直交流转换电路的输出而可变。

在该例中,冷凝器31和蒸发器33均为翅片管式换热器。冷凝器31布置在集装箱箱外。在冷凝器31中,箱外空气与制冷剂发生热交换。蒸发器33布置在集装箱箱内。在蒸发器33中,箱内空气与制冷剂发生热交换。在蒸发器33下方,设有接水盘37。接水盘37形成为上侧敞开的扁平容器状。从蒸发器33剥落的霜和冰块、空气冷凝产生的结露等被回收到接水盘37内部。

主膨胀阀32是能够由脉冲电动机对开度进行多级调节的阀。主膨胀阀32通过低压液管27与蒸发器33相连。

在冷凝器31附近,设有箱外风扇35。在蒸发器33附近,设有箱内风扇36。箱内风扇36将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的冷却空气供往箱内。

在压缩机30和冷凝器31之间设有高压气管24,在高压气管24上,依次设有第四开关阀38和止回阀cv。第四开关阀38能够由脉冲电动机对开度进行多级调节。止回阀cv容许制冷剂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禁止反方向的流动。

在冷凝器31和主膨胀阀32之间,设有高压液管25,在高压液管25上,依次设有贮液器41、第二开关阀49、干燥器43和过冷却换热器44。贮液器41设在冷凝器31的下游侧,让流过冷凝器31的制冷剂流入贮液器41,并分离为饱和液和饱和汽。第二开关阀49是开关自如的电磁阀。干燥器43用于捕捉流过冷凝器31的液态制冷剂中的水分。在冷凝器31的上游侧,连接有防液封管90。在该防液封管90的中途设有液封开关阀91,且连接到主膨胀阀32的下游侧。

过冷却换热器44用于冷却流过冷凝器31的液态制冷剂。过冷却换热器44包括一次侧通路45和二次侧通路46。也就是说,在过冷却换热器44中,流经一次侧通路45的制冷剂和流经二次侧通路的制冷剂之间发生热交换。一次侧通路45与高压液管25相连,二次侧通路46与过冷却分支管26相连。该过冷却分支管26的流入端连接在贮液器41和第二开关阀49之间。过冷却分支管26的流出端,与压缩机30的压缩过程中(中间压力状态)的压缩室(中间压缩室)相连。也就是说,过冷却分支管26是供高压液管25的液态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分流并流向压缩机30的中间压缩室的通路。在过冷却分支管26上的二次侧通路46的流入侧,设有第一开关阀47和过冷却膨胀阀48。第一开关阀47是开关自如的电磁阀。另一方面,过冷却膨胀阀48能够由脉冲电动机对开度进行多级调节。

-热气旁通回路22-

热气旁通回路22是将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供往蒸发器33的旁通回路。该热气旁通回路22包括主通路50、第一分支通路51和第二分支通路52。第一分支通路51和第二分支通路52是从主通路50分支出来的。主通路50的流入端与高压气管24相连。在主通路50上,设有第三开关阀53。第三开关阀53是开关自如的电磁阀。

第一分支通路51的一端与主通路50的流出端相连,另一端与低压液管27相连。同样地,第二分支通路52也是一端与主通路50的流出端相连,另一端与低压液管27相连。第二分支通路52由比第一分支通路51长的制冷剂管道构成。第二分支通路52包括接水盘加热器54,接水盘加热器54沿接水盘37的底部曲折延伸。接水盘加热器54利用制冷剂加热接水盘37的内部。

-再热回路80-

再热回路80是用于将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温气态制冷剂)中的一部分供往再热换热器83的回路。该再热回路80包括再热通路82。再热通路82的流入端与高压气管24相连。在再热通路82的中途,设有第五开关阀81。第五开关阀81是开关自如的电磁阀。而且,再热通路82包括再热换热器83和毛细管。再热换热器83用于在除湿运转时(省略关于除湿运转的说明),让流入的喷出制冷剂与在蒸发器33中被冷却除湿后的空气之间发生热交换,从而加热该空气。在该例中,再热换热器83为翅片管式换热器。需要说明的是,毛细管用于对从再热换热器8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减压。

-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其他设备-

在制冷剂回路20中,设有各种传感器类。具体而言,在高压气管24上,设有高压压力传感器60、高压压力开关61和喷出温度传感器62。高压压力传感器60用于检测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喷出温度传感器62用于检测从压缩机30喷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在蒸发器33和压缩机30之间的低压气管28上,设有低压压力传感器63和吸入温度传感器64。低压压力传感器63用于检测被吸入压缩机30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吸入温度传感器64用于检测被吸入压缩机30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温度。

在过冷却分支管26上,设有流入温度传感器65和流出温度传感器66。流入温度传感器65用于检测即将流入二次侧通路46之前的制冷剂的温度。流出温度传感器66用于检测刚从二次侧通路46流出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低压液管27上,设有流入温度传感器67。该流入温度传感器67用于检测即将流入蒸发器33之前的制冷剂的温度。在低压气管28上,设有流出温度传感器68。该流出温度传感器68用于检测刚从蒸发器33流出后的制冷剂的温度。

在集装箱箱外且冷凝器31的吸入侧,设有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69。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69用于检测即将被吸入冷凝器31之前的箱外空气的温度(即外部空气的温度)。在集装箱箱内且蒸发器33的吸入侧设有吸入温度传感器70,在集装箱箱内且蒸发器33的排出侧设有排出温度传感器71。吸入温度传感器70用于检测即将通过蒸发器33之前的箱内空气的温度(吸入空气温度rs)。排出温度传感器71用于检测刚从蒸发器33通过后的箱内空气的温度(排出空气温度ss)。

〈控制器100〉

控制器100包括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示该微型计算机执行动作的程序,控制器100控制制冷剂回路20的动作。具体而言,控制器100对制冷剂回路20中所进行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霜运转”等运转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布置有供用户操作的开关类,用户能够利用控制面板,将规定的指示(箱内温度的设定值、后述的故障诊断的开始等)发送到控制器100及故障诊断部200。

下面对由控制器100控制的各项运转进行简单说明。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第一开关阀47和第二开关阀49切换为打开状态,第三开关阀53和第五开关阀81切换为关闭状态。第四开关阀38切换为完全打开状态,过冷却膨胀阀48和主膨胀阀32的开度被适当调节。压缩机30、箱外风扇35和箱内风扇36进行运转。

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冷凝器31中冷凝后,通过贮液器41。通过贮液器41后的制冷剂,一部分直接流入低压液管27,剩余部分分流到过冷却分支管26。流过低压液管27的制冷剂,在主膨胀阀32中被减压后,流入蒸发器33。在蒸发器33中,制冷剂从箱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这样一来,箱内空气就被冷却。在蒸发器33中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并再次被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分流到过冷却分支管26的制冷剂,通过冷却膨胀阀48而被减压到中间压力后,流入过冷却换热器44的二次侧通路46。在过冷却换热器44中,流经一次侧通路45的制冷剂与流经二次侧通路46的制冷剂之间发生热交换。其结果是,一次侧通路45的制冷剂被过冷却,而二次侧通路46的制冷剂蒸发。从二次侧通路46流出的制冷剂,从压缩机30的中间气口被吸入处于中间压力状态的压缩室。

-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中,让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旁通经过冷凝器31、贮液器41、过冷却换热器44、主膨胀阀32来供往蒸发器33。在集装箱箱内的温度低于目标温度,且集装箱箱内被过度冷却时,该加热动作被执行。

在制热运转中,第二开关阀49切换为关闭状态,第三开关阀53切换为打开状态。主膨胀阀32切换为完全关闭状态。第一开关阀47、第四开关阀38、第五开关阀81和过冷却膨胀阀48原则上切换为完全关闭状态。压缩机30和箱内风扇36进行运转,箱外风扇35原则上切换为停止状态。

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经由热气旁通回路22供往蒸发器33。具体而言,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流过主回路21后,分流到第一分支通路51和第二分支通路52。分流到第二分支通路52的制冷剂,在通过接水盘加热器54后,与从第一分支通路51流出的制冷剂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流向蒸发器33。在蒸发器33中,制冷剂向箱内空气放热。其结果是,因为箱内空气被加热,所以能够让箱内温度接近目标温度。在蒸发器33中放热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并被压缩。

-除霜运转-

如果持续进行制冷运转,在蒸发器33的传热管等的表面就会结霜,该霜会逐渐增加而体积变大。因此,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会进行用来对蒸发器33除霜的运转,即除霜运转。

除霜运转是让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旁通经过冷凝器31、贮液器41、过冷却换热器44和主膨胀阀32直接供往蒸发器33的动作。在除霜运转中,第三开关阀53被打开,第二开关阀49切换为完全关闭状态,第一开关阀47、第四开关阀38、第五开关阀81和过冷却膨胀阀48原则上切换为完全关闭状态。压缩机30开始运转,箱外风扇35和箱内风扇36原则上停止运转。

在压缩机3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经由热气旁通回路22供往蒸发器33。具体而言,高压气态制冷剂在流过主回路21后,通过第三开关阀53而分流到第一分支通路51和第二分支通路52。分流到第二分支通路52的制冷剂,通过接水盘加热器54。此处,从蒸发器33的表面剥落的冰块等会被回收到接水盘37的内部。该冰块等被流经接水盘加热器54内部的制冷剂加热而融化。融化变成的水,通过规定的流路被排到箱外。从接水盘加热器54流出的制冷剂,与通过第一分支通路51后的制冷剂汇合,流入蒸发器33。在蒸发器33中,高压气态制冷剂(所谓的热气)在传热管内部流动。因此,在蒸发器33中,附着于传热管周围的霜,会被制冷剂从内部逐渐加热。其结果是,附着于蒸发器33的霜会逐渐被接水盘37回收。用于对蒸发器33除霜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并被压缩。

〈故障诊断部200〉

故障诊断部200用于对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进行故障诊断。在该故障诊断中,以多个评价项目依次对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各个设备以及制冷剂回路20整体的功能做出评价。

故障诊断部200包括诊断控制部210和记录部220。诊断控制部210和记录部220的主要部分,例如可以由微型计算机和存储器构成,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示该微型计算机执行动作的程序。该微型计算机可以与控制器100共用一个微型计算机,也可以另外设置微型计算机。

-诊断控制部210-

诊断控制部210通过将规定的指令发送到控制器100,使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各个设备工作,来进行所述故障诊断。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进行如下所示的两类评价(第一类评价项目、第二类评价项目)。首先,第一类评价项目是对传感器等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设备做出的评价,第二类评价项目是对由规定的设备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功能的评价(对制冷剂回路20整体功能的评价也包含在内)。其次,第二类评价项目的评价,在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束后进行。这是因为,第二类评价项目的评价是以构成制冷剂回路20的各个设备的功能正常为前提而做出的评价。后面会对本实施方式中实施的第一类和第二类评价项目做出详细说明。

诊断控制部210具有以下功能:当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起动(电源开关打开时)时,诊断控制部210对记录部220的记录内容(后述)进行确认,当故障诊断被中断时,诊断控制部210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

-记录部220-

记录部220用于记录故障诊断的进展情况。记录到记录部220的内容有已结束的评价项目、上述评价项目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评价结果,还有当前正在实施的评价的中途进展情况等。例如,如果当前正在实施的评价项目中使用温度传感器,则将其检测值(即温度)和检测时刻(或从评价开始时起经过的时间)成对记录下来。为了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没有通电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记录部220的记录内容,记录部220记录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

〈显示部250〉

显示部250包括显示装置(如液晶面板),用于显示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相关信息。显示部250上显示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根据故障诊断部200的指示(具体而言是诊断控制部210的指示),在显示部250上显示故障诊断的相关信息。后面会对故障诊断的相关信息做出详细说明。例如示出是要进行通常的故障诊断还是重新开始来进行故障诊断的信息,故障诊断的实施次数等。

需要说明的是,该例中的“实施次数”是指,用户发出故障诊断的指示后所进行的故障诊断的次数。即,将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故障诊断的开始指示后,初次进行的故障诊断(即通常的故障诊断)记为第一次。图2是显示部250显示出的故障诊断的实施次数的显示例。在该例中,显示字符串“1st”,表示这是第一次故障诊断。即,图2示出的是正在实施通常的故障诊断的情况。

在该显示部250上,每重新开始一次,实施次数就会被计数并显示出来,如显示2nd、3rd。例如,当显示“2nd”时,示出的是通常的故障诊断被中断,实施了第一次重新开始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当故障诊断结束或被强制结束(后述)时,实施次数的计数被清零。

〈故障诊断的评价项目和重新开始〉

-第一类评价项目-

在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有多个第一类评价项目,按照规定的顺序对上述多个项目(又称第一类评价项目群)做出评价。例如,第一类评价项目有对设在制冷剂回路20中的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评价、对上述传感器的警报的评价。在制冷剂回路20中,有高压压力传感器60和低压压力传感器63等,对高压压力传感器60的评价是“第一类评价项目”之一,对低压压力传感器63的评价也是“第一类评价项目”之一。同样地,对吸入温度传感器70、排出温度传感器71等各个温度传感器(详情参照制冷剂回路20的说明)的评价也都是第一类评价项目之例。对箱外风扇35、箱内风扇36的评价也是第一类评价项目。

在制冷剂回路20中,设有主膨胀阀32等各种阀,对上述阀的开关动作的评价也是第一类评价项目。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述阀做出评价时,有时要让压缩机30工作。这是因为,有时需要在重现出规定状态(如制冷剂的压力等)的情况下做出评价。

(第一类评价项目的重新开始)

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当第一类评价项目群中的任一项目的评价被中断时,就让故障诊断返回第一类评价项目群中最开始的那个项目,并重新开始。这是因为,第二类评价项目的评价是以各个设备的功能正常为前提而做出的评价,一般认为要进行更可靠的故障诊断,应该细致地做好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当然,考虑到用户便利性,也可以将故障诊断部200构成为保证能够从第一类评价项目群的中途的项目重新开始。这样一来,就能够跳过已经结束的评价(如对温度传感器的评价),更高效地进行故障诊断。

-第二类评价项目-

第二类评价项目主要用于对制冷剂回路20的冷藏功能和冷冻功能等由规定的设备组合起来而得到的功能进行评价。就该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而言,有以下评价项目。

(1)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

在该评价中,通过冷藏运转,对排出空气温度ss从10℃变到1℃所需的时间t进行测量,根据该时间t是否在判断基准值(如120分)以内来判断是否合格。需要说明的是,排出空气温度ss用排出温度传感器71检测出来。在该评价中,当评价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低于10℃时,则首先通过制热运转,让温度上升到10℃以上再进行冷藏运转。当评价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在10℃以上时,直接开始冷藏运转。

(“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重新开始)

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当“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被中断时,故障诊断的重新开始功能有以下两个模式(模式1和模式2),用户(作业者)能够选择使用哪个模式。上述模式中,模式1是从最开始重新进行“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模式2中,有时会从中途阶段重新开始“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具体而言,在模式2中,将中断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设为排出空气温度ss1,将达到排出空气温度ss1所需的时间设为时间t1,则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根据重新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2与中断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1的大小关系,重新开始故障诊断,如下述。

(i)ss2≤ss1时

此时,通过制热运转,让排出空气温度ss上升到ss1。之后,进行冷藏运转,测量排出空气温度ss从ss1变到1℃所需的时间t2。然后,将排出空气温度ss从10℃下降到1℃所需的时间,用t=t1+t2求出。

(ii)ss2>ss1且ss2≤10℃时

此时,无需制热运转,直接进行冷藏运转。然后,测量排出空气温度ss从ss1变到1℃所需的时间t2,将排出空气温度ss从10℃下降到1℃所需的时间,用t=t1+t2求出。

(iii)ss2>10℃时

此时,进行与模式1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可以将(i)、(ii)的情况看作:当评价时间经过t1时就重新开始评价。另一方面,在(iii)的情况中,是重新进行“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本身。在(i)~(iii)的任一情况中,求得排出空气温度从10℃下降到1℃所需的时间t后,诊断控制部210都会对t的值与判断基准值(该例中为120分)进行比较而得到评价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所述的重新开始动作,记录部220会周期性地监测排出温度传感器71的输出并记录该输出值。诊断控制部210将离中断最近的时刻被记录部220记录下来的排出空气温度ss用作中断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1。在任一模式中,重新开始时,为了保护压缩机30,都最好对压缩机30的转速和各个阀进行控制(又称起动控制),以免压缩机30承担过度的负荷(下面其他评价项目中的重新开始也是如此)。

(2)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

在该评价中,对能否通过冷藏运转保持规定的温度做出评价。在该例中,进行冷藏运转,对在排出空气温度ss=0℃的情况下,能否进行10分钟的连续运转做出评价。

(“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的重新开始)

当“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被中断时,故障诊断的重新开始是从最开始重新进行“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这是因为,“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是以进行规定时间的连续运转为前提的,不适合从评价项目的中途阶段开始执行的重新开始。

(3)除霜运转的评价

在该评价中,实施除霜运转,并测量所需时间,根据该时间是否在判断基准值(如90分)以内来判断是否合格。

(“除霜运转的评价”的重新开始)

当“除霜运转的评价”被中断时,重新开始是从最开始重新进行“除霜运转的评价”。

(4)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

在该评价中,通过冷冻运转,测量该项目的评价开始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从0℃变到-18℃所需的时间t,根据该时间t是否在判断基准值(如180分)以内来判断是否合格。需要说明的是,吸入空气温度rs用排出温度传感器71检测出来。在该评价中,当评价开始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低于0℃时,则首先通过制热运转,让温度上升到高于0℃的温度(本实施方式中为3℃)后再进行冷冻运转。当评价开始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在3℃以上时,直接开始冷冻运转。需要说明的是,在冷冻运转中,之所以根据吸入空气温度rs进行控制,是因为:在冷冻运转中,箱内温度能否可靠地下降到目标温度这一点很重要,为此,根据高于排出空气温度ss的吸入空气温度rs进行控制,就能够进行更可靠的温度管理。

(“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的重新开始)

关于该评价项目的重新开始的构想,与上述的“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重新开始相同。即,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当“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被中断时,故障诊断的重新开始的模式有以下两个模式(模式1和模式2),用户(作业者)能够选择使用哪个模式。上述模式中,模式1是从最开始重新进行“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模式2中,有时会从“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的中途阶段重新开始评价。具体而言,在模式2中,将中断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设为吸入空气温度rs1,将达到吸入空气温度rs1所需的时间设为时间t1,则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根据重新开始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2与中断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1的大小关系,重新开始故障诊断,如下述。

(i)rs2≤rs1时

此时,通过制热运转,让吸入空气温度rs上升到rs1。之后,进行冷冻运转,测量吸入空气温度rs从rs1变到-18℃所需的时间t2。然后,将吸入空气温度rs从0℃下降到-18℃所需的时间,用t=t1+t2求出。

(ii)rs2>rs1且rs2≤0℃时

此时,无需制热运转,直接进行冷冻运转。然后,测量吸入空气温度rs从rs1变到-18℃所需的时间t2,将吸入空气温度rs从0℃下降到-18℃所需的时间,用t=t1+t2求出。

(iii)rs2>10℃时

此时,进行与模式1相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可以将(i)、(ii)的情况看作:当评价时间经过t1时就重新开始评价。另一方面,在(iii)的情况下,是重新进行“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本身。在(i)~(iii)的任一情况中,求得吸入空气温度rs从0℃下降到-18℃所需的时间t后,诊断控制部210都会对t的值与判断基准值(该例中为180分)进行比较而得到评价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所述的重新开始动作,记录部220会周期性地监测吸入温度传感器70的输出并记录该输出值。诊断控制部210将离中断最近的时刻被记录部220记录下来的吸入空气温度rs用作中断时的吸入空气温度rs1。

(5)冷冻温度保持的评价

在该评价中,对能否通过冷冻运转保持规定的温度做出评价。在该例中,进行冷冻运转,对在吸入空气温度rs=-18℃(设定温度=-18℃)的情况下,能否进行10分钟的连续运转做出评价。

(“冷冻温度保持的评价”的重新开始)

当“冷冻温度保持的评价”被中断时,重新开始是从最开始重新进行“冷冻温度保持的评价”。这是因为,“冷冻温度保持的评价”是以进行规定时间的连续运转为前提的,不适合从评价项目的中途阶段开始执行的重新开始。

〈故障诊断的实施〉

集装箱用制冷装置的故障诊断,花费时间相对较长(如3小时),因此有时会如此运用:作业者在下班前让故障诊断开始,从而让故障诊断在作业时间外进行。然而,例如,有些存放集装箱的场所,市电的可靠性低,在作业者没有监测故障诊断的期间,有时会因停电或电压低下等而导致故障诊断被中断。对此,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如下述,会让故障诊断自动重新开始。

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从停电等电力异常状态中恢复并重新开始正常供电后,诊断控制部210会对记录部220的内容进行确认。例如,当故障诊断正常结束时(所有的评价项目都有结束记录时),故障诊断部200会停止动作,控制器100进入等待作业者输入信息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故障诊断被中断时(并非到最后的评价项目为止都有结束记录时),诊断控制部210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

此时,诊断控制部210让显示部250上显示出故障诊断重新开始这一信息。图3示出重新开始动作开始时显示部250的显示例。在该例中,显示本实施方式的故障诊断的简称“pti”和字符串“重新开始”(需要说明的是,pti是“pre-tripinspection”的缩写)。显示部250上还显示距离故障诊断开始的秒数(图3示例中为10秒)。该秒数是适当地进行倒计时的秒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的是,通常的故障诊断开始时显示部250的显示例。此处,“通常的故障诊断”是指,用户发出故障诊断的指示后所进行的初次故障诊断。在该例中,显示字符串“系统检查”,能够与重新开始的故障诊断区别开。在此情况下,也会显示距离诊断开始的秒数(图4示例中为10秒)。该秒数也是适当地进行倒计时的秒数。

根据诊断控制部210的指示,当故障诊断重新开始后,显示部250上显示出故障诊断的实施次数的计数。

例如,当第一类评价项目的评价过程中故障诊断被中断时,诊断控制部210就让故障诊断返回第一类评价项目群中最开始的那个项目,并重新开始。当对第二类评价项目中任一个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故障诊断被中断时,根据被中断的评价项目是否容许从中途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开始的开始点也不相同。

如上述,在模式2中,“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和“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有时能够从中途阶段重新开始。例如,假设对于“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用户选择了模式2,在该评价的中途,故障诊断被中断。

此时,重新开始正常供电后,诊断控制部210会对记录部220进行确认,求出中断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1和达到排出空气温度ss1所需的时间t1。例如,(i)ss2≤ss1时以及(ii)ss2>ss1且ss2≤10℃时,将排出空气温度ss从评价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下降到ss1为止的区间作为已计时的部分进行评价。即,是从“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中途阶段重新开始的。

需要说明的是,重新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2>10℃时,就要从最开始重新进行“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在“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和“冷冻运转的降温评价”中,当用户选择了模式1时,也是要从最开始重新实施其评价项目的。也有的项目像“冷藏温度保持的评价”一样,不能(或不适合)从中途阶段重新开始。这类评价项目,要从该评价项目的最开始重新实施。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图5是利用模式1重新开始“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时的时间序列图。在图5中,纵轴表示排出空气温度ss。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停电期间不会排出空气,但图5中将停电期间的排出温度传感器71的检测值也称作排出空气温度。并且,在图5中,(a)示出重新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2≤10℃的情况,(b)示出重新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2>0℃的情况。

如图5所示,在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中,恢复供电后会让故障诊断自动重新开始。这是因为,这有益于如下运用:例如作业者下班时让故障诊断开始而让故障诊断在夜间实施。即,在深夜没有作业者时停电这种情况下,如果在翌日作业者开始作业前能恢复供电,则与翌日作业者手动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的做法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快地结束故障诊断。

图6是利用模式2重新开始“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时的时间序列图。在图6中,(a)示出重新开始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2≤中断时的排出空气温度ss1的情况,(b)示出ss2>ss1的情况。例如存放集装箱的场所的气温(外部气温)相对较低时,如(a)所示,有时停电期间的排出空气温度ss(实质上是箱内温度)会逐渐下降。

如图6所示,在模式2中,恢复供电后,会让故障诊断从“冷藏运转的降温评价”的中途阶段自动重新开始。因此,模式2能够比模式1更快地结束故障诊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故障诊断被中断时的时间损失。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故障诊断部200的构成的方框图。本实施方式的故障诊断部200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故障诊断部200中增加了接收部230和发送部240,且对诊断控制部210做出了变更。

接收部230通过远程通信,接收来自用户的重新开始的指示。在该例中,接收部230可以与移动终端(如所谓的智能手机)进行通信(接收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接收部230接收到重新开始的指示后,诊断控制部210存储该指示,待进入能够重新开始的状态后,执行重新开始功能。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能够从远程位置发出指示,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

诊断控制部210对市电的状态(如电压)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当故障诊断被中断时,则将表示故障诊断已被中断的信息通知给预设的移动终端(用户的智能手机等)。该通知经由发送部240发出。即,当故障诊断被中断时,发送部240通过远程通信将表示故障诊断已被中断的信息通知给用户。发送部240发出的通知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用电子邮件发出通知,或者事先在用户的智能手机中安装显示中断信息画面的软件,通过启动该软件而发出通知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故障诊断部200包括电池,保证诊断控制部210和发送部240在停电时也能工作。

〈故障诊断的重新开始〉

在本实施方式中,诊断控制部210对市电的状态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因此,当检测到如故障诊断被中断这样的电源异常(如停电)时,诊断控制部210就会经由发送部240,发出(通知)故障诊断已被中断的信息。这样一来,用户就会用移动终端等收到该信息。然后,只要用户向故障诊断部200发出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的指示,诊断控制部210就会在恢复供电时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当然,如果用户做出判断认为不需要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则用户只要无视所述通知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通过让故障诊断从中途重新开始,也能够减少时间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故障诊断中断时,用户能够立即得知这一情况。因此,在恢复供电后,能够立即让故障诊断重新开始。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对于以下情况是有益的:作业者边让故障诊断在上班时间内实施,边进行其他作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否重新开始能够由用户做出判断,在这一点上,也能够让集装箱得到有效的运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不限于所谓的智能手机。

(其他实施方式)

(1)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也有不需要重新开始功能的用户,可以考虑为了这类用户构成故障诊断部200,使用户能够将重新开始功能设为有效或无效。这样一来,用户便利性就得到提高。

(2)此外,可以考虑到存在以下情况:即使是将重新开始功能设为有效的用户,在有些状况下也是不希望故障诊断重新开始的。因此,可以为了这类用户给故障诊断部200加入以下功能:根据被输入的用户的指示,让与重新开始相关的动作强制结束。此处,“与重新开始相关的动作”的概念是,既包括故障诊断部200开始故障诊断之前的阶段(准备阶段)的动作,又包括故障诊断被重新开始后的阶段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执行了该强制结束,这与使重新开始功能无效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当用户开始新的故障诊断时,会根据需要而执行重新开始。

(3)还可以考虑使重新开始动作自动强制结束。例如,有时当用户进行了规定的操作后,不执行重新开始较好。具体而言,可以想到的有用户在故障诊断的中途关闭了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电源时、用户为了进行某些设定而对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控制盘进行操作时等。

(4)此外,还可以考虑做出以下设定:因为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的电源关闭而导致故障诊断被中断且中断后经过了规定时间(如3天)时,使重新开始动作自动强制结束,或者,使其不接受重新开始指示。这是因为,从确保评价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以下做法有时是较好的:如上述,当中断时间相对较长时,对集装箱用制冷装置10和电源等的情况进行确认后,再重新探讨是否需要故障诊断。

(5)此外,还可以对重新开始次数设限。可以考虑到有以下情况:例如,在市电不稳定的地区,故障诊断被反复地中断和重新开始,故障诊断长时间无法结束。在这类情况下,可以考虑有时比起反复地重新开始,等市电稳定下来后再重新进行故障诊断的做法可靠性更高。

(6)此外,如果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重新开始功能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重新开始功能这两个功能加入故障诊断部200,让用户能够选择用哪种方式重新开始,则便利性就得到提高。

(7)所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评价项目、所述评价项目的评价中的条件和判断值均为示例。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作为一种对集装箱箱内进行冷却的集装箱用制冷装置很有用。

-符号说明-

10集装箱用制冷装置

20制冷剂回路

200故障诊断部

220记录部

240接收部

250发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